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靈修90 | 你想過死亡的問題嗎?

讀經:《詩篇》90篇

神人摩西的祈禱。

1 主啊,祢世世代代做我們的居所。

2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祢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祢是上帝。

3 祢使人歸於塵土,說:“祢們世人要歸回。”

4 在祢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5 祢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

6 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

7 我們因祢的怒氣而消滅,因祢的憤怒而驚惶。

8 祢將我們的罪孽擺在祢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祢面光之中。

9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祢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10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11 誰曉得祢怒氣的權勢?誰按著祢該受的敬畏曉得祢的憤怒呢?

12 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13 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祢轉回,為祢的僕人後悔。

14 求祢使我們早早飽得祢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15 求祢照著祢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16 願祢的作為向祢僕人顯現,願祢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

17 願主我們上帝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祢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祢堅立!

 

你想過死亡的問題嗎?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我爸爸退休有好幾年了,年過六旬的他按照社會的標準已經算是個享受各種優惠的“樂齡人士”了。雖然如此,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不認老的,所謂“老人”一詞包含的軟弱、依賴子女、需要被照顧……這些在他身上通通都看不見,他積極而滿足地生活著,甚至比年輕的時候更快樂。然而他衰老的身體總給他帶來“掃興”,快樂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自己膝蓋已經磨損退化;不得不每天乖乖地吃藥抑制高血壓,然後感歎一聲“老了,老了”。這樣的他,一個矛盾的“老人”,非常喜歡詩篇90篇,甚至說是沒來由的喜歡,從來都不怎麼愛看書的人甚至可以背誦這其中的一些詩句。我想他應該是體會到了這篇詩篇與他心境同頻共振的微妙之處吧。

這首詩篇的“老”也不僅僅只是因為作者是年老的摩西,學者們也相信這是全本詩篇最老的一首。摩西大概是在他人生的最後四十年,和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時候寫下的。以色列人因為悖逆,不順服上帝,就在曠野漂流,被上帝以瘟疫、地吞人等方式擊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大約有兩百萬人,但最後進入迦南地的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將近一百萬以色列人死在了曠野。上帝明確地說,只有當時以色列人的下一代(還有約書亞和迦勒)才能進入迦南地(民數記32章12節)。四十年,一百萬人死亡,也就是說當時以色列人平均每天都要埋葬將近60具屍體。摩西作為當時的領袖,每天都要親眼見證這些死亡,因此對於生死之事,沒有人能比他有更深的體悟。

眼見人的有限,就更對比出上帝的永恆和無限,因此第1-2節說明上帝的是從亙古到永遠的上帝,並且祂世世代代為百姓的居所。對上帝的百姓來說,無論是曠野裡的帳篷,還是之後又根基的城,都不是他們真正的居所,唯有上帝自己才是保護他們的安居之處。3-6節,摩西緩緩闡述人的脆弱、渺小、有限,人的生命實則在上帝手中,然而人卻還總是悖逆不順服,崇拜外在的偶像和內心的偶像。“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的愁苦必加增”(詩篇16篇4節)。

第7-11節,因此人一生總是有許多勞苦愁煩,那些汲汲營營去爭取的東西,人前的稱讚,呼天喚雨的權勢,到最後都是虛空。肉體最終回歸塵土,靈魂卻要永存在上帝面前,要嘛面對上帝的慈愛,要嘛面對上帝的忿怒。面對這樣的真理和事實,摩西祈求上帝紀念教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使人得到智慧,這智慧就是認識這世界的真理,明白上帝造我們的目的,以及認識並敬畏造我們的上帝。摩西也祈求上帝施慈愛和憐憫給百姓,雖使百姓受苦和遭難,卻也能從中因著上帝有盼望和喜樂。如此,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就不再是虛空的,而是蒙上帝堅立的。

有的人要到年老的時候才明白真理,明白自己這一生所追求的都是虛空,最後轉向尋求生命真正的安慰。也有的人即使年歲增長,倚老賣老,認為自己“什麼東西都見識過了”,“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心裡就越發頑梗迷糊,最終在自我封閉和孤獨中了結此生。死是眾人的結局,而我們經常忘了,它不是老年人人的專屬,而是每個頭頂懸著的一把劍。因此不管年輕還是年老,但願我們都能早日看清真相,明白靈魂之事是真正重要的事,從而積極去尋求真正的平安,就是在那位賜靈魂給我們的主面前安息。

讓我們一起禱告:

創造肉體和靈魂上帝,求祢指教我們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明白我們的生命是在祢手中,因此我們此生要敬畏祢,在祢的恩典中活。並且因著救恩,靈魂能在你裡面永遠安息。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反思問題:

  1. 你思想過死亡嗎?你如何看待死亡?
  2. 今天的詩篇如何改變你對“年老”和“死亡”的觀念和態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