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作家瓊瑤自殺:她真的“翩然”了嗎?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Chris
作家瓊瑤在2024年12月4日下午在新北市住家自殺,享年86歲。當我在想該怎麼給這位作家冠上修飾定語的時候,“傳奇”和“言情”兩個詞在我腦海中據理力爭。“傳奇”指向她作品的巨大影響力,正值電視節目蓬勃崛起的時代,她的言情作品《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梅花烙》、《又見一簾幽夢》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說只要是85後90後的華人多少都會知道一些。而現在的00後則是開始“解構”這些作品中“令人震驚的三觀”,例如翻拍的1996年版電視劇《一簾幽夢》裡,男配角對女配角說的經典臺詞:“你失去的不過是一條腿,但紫菱(女主角)失去的可是愛情啊!”於是大家開始發現瓊瑤言情作品裡許多“不現實”、“不符合社會道德”的愛情觀,也不可避免地帶著困惑、戲謔甚至嘲諷的眼光打量它們,這也讓瓊瑤奶奶的聲名以另一種方式又火了一把。
有情之人
但我最後還是選擇了“言情”這個修飾定語,不只是因為她寫的大部分作品的主題和類型是屬“言情”的,更是因為我認為瓊瑤確實是一位 “言說世間之情”的人。《牡丹亭》裡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能看到“愛”和“情”的寶貴,並且歌頌的人,我不鄙視,因為在這墮落的人世間,追求“有情”的人實在太少了。
而我這樣認同瓊瑤,並不是因為我是一位愛情至上的“戀愛腦”(腿當然比愛情重要,道德也比激情寶貴),而是因為這人世間的“情”與“愛”就像一扇打開永恆世界的窗口,吸引我們透過這窗口去追求那愛的源頭,和那永恆堅不可摧的愛。這世間的有情人,就像一面面的鏡子,反映也反射那熾熱濃烈如太陽般的愛,而這“愛”確實叫某一位生者願意犧牲自己而死;也喚醒祂從死裡復活。
世間之愛是永恆之愛的反射
因此我認為追求愛、追求生命的美好是瓊瑤這一位有情人最值得敬佩的地方。然而,正如世間的愛只是反映和反射,對這短暫生命的熱愛也不該是一個人的終極追求。此岸的風景如畫,它的易逝也在提醒我們還有一個永恆的彼岸。她和我們都清楚——此生何其短暫,而這短暫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她在公開的遺書裡說她“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這看似是一種完滿和無悔,然而這樣活與那樣活又有什麼區別?如果只為了此岸的歡愉,不在乎對彼岸的崇敬;如果人無法對這短暫生命結束之後的結局有把握,這樣死和那樣死又有何區別?此生的快樂無法保證永恆的快樂,所有的一切都會變成“過去”,如此,這一切是如此虛空和無意義。難怪所羅門王享盡世間一切美好之後,他感歎:“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1章2節)。
死了總比現在更好嗎?
不過如今,言情作家瓊瑤最驚世駭俗的不是她傳奇的一生和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文學貢獻,而是她選擇死亡的方式——自殺。為此,她有一個美麗的詞:翩然。她說: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現如今出現一種觀念和現象,因為很多人害怕痛苦地死去,如瓊瑤所說不想要自己成為“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這樣的人不想病入膏肓到無法決定自己想要死亡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一般說來都是肉體“不那麼痛苦”的方式,因此自殺就成了最常採納的方法。
所以我們可以說,不管是生命太過痛苦想要自我結束;還是生命非常美好想要給其一個“美好結束”,其實都是出於人想要規避痛苦的心理。這種想要逃避痛苦的心理是應該有的,也是正常和合理的,我們確實應該避開痛苦,因為痛苦提醒我們損害生命的危險。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這種心理驅使人、說服人去結束今生肉體生命,去開始另一段比這個肉體生命更好、更自由的旅程;又或者不期待,只要“人死如燈滅”、“滅沒”也就好了。
“人死如燈滅”,或者瓊瑤所說的更自由自在的“翩然”,這其實是一個觀念,出於一種假設,並不是一個事實。這個假設是肉體的死亡之後必定會是一個更好的開始,或者至少不會比現在更糟、更痛苦。但這個假設也可能不成立:你怎麼知道選擇自殺後就一定是翩然,而不是另一個更糟糕的開始?能夠自己選擇死亡的方式看似很瀟灑,其實是建立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假設之上。如果有人死過又回來,告訴你彼岸到底真相如何,是否比僅有的假設更加可靠?
死亡是人犯罪的結果,神卻憐憫給機會
瓊瑤在遺書中提到:“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然而其實衰老、敗落、痛苦和死亡是人犯罪的結果,而不是創造者上帝最開始被造的設計。創世之初,上帝吩咐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不能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並且警告他們吃的後果是死亡。但人類始祖因為想要“自己做主”,最後違背上帝命令犯罪,承受死亡的咒詛。他們本應該立刻死亡,但上帝卻暫時存留他們的生命,並給他們得救的應許(有一位女人的後裔要出現打敗魔鬼,《創世記》3章15節)。因此其實是人類犯了罪、進入墮落的狀態,與賜美好的上帝隔絕,就承受痛苦、空虛和衰敗。上帝沒有叫我們立刻死亡,而是有肉體存留,其實是在給我們機會,希望我們悔改,回到真正的美好家園(彼得後書3章9節)。
真正的“翩然”,在永恆的愛裡
言情作家瓊瑤想要靈魂“翩然”,我相信作為享受過上帝所賜豐富生命的人陳喆(瓊瑤本名)也渴望靈魂能自由,這是自然和正常的渴望——人總會渴望永恆的美好,因為這正是美好的上帝的作為:“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章11節)。
而她和我們都渴望的真正自由自在,真正的“翩然”,只有在堅固不朽、真實可靠的真理才能找到。這位創造美好的上帝已經藉著聖經啟示我們真理——因為祂是生命的源頭,只有在祂裡面才有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祂的光中我們才能得見光(詩篇36篇9節)。我們只有對死後的境況有把握和盼望,才能真正“翩然”,也只有在那位死過又活的耶穌基督裡,才能盼望痛苦結束之後是真正的平安和喜樂。
在我們的人生中,如果過得豐富、美好,也曾經享受過一切美好,那說明賜予這些的創造者必定是良善美好的;如果我們過得很不幸,悲慘、痛苦……這一切也推動我們在有限的年日去思考和追求真正的美好,如老年所羅門王告訴我們:“往遭喪的家,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章2節)。願這位傳奇的言情作家瓊瑤的自殺,能帶給我們對生命更深入的反思和領悟,也帶領我們還帶著肉身在此岸活著的人能珍惜光陰、帶著智慧的心數算日子,同時也激發我們去追求那真正的翩然——在永恆的愛裡有平安和復活的確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