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大學、計劃
作者:Christie Weakly,美國
如圖所示,我要開學啦!同時,你也可以看出,離別之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請仔細看我手中的白板)。我讀專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一個學期是在外面上的,但實質意義的『上大學』,這將是頭一回。到目前為止,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興奮。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邊看看會有怎樣的歷險擺在我前面了。從我第一次造訪算起,差不多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我就一直渴望再回到那所學校,但是上帝卻讓我等到現在。天啊,我準備好了嗎?
出發之前,我看著那些我輔導過的女孩子,與她們彼此注視,問:「你們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想要取得什麼成就?到年底的時候,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整個夏天,我都在仔細思考我下一學期的目標和願望。我該怎樣預備呢?我應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暑假?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計劃地度過了暑假。我花時間跟那些我想成為的人,或我想輔導的人待在一起。我寫作、思考、閱讀,靈修、工作、運動,完成了不少事情,這樣,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整個夏天,我沒有虛度。』這周,我坐下來,要為明年的生活寫下優先次序。
我問自己:「我要怎樣度過今年,才能在明年春天回顧過去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地說『這一年我沒有虛度?』」我定下了幾件我想做的事情。首先,我想管理好我的時間。我想知道我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因為我想善用它們。其次,我想將與上帝相處的時間列為優先。我知道除非有意計畫,不然靈修不會成為我忙碌一天的開始。因此,我將它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必須有靈修時間!同時,我也想要有健康的飲食。我想保持身材,也要身體健康。對我來說,絕對不要新生肥胖症*!我想交許多優秀的女性朋友,並與她們有更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我的清單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決定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決定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想稍微多說一點背景故事。在我和好朋友喬伊各自出發去不同的專科學校之前,我們和幾個家庭一起開辦了一個有趣的家庭聚餐,大家也為我們倆做了禱告。作為歡送我們的一部分,喬伊的媽媽莎莉問了一個讓我怔住的問題。她說,你對上大學的理解是什麼?我告訴她,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回答的話,那就是我擔心我會很寂寞,沒有人會努力瞭解我或者發自內心地愛我。她告訴我,最好的療法或者不擔心的方法是致力於服事他人。我之前對此思考過很多,但從沒有從我害怕交不到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過。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的目標是服事人,那麼我永遠也不會對人失望。這一點幫助我做出了第二個決定: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在學期末回顧的時候,看到我生命中的改變。我想成為一名服事者,就像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3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別人 身上。我想思考可以怎樣給予,而不是索取。我帶了兩個茶杯——還有約克夏黃金紅茶和一些瑞士蓮巧克力——因此我可以請人喝下午茶。我還有大量的信紙,可以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寫便條(羅馬書12章15節)。我有很多指甲油,可以給其他女生美容時使用。我還有一個急救箱,裡邊裝有布洛芬,奈奎爾和蘇達菲等等,可以照顧那些生病的女孩子(路加福音10章9節)。我想使用所有這些工具與他人有更深的對話,為我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生命的影響。我想以充足的愛待人,成為一個燈塔,就像上帝在馬太福音5章16節中呼召我們去做的那樣,並且證明上帝愛我們、供應我們所需,不僅僅是我們日用的必需品,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哥林多後書9章8節)。這就是我想在我生命中看到的改變!
另外,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負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章12節)。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下這一切!現在,你們都知道了我的目標,除了為此努力之外,我別無選擇。我告訴喬伊和另外一個好朋友,以及那些在喬伊和我的聖經學習小組中的女孩子們,我們每週都要用Skype通話,注視彼此的眼睛,然後問:「你到底進展如何?」,如果懶惰,我們就彼此訓斥。
因此,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到年底的時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一個計畫吧。寫下你的目標。我為自己想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想成為的樣子,列了一個很長的清單,或者可以說是一個標準,這樣我就可以自我檢查,看每週的進展如何。這個夏天的每個主日,我都去星巴克花幾個小時讀聖 經,寫日記,大概地評估我的生活和我自己。我將會在學校繼續保持這種習慣,並且每週都看一下,哪些是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不會自然發生,它需要付出與願景。
好啦,這差不多就是我關於計畫生活的演講啦,至少目前就是這些。讓我們像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那樣度過今年吧!有計劃地。正如我媽媽所說:“go M.A.D(go make a difference)活出不同!”
**發胖症是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常用的表達方法,指的是大學生第一年通常體重會增加很多(稍微武斷地設定為15磅)。(來源:維基百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