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感到無力饒恕時

hand-819279_1280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章12節)是許多基督徒耳熟能詳的經文,而「饒恕」更是貫穿聖經的主題。但「饒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尤其當別人給我們造成嚴重的傷害時更不容易。事實上,我就無法單單憑上帝一句「你們要彼此饒恕」的命令,而去饒恕別人。

曾經有人給我帶來強烈的傷害後跟我一刀兩斷。我雖然在禱告里決意要饒恕,但實質上對那個傷害我的人卻無法感到釋然。對於對方為什麼要傷害我這問題,我不停地分析、思考,卻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一個可以解釋得通的答案,結果只能歸結為一句就是:「他怎麼能這樣呢?!」我不會報復,也不會在對方的背後說三道四,但我心裡對那個人的否定和質問,無論如何就是停不下來。我不願意聽到其他人提起他,更不願意回憶我們曾經在一起時的美好過往,認為反正對方已經跟我一刀兩斷,彼此忘個乾淨最痛快。

然而我心裡明白,我是無法輕易忘記的。那些負面的情緒若不處理,就會在生命里不斷地發酵。我就像陷在一個漩渦里無力自拔般,每一次心裡對他的質問,都會讓我再次感受到受傷害時的痛苦,以至於讓我更難去饒恕對方。

直到有一天我在禱告時,看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曾經,十字架是一個讓我明白自己得饒恕以及自己對上帝的所有虧欠都已還清的記號。看到十字架,我突然明白了,耶穌的犧牲也重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其他人因為傷害我而必須付出的代價,耶穌已經完全付上*。祂成全了公義,上帝才有理由饒恕我,我也才能夠饒恕別人。因此,我才能真正放手,跳出無力饒恕的漩渦。

奇妙的是,在「放手」之後,我從一個「原告」或「審判者」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開始學習以憐憫的眼光看待過往的一切。此時,我最關心的已經不是他為什麼要傷害我,也不是自己有沒有得到足夠的解釋和道歉,而是那個傷害我的人也經歷過原生家庭等破碎關係的傷害。對方在事後推脫責任以維護自己的形象,恐怕還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的罪咎、羞恥和恐懼。原來他也需要在上帝面前得到醫治,重獲平安喜樂的生命。當我明白了這一切,我心中對對方的種種質問,也就變成了禱告中的祝福。

饒恕或許不一定能帶來關係的恢復,畢竟任何關係都是雙方互動的結果。但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受傷的心得到上帝的醫治,擺脫那無盡無休的憤怒和苦毒。因為上帝不單單留下「饒恕」的命令,在耶穌基督捨命的十字架上,祂也賜下了「饒恕」的力量。

*編者註:聖經中記載,上帝會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罪進行最終的大審判,每一個人都要在上帝面前交賬(羅馬書14章10-12節)。因為人人都犯了罪,沒有一人可以在大審判中站立得住(羅馬書3章23節)。然而,上帝愛世人,於是將祂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為全人類的罪死,讓一切信祂的,可以因為祂所付上的代價而得饒恕(約翰福音3章16節),免於最後上帝對罪惡的刑罰。很不幸的是,那些選擇不接受耶穌救恩的人,最後需要自己背負自己的罪所帶來的刑罰(啟示錄20章11-15節)這個時候,上帝的公義得到全面的實現。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