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對我來說,是一個長久的掙扎
作者:可悅
我自認為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認識我的人90%以上都會用溫柔來形容我。見過我帶孩子出門的朋友,也都會感嘆:「你脾氣好好呀。帶著孩子出來吃飯怎麼可以這麼淡定?」
但其實,自從孩子滿了兩歲,有了自己很明顯的自由意志表達之後,我就一直在掙扎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對孩子太嚴格,很多時候不能接納她」——是的——我會「吼孩子」,並且有的時候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說了要往東,她偏要一個勁地往西,最關鍵往西是會給她造成危險的;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明明好好說了5遍以上,「寶寶,再過X分鐘我們就不能玩了,要吃飯了哦」,但15分鐘過後,她還在繼續拿出新的玩具來玩。我更難接受寫作業的時候,明明已經更正幾十遍了,同一個錯誤還是會繼續錯。
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必須重複幾百遍,孩子卻還是好像沒聽見,或聽見就忘記的狀態真是讓人崩潰。
後來,我漸漸發現,我這種一衝而出,不受控制的怒氣,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自己安全感的缺失。
我生怕孩子不睡覺就身體變弱了;我生怕她走太快就摔倒了;我也生怕她一個字沒寫好,以後學習成績就不好了;我更怕她如果不養成認真的習慣,未來就被毀了。我有太多的害怕,這些害怕束縛住了我作為媽媽可以給出的愛與包容。
過一段時間,我又發現,我之所以發怒,有的時候也是自尊心作祟。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想要把孩子雕塑得更完美,好像這樣我就是更厲害的人,值得榮耀。
當孩子的成長不受我控制的時候,我就無比抓狂和喪氣。有的時候,我想放棄,有的時候,我又不甘心,於是把氣撒在孩子身上,變本加厲逼她學會我覺得她應該學會的東西。
無數個夜晚,我傷心後悔地在上帝面前哭泣,請祂幫助我逃脫這吼娃、不接納娃的詛咒,因為我真的好愛她,我也怕我的壞脾氣給她留下不可逆轉的傷害。
但往往第二天,就一定會遇到另外一件新的事情,挑戰我所有累積以及新生長出來的耐心,讓我生氣得更厲害。要當一個耐心、有愛的媽媽,特別是要全天候24小時都有耐心,實在是太難了。
後來,我意識到,我是一個漏洞百出的人,怎麼可能一當媽媽就完美了。所以,我只有在跟孩子發完脾氣後跟她道歉,也請她跟我一起為彼此禱告。禱告我有更多耐心,不對她亂髮脾氣,嚇到她,也禱告天父給她敏銳的心,同樣的錯誤不要一犯再犯。
現在,當我擔心孩子的成長,甚至擔心她會不會被我嚇壞的時候,我開始學著提醒自己,她首先是上帝自己的創造,只是目前託付在我手中。她以後會長大,會有很多時候我無法在她身邊時刻看顧她,所以,始終,決定她命運的人不是我,而是那位慈愛的主。
我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控不了,我幹嘛要給自己那麼大的負擔去掌控孩子的命運。我要提醒自己,也要學會相信,如果截止目前,上帝沒有放棄過我,那祂一定不會放棄我的孩子;祂是慈愛的主,這一點是不變的, 我要把我的孩子交託在祂的手裡。
另一方面, 對我來說,自尊心是很好解決的事情。當我發現了這個隱匿的壞心思時,我在上帝面前一承認,它就見光死了。我不需要通過孩子來證明自己,事實上,我壓根不需要證明自己。就算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就算我一事無成,耶穌還是接納我。並且,我是祂手中的工作,祂也不可能讓我成為一個無用的人(以弗所書2章10節),所以,我放棄靠女兒成名了:)
但即便我處理了這些問題,我發現自己還是會控制不住情緒。這個時候,我想起,當孩子們餓了,累了的時候,他們容易鬧脾氣,我難道不是一樣嗎?我太累的時候,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誰累的時候有好脾氣呢?所以,我開始跟孩子們說明,媽媽發脾氣,不是因為不喜歡他們,而是有時候是媽媽真的很累了。所以,他們要學會在媽媽太累之前去睡覺;)
生氣是不是全都是消極的呢?媽媽是不是就不該生氣呢?首先,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發現,在親密的關係里,因為靠太近,彼此的弱點全都直接暴露在眼前,不生氣是不可能的。
其次,連上帝都有生氣的時候(上帝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上帝——詩篇 7章11節),我們為什麼要做假面人?
有一天,女兒撒嬌說:「媽媽,我再也不想在你生氣的時候害怕了……」我一聽,心想這可不得了,所以我馬上本能地回答她:「我生氣不就是讓你害怕的嗎?媽媽生氣的時候你就應該害怕,停下不該做的事情,或者開始去做對的事情呀。」不讓孩子害怕,我生什麼氣呢,對吧?
聖經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以弗所書4章26節)。因此,該生氣的時候還是生氣吧,只是不要讓怒氣不可控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就是了。
「吼孩子」對我來說是一個長久的掙扎,從未消失,但我知道,這個掙扎在我不斷地來到上帝面前尋求幫助的時候,是在逐漸減弱的。因為,我作為媽媽,也在成長。或者,上帝給我這個女兒,就是要暴露我這些深層的傷口或隱藏的罪的。祂也為我提供及時的幫助,引導我,讓我能夠越來越完全,成長為祂喜悅的樣子。
就在我最近又在糾結自己無法不吼娃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從主日學帶回來的手工。一個是羽毛,一個是氣球。我看到並沒有多想,但爸爸好奇問了一句。然後女兒就說主日學這周的主題是「溫柔、慈愛」,因為耶穌是「溫柔、慈愛」的(馬太福音11章29節)。
我打開其中一張手工紙,上面寫著「耶穌對小孩子溫柔、慈愛。當其他人不允許小孩子靠近耶穌時,祂主動邀請孩子們靠近祂……」
啊,這真是扎心了,耶穌對待小孩子如此溫柔、慈愛,我怎能太苛刻呢?吼娃不吼娃不是關鍵,關鍵是我要成為「溫柔、慈愛」的人,因為耶穌是如此的。
至此,我那些因為我沒有被溫柔對待過,所以我就天生無法溫柔對待孩子的借口被直接擊敗了。或許原生家庭對我有影響,但我苛刻、粗魯的態度是我需要面對的,這些是我的罪,沒有任何借口。
願主耶穌繼續帶領我,幫我對付我裡面的罪,讓我更像祂。或許,很快,我就只生氣,不「吼娃」了!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