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自己是在遵循上帝的旨意,卻落得一敗塗地…..

 

作者: Grace

翻譯:秋雨

 

第一份工作做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就決定辭職去攻讀碩士學位,以便將來從事教學工作。大學期間我所遇到的那些優秀的教授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我想把這種經歷傳承下去。同時,我覺得目前的工作並沒有太多的發展機會,因此辭職去嘗試不同的領域對我來說似乎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記得在那段時間裡讀過不少關於上帝帶領的基督教信仰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有一篇關於上帝如何呼召祂的子民“出去”的靈修文章——講述了以色列人,以及那些勇敢回應上帝呼召的信仰英雄。許多文章都談到了關鍵是“不要懼怕”,要“奮勇向前”。有一本書甚至談到上帝很少呼召人們原地不動。

因此,我把這一切都理解為,上帝的旨意是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向前,並且為祂做“大而勇敢”的事情——這似乎與我辭去工作去從事教學的決定是一致的。

鑒於我是在順服上帝的旨意,不讓對改變的恐懼阻礙我,這在我的腦海中以某種方式轉化為前面的一切都會順利。

我想只要我心無旁騖,盡最大努力,並且相信上帝會帶領我, 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然而正如你可能已經猜到的,事情並不是那麼順利。

進入研究生院後不久,我意識到我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學習我所選擇的專業課程。事實上,我選擇這門課程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我在大學時上過這門選修課,覺得很有意思。

雖然我勉強撐著完成了課程部分,但我認為自己是個冒牌貨,一直擔心被當掉。到了寫論文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寫什麼。我的導師給我的唯一建議是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可我覺得時間緊迫,因為我已經全職學習了三年,迫切希望畢業,重新開始工作。如果我不能順利畢業,三年的時間(和金錢)就付之東流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向上帝祈禱,求祂消除時刻折磨我身心的焦慮。我仔細研讀聖經,從中找出所有關於恐懼的經文:要剛強壯膽,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為明天擔憂。要一無掛慮。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保守你的心懷意念等等。

儘管我一再用這些經文禱告,但我的焦慮並沒有絲毫減輕,閱讀聖經和禱告也沒有奇跡般地照亮我的心。我感到絕望,看不到出路。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從未掛科,並且從小到大都被教導“不能半途而廢”的人來說,沒有做完一件事或是失敗的念頭和羞恥感比去死還要糟糕。很多個晚上,我都希望睡著後不要再醒來了。

我最終克服了所有的困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我就要提交論文提案的前夕,我家的一位老朋友,對我而言像似父親一般存在的大衛叔叔碰巧來家裡做客,他跟我坐下來好好談了談,幫我消除了腦海中的恐懼。

談話中我淚如雨下,只記得他說:“為什麼不去試著寫寫論文,盡你最大的努力,如果寫不出來,大不了回家唄。

儘管我實在不願意去想畢不了業的可能性,但當我被告知即使通不過也可以回家,著實讓我松了一口氣。聽到即使沒能畢業,仍然有一個家可以回,還有愛我的家人,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回想那一刻和那之前被焦慮困擾的數月,我意識到在我腦海中失敗是不可以接受的。其實,當人們告訴我“你能完成!”,“你不會失敗!”,這些話毫無用處,因為我耳中聽到的卻是:

你根本不可以失敗;如果我失敗了,人們不知道會如何看待我;可是只有當我相信自己,不再感到恐懼時才不會失敗。

正如我周圍的人所“預測”的那樣,我的論文並沒有當掉。儘管我很焦慮,但上帝的確給了我堅持寫完論文的力量。祂還讓我與同學們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對話,幫助我克服了研究中的障礙。

我完成了學業,畢業了,並申請在我曾經讀研的那個系教書。我想我必須堅持到底,似乎我能應用研究生學位的唯一方法就是教書。

然後,我終於一敗塗地。 我希望我早點明白這一點,讀過學習這門課實際上並沒有讓我有能力去教授這門課。我每一天都痛苦度日。我反應不夠快,無法回答學生向我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客觀地給論文打分。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

學期過半,我開始產生自殺的念頭,我意識到離開教職是更好的選擇。在我淚流滿面地與父母和系主任交談後,我辭職了。 事後回看,我腦海中不禁想到:“是上帝有意引導我度過這一切,還是只是我做了錯誤的選擇?是上帝讓我失望沒有醫治我的焦慮,還是我過早放棄把事情搞砸了?”

但是上帝不會失敗,對吧?所以一定是我的問題。我想我不能責怪上帝,因為祂從來沒有明確說過我會在教學方面有所建樹。

上帝逐漸而仁慈的醫治

掙扎在羞恥和自責中,我告訴自己必須重新開始。休息了幾個月後,我找到了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甘心”過上了一種“簡單、沒有野心”的生活。

當我麻木地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時,我並沒有時常想到上帝,儘管在內心深處我知道祂就在那裡。回望過去,我想那一段時期我們雖然同行但卻默然不語。我並沒有生上帝的氣,而是對自己深感失望。

上帝很仁慈地帶我度過了那段時間。祂給了我同情我的朋友,他們陪伴我,幫我再次找回喜樂。祂給了我無條件地愛我、關心我的家人。

當主漸漸地醫治我時,我終於明白驕傲是我產生恐懼的根源。

我非常害怕人們會怎麼看我,以至於我認為死亡比失敗和活在恥辱中要好。

但是,上帝在允許我跌入穀底的過程中讓我看到,即使人們看輕我,我也可以活得很好。正是我的驕傲在作祟。驕傲讓我感到羞恥,其實我完全可以謙卑地接受失敗,因為這是生而為人的一部分,因為我們都有局限性,需要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帝讓我逐漸向前走,把我所犯的“錯誤”拋在腦後。很多時候,我在腦海中設想著所有的“也許”和“可能”—— 也許我本可以為從事教學工作做更好的準備; 也許我本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

但是上帝提醒我,因為我不是祂,我不可能提前知道一切,也無法控制一切。無法控制意味著我可以由祂做我不能做的事情,包括讓祂看顧我。

上帝施憐憫,讓我在看不到未來的時日能夠繼續相信祂的良善。我記得,在那些日子裡,我常常緊緊抓住哈巴谷書第三章的經文——大意是,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我要因主而喜樂,我要因我的救主上帝而喜樂(17-19節)。

上帝的幫助是否能讓我們免於失敗

回想關於上帝的幫助和帶領的那些安慰人心的經文時,我不禁想到,上帝應許祂的同在會不會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不會失敗?

我們是否因為誤讀了聖經中的一些經文,而得出了信心等於成功這一錯誤的等式,比如說:

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以賽亞書 41章13節) ;他必不叫你的腳搖動(詩篇121篇3節);他雖失腳,也不致全身撲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詩篇37篇24節):凡等候禰的必不羞愧(詩篇25篇3節)

我們是否認為這些經文的意思是,如果上帝幫助我,我就不會——也不可能——失敗?

這是否就是我們一再相信的 “上帝的旨意 ”意味著一切都會順利的迷思?

我意識到,正如我們對 “好 ”的看法往往與上帝不同,我們對 “失敗 ”的看法也往往與上帝不同。對我們來說,挫折就是失敗。完成工作花費了超出正常的時間就是失敗。放棄就是失敗。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就是失敗。

這些也許的確是失敗。然而,對上帝來說,這些失敗是我們成長的機會,雖然有些是痛苦的,但卻也讓我們在耐心、智慧、勇氣及對上帝的依賴方面成長。這並不是說上帝故意要我們失敗,也不是說失敗沒有後果。重要的是,即使在失敗中,上帝也與我們同在,祂會施恩幫助我們重新站立起來。

上帝使用我在那一段時間的失敗幫助我認識到許多事情,比如:生活並不完全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埋頭苦幹並不能保證事情一定會成功;失敗並不是我的結局,雖然我需要承擔後果,但上帝與我同在。活在信心中意味著足夠信靠上帝,盡你所能履行你的責任,並把結果交給祂。

展望未來

即使我現在從事的工作似乎更適合我,我還是會不斷遇到挫折,這些挫折讓我再次學到同樣的功課。有時,我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很多努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或是我被指派去做一件我知道別人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我不得不面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恐懼,堅持去做。

每當失敗的恐懼襲來,上帝都會耐心地提醒我,對祂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忠心地去做,即使我做不到自己認為“足夠好 ”的水平。

雖然有時我仍為自己無法成為我希望成為的那種 “佼佼者 ”而感到難過,但上帝不斷地讓我明白,祂造就了今日的我,並在祂的國度裡給了我一席之地(提摩太后書 1章9節,羅馬書 12章1-8節)。祂還賜予了我可以使用的技能,即使技能的大小可能與我設想的不同。

雖然上帝並沒有應許我現在的工作是我 “永遠的工作”,但祂確實應許祂會一直與我同行,指引我的腳步(希伯來書 13章5-6節;箴言16章9節)。我知道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因為祂把我帶到了這裡,無論未來的歲月我最終會去到哪裡會去做什麼,我知道祂都會與我同行,並會保守我去做祂呼召我去做的任何事情(腓立比書4章1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