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系列-箴言》第二十二天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聲播讀:清心
第22日 閱讀經文:13章19-25節
19、所欲的成就,心覺甘甜,遠離惡事,為愚昧人所憎惡。
20、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21、禍患追趕罪人,義人必得善報。
22、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
23、窮人耕種多得糧食,但因不義,有消滅的。
24、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25、義人吃得飽足,惡人肚腹缺糧。
「收起了棍子,寵壞了孩子。」原來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並非來自聖經,而是出自17世紀的英國詩人巴特勒(SamuelButler)。然而,很有可能這位詩人寫下這句名言時,心裡想到24節所提到的:\”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巴特勒的言論看似提倡體罰,警告我們若不好好管教,就會養出悖逆的孩子。但是箴言提供我們一個更完整的管教藍圖。一般人視管教為身體上的處罰,箴言卻告訴我們,管教真正的目的在於導正、訓練和培養敬虔的品格,並且強調所有管教背後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愛。
愛展現在謹慎又充滿關愛的管教中。愛是上帝的屬性,祂不會任我們保持現狀,而要管教我們,因為祂是如此愛我們(3章11-12節)。
在希伯來書12章7-11節里,作者把上帝對祂子女的管教比喻成地上父親的管教。地上父親的管教只維持短短几年的時間,而且也不盡完美,但是上帝的管教是終身受用的,並且會引導我們進入聖潔,就像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一般。如果我們接受了地上父親的教誨,那麼我們不是更應該接受來自上帝的管教嗎!
智慧人應該隨時準備好接受管教,同樣地,我們也應該時時管教我們的孩子。然而為什麼孩子需要管教呢?
因為原罪的關係,每一個孩子都有愚蒙的傾向(22章15節),因此以身作則和出於愛的管教(所謂的棍杖)就是去除愚昧所必要的(19章18節,29章15、17節)。
24節中提到的\”杖\”意味著體罰。今日,我們對使用體罰有了更適當的體認,不過我們要記住,棄絕管教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18節)。
13章還包含了許多教導孩子的智慧建言,譬如:說智慧和誠實可靠的話語(3、5、17節),勤奮工作(4、11節)以及不與損友為伍(20節)。以弗所書6章4節也提醒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或許是提醒作父親的,不要對兒女抱持著前後矛盾或不合情理的高標準要求);反而,作父親的,應以上帝所喜悅的方式來培養、訓練孩子,並且以身作則,以敬虔的態度成為孩子的榜樣。
以愛心深入了解適合每個孩子的情緒需求為出發點的管教,就是符合聖經教養兒女的方式。
靈程反思
(1) 你如何以聖經教導的方式,在孩子的生活中運用上帝的管教和指正?
(2) 對子女或年輕的一輩而言,你是一個願意培育他們、敬虔有影響力的長輩嗎?
《箴言》研讀簡介
箴言的最主要作者,是在西元前970-931年之間統治以色列國的所羅門王。他撰寫了箴言中一大段談論智慧的部分(1-9章),還編輯了10章1節-22章16節中言簡意賅的箴言名句。22章17節-24章34節收錄了外邦智者的名言。接下來的25-29章,則又是出自所羅門王所寫的箴言。
30章是亞古珥所寫作的精彩名句,然而我們對亞古珥了解甚少;31章1-9節的作者為利慕伊勒,他既非以色列王,亦非猶大國之君,我們對他所知也有限,然而他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他把母親對他的教化傳承下來。31章10-31節是箴言的結尾,讚揚才德兼備的婦女。舊約中的路得就被授予如此美譽(路得記3章11節),這巧妙地把這卷書與路得記連接起來(在希伯來經典中,路得記就編排在箴言的後面)。
箴言的主旨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1章7節,9章10節),提醒我們真知識和智慧只存在於尊敬和敬畏上帝的關係中。要活出真智慧就必須敬畏上帝,並以祂的話作為生活的依據。
《箴言》的架構:
1章1-7節 試探、祝福、誘惑、信仰與智慧
1章8節-9章18節 信心與行動如何結合
10章1節-22章16節 言語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如何決定我們生活的進程
22章17節-24章34節 呼籲:順服上帝、轉離世界
25章1節-29章27節 貪心的危險;忍耐及禱告的重要性
30章1-33節 亞古珥之言
31章1-9節 利慕伊勒之言
31章10-31節 結尾:有智慧的婦人
關鍵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1章7節)
*點擊图片進入原文網站閱讀或免費索取印刷版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