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還需要看心理醫生嗎?!
作者:可悅
有聲播讀:佳音
我自認為是個成熟的基督徒。我清楚救恩,熱愛讀聖經,時時禱告,也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和聖靈活潑的帶領。如果你看到我,你也一定能感受到我身上的喜樂,因為很多人都這樣說過。喜樂是真的,但我喜樂、信主的同時,身陷抑鬱也是真的。至今,抑鬱症好了很多年後,我都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去看心理輔導,幫助我處理生命中的問題。花錢的那種。
為什麼我有聖經,有穩定的教會生活,參加聖經學習小組,有活潑的敬拜生活,連退休會都積極參與,教會更是有豐富的禱告醫治資源,我還要去看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呢?因為心理輔導或心理醫生,就像醫院的其他科醫生一樣,是上帝祝福我們的給我們帶來醫治的資源和渠道。有病就要看醫生,要打針、吃藥才好得快!
是心理醫生醫治好了我的抑鬱嗎?
當然不是,連我的精神科醫生都感歎:“治好你的不是心理輔導,是你裡面的信仰。現代人沒有信仰,所以很容易放棄。但你的信仰,幫你這麼短時間復原。” 心理醫生不是我們的救主,耶穌才是。耶穌也才是那真正醫治我們心靈的醫生。
那心理醫生主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心理醫生的工作,不是給我們答案,而是幫我們去認清問題的根源,也給我們一些話語,讓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經歷的究竟是什麼。不然,我們只是難受,卻說不出哪裡不對勁。對於我來說,其實每次去看心理醫生之前,我都會問上帝,我究竟發生了什麼,我為什麼會這樣。上帝通常會給我一些方向,心理醫生則用一些專業的提問,幫我表達更多,發現更多。有了新的發現,我也會再回去聖經中找答案,用上帝的話語去擊敗我實際相信的謊言。比如,我常常會放棄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讓給別人。這會導致我在生活中不爭取或容易放棄。在去看心理醫生前,我已經留意到這一點,也知道可能跟我小時候的經歷相關,但不知道完全的前因後果,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內心的創傷。這時候,心理醫生的作用就是幫我發現是什麼造成了我的創傷,讓我內心相信了什麼,從而導致我消極的行為。同時,心理醫生也會依據很多專業人士總結出來的方法幫我們處理內心的創傷。完成這一步後,心理醫生通常會再給一些實用的工具去幫助我們改變行為。但在改變行為的同時,我會去聖經中找到相關經文,改變我的認知。認知的改變搭配行為的改變,就治標又治本。畢竟耶穌也說,有了祂的話又去行的,才是把房子建在磐石上。所以我們要讀聖經,也需要專業的幫助幫我們改變行為。一個人走路會跌倒,給自己多一點幫助,是智慧之舉。
我們為什麼會拒絕心理醫生?
或許首先不瞭解心理醫生的工作內容,其次信不過心理學,最後還有點擔心自己信心理學而不信上帝?心理學畢竟發展了這麼多年,雖然可能有些理論與聖經不符,但一些主流的進展應該還是比較科學的。並且現在有很多神學院都有基於聖經的心理學專業。基於聖經真理的心理學,是可以幫助我們的。以防萬一,在接受心理治療之前,一定要對你見的心理醫生的專業背景、所使用的理論基礎有所瞭解,看是不是符合聖經。畢竟在心理治療時,我們是把心袒露在外。我們想袒露給上帝,不會想要袒露給祂以外的任何權威。
挑選心理醫生時要注意什麼?
如上面所說,瞭解一下心理輔導的教育背景,理論體系,以及他或她所聯繫的機構或學派。我自己找心理醫生有三個方式:1. 神學院推薦 2. 權威神學院畢業的心理醫生 3. 教會推薦。雖然非神學院畢業的心理醫生可能也會幫助到我,但我知道我最終要回到上帝的話語裡,所以如果我的心理醫生也是從聖經真理出發給我醫治,我們會在同一個頻道。有時,你的心理醫生也可能信心很好,但不專業,這個也要主意。不是所有信主的心理醫生都是好醫生,教育和經驗很重要。可以先試一兩次,如果心理醫生不能很好地幫助到你,就換一個。當然,如果很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吃藥,就找權威的精神科醫生。他們很多時候不是基督徒,但他們知道怎麼用藥。
說到這裡,其實你可能也看到,心理醫生可以幫助到我們,但只是輔助作用。在看心理醫生之前,以及之後,最重要的是去尋求上帝,在祂的話語中找答案。跟上帝活潑的關係是醫治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也不用拒絕心理醫生,他們會幫你一起努力。別的不說,應該會好得快一點。切記不要獨自面對,加油!
為什抑鬱症好了我還繼續看心理醫生或輔導
生命中有很多其他可能還沒有被命名為某個病症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花時間,或需要去處理,好讓我們生活得更健康,更符合上帝心意的。比如你的焦慮影響到了你的正常生活,或者你始終無法在跟家人或同事的關係上有突破。這樣的狀況我會先通過讀聖經、禱告、閱讀相關書籍、參加教會提供的醫治課程來解決,但當我實在是不能自己突破時,或生活被嚴重影響時,我就會找心理輔導集中針對某個問題做一次處理。這就好比你大病好了,平時只是傷風感冒。很多時候你多喝點蜂蜜水能好,但有時你還是得去看醫生,拿點藥才能好。
感謝我們的天父,祂不單是救贖我們,讓我們跟祂和好,同時也是一生不斷醫治我們的上帝。不管你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都願我們被上帝不斷更正,不斷醫治,活出祂原本設計的我們的模樣,更像耶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