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投稿作品:單純地來面對主
繪畫:蔡同學 那天在禱告會上,有一位肢體說自己每日重複單調的日常,一日復一日感到無聊,想要脫離卻彷彿被許多東西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繪畫:蔡同學 那天在禱告會上,有一位肢體說自己每日重複單調的日常,一日復一日感到無聊,想要脫離卻彷彿被許多東西 […]
讀經:馬太福音6章5-9節
麥德琳‧蘭歌(Madeleine L’Engle)已經養成習慣,每週打一通電話給她的母親。後來母親日漸年邁,這位廣受喜愛的靈修作家就更常打電話給她,麥德琳說:「我只是想保持聯絡。」同樣地,麥德琳也喜歡她的子女以電話來維繫彼此的關係。有時通話時間很長,因討論重大問題需要解答;有時單單只是撥個電話,確認號碼沒換也就夠了。正如麥德琳在她的一本書中(Walking on Water)提到:「孩子和父母保持聯繫是件好事;同樣地,我們身為天父的兒女,與天父保持聯繫也是件美好的事。」
許多人都很熟悉馬太福音6章9-13節的主禱文,但前一段經文其實也很重要,因它為接下來的禱詞定了大方向。這段經文指出禱告不是為了誇耀自己,「故意叫人看見」(5節)。禱告不在於內容長短,而且「話多」(7節)未必 [....]
作者:Philip Roa 翻譯:Eric 有聲播讀:Luke https […]
讀經:詩篇116篇1-7節
在1910年,查爾斯‧瑞柏曼和喬治‧蘭蓀特在合著的《物理》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當一棵樹在寂靜的森林中倒下時,若附近沒有任何動物聽見,那麼它究竟有沒有發出聲音呢?」多年來,這個問題引發許多關於聲音、感知與存在的哲學與科學論辯,直到如今尚無定論。
一天晚上,我陷入寂寞憂傷,深受一個從未與任何人分享的煩惱所困擾,那時我想到了那個哲學問題。我自問:如果沒有任何人聽見我的呼求,那麼上帝聽見了嗎?
撰寫詩篇116篇的詩人在面臨死亡威脅、感到心灰意冷時,或許也感到被遺棄,因此他向上帝呼求,因知道上帝正在聆聽也必幫助他。詩人寫道:「祂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祂既向我側耳」(1-2節)。即使無人知曉你我內心的痛苦,但上帝都知道;就算沒人聽見你我的呼求,但上帝都聽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