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帝同行的“Me Time”
作者:米米
有聲播讀:佳音
現代人經常會提到說自己很需要“Me Time”來充電,所謂的“Me Time”指的就是用個人獨處的時間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但是基督徒的Me Time是不是一定要讓上帝參與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一段時間了,直到有一天上帝帶我回到了那段日子…
“什麼?住院?那我的工作怎麼辦?運動被暫停?貓咪誰照顧?”那段日子的我就像坐在過山車上,儘管每一次的顛簸都讓我嘔吐不止,我還是不敢喊停。
精神科要求我上繳所有的電子產品且只能留一本書陪我。我把聖經留下來了,但是看書都是在嚴格規定的時間下進行的。“唉…”我坐在病床上發出了絕望的嘆息。一入院我就染了Covid,被關進了單人房間,我心裡暗喜,因為我害怕與人相處會發生矛盾。但是我的房間太偏僻了,連時鐘都看不到,每天只能靠看窗外的日出日落和吃飯吃藥來猜測大概的時間。由於看書被限制,我只能靠睡覺打發時間,可是我睡覺都是要靠藥物助眠的,哪有這麼多睡意。高速旋轉的生活突然停止转动,我陷入了另一種崩潰。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做過一項研究,每人每天平均會產生12,000到60,000個想法,其中80%都是負面的,並且高達95%是重複昨天想法。這個數據讓我感到震驚,回想在醫院無所事事的那些時光,我發現自己確實經常沉浸於負面的思維,或者在腦海中創造一些雖未曾發生但極為災難性的情景。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透過病房透明的玻璃我看見一個女孩在讀主禱文給她隔壁床的婆婆聽。“禱告?上帝啊,你是在提醒我什麼嗎?”我不情願又無奈地開始和上帝有一搭沒一搭的講話,我知道上帝一定在聽,但我是一個急性子,我渴望的溝通是我說一句祂回一句。“唉,祢怎麼還不回我?我不想和祢講話了”我又開始無理取鬧地發脾氣了。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寫的「禱告的力量時間可以證明,改變的大能在耶穌基督裡」。有一天早上被護士醒起來吃藥,那種亂糟糟的情緒居然沒有了,談不上喜樂,但心裡有一種平靜。姑娘看到我不吵不鬧就把聖經交給我保管了,就這樣我開始了睜眼就讀經的生活。很神奇的是,我的情緒不再是用我的毅力去控制了,而是真的平靜。
路加福音5章15-16節记载当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耶稣医病听道的时候,「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我們可以發現耶穌并没有继续忙碌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空出“Me Time”来祷告亲近上帝。对人而言,休息不單單是給身體的充電,更多的時候我們心靈更需要充電。正如馬太福音11章28節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這裡的勞苦重擔不單只是身體的累也是指內心承受的壓力。身體上的累可能睡一覺就能夠補回來,可是心靈上的累我們需要去到耶穌那裏得安息,而真正的安息是在主裏的,將自己交給上帝並順服祂的旨意。其實將勞苦重擔交託給上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交託是上帝給我們的一份恩典,而人的本性是容易拒絕恩典,因為在我們裏面有很多的驕傲、對上帝的不信任、自我中心,覺得自己能夠掌控等思想。
正如我住院的那段日子,其實是上帝給了我一個“Me Time”——一个我无法忙碌,只能独处的时间。如果我當時不把这段时间用来祷告,不讓上帝来“参与”这段Me Time,那么我每天就只能被那些負面的思想給綑綁。很多時候外界的環境我們是沒辦法改變的,就好像我不得不待在病房,加上我感染的是会传染的新冠病毒,所以我甚至不能踏出半步。但是通過把自己交託给上帝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內裡看待外界環境的眼光。當我們将重擔交給上帝的時候;當我們的“Me Time”是亲近上帝的时候,我們就得享真正的安息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