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應該如何使用社交媒體?
作者: 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Chris
我對社交媒體又愛又恨。
愛:我喜歡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聯繫,想要知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當朋友完成目標沖過終點線時我很高興,看到他們可愛的寵物或小寶寶時會為他們開心,在他們等待診斷時我知道如何為他們禱告。
恨:有時候在社交媒體上我會感覺就像是在三面都有鏡子的試衣間裡試穿小一號的泳衣一樣。我會感到自己不夠好。
我厭倦了社交媒體塑造的以下文化:
人造的虛假完美表像(我們有完美的假期和完美的孩子,拍的照片也是完美的!)下意識地在網上尋求肯定,我們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望,有著繽趣(圖片分享類社交應用)上精心選擇角度和濾鏡的個人資料照片。
我很喜歡在烏幹達的生活,我們家的燈光像養老院那樣暗淡,我從一個不怎麼好看、有裂縫的塑料水罐裡倒出檸檬水,這完全不會成為問題。
我曾經教過《舊約》中巴別塔的故事,每次都有一句話抓住我的心:讓我們揚名立萬吧。我在為自己揚名嗎? 還是因為我的社交媒體讓上帝的名字變得偉大?
我並不是在建議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一切內容都要是屬靈的。我只是覺得它是沒有中間地帶的。正如我最近聽到的一句話“我們是在向體系中傾倒解藥還是毒藥?”
社交媒體是一種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餵養我們流行文化和完美主意的偶像,或者用我們所擁有的(包括社交媒體平臺)、我們所做的或別人的想法來塑造我們的身份。又或者,我們可以用它來向這個世界訴說生命和真理,在世上擴展上帝的國度。
以下是一些我關於敬虔的社交媒體的想法:
1. “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哥林多前書16章14節)。
愛改變了一切。有愛心意味著我沒有在用社交媒體來填補我內心的空洞。
因為“愛喜歡真理”(哥林多前書13章6節),我需要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那次狀態更新——巧妙地利用我的優勢——是真的在說實話嗎?還是我在粉飾我的生活,創造一種虛假的期待?”
愛是我的動力,意味著我不再在內心裡爭競,而是把社交媒體視為一個真誠聯繫和關心他人的平臺。
我不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好看而陷入一些謙虛的吹噓或個人議程中。
即使在我們努力想讓自己發佈的內容屬靈的時候,歌羅西書4章5-6節仍然告誡我們:“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每個人對信仰都有不同的疑問,過去的經歷也都不同,對同樣的經文會有不同的反應。在社交媒體上更好得愛他人意味著對這一點要夠敏感。
在一篇關於不增加福音冒犯的文章中,R.C. Sproul寫道:
我們中的許多人對我們在基督裡的信仰如此興奮,想要與我們所愛的人分享,我們的意圖是好的……但是…..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雖然不是在語言上,卻在態度上說:“我很好,你不行。”人們理所當然會對這樣的人感到厭煩…..
很多時候,人們生氣不是因為他們被基督冒犯了,而是因為他們被我們對他們的不敏感所冒犯。[1]
敬拜就是把事物放在它們該放的地方。羅馬書1章說他們敬拜和事奉受造之物,而不是造物主。我們也是一樣,也可能是在為這些受造物服務,讓它們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注意力。
在《渴慕上帝》這本書的一篇關於智能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文章中,作者斷言,我們的智能手機簡直可以取代我們周圍真實的、活生生的人,讓我們時時刻刻和它綁在一起。(耶穌這樣做的時候,祂“住進鄰舍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 。我們的用餐時間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是的,有時候社交媒體會以真實的存在開啟更多的聯繫:“嘿,我看到了你關於你父親診斷的帖子……我很抱歉。你是怎麼處理這一切的?”或者,當我發現朋友有什麼不對勁的時候,這可能會促使我給他們打個電話。
但總的來說,社交媒體以140個左右的文字、“點贊”和“收藏”以及表情符號的形式,給人一種保持聯繫和關係的錯覺。而人際關係依賴於在你面前真實的存在,這比虛擬的存在更重要,更有價值。
社交媒體可以讓我們眼前充斥著各樣空洞的內容,從“我在吃燉牛肉”到“我的貓病了三個星期了”再到“看看這個男人和他的沙鼠跳舞的視頻!”
當然,生活充滿了平淡和平凡。我並不是說我們的生活需要如此小心和刻意,以至於我們不能取笑好笑的事情,或者我們不能關注一個隻發佈貓笑話的號。但是那些膚淺和無意義的事情會吞噬我們的生命和時間。我們的大腦正在被訓練成類似於大腦奇多的東西——其中主要成分是空氣,再加入一點奶酪粉增添一點虛假的味道。
有例外嗎? 當然。我兒子用YouTube視頻學會了更換他汽車上的燃油噴射器,我當然也不止一次在上面學習修理我那台難對付的洗碗機。也許你偶然看到了一部紀錄片,改變了你對政治問題的看法,或者你已經學會了在IG 上關注那些效法耶穌的人(哥林多前書11章1節)。
在以弗所書中,我們被提醒要充分利用時間,因為現世是邪惡的(5章16節)。想想你的社交媒體是在驅使你進一步享受上帝,幫助你保持信靠主還是在驅使你遠離上帝。
4. 留意你的心
社交媒體不僅讓我們分心或讓我們逃避現實。它也放大了我們的內在。想想YouTube的自動播放功能——一家公司的目標是讓你一直看下去,這樣他們就能賺更多的錢,它就是這樣把你的興趣往這裡挪一點,又往那裡挪一點的。
社交媒體很容易像滾雪球一樣,加劇我們之前的怨恨或偏好。你可能聽說過,這些想讓你繼續瀏覽的公司,出於同樣的原因,會刪除他們認為可能會冒犯你的內容。
因此,我們經常生活在那些與我們想法相似的人的回音室裡——我們失去了傾聽、同情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一遍又一遍,我需要被提醒,在我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已經被原諒和接納了。當我是耶穌的仇敵時,祂就愛我到底了。(羅馬書5章8節)。
哥林多前書12章告訴我,在基督的身體裡,我沒有一個部位可以對另一個說:“我用不著你!”(21節)。我需要和我不一樣的人,讓我看到上帝不同的一面。
對於所有的專業人士來說,作為一名作家,我非常瞭解社交媒體是如何運作的。我一直在努力調和我寫作的“平臺”部分(因為作家也被期望擁有更多粉絲)與我希望的過一個敬拜上帝的一生的事實。
對基督徒來說,社交媒體不是用來自我推銷的。平臺——無論大小——都是一個能讓我們更多地使用上帝所賜的恩賜來使祂的國度降臨,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機會。
我記得作家兼商業教練邁克爾·海厄特曾經寫道,如果以斯拉建立了一個平臺,向上帝的子民說話,但出於虛假的謙虛,把它建立得太矮,以至於人們聽不到他的話,那將會是一種遺憾。
即使我設定了目標,我也要小心,不要讓數字衡量我的價值。有一次,當我仔細查看我的WordPress (博客系統)報告時,我丈夫對頁面瀏覽量的看法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這與數字無關。他們是人,我知道你很清楚。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幾個小時的禮拜。如果每個人都敬拜上帝半個小時,思考祂,愛祂——那麼瀏覽量就會有一個全新的意義了。
我記得我的社交媒體專家朋友當時寫信給我說:“千萬不要讓這個數字(瀏覽量)定義你!”如果我沒有什麼好寫的東西,我不想為了保持數據而拋出一些無用的東西。社交媒體是我使用的工具——我不是它的奴隸。
本文最初發表在作者的博客上。本版本由雅米編輯。*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