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聖誕季,一起做點溫暖的事情(有聲中文)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周日的晚上,我和朋友吃完甜點道別後準備各自回家。天起愈發陰冷。我從商場走出來便隨即帶上耳機,準備聽些歌曲,同時想著去哪一站公交站台更近。這時,我的餘光掃過一個坐在台階上要飯的老太太。她很瘦小,白髮,估計有80歲上下,手裡拿著的白色瓷碗里只有兩個硬幣。老太太身旁放置著一個整理整齊的塑料瓶袋子(很顯然瓶子都是撿來的)。然而我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想法。在我的家鄉,這種乞討者很多,哪個年齡階段的都有,我已經司空見慣了。加之各種騙局故事聽多了,潛意識看到這些人就會認定是騙局。更何況我腦子裡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和自己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不停下來,對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然而這一刻不知怎麼的,我竟然停下了腳步,內心有股很大的感動要回去看看她。同一秒鐘,我掙扎了一下,心想要是個騙子我豈不是浪費時間嗎?畢竟已經快晚上九點了……但最後我還是聽從了內心的感動,走了回去。我身上沒有帶現金,於是我走到她身旁,問了一句:「你吃飯了嗎?」這時,我看清了她的臉。她真的是非常瘦,臉上的紋路因此更顯深刻,而且她的嘴似乎全都癟了進去,應該是沒有太多牙齒了。她愣了一下,說:「還沒有。」我接著說:「我身上沒有帶現金,但是我可以去給你買一點吃的。好嗎?」她隨即點頭:「好!」
我立刻走進旁邊的商場,到門邊的那家小吃鋪買了一個肉夾餅,並特別要了一個軟一些的,拿出來遞給她:「趁熱吃吧。」她接過來後,顯得有點驚訝,連忙說:「哎呀,謝謝,謝謝你!」我說:「不用謝!趕緊吃吧。」接著,我看了一眼她旁邊放塑料瓶的袋子,想起是不是她沒有喝的:「你有水喝嗎?」她回答:「有的,有的!」她穿著那種老年人特有的藍灰色布料的褂子,看起來不多厚,說話的語氣讓我想起了我奶奶那一輩的老人。我頓時心中一陣難過,接著有一股感動,我在想我還會不會見到這個老人,她還有多久的時間,她認不認識主。
我接著蹲到她的旁邊,問:「你有地方住嗎?」她回答:「有的,我住在我閨女家裡,但是家裡情況很困難,閨女生病。我才出來討點飯。」我又問:「那你有辦法回家嗎?有錢坐車嗎?」她連忙說:「我坐公交車回家,我有公交卡。」說著,掏出她的卡讓我看。我在心裡糾結猶豫著,此時此刻,很想要傳福音給她,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看見她了。但是我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就問:「你平時都在這裡嗎?」她說:「如果沒有別的情況,我一般都在這裡。」接著,她問了我住在哪裡,並讓我趕緊回家,說不好意思耽誤我的時間,又再次為了我花錢給她買吃的感謝我。我想,對話差不多該結束了,就拍了下她的胳膊告訴她:「不用客氣。上帝祝福你!我是信主的。耶穌愛你!」說完,跟她道了別,我轉身走了。
走在路上,心中的感覺十分複雜。既因著她這樣的難處心痛,也為不知道是否還能再次見到她和這個靈魂是否能夠得救而感到難過,又為著剛剛那幾分鐘的交流中的溫暖而感動。走去車站的路程上忽然空中有點細小的雨滴,我沒有撐傘,卻也沒有之前那麼冷了。
帶著很久都沒有過的感動,我感受到了「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理。我可以花幾十塊甚至幾百塊為自己買一件喜歡的禮物,或者去吃一頓高檔美食。然而,這些都無法與剛剛花出去的幾塊錢和幾分鐘相比。當我們給予並看到別人因此而被幫助被安慰時的那種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然而另一方面,我也開始為自己一直以來的自我中心而慚愧。我開始想,身邊究竟有多少我們可以舉手之間就幫助的人和事?然而我們卻因著對自我的過分沉溺視而不見了。作為基督徒,我們明明知道主的教導: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加拉太書6章10節);經文告訴我們:「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 3:27);「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希伯來書13章16節)。並且,耶穌要我們在世界做鹽做光,要我們在世上為祂做見證,再將祂的福音傳遍地極。而多少時候我們是完全陷在自己的問題中根本對主耶穌給我們的使命無暇顧及呢?
當我們走出自我中心、自憐及自義時,會看到這個世界真的太需要我們了。這些在路邊乞討的、無家可歸的人,已經被社會遺忘了,他們不但沒有了親人和朋友,還被路人嫌棄著。這時他們最需要的絕對不是丟給他們的一兩個硬幣,而是從人而來真實的愛和安慰。主給我們最大的誡命就是愛。下一次,當我們看到這些尋求幫助的人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舉手之力給他們一些安慰呢?
在這個聖誕季,何不讓我們一起走出自我世界,看看身邊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做些溫暖的事,把我們的愛和基督的福音帶給他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