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基督城槍擊案:苦難中的盼望

作者:Michele Ong,紐西蘭

翻譯:奇奇,中國

*照片取自衛報新聞的官方視頻

*基督城是紐西蘭城市

 

想到發生在基督城的可怕槍擊案,我幾乎整個周末都陷在了陰鬱的情緒中。

星期五下午,28歲的Brenton Tarrant在基督城的兩座清真寺開火,造成50人死亡,另有40人受傷。年紀最小的受害者Mucad Ibrahim只有三歲。Brenton此後被指控謀殺,並會持續被拘留至4月。

雖然住在奧克蘭的我沒有直接受到槍擊事件的影響,但看到我美麗的祖國紐西蘭成為了此種仇恨犯罪的目標時,我無比震驚。

我是在查看Facebook信息更新時得知這一新聞的,當時紐西蘭基督教廣播電台Life FM帖子的開頭引起了我的注意。

帖子寫到:「基督城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實在令人痛心」。我的思想停在「大規模槍擊」和「基督城」這兩個詞上。我隨即刷新了兩次網頁,以確保我看到的是真的。我一半感覺自己是在做噩夢,另一半卻很清楚自己所讀到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總理Jacinda Arden稱此襲擊事件是「紐西蘭最黑暗的一天」。在這場悲劇發生之後,整個國家一同為此哀悼。廣播電台也沉浸在悲傷中,DJ們紛紛表示他們對此事件的憤怒之情。電台的來電者們向受害者及其家屬們表示了同情,許多受害者家屬說在這樣的悲劇發生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全國上下都在舉行守夜活動,很多公共演出和音樂會都被取消了。Give A Little上為受害者設立的募捐頁面迄今已收到了550萬的捐款。奧克蘭的聖馬太教堂為清真寺襲擊的受害者們點燃了50根蠟燭,並敲了50次鍾。

縱然是在黑暗中,過去48小時內卻仍湧現出了很多充滿盼望和勇氣的故事。為紐西蘭哀悼和支持紐西蘭的消息從全球四面八方湧來,全世界各地的教會都在為受害者及其家人禱告,這讓我感到很暖心。

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是來自曼徹斯特的Andrew Graystone,為了向基督城的受難者致敬,他在星期五當地一個清真寺舉行祈禱會時站在寺外守候。他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們是我的朋友,你們祈禱時我會一直為你們守候。」

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我們生活的世界上不光有可怕的事情發生,還有人們心中仍然存在的善良。

他們提醒我們,我們需要這一點盼望去點亮我們四周的黑暗。

即使一直聽到消息稱死亡人數在不斷上升,我的朋友們卻在那些犧牲自己,盡其所能拯救他人的人那裡看到了希望。《紐西蘭先驅報》報道了48歲的Abdul Aziz的故事。當時,他拿著一台信用卡機(這是他當時能找到的第一樣物品)追趕開槍者,並大聲喊著「到我這兒來!」。

襲擊倖存者Ali Adeeba告訴BBC他的父親是如何為他擋子彈的:「一顆子彈從我的臉上掠過,它燙到了我的臉。雖然它沒有碰到我,但是我感到了它的溫度,所以我不敢想像那些被射中之人的感受。」他的父親目前處於昏迷狀態。

令人傷心的是,一些人在試圖拯救他人時遇難。據BBC報道,71歲的Daoud Nabi是第一個被確認的受害者,當槍手衝進清真寺時,他跑到其他人前面保護他們。

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並帶給我們盼望。因為在面對這樣的恐怖襲擊時我們都感到手無寸鐵,但知道我們不是獨自面對帶給我們安慰。作為基督徒,我們認識為了我們犧牲自己生命的耶穌基督,因著祂所做的我們不再害怕死亡。因著祂的死和復活,我們現在滿懷希望。無論我們周圍的世界裡發生了什麼,祂都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詩篇46篇1節)。

有一天,祂將「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並且「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章4節)。

那麼,在這樣悲傷、痛苦和不確定的時刻,我們要如何來安慰別人呢?詩篇34篇18節最好地表達了我心中所想,它說「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同樣作為移民,我真的無法想像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搬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切卻被一次毫無意義的殘酷襲擊摧毀了是怎樣的感受。但我知道對這些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來說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時刻。

我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冷血的行為。雖然我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面或在經濟上的幫助他們,但我們可以與哀痛的人同哭,並求上帝賜平安和力量給這些受害者的家屬。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用愛打破隔閡——電影《幸福綠皮書》觀後感

作者:Maggie,中國

前幾天,91屆美國電影學院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幸福綠皮書》脫穎而出,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

「綠皮書」是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東西。因為當時施行種族隔離政策,所以黑人外出旅遊,都會拿著一本綠色的小冊子,上面列出了哪些旅店和餐廳會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這就叫「綠皮書」。

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唐·雪利是一位鋼琴家,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要穿越美國到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於是他拿著一本「綠皮書」。這就是《幸福綠皮書》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

唐找了一個白人做司機,司機的名字叫托尼·利普,有過劣跡,痞性很重,在路上發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越往南,唐就越被排斥,因為越往南,種族歧視越嚴重。一開始,唐只是不能進入高級酒店,後面是不能用白人的廁所,再往後都不能用白人的更衣間。在這裡,不歧視黑人的白人也不敢多管閑事,社會對於黑人都是冷漠的。托尼雖然滿口髒話,言語粗俗,但是對待唐,他有熱情。

《幸福綠皮書》比以往的「政治正確」電影探討得更深一些,並不是單純地塑造種族對立形象,或者平鋪直敘美國白人對於黑人的壓迫。作為接受白人所把持的高等音樂教育的唐,他的思想並不為自己所屬的黑人群體接受,但是由於他的膚色,他也受到白人的排斥。

而托尼的身份設定也很有意思。他是一個白人,卻充滿了粗鄙之語。在那個年代,白人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多,托尼卻沒有什麼文化。

一個在重重阻力之下取得行業矚目成就,一個在各種社會製造的便利之下自暴自棄。這是雙重的反差。

托尼不喜歡黑人維修工,維修工用過的水杯他都要扔掉,但是托尼對唐有一份敬意,雖然他根本看不上唐所說的藝術品,也不理解他的藝術。

《幸福綠皮書》這部電影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愛是如何遮掩矛盾和衝突的。

唐在托尼的勸說之下,吃了人生中的第一塊炸雞。那個年代,都說黑人喜歡吃炸雞,白人不喜歡,然而其實有黑人不願意吃炸雞,有白人對炸雞很是痴迷。這也是《幸福綠皮書》電影設置的獨特之處,矛盾中還有矛盾,但是不僅僅是渲染矛盾,而是指引大家認識愛與和平。所以吃炸雞這一幕,不單單是電影一個有趣的情節,更是代表著矛盾中的矛盾消彌。

上帝造人本來就是平等沒有歧視,是人類在種族之間製造了歧視和對立,能化解這些的只有理解與愛。

電影最後,唐和托尼一起去了一家黑人酒吧演奏,而不是為那些自認為是「上等人」的白人演出。他們衝破了內心的堡壘。唐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和自己的同胞打成一片,托尼也拆開了心中的圍牆,和黑人坐在一個地方傾聽音樂——這在當時是很出格的,白人並不喜歡和黑人坐在一起。

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勇敢走出去,不要懼怕,不要把自己的靈魂封鎖,要把冷漠變成愛。

電影沒有突兀地要求平等,聚焦傷痛,而是給人們指引了一條道路。聖經上說:「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章12節)。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不敢去愛,不敢說愛?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了種族隔離。但是人心之間有隔膜。願我們可以用基督的愛打穿與人之間的隔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基因編輯,真的是你我的解藥嗎?

作者:匿名,中國

201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網上發布短視頻,宣布世界上第一例經過人工基因編輯的嬰兒誕生。在科學家對此舉風險性的質疑以及倫理道德層面的指責之外,大家開始擔心,未來是否會有人因此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與醫療不相干的層面,比如說通過基因編輯讓孩子更健康、智商更高,或更漂亮。一時間,科幻片的場景似乎離我們的生活不再遙遠。但人工基因編輯真的是人類的解藥,會將人類的生活質量推上更高的層次嗎?

 

更「高」,更快,更強=更美好?

不知何時,人們似乎開始相信,更「完美」就等於更好。然而聖經中所記錄的人類史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上帝創造的第一對人類亞當與他的妻子夏娃生長在伊甸園,可以吃生命樹上的果實。所以理論上,他們可以永葆青春,長命百歲。並且,上帝把祂所創造的這個世界交給了這對夫妻打理,連動物的名字都是亞當隨便叫。這難道不是許多人的夢想嗎?與愛人廝守,共享豐富的資源,且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相信所謂的超級人類也無法達到這樣的美好狀態。但是,問題出現了。亞當夏娃打破上帝給他們的唯一禁令——不要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不得不面對現實——死亡。從此,人類的世界一發不可收拾。亞當夏娃關係破裂,開始彼此指責,亞當本來什麼活都不用干,直接吃現成的果實就可以活得很好,而這之後卻要開始在地里勞作才能活命。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生命開始凋零,最終要歸回塵土。人類的第一起謀殺案也在他們的兩個兒子間發生。老大因嫉妒老二,把老二殺了(創世記2-4章)。後來人類史變得有多醜惡,相信不用贅述,大家都知道。勾心鬥角,不公不義泛濫等,不計其數。

即便在亞當夏娃之後,挪亞(創世記 9章29節)、亞伯拉罕(創世記25章7節)、摩西(申命記34章7節)等都活到挺大歲數。亞伯拉罕的妻子歲數很高時仍很漂亮,漂亮到被國王綁架到皇宮(創世記 12章4節、10-18節),可見當時大家的身體素質要比我們現在好很多。不用修改基因,他們面臨的疾病也比我們少。然而大家幸福嗎?問問那些不愛讀聖經舊約的人就知道,畫面真是沒法看。所以,你說更高、更帥、更聰明就生活等於更美好?從歷史上來看,好像不是。就好像希特勒所推崇的優選人種計劃,也只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與痛苦,而不是滿足和拯救。

 

那麼,解藥在哪裡?

要找解藥,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找到病根。艾滋病大面積的爆發是因為人類的基因太弱了嗎?男女關係混亂、家庭責任缺失,修改基因能改善嗎?有才能,有機遇卻要吸毒,是因為基因不夠優良嗎?道德缺失,人性扭曲這些通過基因可以改變嗎?人類真正的問題,真的在基因里嗎?

 

大約2000多年前,同樣發生了一個巨大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路加福音1-2章)。只是這次實施手術的不是人類,而是上帝自己,修改的也不是其他人,而是祂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時也是祂自己。令人費解的是上帝主動把自己完美的「基因」降級,改成一個不勞作就沒飯吃,不吃飯就餓,不能飛檐走壁,被打會受傷,被傷害會傷心的普通人類……祂甚至讓自己的兒子生在馬槽里,與社會邊緣人士為友。說實話,對任何一位愛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可能不是理想的育兒環境。但正是這個被普通化的嬰兒,給人類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軟弱的變剛強(哥林多後書12章9節),瘸腿的走路,瞎眼的看見(馬太福音11章5節),讓跟隨祂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3章6節),且在地上活出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0節)。這位嬰兒的名字叫耶穌,如果祂帶來的改變,你還不熟悉,讓我給你講幾個故事。

 

故事一:在缺乏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豐盛

 

尼克·胡哲一出生就沒有手跟腳。按照世界的標準,他可能無法生存下來,更不要說生活幸福。可是他的父母沒有放棄,用上帝的愛來愛他,幫助他克服困難,盡量像普通孩子一樣成長。雖然,他曾經因為嘲諷和欺凌試圖自殺,可如今的尼克·胡哲,完成了大學學業,成為了享譽全球的演講家、國際公益組織的CEO、成為一位漂亮太太的丈夫和四個可愛孩子的父親,四處與人分享耶穌基督給他帶來的改變。尼克·胡哲說:「盼望就在上帝的名字里,就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里。當你拿自己的患難與上帝無限的愛與無法測度的恩慈做比較時,你就看到了盼望(Hope is in the name of God,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Hopeis when you compare your suffering to the infinite, immeasurable love and graceof God)。」在人眼中看為殘缺的,在上帝眼中卻看為寶貴,擁有無限潛能。在缺乏中,尼克·胡哲靠耶穌活出了豐盛。

*圖為尼克·胡哲喜迎雙胞胎時發推文,說雙胞胎女兒是慈愛全能上帝的祝福(網路截圖)

 

故事二: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我曾在大學一處教學樓里遇見一位教授,正拉著行李箱往辦公室走。雖然我不是他的學生,也從未見過他,但他卻非常喜樂地跟我打了一個招呼,讓我感覺一整天都有了高興的理由,因為喜樂與友善是感染人的。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好像是我曾在視頻中看過的袁幼軒教授。在視頻中,他分享自己曾是同性戀者,毒販,因販賣毒品被抓入獄,並被檢查出艾滋病呈陽性。可我眼前的他,充滿生命力,彷彿那些足以毀掉一個生命和家庭的遭遇都與他無關。在他的生命跌到谷底時,他認識了耶穌,並決定一生跟隨祂。出獄後他入讀神學院,完成本科學業,又繼續完成研究生和博士階段的學習,最終成為一名神學教授,將自己的經歷出版成書,在全世界演講,給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帶來盼望。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圖為分享中的袁幼軒教授(圖片來源於Facebook)

 

故事三:在絕望中,他們靠著耶穌,活出了盼望

 

我的兩個朋友,前陣子太太被診斷為乳腺癌。在太太接受化療期間,先生也接受了頸部手術。據我所知,他們並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他們。這樣的狀況可以用充滿陰霾來形容。可我的這兩位朋友,不但沒有抱怨,反倒不停地跟我們分享他們為生活中遇到的點滴感恩。比如「下雪了,可以堆雪人」甚至在今年的感恩節,他們夫妻倆宴請了一屋的留學生,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有在家的溫暖。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兩個在康復中的病人,是如果烤好了火雞,又招待了大家。但從他們發來的照片上,我看到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他們自己,都充滿喜樂。我的朋友們,因為知道在耶穌基督里有盼望,就選擇以喜樂去面對,在絕望中,活出了盼望。

*圖為雪後初晴,友人發來的圖片

 

解藥究竟是什麼?

那麼,耶穌基督究竟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解藥呢?原來,我們的不幸,並不是因為我們先天缺乏,或外界限制,而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罪。因著罪的工價是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奔走在死亡的道路上,連整個世界也隨著人的墮落在朽壞。高科技似乎只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並沒有實質上改變我們生活的質量。人類社會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不公不義的事情變得更頻繁、更沒有尺度;人也越來越感到空虛,找不到人生的目標與意義,甚至很多優秀的人,無論是富有的,聰明的,都相繼自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物種相繼滅絕。而這種狀態和問題的答案聖經一開始就給了出來——上帝說不可吃的果子,亞當夏娃偏偏要吃,因為他們以為吃了之後自己就跟上帝一樣(創世記 3章4節),然而最終的後果他們卻要自己承擔……讓人困惑的是,這個悲劇如今仍然在不斷上演,後人還是在不斷地朝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有上帝最清楚,我們需要的,不是變得和祂一樣,而是回到祂身邊,恢復與祂的關係——愛祂也被祂愛。上帝要我們重新成為祂的孩子,按祂的心意與方式去管理這個世界。而耶穌基督,所做的就是來到我們當中,幫我們在無盡的死亡當中打通一條通道,將我們從背離上帝的道路上拉回來,走進一條通向永生與光明的道路。

聖誕節

這個聖誕節,何不找幾個基督徒,聽他們分享上帝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目標和盼望的?又或是找一間教會,聽一聽2000多年前那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故事和意義?因為祂帶來的解藥,是給我的,也是給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斯坦·李(Stan Lee)給我們打開了一個世界,卻留下了一個終極問題

作者:Maggie,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在美國時間的11月12日,離開了世界,推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Excelsior(精益求精)」。

1922年12月28日,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馬丁·利博,出生在紐約市,父親是羅馬尼亞移民,母親是美國本土人。雖然家裡的條件有限,但是他依舊熱愛閱讀。他曾經說,騎在自行車上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自由的幻想世界裡騎乘自己的戰馬。

為了補貼家用,他當過文員,刷過盤子,當過運貨工。1941年,他進入「時代漫畫」(漫威漫畫的前身),開始撰寫美國隊長第三期的漫畫,後面被扶上漫畫主編的位置。多年以來,在DC漫畫(代表人物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等)的擠壓以及美國審查制度的衝擊之下,斯坦·李(Stan Lee)一度想退出漫畫界。聽聞DC讓自己旗下的英雄組建了戰隊「正義聯盟」,他突發奇想,創作了神奇四俠。後面,神奇四俠大受歡迎,斯坦·李(Stan Lee)和自己的合作夥伴傑克·科比繼續創作了綠巨人等很多其他大受歡迎的人物。

綠巨人和神奇四俠的中心思想是一樣的。主角們都因為各種情況變異,擁有了超能力,因而在人類世界裡遇到了敵視和畏懼——人們害怕他們的能力,不知道他們是好是壞。這也是超級英雄的本質。人們幻想著有救世主來拯救世界,來搞定一切,但是遇到超自然的對象時,第一時間卻是畏懼、害怕,因為自己的弱小,因為人本能對於不了解的事物的懷疑。漫畫里的反派也通過超能力、高科技來作亂。這使得人類對超能力越發地震驚,疑惑,恐懼。

隨著漫威漫畫的銷量暴漲,斯坦·李(Stan Lee)創作的自由度也越來越高。他越來越可以在創作的各方面做出新嘗試。20世紀60年代,他創作出了最有影響力的超級英雄之一——蜘蛛俠。

蜘蛛俠本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他參觀實驗室時,被一個具有放射性的蜘蛛所咬,獲得了蜘蛛一樣的能力。他一開始並不想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世界,反而是想去賺錢。然而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醒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他有義務讓世界變得更好。因此他改變了自己。

蜘蛛俠讓很多人都有代入感。因為他也遇到了很多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學業、戀愛、金錢短缺。拯救世界的蜘蛛俠是他隱藏的身份。他不僅是超級英雄,他也是個人。他的英雄氣質和他的人性共存。

在80年代的一期連載里,蜘蛛俠當時的女友格溫·史黛西在他面前被殺。這讓人意識到超級英雄也不是萬能的,他們甚至不能拯救最愛之人的性命。此期連載非常轟動。人們開始明白,英雄並不是萬能的。同人類一樣,他們有所不能。

在「終極宇宙」(漫威的平行宇宙之一),蜘蛛俠最後為拯救人類犧牲了生命,他和他的叔叔最後在天堂相見。這是一幅讓人動容的畫面。英雄為人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90年代的「超人之死」、「超人復活」之後,DC和漫威漫畫的宇宙中超級英雄的死亡與復活變得相當平常。神奇女俠,綠燈俠,閃電俠,美國隊長,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都紛紛死了,又紛紛復活。我們是那麼懼怕失去和死亡,哪怕是虛擬人物。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我們不想面對我們不能勝過邪惡和死亡的事實。

2000年以後,漫威的超級英雄故事紛紛被搬上屏幕,漸漸地,全世界人都開始熟知和熱愛這些超級英雄。因為他們身上寄託了我們對於自由和公正的希冀。我們支持美國隊長推翻被九頭蛇滲透的神盾局,支持鋼鐵俠直面滿大人的挑釁,支持復仇者聯盟為了正義和自由犧牲自己。這都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斯坦·李(Stan Lee)在自傳中說過,當我意識到我可以通過創造這些超級英雄的故事來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時非常感動……你真的可以跟其他人產生這樣的聯繫,對那些需要被拉一把的人來說,你真的可以為他們伸出援手。

這就是超級英雄的真諦。超級英雄總是在打擊邪惡,一刻也不停歇。他們的故事延續了60年、70年,而且要不斷延續下去。打擊邪惡,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也是人類的終極願望。但是最終,我們發現,邪惡是這個世界幾乎無法抹去的東西。死掉的反派也會復活,當超級反派被打擊的差不多,或者超級英雄走到末路的時候,漫畫里的宇宙就會重啟。英雄與壞人的戰鬥沒完沒了,因為罪是永無止境的。

斯坦·李(Stan Lee)與他的超級英雄們無疑激發了幾代人對正義的渴望,提醒了我們做為人,更大的追求是什麼,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終極問題——這個世界最終的出路在哪裡?最終的公義在哪裡?是否有一個終極英雄,可以粉碎死亡和世上所有的邪惡呢?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終極超級英雄,他是誰又在哪裡呢?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這個超級英雄就來拯救我們了。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並非是後來獲得了超能力而成為神,而是祂本來就是神。然而為了拯救我們,祂甘願放棄自己的神力而降級,走到了我們當中,穿上了人的樣式(你能想像一個生來就是鋼鐵俠裝備的鋼鐵俠硬是給自己發明了一套按人類的皮膚、身體構造設計的外殼,讓自己無法使用出超能力,只能做正常人嗎?腓立比書2章5-7節)。

祂可以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祂可以讓風暴安靜,祂更能醫治疾病,使聾子聽見,瞎眼的看見,瘸子走路,死人復活。如果有人攻擊祂,祂也完全可以呼喚天使為祂征戰,但在祂面對最重要的戰役時,祂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順服——任由普通的人類鞭打祂,將祂釘死在十字架。

因為這位超級英雄明白,人類有史以來所戰勝不了的死亡,所無法擺脫的邪惡,問題正是源自於人本身。因為人人都犯了罪(羅馬書3章23節),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章23節)。如果有人能一次解決這個世界上終極的邪惡與死亡,祂只有完全聖潔,讓邪惡沒有藏身之處,又要直面死亡,將死亡鑿穿,為人類尋求一個新的出口——光明中的永生。而唯有祂自己滿足了這個條件,因為從來沒有人如此聖潔,亦沒有人有如此大的能力,因為即便是漫威的超級英雄們,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軟弱。因此,為了人類的生命和自由,祂犧牲了自己。祂的死,償還了罪的代價,而祂的復活,打碎了死亡的權勢。祂的名字是耶穌。祂真實來過,真實為你我而死,又真實地復活了。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面對這個終極超級英雄,你是否願意相信並跟隨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