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糾結上帝對我的旨意是什麼

 

作者 :Jess Ragg,紐西蘭     

翻譯 :Anna

 

二十歲左右時,稚氣未脫、意氣風發的我時常被這個問題困擾:上帝對我生命的旨意到底是什麼?

「上帝呼召我去做什麼呢?」

「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上帝將如何使用我呢?」

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尋求「目的」和「呼召」。

我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小測驗,熱切地禱告,牧師每次呼召我都走上台去回應,好像在努力揭開我所擁有的「特殊恩賜」——也許是說預言,或者禱告使病人得醫治?——我肯定有這種能力的,只是需要「解鎖」而已。

但是這些努力都沒能讓我找到方向,沒有任何一個「先知」講道者把我從人群中呼召出來,告訴我未來的道路究竟是什麼樣子。

我熱切尋求為上帝而活,尋求祂對我的特殊呼召,這些都挺好的,但這逐漸演變成了我在努力為上帝做工,而不是上帝要透過我來做些什麼。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最終學會將我的問題和尋求交託給上帝。這絕非是我靈光閃現一時間突然領悟到的,而是當上帝把我的視角調整到和他一致時,慢慢向我顯明的。

在我靈修的時候,上帝不僅向我說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詩篇37篇4節),祂還告訴我們在此之前,我們有要做的部分: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詩篇37篇3節)。

當我默想反思這段經文時,上帝教導我,祂給我目的不是要我到達的一個目的地,而是參與到祂的國度中——在每一天生活的大小事上做善工。

上帝教導我,在祂的國度里工作並不分三六九等。

一個引領復興或拯救孤兒的人活出了有意義的生命,可一個勤奮工作、用心服侍上帝並愛和供養家人的清潔工同樣很棒,也是上帝所喜悅的。

 

關於尋找意義的一些思考

我們努力尋求人生的目標,但問題是我們認為這個目標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我們害怕去委身做什麼,怕它並不是上帝呼召我們去做的因而錯過了我們生命真正的使命。結果,我們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急切尋求那條正確的道路。

上帝在你的生命中真的有一些特殊的呼召,需要用你獨一無二的恩賜和個性去完成嗎?當然。

但是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去過一個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在使徒行傳3章1-10節中,有個很棒的故事,講到彼得、約翰去聖殿的路上遇到了一個生來瘸腿的人求周濟。

約翰和彼得停下來,對他說:「你看我們。」

那人就看他們,指望得著施捨,然後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他拉著這個人的手,扶他起來,乞丐就得痊癒了。

在這次相遇中,我學到了三點關於目的的功課:

 

我們可以在最小的事上服侍主

彼得和約翰是那個時代的基督徒明星人物,是使徒!但是他們並沒有高高在上、忙到無暇停下來關心路邊有需要的人。

幾年前,我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所追尋的目的。我是教會晚上敬拜的鍵盤手,這可是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但是當我最終得到這個職位時,記得當時的我就以為我沒有必要再去門廳和新來教會的人攀談,也不用去做諸如更換衛生間里衛生紙的這種小活兒了。

但是使徒們的榜樣提醒我:沒有事情小到不值得我們去做,也沒有一些人卑微到不值得我們去服侍。

我們常常有個錯覺,認為我們的人生目的必須高尚偉大。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了周圍的需要,也能夠去幫上忙,這就是在回應呼召。

 

我們沒有金銀——但我們有基督

當使徒們想要提供幫助時,他們明白他們沒有金銀,只有基督(第6節)。

當我們認為自己可以給對方提供很多幫助而不只是讓他們認識上帝時,基督徒的自戀心理就會出現。

以我為例,我喜歡給別人解決問題。當一個人身處困境來向我求助,我的本能反應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步驟,或者給他們推薦一些能幫到他們的書籍。

我就是在以書籍和指南的方式努力給他們「金銀」,而我應該去做的卻是向他們介紹那位至高者——基督。事實上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事乃是和他們一起禱告。

記住我們生活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所謂的「超能力」,而是向他人介紹最寶貴的那一位,耶穌。

 

我們要把彼此拉起來

他們拉起來他的手,扶他起來(第7節)

成為晚上敬拜的鍵盤手是我已經實現的夢想。但後來新加入的一位女孩代替了我,成為了主鍵盤手,而我則被排到第二鍵盤手的位置。為此我頗為惱火。

我有沒有為這個女孩在恩賜上的成長和她擁有的獨一無二、與我不同的恩賜而開心呢?並沒有。

我是否這樣想,「這個女孩在聚會中能夠發揮她的恩賜,給敬拜增添活力是多麼令人驚嘆的事?」一點沒有。

我對幫助這個女孩絲毫不感興趣,因為我太關注自己能不能往上爬了。

我們對目的的尋求很容易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和自私的。我們想知道上帝如何透過我們的生命來成就奇妙的事,卻無意間錯過了在他人的生命中與上帝同工的機會。

使徒行傳記錄的這個故事提醒我,以自我為中心而活從來不是、將來也不會是基督徒被呼召要去做的事。

 

 

我大學畢業拿到學位後,有幸帶領初中和高中的學生做一些創意寫作的項目。我很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課程的內容也很有趣,但我最津津樂道的是這個項目可能會讓某個年輕人想要在將來繼續為祂而寫。

我有機會來鼓勵和幫助那些比我更有才華,比我走得更遠的人,我可以在他們尋找呼召的歷程中陪他們走一段路,這樣的想法每天激勵我從床上爬起來面對新的一天。

最近我能以放鬆的心態來感受到上帝在我生活中很溫柔的呼召。我不再是那個閃耀著光芒,負責晚上敬拜的鍵盤手,而是感恩於手裡所做的辦公室工作(能夠用上我在聖經學院學到的一切),同時努力做一個好媽媽養育女兒。

儘管沒有找到我下定決心要尋求的清晰的服侍位置,上帝卻經常給我機會講道、寫作,這都是我珍惜和喜愛的。漸漸地,祂使我變得更樂意去忠心地完成祂所託付給我的任何任務。

我的未來是一場激動的旅程。儘管我沒有那張整全的地圖可以看到一切,但我知道那將是一段為了祂的國度而充滿價值的旅途。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