如何能面對指正,謙卑領受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譯:Abby

 

眾所周知,在我國最近的政史上,一名國會議員發表了支持氣候變化法案的演講。25歲的Chlöe Swarbrick是1975年以來紐西蘭議會中最年輕的議員,當另一位比她年長20歲的議員打斷了她的發言時,Swarbrick顯然很惱火,她簡單地回懟了幾個字:“好吧,老人家。”

這個流行詞已經是很多前年就有的了,然而每當我想起成為可教之人的難題時仍會浮現在我腦海。可教性問題使我想起了自己之前參加聲樂課的經歷。那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時機,因為我當時手頭事太多了,但我還是執意參加。幾節課下來,我幾乎找不到時間練習,因為一個個突發狀況(超額安排的日程表),我不得不在最後一刻取消了幾節課。後來,老師給我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表達她很失望,在她看來,我的行為是缺乏承諾的表現,遵照聖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如果我不能堅持到底,她無意再教我。

當然,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道她不知道我有多忙嗎?她怎麼敢質疑我的誠信和委身度?她壓根不懂我。”

我確信,我們並不是對長輩歎氣、翻白眼,說“你壓根不懂我” 唯一的一代人。事實上,有一項研究談到了為什麼每一代人都認為自己比前幾代人更聰明、更有意識且更有知識。[1]

我不喜歡別人指正我。也許因為我和很多前人一樣,堅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需要別人的意見。

我們需要克服的點是什麼呢?是驕傲。當被他人指正或批評時,我們的自尊會受到傷害,有人看到我們所做的(無論說的對與否),說:“你錯了。”這就如同我在聲樂老師面前感到如何受挫和難堪一樣。

我們不喜歡犯錯,也不喜歡失敗,因為我們想高舉自己。實際上,驕傲也是人類最早的罪。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和驕傲鬥爭。面對指正,驕傲使我們生氣又退縮。

但是,箴言12章1節中有一些嚴厲的話:“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憎惡責備的,卻是畜類。”

謙卑順服

正如彼得前書向教會長老們致辭,勸誡他們要成為好的牧者,不要淩駕於受託給他們的人之上,要成為他們羊群的榜樣,我們在第5章5節中也發現了這段小插曲: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我們如何能做到用可教的態度,獲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建議,滿心感激地接受批評或指正呢?

就在幾天前,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訓斥女兒——“不要那樣做。不要這樣做。”——晚上我們都筋疲力盡了。這很不容易,但後來,當我看到這節經文的時候,我深覺安慰:“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19章18節)。

我不願任由人死亡,如果我能想到那些指正我的人也有同感,那被人指正的痛苦就會減輕很多。

我們信心的一個標誌是參與團契——投資在用愛心說誠實話的關係,就如同我們願意如何對著其他人說話(以弗所書4章15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27章17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尋求這樣的關係:他們真的在乎我們是誰,在乎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為我們提出建議,即便冒著惹我們生氣的風險。

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為這種關係做好準備。尋找那些有智慧和在乎我們的朋友。請他們誠實說出他們的想法。祈禱上帝加給我們這樣的分辨力。

克制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的衝動

我有一位大學講師,他總是說,“留心你所關注的”,同樣,面對指正的反應,值得我們關注。

當有人指正你時,你的本能反應是什麼?你會氣憤的想要還擊嗎?面對指正,你會倉促拼湊一堆不適用,不相關的藉口嗎?面對聲樂老師,我注意到我的第一反應是辯解。

我想起了我最近做的一些傻事,於是我打電話給一個“大姐姐”,她是我最明智的朋友。起初,我想“掩飾”錯誤——輕描淡寫,使我看起來不那麼傻以及錯得不那麼離譜。但正如我的講師所說,我留心了我所關注的,於是我省去了藉口。最後這次談話非常有價值。

驕傲是我們罪惡本性的一部分,只有當我們邀請上帝幫助我們對付它時,我們才能真正戰勝它。我們請祂幫助我們警覺並能清楚注意到我們想要高舉自己的時候。

讓我們拋開議程、自我形象和面子工程,在祂面前真實敞開自己。

幾年前,教會敬拜負責人邀請我帶青年組的敬拜讚美,儘管我會彈鋼琴,但卻從未唱過合聲,更不用說帶領敬拜了。那段時間擔任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是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我很榮幸能擔任這一職務,當我回想那週五的晚上,當時一切都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一直認為那些酷酷的人都是用吉他來帶領敬拜讚美的。那周我們剛好缺少一名吉他手,於是我開始在網上自學吉他,我相信我能填補這個空缺。(我當時想像著彈吉他的自己看起來得有多酷啊!)

當晚的敬拜我們進入了音樂間奏,我示意樂隊降調,然後我用吉他彈了一個低橋段。接著…..我完全忘記了和絃和曲調是什麼,現場一片尷尬的沉默。

我們很容易專注於建造自己的巴別塔——傳揚自己的名而不是邀請上帝幫助我們戰勝驕傲,即使對於一個信奉聖經真理的基督徒也一樣。肉體想要在我們內心做主,要靠著自己去取得成功,我想這就是我們很難被指正的原因。

基督徒的生命是被呼召要謙卑的一生,基督作為我們的榜樣,他從來沒有指向自己,總是指向父。因為一切生命都是為上帝而活,而不是為我們的名譽和榮耀。

當我們持續邀請上帝幫我們與驕傲戰鬥時,我們就能夠接受他人帶來果效的指正。

牢記誰才是真正的MVP

最終,我們曉得上帝是在透過我們的人際關係實現祂國的計畫。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我們只是榮幸地參與其中而已,我們不是最終的重點和中心。我們只是即將到來的上帝國度的同工(哥林多前書3章9節)。

當我們明白,最終我們只是基督的僕人,我們就能夠謙卑地定位自己。

冒險分享每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尷尬事,另一次,我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周日敬拜,當時負責敬拜的主牧師正在參觀我們的中心,每個人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敬拜帶好。

那天,吉他手彈錯了和絃,整首歌的前奏變成一場災難。而我也找不到合適的調,最後整首歌,來回變調。

值得慶倖的是,這件事發生在週五青年組的事故後,我從之前吸取了教訓,所以我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回應。我沒有尷尬退縮,而是想起這不是關乎我的。

我在全會眾面前看起來很傻嗎?是的。但我看起來怎麼樣重要嗎?不重要。因為我的一生,無論唱得好,還是完全跑調,都是對上帝的獻祭和讚美。

“也許你應該多練習?”後來有人建議道。但我已經練習了,而且我已經盡力了。因此,我沒有那麼在意這一評論,也沒有覺得丟臉或無禮回應。

面對指正,我們需要有同樣的態度。這是關乎上帝的榮耀,而不是我們自己的。

我從此不再受驕傲或被指正的困擾而變得又謙卑又有基督樣式了嗎?當然不是。面對指正,我仍然痛苦,但我會有覺察。並且我會盡我所能,努力過好每一天,傾聽上帝可能通過周圍的人對我說什麼,並最終為祂而活。

註腳:
[1] Jessica Stillman,“一項揭示為什麼每一代人都抱怨‘現在的孩子’的驚人原因的新研究”,澳聯,2019年10月25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