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大贏家
作者:劉爵華, 新加坡;翻譯:孔曉慧
上高中的時候,我和同學經常開玩笑,說既然我們都是從最快的精子而來,那我們就都是人生贏家。
玩笑歸玩笑,好勝心卻早在嬰兒時期就已經深植我們內心。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勝也漸漸成為我們人生的首要目標。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取得好成績”、“要奪得金牌”、“無論做什麼,都要拿第一”……我並不是說學習和體育鍛煉不好,在這些領域有所擅長並沒有過錯。但現在整個社會和我們自身的問題在於我們一味地想從勝利中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好像這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
一次,一位牧師問會眾:“當兩個虔誠的基督徒運動員一爭高下時,上帝會支持誰,讓誰勝出呢?”很多人會覺得上帝會讓那個更敬虔的基督徒獲勝,但事實並不一定如此。很多人有超乎常人的禀賦、才能,並比其他人更加投入,但他們卻可能並不相信上帝。
如果上帝沒有讓你獲勝,你會如何回應?有些基督徒可能會因此而放棄信仰。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失敗有可能使我們與上帝更深同行。因為失敗可能成為上帝讓我們學習謙卑的途徑,使我們與祂更親近。更或者祂會在失敗中錘煉我們,預備我們,使我們像一些傳奇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即使經歷挫折仍勇往直前,最終取得重大成就。即使在世人眼中輸了又何妨,學到從上帝而來的功課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馬特•裡根牧師曾經寫道:“正是挫折中的失望提醒我們,我們的盼望和可誇耀的不在耶穌以外——而是建立在祂的成功之上。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基督徒的終極目標。”
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是一名基督徒,他深刻意識到,我們的盼望和誇耀都應該在耶穌身上。在一次採訪中,他表達了自己對基督信仰的看法,他說:“我刻苦努力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我的觀眾是上帝……打球的正確方式不是為別人打球,也不是為自己打球,而是為上帝打球。我現在還無法完全明白這一點。在每一天、每一場比賽中,我也常常掙扎,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我會繼續學習少關注自己一些,多順服上帝,把比賽交到上帝手裡。”
無論如何,我們都知道獲勝不是最重要的,失敗也非糟糕透頂。畢竟,當我們跟已獲勝的主耶穌站一邊時,誰還在乎是輸是贏呢?
一位讚美詩作者寫下了以下美妙的詩句:
不再懼怕,不再疑惑,
生命不再需要驕傲來掌控,
我已不再被定罪,
我可以勝過不安。
我接受得勝的生命,
不是我,而是耶穌在我裡面;
祂已戰勝,祂使我自由;
我得勝,皆因祂賜我。
(《勝利》作者Paul Radar)
“因為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嗎?”(約翰一書5章4-5節)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