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快問快答(下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見的肉身,更有看不見的精神與靈魂。身體會生病,我們的心靈也會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醫生,是那終極的醫治者,祂不但不會拒絕心理生病的人,反而親近他們,醫治他們。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詩篇68篇19節),又「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主耶穌基督不但能明白我們心裡的痛苦,更體會過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對心靈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因此說「我不好」也沒關係!我們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屬靈」的外表來遮蓋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實的傷疤,才能迎來醫治和痊癒的機會。你不需要自己一點點地拾起破碎的心,因為主耶穌基督已經破碎自己的身體,用寶血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著關注心理健康課題,陪伴和關懷需要心理醫治的人。我們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穌基督的愛里得到精神和心靈的醫治。

下列問題由「葛琳卡博士」回答

問題4: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有哪些該做do’s/不該做don’ts?

心理疾病基本上是一種情緒導致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去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的時候,原則上我們的注重點不是在行為、思想:你可能會發現他們很多時候該做的不做,不應該去做,或者他思想是比較負面的。這時通常我們就很想去更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比如對他們說“你不要這樣做”,或者“你不該有憤怒”。這種我們以為幫助他們的方法,往往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去糾正、或教導他們,而是更多去探尋他們的這些思想和行為的根源是什麼,去明白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當他們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同理、被接納的時候,他們裡面就會感覺到:「好像我不孤單,有人明白我,我不是被拒絕的;有人接納我,我不是被誤解的。」對他們來說,這會是非常好的一個治療的效果。

問題5:我是基督徒,但我有自殺的念頭,怎麼辦?

沒有人會平白無故地去自殺,想要去自殺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極度痛苦,並且這個痛苦停不了,還覺得沒有盼望。你也許已經嘗試做很多事情去去改變,然而痛苦還是無法消解,所以才有自殺的念頭。

所以當你作為基督徒有了自殺的念頭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與他聊聊自己自殺念頭是如何產生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已經嘗試做過什麼去擺脫痛苦,這些嘗試為什麼會不行,以至於你認為沒有辦法了,只有選擇自殺。對方若能同理並明白你,就會對你有幫助,因為至少你的困難有人聽到了。

對於幫助想要自殺的人,當你完全理解到他想要自殺的原因之後,就可以發現這種想法背後應該是有點破綻:他可能是有一些盲點,就可以慢慢引導他去看到:可能問題沒有這麼嚴重,也許解決方案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身上。因為很多時候,想要自殺的人的問題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他的恐慌、他的防衛導致他自己沒有路走。但如果他能夠改變一下,把這個問題交托給上帝,不再自我掙扎了,可能問題就能解決了。

問題6:適合和抑鬱症患者談戀愛嗎?

每個人都可能有問題,只是程度不一樣。有些人在戀愛中可能是挺好的,但也許幾年之後就患上憂鬱症。所以問題的重點不是他有憂鬱症,我該不該與他談戀愛,而是需要瞭解到他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又是如何面對憂鬱症的?真正核心的困難在哪兒?如果他很清楚這些問題,也積極面對,那他可能也是一個挺好的戀愛對象。

因為一般來說憂鬱症患者普遍對他人是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的,在情感上與人溝通、相處可能是會更好。要看他在關係上、互動中是不是能讓你感覺到:他是可以給你需要的,他對自己問題是有能力去面對的,他是可以一步步走出憂鬱症的。如果他有能力走出,這也許是他的優勢,那代表著他是能面對自己問題的人,並不是不好的選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