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不同方式

讀經:哥林多前書9章19-23節 

在19世紀末期,司馬莉(Mary Slessor)坐船前往非洲卡拉巴國(Calabar,今日的奈及利亞),她帶著滿腔熱血,想繼續已故的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的宣教工作。她被指派的第一個任務是在學校教書,但卻跟其他宣教士住在一起,這使她想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參與服事。因此她做了一件在當地很少見的事──住在她所服事的人群當中。司馬莉學習他們的語言、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甚至收養了數十個被遺棄的孩子。她花了近40年,將盼望和福音帶給那些需要的人們。

使徒保羅深知,滿足周遭人們真實的需要是至關重要的。在哥林多前書12章4-5節,保羅提到:「恩賜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事奉有許多種,卻是事奉同一位主」(和合本修訂版)。所以他按照人們的需要去服事他們,正如他說 [....]

靈命日糧 : 永遠信實的上帝

讀經:詩篇33篇1-11節 

維維念小學的時候,上學和放學都是由我接送。有一天,出了點狀況,我去接他的時候已經遲到了。我停好車子,一邊急切禱告,一邊衝向教室。然後,我看到他抱著自己的背包,坐在老師身旁的長椅上。於是,我對他說:「真對不起,維維,你還好嗎?」他嘆了口氣,說:「還好啦,可是妳遲到讓我很生氣哦!」我怎能怪他這麼說呢?因為連我都對自己很氣惱。我愛我的兒子,但我知道,有很多時候我會讓他失望。我也曉得,將來有一天他或許會對上帝感到失望,所以我努力教導他:上帝從來不曾、也永遠不會背棄承諾。

撰寫詩篇33篇的詩人鼓勵我們,當歡喜快樂地頌讚上帝的信實(1-3節),「因為耶和華的言語正直,祂的作為盡都信實」(4節,和合本修訂版)。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有形有體地展現了祂的權能和可靠(5-7節),詩人以此呼籲「世上 [....]

靈命日糧 : 我是誰?

讀經:羅馬書5章6-10節 

羅伯特.托德.林肯一直活在父親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父親就是受人敬愛的林肯總統。在他父親去世很久之後,羅伯特的身分依然只被人視為林肯總統的兒子。他的一位好友寫道,羅伯特常說:「沒有人想要我擔任戰爭部長,他們想要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兒子;沒有人想要我擔任駐英公使,他們想要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兒子;沒有人想要我擔任普爾曼公司的總裁,他們想要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兒子。」

這種挫敗感並不僅限於名人之子,我們都熟悉這種自身價值不被重視的感覺。然而,上帝對我們的大愛已經顯明了你我是何等寶貴。

使徒保羅指出,我們原是活在罪惡中的罪人,但因基督的犧牲而有了新的身分。保羅寫道:「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馬書5章6節)。即使在我們最糟糕的時候,上帝就已經愛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