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靈修15| 走進帳幕——什麼樣的人會經歷與上帝親密的同在?
讀經:詩篇第15篇 大衛的詩 1耶和華啊,誰能寄居祢的帳幕?誰能住在祢的聖山? 2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讀經:提摩太後書1章1-5節
年邁的漢德經常哀嘆:「我覺得自己很沒用。老伴早就走了,現在我退休了,孩子們都為自己的家庭忙碌,我常常一整個下午都沒事做,只能盯著天花板發呆。」他常告訴女兒說:「我老了,人生也很圓滿,現在我沒什麼目標了,上帝隨時都可以將我接走。」
然而,某個下午,漢德與鄰居的一段對話改變了他的想法。漢德說:「我的鄰居跟他的孩子之間有些狀況,我就為他禱告。後來,我跟他分享福音,這讓我發現自己的人生還是有目標的!只要還有人不認識耶穌,我就必須把這位救主介紹給他們。」
接下來,漢德每天和這位鄰居碰面,跟他分享信仰,後來對方的生命得到了改變。在提摩太後書第1章,使徒保羅提到上帝藉著兩位姐妹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也就是保羅年輕的同工提摩太。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將她們的「無偽之信」 [....]
讀經:列王紀下8章1-6節
兒子的住所離我家約三小時的車程。不久前,我到他那裡進行房子整修。工程的進度遲緩,遠超乎預期。每天早上我都禱告在日落前能完工,但到傍晚還是有很多事沒完成。
我百思不解。難道工程延遲有其他原因?第二天早上,我獲得了答案。我正拿起工具時,電話響起,那頭傳來陌生人急切的聲音說:「你女兒意外受傷了,請你立即趕過來。」
女兒就住在兒子的附近,所以我只需14分鐘就到她身邊。若那時我住在家裡,就必須花3小時才能趕來。我隨救護車陪她前往醫院,並在手術前安撫她。當我握著她的手時,我心想,若非工程延誤我就不能及時在這裡了。
我們生命的每個時刻都在上帝手中。這正是一名婦女的經歷,上帝曾透過先知以利沙使她的兒子復活(列王紀下4章18-37節)。她後來因饑荒而離鄉,多年後才回歸 [....]
讀經:歌羅西書3章12-17節
我很喜歡一本關於禱告的書(Every Moment Holy),書中提到為各式各樣的生活大小事禱告,包括準備飯菜或洗衣服這一類再平凡不過的事。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些日常事務單調乏味,但這本書卻讓我想到英國作家卻斯特頓(G.K.Chesterton)的一番話,他曾說:「你在飯前感恩,那很好,但我也會在素描、作畫、游泳、修圍籬、打拳、散步、玩耍或跳舞之前感恩;就是在拿筆蘸墨水前,我也感恩。」
這些話語激勵了我,讓我重新去思索自己對日常活動的看法。有時候,我會把自己從事的活動分為兩種:屬靈與不太屬靈的事。前者就比如在飯前讀靈修文章,而後者就像是飯後洗碗這些家務事。但在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信中,他的教導就消除這兩者之間的界線。他勸勉那些決志為耶穌而活的信徒說:「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