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家人

讀經:

羅馬書8章9-17節 

這件事發生在1863年,埃德溫.布斯(Edwin Booth)站在澤西市的火車月台上,看見一個年輕人被群眾推擠到車廂邊,掉進了火車與月台間的縫隙。火車開始緩緩前進,在千鈞一髮之際,埃德溫伸手把那人安全地拉上來。

被救上來的年輕人羅伯特.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是美國林肯總統的兒子。羅伯特後來寫道,他當然認得那位救他一命的人,因為埃德溫是一位相當有名的演員。事實上,埃德溫的弟弟約翰.布斯(John Wilkes Booth)也是一位演員,而約翰卻在兩年後暗殺了林肯總統。

這件歷史奇案為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無法選擇在怎樣的家庭出生,或許我們的手足或父母會犯錯,會做出錯誤抉擇,又或許我們是家裡最會惹麻煩的人。但聖經說,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上帝家中 [....]

靈命日糧 : 不公平的人生

讀經:

詩篇37篇5-17節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經典小說《孤雛淚》(Oliver Twist)裡,體弱多病的奧利弗出生在一個濟貧院,一個以壓榨貧民而惡名昭彰的機構。奧利弗一出生就成為孤兒,最後受不了虐待而逃跑。經歷一連串奇妙的轉折,他成為一筆可觀財富的繼承人。作者狄更斯喜歡圓滿的結局,他讓每個傷害過奧利弗的人都接受正義的制裁或者悔過自新。壓迫奧利弗的那些人都自食其果,但奧利弗卻「承受地土」。如果人生的結局都像狄更斯的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圓滿,那是多麼美好啊!

撰寫詩篇37篇的詩人大衛同樣期待能有那麼一天,到那日公義得以彰顯而被壓迫者必「承受地土」(9節)。雖然大衛親身經歷邪惡勢力的迫害,但他仍勸勉眾人要耐心等候:「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7節)。他還說:「 [....]

叩!叩!請問一下……信仰讓我「做自己」還是「改變自己」?

有時候我們說「做自己」,是一種自由;但也有人說,「不改變,就不會成長」。那信仰呢?它是要我們堅持本色,還是重塑自我?也許它不是在壓抑你,而是在邀請你,成為一個連你自己都還沒認識過的版本。點進來看看!也許會對「你是誰」這件事,有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