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焦慮中,5個方法幫我學會活在當下
作者:Rachae Chong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在我和丈夫剛慶祝了結婚一週年後迎來了一個好消息——我們有寶寶了!當醫生確認我懷孕時,我們擁抱,歡呼,無比開心。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初的興奮被早孕的不適所掩蓋——早晨的孕吐、食慾喪失和整體能量水平下降。這種情況在我懷孕前三個月中持續著,並在第二孕期中也未能消散。我感到非常痛苦,忍不住開始質疑懷孕怎麼會是個禮物。隨後,我們不得不開始為寶寶的到來做準備——採購用品、不停地研究和搜索,以及制定產後護理安排。
將重擔交給祂
我意識到,在為成為父母而忙碌的過程中,我變得自以為是,執著於把一切都做到完美,忘記了掌管一切的是我們信實而全知的上帝。在我的掙扎中,感謝《馬太福音》11章28-30節的提醒,其中耶穌呼喚那些勞苦擔重擔的人將我們的重擔交給祂,在祂裡面得享安息。我被提醒要放棄自我依賴,把我的計劃交托給祂,深知最終引導我腳步的是祂。(箴言書16章9節)
當我思考將我的計劃交給上帝的意義時,我想到了五種方式,幫助我在這個階段為祂而活:
1·每時每刻依靠祂的恩典
自從我開始進行常規檢查和超聲檢查以來,每次就醫都帶來了寶寶成長的新發現和潛在風險,這又引發了我新的焦慮。首先,我發現我有低置胎盤,這意味著我們無法購買產婦保險。接著我被發現患有妊娠糖尿病,這進一步限制了我本就不豐富的飲食。
當我為這些擔憂而苦惱時,腓立比書 4章6 節提醒我不要焦慮,而是借著祈求將我所需要的告訴上帝,記住祂關照我一切大大小小的事(馬太福音 6章26-30節)。
儘管我們無法獲得保險,但我提醒自己,我們的平安在乎上帝,我們可以信靠祂恩典的供應。我可以依靠從祂而來的力量去適應每一個變化,而不是對我無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煩惱和憂慮。
2·守護我們的婚姻
即使為人父母的責任令我感到有壓力,我仍提醒自己不要忽視我們的婚姻,而是要繼續去滋養它,因為我們彼此相愛是我孩子看到基督之愛的一個體現。即使是表達感激這樣的細微之事也能讓彼此感到被愛和被關心。
我們還專門留出時間共同研讀上帝的話語,以使我們不僅獲得育兒所需的智慧和指導,也為我們的婚姻提供支持。我學會了與丈夫分享我的恐懼,以使我們可以一起為這些擔憂禱告。一起探討我們所收集的各樣育兒建議也對理清我們對符合聖經育兒觀念的期望有幫助。
我祈禱未來當我們因如何教育孩子或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而爭辯時,上帝能幫助我們記住出於對基督的敬畏要互相順服(以弗所書 5章21節)。
3.在喜憂參半中心懷感恩
回首過去的 8 個月,我非常感激父母和公婆的支持,公婆幫助我準備健康的晚餐以適應我的飲食。我也驚奇於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檢查和隨之而來的恐懼中上帝對我一直的扶持和陪伴,祂竟然還讓我在懷孕的大部分時間里能夠繼續工作。我也感恩我的同事們對我的支持,他們知道我的身體限制,樂於替我分擔工作。
4·服侍同為母親的姐妹們
有時候,我對事事做到完美的執著讓我回避媽媽這個群體。我害怕與其他媽媽比較,從而意識到自己沒有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條件。
但作為一名准媽媽,我有幸加入了教會的媽媽小組。我是在尋找嬰兒用品時瞭解到她們的,令我驚訝的是,這些媽媽在分享她們的物資和建議上是多麼慷慨。
她們樂於彼此代禱和為彼此提供實際支持,展現出了彼此分擔重擔的美好圖景!我不需要因為擔心自己不好而退縮,因為在我軟弱的時刻,我可以信任基督里的媽媽們,她們會以溫柔待我。
當我想到多麼感激她們的愛與支持時,這也讓我思考如何回報她們的愛和服侍,比如發短信詢問她們的情況,為她們代禱,甚至去拜訪她們,帶一些食物或幫忙照看孩子。
5·將所有的工作視為在服侍主
人們問我是否計劃回去工作。雖然我很欣賞全職媽媽的工作和奉獻(像我媽媽那樣),但在面對難以應對的育兒責任時,確實會有將工作視為“備用計劃”的誘惑。
但正如上帝呼召我們為祂盡心盡力工作(歌羅西書 3章23節),我提醒自己不要將選擇視為二元的——要麼工作,要麼做全職媽媽,也不要認為某一種工作比另一種更優越或更神聖。
相反,我受到鼓勵去思考如何能盡可能地養育我的孩子去敬畏上帝。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可以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比如做一些時間自由的工作或更加積極地參與教會事工。
當我感受到肚子里偶爾的踢動時,想到創造主在我的子宮中如何創造著我孩子的肺腑,我不由驚嘆。祂的眼早已看到我孩子未成形的身體,祂為他所定的日子早已寫在祂的冊上(詩篇139篇13節,16節)!
願我不要忘記,我的孩子屬於上帝——他的生命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不是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的,而是我們在上帝的恩典和給我們夠用的力量去呵護和管理的禮物,應該順服於祂的掌權。
正如我的孩子是上帝獨特珍貴的創造,我也是祂手所造的,在耶穌基督里造成,為要叫我去行善,這都是上帝早已早已預備好的。(以弗所書2章10節)。願祂使我能夠有信心,無論順境逆境,使我都能遵行祂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