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在基督裡深交

讀經:撒母耳記下1章23-27節 

在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的禮拜堂裡有一個石碑,是紀念兩位17世紀的醫生,約翰.芬奇(John Finch)與湯瑪士.貝尼斯(Thomas Baines)。芬奇與貝尼斯被人稱為「形影不離的朋友」,他們一起做醫療研究,在公務行程上也結伴同行。當貝尼斯於1680年過世時,芬奇為彼此間長達36年「從不間斷的靈魂契合」而哀悼。他們的情誼具有豐厚的情感、忠誠與承諾。

大衛王與約拿單也是親密的朋友,彼此有深厚的情誼(撒母耳記上20章41節),甚至立下互相承諾的盟約(8-17、42節)。他們的友情以極其忠誠而為人稱道(19章1-2節,20章13節),約拿單甚至願意放棄繼承王位的權利,好讓大衛能登基為王(20章30-31節,參見23章15-18節)。當約拿單戰死沙場時,大衛哀悼約拿單對他的愛「 [....]

靈命日糧 : 謙卑的明星

讀經:腓立比書2章1-8節 

一位大學籃球隊明星球員在比賽結束後,主動留下來協助工作人員清理場地,扔掉空紙杯和飲料罐,撿拾垃圾。一位球迷將他的這番舉動錄成一段短片,發布於社群網站,結果有超過八萬人觀看,還有人留下評論:「這位年輕人應該是我們這輩子見過最謙卑的人之一。」這位球員大可跟隊友一起離開,輕鬆地去慶祝他為球隊所贏得的勝利。但是,他卻自願留下來,去做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從耶穌身上,我們可以看見最極致的謙卑。祂離開天上至高的地位來到世上,取了僕人的角色(腓立比書2章7節)。雖然耶穌並不需要如此,但祂願意謙卑自己。祂在世上的事工,包括教導、醫治以及愛世人,祂甚至受死、復活使世人得救。

雖然基督的榜樣可以激發我們去做卑微的工作,如掃地、撿拾垃圾或端上食物,但祂的榜樣最大的影響力,是改變我們 [....]

靈命日糧 : 全然順服主

讀經:馬可福音8章34-38節 

中國佈道家宋尚節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在家排行第六。在1920年,他獲得赴美留學的獎學金,畢業時榮獲最高榮譽學位,後來繼續進修先後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但他在求學過程中卻遠離上帝。然而,在1927年的一個晚上,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基督,並蒙主呼召成為一名傳道人。

當時,在中國有許多賺取高薪的機會正等著他,但在搭船回國途中他受到聖靈感動,願意拋開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了表達他的決心,他把所有的獎狀都扔進海裡,只留下博士學位證書,以示對父母的尊重。

耶穌提醒那些想要跟從祂的人﹕「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福音8章36節)而宋尚節深明此理。當我們捨己,離開舊有的生活來跟隨基督和祂的帶領時(34-35節),意味著可能需要犧牲個人的慾望和物質財富,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