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靈修43 | 我的心哪!你應當仰望上帝!

 

讀經:詩篇43篇

1上帝啊,求祢申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祢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
2 因為祢是賜我力量的上帝。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3 求祢發出祢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祢的聖山,到禰的居所。
4 我就走到上帝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上帝那裡。上帝啊,我的上帝,我要彈琴稱讚祢。
5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作:幫助),是我的上帝。

我的心哪!你應當仰望上帝!

作者:Jessie

播讀:穆如清風

 

 

詩篇43篇和42篇可以看作是一篇詩篇來理解,因為兩者有非常明確的文學完整性。有些內部證據可以證明,例如詩篇43篇沒有標題;42和43篇重復出現的詩句:“我的心吶,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還有整體內容結構從回憶過去、思想、紀念,到恢復盼望。另外兩首也都是哀歌的形式。42和43篇都屬於個人哀歌,詩篇42篇說明這首詩篇是可拉後裔的詩,根據內容我們可以知道詩人經歷被擄,無法到聖殿去崇拜上帝,並且周圍都是對他冷嘲熱諷的外邦人。

因此第一和二節,詩人呼求上帝伸冤,特別是對那“不虔誠的國”伸冤報應,他們詭詐不義,看見上帝的百姓遭難就興高采烈。詩人在第二節也回顧過去上帝的帶領,上帝曾經是賜他力量的,然而此時詩人卻感到上帝“丟棄”了他。
對比42章9節詩人說上帝“忘記”他,在這裏他的用詞更為強烈——“丟棄”。敵人非但對他充滿惡意,甚至欺壓他,而他因著上帝沈默就異常哀痛。

第三和第四節,詩人從絕境轉向對這位聖約上帝的信靠。他懇求上帝賜予他“亮光”和“真實”。“亮光”指經歷上帝救贖的豐富;“真實”則彰顯祂聖約的信實,這兩者能帶領詩人回到上帝面前,這也對應了詩篇42章2節的疑問:
“我幾時得朝見上帝呢?”詩人相信憑著上帝的亮光和信實,他能回到聖山,也就是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只有在上帝所在之處才能帶給詩人真正的安慰和喜樂。因為上帝本身就是詩人的喜樂——“到我最喜樂的上帝那裏”。

第五節的疊句再次出現,透過對自己心的反問,詩人告誡自己要仰望和信靠上帝,因為上帝是他的幫助和光榮,信實的上帝絕不會丟棄自己,因此他能夠靠著上帝不再憂悶和愁煩。
“我還要稱贊祂”也表明了詩人對上帝所持的盼望,他將來必定會經歷上帝的拯救,到時候他會繼續稱頌贊美上帝。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這句反問雖然記載在幾千年前,然而如今的我們不也常常憂悶和煩躁嗎?詩人所處的環境使他憂悶和煩躁,然而真正叫人難受的是上帝的沈默。當我們呼求上帝的時候,上帝似乎“忘記”,甚至“丟棄”我們了。
我們或許還會想:也許我的事只是小事,上帝其實不怎麽在意?也許是我平時表現得不夠好,所以上帝不理會我的呼求?更難受的是,想到過去經歷與上帝同在的美好,當下正在經歷的苦楚就顯得更加難以忍受了。

我們常常按著人的常理和情感去思想上帝,覺得上帝“很忙”,或者老愛盯著我們的表現,如果做不好就故意“給我們點苦頭嘗嘗”。然而上帝從始至終都是良善信實的,祂不會忘記和丟棄自己的百姓。羅馬書8章28節說: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有時候我們很難相信眼前的困境怎麽就叫我們“得益處”了呢?
然而即使在不明白和理解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學習詩人懇求上帝賜下亮光和真實,並且持續仰望,帶著盼望去等候上帝顯明祂的心意。有時候困境本身並不會消失,
但是我們的信心卻經歷了試煉,叫我們更加能夠相信上帝。

 

讓我們一起禱告:

賜我們亮光和真實的父上帝,我的心有時會因為環境感到憂悶和煩躁。尤其是當我向你呼求卻遲遲得不大答復的時候。
求祢叫我像詩人一樣,能夠繼續信靠祢,即使當時可能不明白,也帶著盼望等候你的作為。以上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反思問題:

1. 你是否曾經感到上帝“忘記”和“丟棄”你?你是如何度過那段艱難時光的?
2. 上帝的信實和救贖如何幫助你持續地仰望和等候祂?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