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鬼節特輯| 基督徒應該怕鬼嗎?(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31095111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譯: 兩小鹿,中國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我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每當鬼月來臨時我都會變得緊張兮兮的。

有的人相信在鬼月的第一天,亡靈們會從陰間回到人間來看望他們所愛的人。這段時期被亞洲人稱為「中元節」,有的家庭會沿街以及在公寓底層的公共區燒冥幣、紙人、蠟燭和香以慰藉那些回來的亡靈。同時他們也會為徘徊的「餓鬼」們提供供品。寺廟也會組織舞台戲,觀眾席的第一排會空出來留給亡靈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父母會為我已故的祖父母燒供品。我小時候也會參與其中。當時還不信主的母親會告誡我要遠離剛剛舉行過葬禮的空地,因為說不定死者的靈魂還沒離開。她還告誡我不要踢或是踩到供品,以免冒犯亡靈。

因為害怕被鬼魂跟隨和傷害,我迷信地服從了母親的指示。雖然我不曾真的遇見鬼魂,自小對它們的懼怕卻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直到我成為基督徒之後也依然如此。

就在幾年前的中元節,我一個人在午夜後走路回家,途中有10分鐘要經過一個光線昏暗的公園。公園的地上殘留着很多燒過的供品,如此場景讓我突然想起,周圍可能有潛伏的鬼魂。這種想法一發不可收拾,讓我的心害怕地砰砰直跳 ,連一隻老鼠竄到下水道的聲音都把我嚇得魂飛魄散。

我加快了步伐,僅用了6分鐘就回到了家。晚上我躺在床上思想我之前的懼怕感。我為什麼會如此害怕?

這時候詩篇27章1到2節出現在我的腦海中。詩人形容主是他性命的保障,他寫到:「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大衛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他知道他的敵人和反對者終會跌倒。我立刻被這節詩安慰了。是的,上帝是我的避難所,我沒有什麼可懼怕的。

我繼續讀聖經,我注意到在希伯來書9章27節里說到人人皆有一死,死後且要面臨上帝的審判。聖經里很清楚地表明人死後靈魂不會回到人間,在福音真理的光照中我認識到我的懼怕是不符合真理的。

而且,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比撒旦要大(約翰一書4章4節)。上帝在我們的裡面,祂永遠與我們同在,祂比其他任何的靈都大。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又到了一年的中元節。然而,我不會再隨從周圍迷信的氣氛或是繼續被過去的懼怕困住了。相反地,這個節日提醒我我的心思意念是如何不斷地被上帝的話語更新和轉變的。

如今,我可以在夜間走過那個曾經嚇壞我的公園而不再感到害怕。亡靈不再令我懼怕,我唯一敬畏的是掌管永生和死亡的那位主。(馬太福音10章2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人物專訪|蔡頌輝牧師:搞藝術的就該去讀神學

2014-12-23 07.56.09

採訪者&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你喜不喜歡看漫畫呢?如果要說現在最著名的漫畫,你可能會先想到海賊王、超級英雄系列等。但有這麼一個人,透過自身的繪畫天賦,為上帝畫出一幅又一幅的信仰漫畫。

來自馬來西亞的蔡頌輝牧師(Andrew Chai)是一名宣教士。不過,除了這個身份以外,他還有一個較廣為人知的身份,即福音漫畫的作者。他的漫畫在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等地區都廣受歡迎。雖然他的漫畫並沒有什麼曲折離奇、緊張刺激的情節,但蔡牧師透過他獨特的幽默方式,簡單明了卻又富有深意地將一個又一個的聖經真理畫出來,給現在許多的基督徒帶去提醒。

20150716Bible-1

從小蔡牧師的愛好就是看漫畫、畫漫畫。曾經也夢想過要當一名漫畫家。17歲信主后,因希望能藉由漫畫的形式讓更多人認識上帝,於是便開始畫一些福音漫畫。後來因着上帝的呼召,他進入了全職侍奉,成為宣教士。期間也因忙碌於到各國宣教而停下了畫畫。直至2007年,因着受政治漫畫的啟發,再次執筆,畫下現在這種形式的福音漫畫。

如何獲得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從2007年到現在的10年間里,蔡牧師不斷推出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緊的信仰漫畫。當蔡牧師被問到如何保持創作的熱情與靈感時,蔡牧師表示,其主要靈感來源是來自於上帝的話語。因為常常需要到處去講道,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上帝的話語,歸納出講道的信息。而一般每篇信息都有好幾個重點可以畫成漫畫。加上蔡牧師本身有學習解經,因此在這些研究上帝話語的過程當中,領受到上帝的信息,自然地就得到了啟發。同時,這也是蔡牧師的熱忱來源。蔡牧師補充道:「上帝的話語是很豐富的,當你不斷地深入發掘,從上帝的話語中有新的發現時,這會激發起你的熱忱,使你巴不得跟他人分享。」這個熱忱不只是在畫畫上,也直接影響到了他的講道。

IMG_1277_HZP (1)

除此之外,蔡牧師說,起初他是有靈感才畫,沒靈感就不畫。但後來他發現若只是靠感覺的話,產量會很少。因此,蔡牧師在畫漫畫上雖無任何的截稿壓力,但他仍會自我要求一周至少要有兩三幅作品出爐。如今蔡牧師每周都會將漫畫發布在臉書上,到目前為止,其臉書已有7萬多名粉絲。除了將創作的漫畫發布在臉書以外,蔡牧師也時常在講道時搭配着漫畫來講。有時是放在投影片上,有時是配合講道內容現場畫。他說,有漫畫的好處就是可以透過畫面去激發或幫助聽眾更好地去思考和記憶重點。

創作時的挑戰

雖然蔡牧師每周都會帶給我們新的作品,但其實他偶爾也會有畫不出來的情況。這畫不出來的情況有兩種,一是沒有信息或主題,不知道要畫些什麼;二是有主題,但找不到一個適合的畫面給表達出來。蔡牧師說,當第一種情況出現時,他便會需要去上網看一些不同的聖經名言來刺激一下自己,好讓自己可以得到一個主題可以畫出來。而第二種情況則比較好解決,因為已經有主題了,無論怎麼樣還是可以畫出來,只是可能會不太滿意。

20170524Faith

除了自身的挑戰之外,蔡牧師也會遇到一些外來的挑戰。雖然福音漫畫帶給人們聖經教導的真理,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正面的反應也佔大多數,但蔡牧師表示,臉書是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其中還是會有不贊同的留言。有些是純惡意批評,並不是真的想要知道真理。所以對於這類的留言,他會選擇忽略,除非對方太過分才會刪除。而有些則是理性的交流,雖然不贊同,但會舉出自己的立場和證據,問問題等。這種情況下,他便會嘗試跟對方交流。「但我覺得這是好的!」蔡牧師說到。因他認為漫畫只是漫畫,不是一篇信息或論文,它不可能像文字一樣可以把事情表達地很清楚,只能突出一個重點和思考而已。所以有時候創作者期待傳達的信息,領受的人不一定可以直接領受到。因此,蔡牧師說,當他看到這些留言時,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漫畫會給別人帶來這類的思想,令他得以有機會反思到是否自己創作時考慮地不夠周全,或者是畫的漫畫無法表達地那麼周全,進而下一次創作時會嘗試從多方角度表達使其更全面,盡量將這種情況減到最低。

來自監獄的信

然而也有不少讓蔡牧師感到備受鼓勵的讀者回饋。大約5年前,牧師就曾收到一封來自砂勞越監獄的死囚寄來的信。這名讀者信上分享說因為看了蔡牧師的書,覺得很感動,很得造就,並希望自己能有機會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後來打聽之下,蔡牧師才發現該名讀者是他牧者的親戚,所以便也安排了一個機會去探望他。蔡牧師表示這是他最印象深刻,覺得最特別的一次。

WeChat Image_20170821145916

「上帝的帶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蔡牧師說,起初他只是因為興趣,想使用自己的恩賜來傳達上帝的信息。然而網路世界的傳播速度很快,不只讀者變多,也越來越多傳道人會跟他索取漫畫用在不同的事工上。這讓他看見上帝的工作遠遠超過我們能想像的。

未來展望

對於創作福音漫畫的未來展望,蔡牧師表示說他會繼續創作,但目前沒有其他更多的發展計劃,而是會專心於他的本職——傳道人的事工上。但他也指出,因為發現教會有恩賜的人很多,但大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機會,或不知道怎麼發揮。因此他的目標是期望藉着他的漫畫啟發到更多的年輕基督徒起來做這類的事情。讓他們看到原來侍奉主是可以很多元化的。所以當有機構或教會請蔡牧師去講課時,他也很樂意前往。

年輕人要勇於嘗試

蔡牧師表示,如果我們想用自身的恩賜來服侍上帝,我們就要不斷有新嘗試,勇敢地踏出去。在過程當中,或許有時會失敗,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興趣,是為上帝而做的,就不要怕。當我們勇敢去做時,可能就會發現,效果會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然而他也同時強調,除了要勇於去行以外,重要的是還要受裝備。他認為現在基督信仰的藝術創作方面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很有創意但沒有神學,另一個就是很有神學但沒有創意。也就是說有些具備很深的神學知識的人,可能在傳講上帝的話語時不夠有創意,以致無法引起人的興趣。但那些可以引起人興趣的,比如會創作詩歌等等,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有些作品卻不太有內涵,內容都太表面。若要讀神學的人去學藝術,這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藝術方面的天賦是因人而異。但是搞藝術的人,就應當去接受神學上的裝備,以致他們對真理的了解可以更深入一些,把上帝的話語更深、更豐富地表達出來。

20141027Proper Path-1

最後,他也提出,基督教信仰要在這些藝術的創作上對社會產生影響力的話,就一定要更有組織,更有策略地進行,其中包括教會必須來大力支持這些年輕人去做這些事。因為藝術的創作若要對社會產生影響力就一定要量產,要量產就得花很多時間專心在創作上。若教會期望年輕人能起來用不同的方式去侍奉主,就必須支持這些人,無論是在金錢上的支持,還是其他方面的。讓他們能夠放心且專心地去創作。雖然不知道這樣的理想能否成功,但若有朝一日,能把這些富有才華人組織起來,不同的恩賜結合在一起,相信就能產生更多不同形式的基督教藝術創作。

*文中照片和漫畫由蔡牧師提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香港現實版《冰雪奇緣》姐妹花,妹妹重病卻給全家人帶來祝福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12

口述:Cora Cheung,香港
整理:奇奇,中國
文中圖片由Cora提供

出生於香港的 Cora和Dara兩姐妹,感情十分親密,像極了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里的姐妹倆Elsa和Anna。姐姐Cora十分疼愛妹妹Dara,且對她百般照顧,眼裡總是流露出對妹妹的愛。而Dara亦非常依賴和愛姐姐。她們本來與一般家庭的姐妹無異,然而沒想到,如同電影一樣,一場突如其來的患難,給這姐妹倆、這個家庭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轉變。

幸福的家庭

小時候,Cora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里。父母十分疼愛她,常常抽空陪伴她之餘,還跟她一起玩遊戲。在得知自己將要有一個小妹妹時,Cora更是感到非常開心。她說:「那時的我覺得自己是個好幸福的孩子,每天都特別期待。」妹妹Dara出生以後,家裡的氣氛更加歡樂,她倆更是形影不離。Cora照顧着妹妹,帶她玩耍,唱歌給妹妹聽……等,只盼望着Dara能快點長大,這樣她們就可以一起去上學了。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20

*Dara出生后

妹妹重病

然而這樣的幸福在Dara一歲半時戛然而止。這一天Dara忽然病了,於是父母趕緊把她送去醫院。經過診斷後,卻被告知Dara得的是急性腦炎。昏迷了兩天後,Dara終於醒來,卻又很快地再度陷入昏迷。這一昏迷,竟是好幾個月。當時的醫生說, Dara這種情況很可能永遠醒不過來,或者變成植物人。Cora 說,那時父母每天在醫院照顧妹妹,情況卻不見好轉。他們一度絕望地以為將要失去自己的小女兒了。

當時Cora只有6歲,她回憶道在那段期間,父母一直沒讓自己去醫院看望妹妹,也沒有告訴她究竟發生了什麼。因此,她以為妹妹只是一般的發燒。但自從妹妹去了醫院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Cora都沒能再見到妹妹。也是從那天起,家裡的氣氛發生了180度的改變,笑聲像是被什麼抽走了一樣忽然消失了,整個家裡瀰漫著憂愁。見妹妹沒有回家,媽媽也一直不在家裡,更加上多次看見父親默默流淚,Cora感到害怕極了,也才意識到一定是出了大事。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26

*姐姐妹妹的開心時光

有名無實的基督徒

Cora的爸爸雖然出生在一個傳統的基督徒家庭,但是除了形式上的餐前禱告和牆上掛的十字架之外,他們和非信徒並無兩樣。他們不參加周日聚會,也不讀經禱告,只是將Cora送去上一個基督徒幼兒園。不僅如此,Cora的爸爸還相信風水,家裡也有放置和風水相關的擺設。

在Dara住院期間,一個牧師來醫院探訪,提醒了父母重新回到基督的信仰,於是他們跟着那位牧師禱告,並開始帶着Cora一起參加教會聚會。Cora說她記得當時爸媽會帶她一起跪着為妹妹禱告,並且每周日都會參加兩堂聚會,早上是中文堂,晚上則是另一個教會的英文聚會。爸爸也丟掉了家裡所有和風水有關的擺設和物件。他們似乎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履行基督徒的責任,女兒才會這樣,因此想要補償。

「當然,我現在知道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Cora說:「只是當時我們一家人都陷入了恐慌。但正是這種恐慌和震驚帶領我們一家人重新回到基督里。」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31

*Cora與康復中的Dara一起玩耍

奇迹發生

在持續地禱告了一段時間后,Dara奇迹般地從昏迷中醒來,不久后也終於能出院回家了。為此,一家人簡直高興極了! 時隔那麼久再次見到妹妹,Cora別提多開心了!但是令她困惑的是妹妹似乎變了。之前和她形影不離的妹妹似乎變成了一個陌生人。她試着跟Dara說話,但她卻沒有任何回應。原來由於腦炎的影響,Dara的很多能力都退回到小嬰兒的水平。「那段日子實在是難熬!一家人要重新開始教她很多事情,包括站立、行走、說話,甚至吞咽……」Cora 說。但也就在這段時間,家人開始帶着姐妹倆一起去教會,每周都會參加不同的教會活動。但上帝要在這一家人里做的工還遠非如此!祂開始在各個方面恢復這個家庭,成為祂喜悅的一家人。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36

*Dara在短宣中

醫生曾說Dara能從昏迷中醒來已經是很大的奇迹了,但要恢復語言能力更是難以想像的事。「但是上帝是良善的!現在Dara不僅可以正常交流,還特別喜歡錶達。有時候還能跟我們開個玩笑!還有許多醫生說不可能做到的事兒她都做到了!因為我們祈求,上帝就給我們。在祂沒有難成的事!」Cora說這話的時候眼中充滿了喜悅。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41

*姐妹倆在游泳

不止如此,現在的Dara還能勇敢地挑戰很多運動項目,尤其喜歡游泳,她甚至還學會了攀岩。「看着她能做到這一切,我覺得簡直太不可思議了!」Cora說道,「她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祝福!我為她感到無比驕傲!」
化了妝的祝福

雖然Dara的思維停留在小孩子的水平,但這反而成為了一家人的祝福。在遇到困難時,她會毫不遲疑地尋求上帝的幫助,而且她也充滿了憐憫的心,從來不會記恨人,反而是記住別人的好。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49

*姐妹倆一起畫畫

「妹妹的話也經常提醒着我們要帶着一顆像小孩子一樣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比如她會說:『我肚子痛,我們來為此禱告吧!』她真的讓我們看到孩子般的信仰是什麼樣的。那就是沒有任何疑慮地完全信靠。因為Dara,我們一家人學會了更加信靠上帝。」Cora說。
現在Cora一家人的關係比以前更加親密,更加懂得相互照顧,生活甚至比Dara生病之前的時光來得更幸福。因着Dara的緣故,一家人也都回到了基督里,每個人都有了完全嶄新的生命。發生在這個家庭里的事,看似是苦難,卻成了上帝化了妝的祝福。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759

*一家人一起旅行

最後,Cora也說:「我相信Dara的病不是偶然。上帝用這一切把我們一家人帶回到基督里,更棒的是祂用奇迹般的方式醫治了Dara。雖然在很多方面她還是無法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但也恰恰是這樣,讓我們學會了要更加倚靠上帝!」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WeChat Image_20170524075825

文章部分內容根據Cora為其教會所錄製視頻整理而成,視頻採訪鏈接:

https://www.islandecc.hk/blog/share-your-story-cora-and-dara-cheun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他不但成為了一名說唱歌手,還建立起了自己的服飾潮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16

作者:Tam,新加坡
翻譯:湘穎,中國
封面與文中照片拍攝:Blake Wisz,美國

George Moss完全了解明明不敢興趣,還不得不坐着聽完一場講道是怎樣一種感受。但諷刺的是,正是這一點促使他開始全職服侍。如今,George是美國密歇根州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福音說唱歌手。

George是家裡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那個,他在大急流城(美國地名)中西部一個被人稱為「聖經地帶」的區域長大。小時候的George並不喜歡去教堂,但家裡不准他不去。為了逃避在每個禮拜日都得和祖母坐着參加完整個漫長的禮拜,15歲的George只有一個選擇——加入一個由六名青年組成的說唱團體。

「我認為在教堂說唱是我聽過的最愚蠢的事。」如今已經34歲的George說。「但我姐姐不斷地鼓勵我加入他們。因為我也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於是我開始跟他們一起練習。」

當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賦時他終於打消了最初的疑慮和厭惡。他說:「最初我是被迫留在那裡,然後慢慢發現我確實有一點兒天賦」。「而且一旦我開始從觀眾那裡得到正面的回應,想要繼續唱下去的熱情就更大。」

由於George不得不寫和唱跟福音有關的歌曲,這也促使他去更多地了解上帝,並使得他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在那個團隊里做音樂是我的轉折點。那時我的信仰才真正成為了我自己的。」George承認。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3

就當George同時在音樂和靈命上有所成長時,他和兩個朋友開始在其他教會表演節目。一天晚上,在一個教會表演結束后,一個青年牧師遞給George一個信封。裡面是一張很漂亮的感謝卡,令他吃驚的是,還有一張75美元的支票。這是他第一次做着喜歡的事同時還得到了報酬。

「當時我才16歲,所以75美元對我來說是一大筆錢。在帶着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身邊長大,錢總是很緊張」他說。「所以,當我第一次做着就算沒有酬勞我也樂意去做的事竟然還得到報酬時,我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業了。」後來發生了什麼,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為基督而說唱

發行了多個唱片后,在2002年,George 第一次和同在大急流城的藝術家Michael Fugitt開始在美國基督教音樂舞台上表演。這個嘻哈二人組合「UN1ON」的首張EP發行后就開了一次全國巡演。但在幾周巡迴演出后,George意識到他需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事業,於是他開始在當地的基督教電台工作。

他的電台節目在當地廣受歡迎,他在六年後發行了個人單曲,還帶來了2008年的專輯《All or Nothing》,其中《Whoa》和《Transparent》是主打單曲。2012年,在跟像說唱歌手KJ-52這樣的基督教音樂大腕們巡演過之後,這個本地的廣播名人發布了另一張專輯《It’s Time》。

今年早些時候,George又發布了一首融合了流行電音和說唱音樂的特色新單曲《Take On The World》。他在社交媒體上的關注度增加證明了上帝是如何使用他的音樂觸及更多人的,超過三萬人關注了他的Facebook,Twitter上他有近13萬的粉絲。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7

以建立在基督教原則上的歌詞為標準,George的歌曲探討了如試探、信仰,和正義的憤怒等問題。在不讓歌詞過於宗教化的同時他大量引用了聖經中的比喻和眾所周知的經文。

在他2015年發行的單曲《Set It Off》中,他採取了大膽的方式來挑戰現狀,歌詞中談到了基督徒的虛偽,他打破了傳統,用音樂講述這個殘酷的事實。George說這個單曲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他意識到自己對耶穌的認識遠不及對「教會」的認識那麼多。

這也是他對於美國教會中「粉絲」文化的回應。他觀察到基督徒們追隨某個牧師教導,某個作家,甚至是某個基督徒藝術家的熱情遠遠超過跟隨耶穌的熱情。

「如果我們真的想去愛人,就要明白愛不會總伴着彩虹和陽光。當你愛一個人時,你會告訴他真相,而有時真相會很傷人。」已經結婚並且有一個兒子的George說。

在音樂界度過了近15年,George描述自己的經歷時說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每天都會面臨著新的挑戰。有時,他會外出為2萬名狂熱的粉絲進行巡迴表演,有些時候,他在青年團契的表演只吸引到兩名聽眾。

「有那麼幾個星期,我以為我將改變整個世界,然而有些日子,我卻想放棄……我幾乎經歷了所有可以想象的事,但是到最後,金錢,名利,成功,甚至失敗和背叛都不能成為我的驅動力。」George說。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1

為基督而穿

他的熱情不僅僅只表達在音樂上,這個說唱藝術家也是「OXEN」服裝品牌的創始人。

在發現粉絲們會留意他平時所穿的衣着后,George冒出了要在穿着上展現耶穌的想法(他想要在一切事上榮耀主,不止是在音樂和生活上)。於是潮牌「OXEN」誕生了。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4

*照片由OXEN官網提供

「那時我都是在商場買那些我覺得很酷的衣服。但當看到我的粉絲真的會因為我穿某個牌子的衣服而去買同款時,我開始更加留意我買的是哪些牌子。」他說。

有一天,他注意到一個他經常購買的品牌推出了一個新的T恤系列,而T恤上的圖案是一個衣着暴露的女子,這讓George很受打擊,他忽然意識到購買並穿着這個品牌意味着他是在支持這個公司和它的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在告訴我的歌迷們,我贊同這個品牌描繪女性的方式。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要更加註意我穿的是什麼。」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9

*照片由OXEN官網提供

當他找不到一個能夠真正展現他信仰的品牌時,George決定創建一個自己的品牌。「我取名叫『OXEN』(公牛),是基於馬太福音11章29節耶穌所說的『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我想要大家在看到這個牌子時就記起要『負耶穌的軛』。」

為了「負軛」和與他人分享他的信仰,George走遍整個美國,在學校、教堂和節日活動中演講,影響了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年輕人。

音樂的創作、服裝的推出和粉絲們都是組成George服侍的元素,他明白一切的成功和動機都要以一件事為中心,那就是為基督培養門徒。他說:「多年來,我都把自己看做是一位傳福音者,而依靠其他人來做門徒培訓的工作。但後來我意識到,所有信徒都有責任去做門徒培訓。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2

George擴大了他的服裝品牌,並開始建立「OXEN」事工團隊,計劃今年晚些時候起步。這個事工將包括在線培訓視頻課程、聖經學習課程,目的是教育和裝備信徒們去培訓門徒。

「我意識到牛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帶着軛工作的。在它們帶軛之前,必須接受訓練。它們需要花時間學習主人的命令,理解主人的意志。只有在被訓練之後,它們才能真正進入田地完成主人交代的工作。」George說。

在經歷了音樂界和生活上的起起落落之後,George希望對那些對做基督教音樂感興趣的人說「保持你們對基督的熱情而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因為我們太容易投入到創作關於耶穌的音樂中而事實上自己根本沒有在跟從耶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7

針對雅米的問題:為什麼要做你正在做的事?George回答說:「因為我想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們活出愛和理解,並順服上帝的話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