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性格測試的定義和分析,接納更寶貴!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佳音

 

 

這幾年一種新型的交友問候方式盛行於年輕一代當中,對於初次認識的新朋友,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詢問對方的愛好是什麼來瞭解對方,而是通過詢問對方的MBTI來瞭解對方的性格類型、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來建立關係,以為這樣能夠更全面地認識對方。維琪百科是這樣介紹MBTI的,它是人格類型學中一種內省的自我報告問卷,它表明人們天生在感知和決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MBTI的理論框架包括四組相反的先天偏好:內向與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實感與直覺(Sensing-iNtuition);思考與情感(Thinking-Feeling);判斷與感知(Judging-Perceiving),四項偏好可交叉組成 16人格類型(INTJ, INFJ, ISTJ, ISFJ, ENTJ, ENFJ, ESTJ, ESFJ, INTP, INFP, ISTP, ISFP, ENTP, ENFP, ESTP, ESFP)。

去年的耶誕節,教會也為我們預備了MBTI和九型人格測試,只不過不同於網路上博人眼球的解析,而是結合牧者多年對我們的認識和瞭解,去驗證我們所測試的結果和分析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們的性格和實際情況。對我們個人的優點缺點,焦慮來源,還有我們面對焦慮我們所做出的可能的回應方式,以及改進的方向和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這兩個測試幫助我更加全面地瞭解了自己,也讓我陷入了沉思。因為我發現我並不喜歡我的性格,也不喜歡我的恩賜。

我是一個說話快、反應快、行動也快的急性子的人,很多的時候我習慣邊做事情邊思考,總是給人很魯莽、衝動、脾氣也很壞的印象。我也喜歡用享樂來回避問題,喜歡與喜樂的人同喜樂,但是不喜歡與哀哭的人同哀哭。所以當我看見自己原來是這樣的人的時候,說實話我對自己很失望,我也開始參考這個測試結果去定義我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要做什麼,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壓力,也讓我感覺很迷茫,因為我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沒有什麼是我能夠勝任的。

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禱告說:上帝,這和我想得不一樣,我心裡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方式來更認識瞭解自己的,但是為什麼我現在如此焦慮,好像我心裡認定自己是不會改變的了,就如測試結果寫得那般了。當我安靜下來的時候,上帝讓我看到,我其實在用測試的結果定義我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但事實是,當我和我的姊妹在看到自己的測試結果所對應的分析和建議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不過是牧者牧養我們多年的一個總結,其實我們對自己早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也在不斷地被上帝改變。經上說,“因我的肺腑是禰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禰已覆庇我”(詩139篇13節)。其實上帝在我們還不認識祂,不認識自己的時候,祂就知道我並且愛了我們。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光用這個測試結果定義自己,我還定義別人。我會通過詢問教會年輕新朋友的MBTI類型幫助我們打開了溝通的管道,建立初步的關係。但是當我想進一步瞭解這個人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向上帝禱告,祈求祂給我耐心和愛心去接納對方,認識對方,或者可以的話,邀請對方見面聊天來建立關係,增加瞭解;而是上網找到他們對應的MBTI類型的解析來分析他們,定義他們原來是這樣或那樣的人。這樣的我並沒有憑愛心去認識他們(哥林多前書16章14節)。 當我越來越依靠這個測試結果來認識對方的時候,我發現我不太能用上帝的眼光來認識眼前的這個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喜好來定義接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忘記了我起初要關心他們的初衷,也將上帝所賜的愛心丟棄了(啟示錄2章4節)。

其實MBTI也好,九型人格測試,或者其他別的什麼,也許能説明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但是真正能幫助我們,只有上帝,因為主耶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 保羅也說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所以如果我們所做的不是出於愛心,不是出於上帝,那我們所做的就都是無用功。

我感謝上帝賜予一位幫助我,接納我的牧者,她沒有像世界上的人一樣定義我,她也沒有選擇自己的眼光看待我。她是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心接納我。尤其是當我看到我裡面真實的我是那樣的糟糕,就連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時候,想到我的牧者即使知道我是如此的糟糕,她也沒有丟棄我,一直陪伴我走在信靠主耶穌的道路上,生命也被改變,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這鼓勵我學習用從上帝而來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不是因為我夠好,我配得,而是因為上帝先愛了我(約翰一書419節)。因此我也能夠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去接納人、愛人,而不是遵循其他別的什麼標準。因著上帝的應許,我們也不再因著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輕看自己,輕看他人。不再拿我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所作的事情,而是相信祂看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祂的心意。這無關我們的能力和我們所做的事,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