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我為「泰國洞穴救援」動容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封面是Facebook Video截圖

跟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一樣,當我得知被困於泰國北部的一個洞穴長達兩周的12個泰國男孩兒連同他們25歲的足球教練全部平安獲救時,我歡呼了起來!

自從6月23號看到這群孩子失蹤的消息后,我的心就一直被這個事件牽動。我隨時隨地地關注着手機上關於“泰國洞穴救援”的消息動態。

一開始,當我看到消息說他們原本應該在半天內結束Tham Luang洞穴探險,卻一周都沒回來時,我深切地同情這些孩子的家人和朋友。而後,當看到全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約有1000多人參與了這次搜救行動時我頗受感動。

當他們被幾個英國潛水隊員在距離洞口大約4公里的地方找到的時候,我開心極了!然而在得知38歲的前泰國海豹突擊隊隊員Saman Gunan上周五因在救援途中放置潛水氣瓶而休克至死的消息后,我的欣喜即刻轉為悲痛。

周日早晨開始的最終救援行動既戲劇性又危險,時時刻刻牽動着我的心。每看到一個孩子成功從岩洞中獲救我就無比欣慰和高興。

雖然我並不真的認識其中的任何一個孩子(救援隊員我也不認識),然而我的情緒從一開始就被這件事牽動。我想,開始的時候大概是因為我覺得自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同理他們的境遇——幾個月前我在韓國參觀過一個岩洞,因此能夠體會他們身在險峻、寒冷、潮濕和黑暗環境中的感受。

但是,和其他人一樣,最終真正打動我的是那些在這次救援行動中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完全自願並自掏腰包大老遠地來參與救援。從士兵、工程師到醫務人員、潛水員、廚師甚至那些幫助救援隊員們洗衣服的志願者們,都明顯地讓我們看到,這些男孩的失蹤不光牽動了全世界的心,還激勵了整個國際社會一起付諸行動。

即使在黑暗的洞穴里,無私的行動也在繼續。據報道說,足球輔導教練在這10天里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了其他男孩子,因此當英國潛水員發現他們的時候,他是其中身體最虛弱的一個。報道中還說一名醫生和三個海豹突擊隊隊員在發現了男孩們后一直陪伴他們在洞穴里待了一周多的時間。

但是,這次營救行動中犧牲最大的,也是給世界帶來最大影響的是泰國前海豹突擊隊潛水隊員Saman Gunan在救援這12個孩子和他們教練的途中死去的消息。

雖然知道這次救援行動的風險,但這絲毫沒有阻止Gunan去救這些孩子。就在他死前的幾天,他還錄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視頻。當時他站在一架飛機的舷梯旁邊,宣誓「一定要把孩子們帶回來!」他當時的心志大概反映了一個比利時洞穴潛水員在一次報道中所說的話:「如果你是一個海豹突擊隊隊員,你就會願意為他人犧牲自己。」一個BBC記者隨後在悲痛中總結了Gunan的死:「他死,好讓孩子們可以活。」

而最終這成為了事實——在13個國際潛水員和5名泰國海豹突擊隊隊員的共同努力下,13個人終於被成功救了出來。Gunan的死不光是讓大家看到這次救援行動是多麼得危險,也最終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們採取了更多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沒有更多人因此喪命。

正是這樣的犧牲讓我們感動到流淚,因為它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寶貴价值和在愛及犧牲中展現的人性最美的一面。

正如約翰福音15章13節所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我發現這次泰國的洞穴營救和上帝對人類的救贖計劃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如同這12個男孩和他們的輔導教練被困在洞穴中無法自救一樣,我們也被自己的罪深深捆綁,完全絕望,無法自救。兩種處境都一樣,最終等待我們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救恩必須從外面來。對於這些孩子們,拯救他們的是那些為了他們的生命甘願冒死潛入漆黑一片的溶洞里的潛水專家。同樣的,耶穌基督也必須來到我們這個墮落的世界與我們同住,最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雖然祂知道這麼做意味着祂要付出一切,但是祂仍然這麼做了,因為這是唯一可以拯救我們的方法。

因此,當我們在為這次救援行動中甘願付出他們時間、精力、物資甚至是生命的英雄們鼓掌喝彩的時候,也讓我們再次想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犧牲——耶穌在我們還是祂敵人(不僅僅是陌生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捨命了。

讓我們不僅僅是懷着感恩和敬畏。正如CNN作家傑伊.帕裡尼(Jay Parini)所說:「被救出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感恩在這次洞穴救援中喪生的泰國潛水員Saman Gunan。」如同這些男孩要永遠感恩Gunan,並且他們的生命也因着這次的事件被徹底改變了一樣,也願我們的生命因着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再一樣。

耶穌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后書5章15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我不是葯神》——在面對死亡時,請給我一束光

作者:奇奇,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2014年,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因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印度仿製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後來,493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這就是近日國內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的故事原型。過去一周,我在朋友圈內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討論和推薦這部電影,很多人稱之為中國電影的良心。因此,我今天也去影院刷了一下。看完之後頗有感觸。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呼聲那麼高,是因為它不僅探討了很多社會及人性問題,比如情與法對立的時候該如何權衡,天價葯的問題國家該如何處理,社會該如何對待身患重疾又無力治療的人群……更是因為它觸及到了眾多人的內心,同理了那些在疾病中掙扎着的社會底層老百姓。

 

生與死的問題

有句俗話怎麼說?沒什麼都不能沒錢,有什麼都不能有病。這是個生不起病的年代,尤其是當你得了白血病。因為這意味着你傾家蕩產也未必能保住性命。然而就像電影里那個病友阿姨說的,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雖然看似我們過着不同的生活,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實際上在生死和疾病面前,我們都一樣軟弱無力。

然而不論如何,我們依然想要活着。這是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病友們的狀態,現實中也確實如此。雖然病魔折磨着他們的肉體和心靈,但是他們依然想要活着,而且似乎疾病讓人的求生欲更強了,因為當我們到真正要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會恐懼。有一段在警局裡的戲令我印象深刻,當一大批病友因着被查出在用走私葯而被抓和審問時,一個阿姨對警官說:領導,我求求你,不要再去追查這個賣葯的人了好嗎?因為如果你們抓了他,我們就沒有葯吃了,就都得等死。但我們不想死!

是的,我們不想死!有些人寧願苟延殘喘也還是想要努力地活下去。為什麼呢?因為有個更應該問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死亡?是因為未知,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了之後會怎樣,因為我們擔心自己的靈魂無處安放。所以,當我看到電影里那一群戴着口罩的白血病病友們無助的眼神時,我想到的不是瑞士藥品公司多麼無良賣天價葯,也不是他們如何能買到便宜的葯好能維持多幾年的生命,而是他們的靈魂還好么?他們的靈魂將歸為何處?

因為無論是天價的瑞士真葯「格列衛」,還是印度的仿製葯都不能真正的拯救人的生命,都只能延緩我們死亡的速度而已。這對於我們所有人都一樣。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看似不用去擔憂生死問題,但終究有一天,我們都要去面對——死亡之後是什麼,我們要去往哪裡?沒有人能逃過。而且活着的時候我們也都在尋找着人生的意義。我,為什麼而活?真理究竟是什麼?

 

生命里的光

我很慶幸,在我還不需要面對疾病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這人生的答案,或者說這人生的答案找到了我。我相信因着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我被永遠地救贖出死亡的終點,或者說是與上帝隔離的終點。雖然面對死亡我或許還是會害怕,但我知道有一位為愛我的主會牽着我的手,走進上帝愛的永恆國度。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那些病友可以得知這一消息,生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而熒幕前的我們,如果在死亡接近前知道這一點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我希望我自己不會像電影里的陳牧師那樣,在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忘記了自己所信上帝的愛與大能,而把仿製葯當做救命草;我希望當我被對死亡的恐懼勒得呼吸不過來時,可以被提醒,沒有什麼可以使我與上帝的愛隔絕,因為「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我更是希望,我可以在為其他病友提供購買便宜葯的途徑之餘,能更多關心他們的靈魂,不是單單告訴他們:God bless you!而是將上帝拯救與愛的福音分享給他們,陪伴他們走過這死蔭的幽谷。畢竟,我們每一個人,貧窮或富足,健康或生病,都會漸漸走到死亡的面前,而在這黑暗的路途中,我們都需要光。

如果你跟我一樣,生命里已經有了基督所帶來的亮光,或許,現在就是我們把這光分享出去的時候了。讓這光照進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之人的生命里,給他們帶去最美好的平安與盼望。又或許,我們不用等到身邊的人身患疾病才去關心他們的靈魂,因為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光,而你的出現沒準就能照亮他們的一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創造101》:我的C位與本命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封面圖片來自wikipedia

如果說最近中國娛樂圈比較引人注目,話題性超高的,你可能會想到《創造101》。這類型的節目從最初韓國《PRODUCE 101》,到中國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每一個節目一出來,話題性就非常得高,牽動著無數少女少男們的心。《創造101》這檔節目是由韓國正版《PRODUCE 101》正式授權,是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節目。節目會有來自不同經濟公司的練習生共101名參加。然後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中進行訓練及錄制、對決,然後由觀眾投票,決定練習生是淘汰還是晉級。最終選出11人組成限時偶像女團出道。就在上個週末,節目終於來到了決賽,11位女團成員名單也已揭曉。網絡上自然也免不了出現了大量的贊成或數落的聲音,無非是因為自己心中的pick沒能出道或以C位出道、對出道名單不滿意等。

我偶爾也會觀看這類型的節目,雖然我不會去投票,但我也會在觀看時有自己心目中的pick以及C位的最佳人選。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是基督徒,可卻又說自己是個韓流粉絲,喜歡偶像明星,這樣不會矛盾嗎?後來我想了一想,覺得可以這麼說明。的確,我是個韓流粉絲,喜歡不止一個偶像團體,心中也有很多個pick。每個團體裡面我也會有自己的本命(最喜歡的成員)。然而包含這一切,在生命中所有的人事物上,我心中的絕對C位、本命,只會有一個,那就是耶穌基督。

當今世界的娛樂圈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大,造出了許多看起來近乎完美的明星。明星偶像,男的帥女的美,況且很多明星本身也很勵志,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正能量滿滿,年輕人會喜歡很正常。其實,基督徒追星,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其中拿捏的問題仍然還是人們常會感到困擾和在意的。當我們喜歡一個偶像團體或明星時,追星要到什麼程度才是合宜呢?因為基督徒找到了唯一的真神,但不表示我們的心沒有其他偶像的可能了。

就我自己而言,我個人認為,聖經裡說的很清楚,我們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十誡更是簡單直入表明除了上帝我們不可有別的神。所以有些人可能會說,人心是軟弱的,容易陷入誘惑失了焦點。因此為了避免誘惑,就不聽不看是最好。這個或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但我覺得我們更需要清楚的是,嚴格來說問題其實並不在喜歡明星這件事上。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心寄托在什麼東西上,那東西就會成了我們的偶像,進而導致與上帝的關係疏離。有些人的偶像可能是愛情,有些人可能是工作成就、運動、金錢、友情、外表等等。然而,並不代表我們都得離這些事物遠遠的,因為問題本就不是在這些事物身上,而是我們對上帝對真理的認識和關係的建立上。只是這些比較「尋常」的隱秘偶像,可連自己本身都並不知道,反而一旦說自己是某某粉絲,小部分的情況下難免、可能就會被勸說要適可而止。雖然如此,但不可否認,凡是只要超過了上帝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控制了我們的思維,導致我們依賴它,牽引我們人生的走向,那便要注意了。

所以當我喜歡某位明星時,我會需要為自己劃清界限,我是喜歡他的角色,還是他的歌,或者外表,還是他這個真實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之處,但所有的美好都來自於我們唯一的創造主。我們其實需要的是更專註於建立與主的關係。所以如果你問我,我承認我也會有不小心遇到挑戰的時候,似乎太過關注偶像團體或追劇了,但我沒有什麼其他的超級解決方法,唯有就是要禱告,閱讀和思考上帝的話語,常常讓我自己浸泡在祂的真理之中。然後之餘的時間才粉明星,喜歡卻不崇拜,合乎中道。所以,喜歡偶像明星團體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在粉絲世界裡常有一種自然現象——雖然喜歡這個團體,但本命只有一個,即便偶爾會爬牆,喜歡其他人,但當其他事物可能觸及或冒犯到本命時,一概免談。所以在我信仰當中,可以說也是如此。

總之,我們有喜歡的人事物,喜歡卻不崇拜,在這基礎上用真理打穩了在上帝裡的關係,才不會輕易被世界牽着走。我想到時自然而然的,祂就會是我們心中的C位,絕對完美,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從「特金會議」看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當中的矛盾

作者:Andrew Koay,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者的話:本文並非正式的特金會議評論。

這事兒終於發生了。6月12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正式會晤,一起討論彼此為促進世界和平所制定的計劃。全世界的目光在此刻都聚集在了他們身上。這次會面從有風聲開始足足吊了大家好幾個月的胃口。人們一直在猜測此次會面是否能夠成行。他們到底會不會會面呢?計劃看起來一會兒可行,過一會兒又黃了。各種不確定來回反覆,加起來比我們教會一起唱Chris Tomlin《How Great isOur God》的副歌次數還多。

結果,我們看到一張兩人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確定了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以及雙方對世界和平的真切期盼。如果你問我,我會說這個結局有那麼一點點虎頭蛇尾。

反而,筆者認為這次會面的真正勝利在於兩國領導人的私人友誼有了突破。你看到他們第一次見面握手時的溫馨畫面了嗎?這真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還有當他們坐在一起靜靜地簽署共同聲明的時候。別忘了,還有當他們在享用油封牛小排「工作餐」時兩人彼此友好的互視。

當天遠不止是兩國之間鑄就了和平。用特朗普的話說,他們兩人也「建立起了非常特殊的感情。」

所以我想說,如果我們只在這次會面中看到了世界和平的進展而忽略了特朗普和金正恩建立的友誼和聯結是不是有點可惜了?以下是我在這次特金會議中總結的,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矛盾的三個方法:

 

1.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面對面交談(而不是通過網絡)

有人提到「covfefe(特朗普在推特上自創的詞)」了么?不可否認,美國總統特朗普@realDonaldTrump(特朗普的推特賬號)是個推特達人。但也正是因着社交媒體,我們差一點就錯過了這麼美好的一段友誼。在兩國領導人通過官方媒體不停爭論時,特朗普使出了他唯一的「滅火」招數——使用自己的推特賬號以火滅火。他甚至發推文稱金正恩是「火箭小人兒」,還不忘提醒其他國家金正恩手裡正握着核武器按鈕。

再瞧瞧當特朗普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機面對面與他的朝鮮對手交談時的景況吧。

同樣地,當我們和別人發生衝突時,我們或許也應該放下手機尋求面對面解決問題。雖然科技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便捷,也使交流更加快速方便,但是面對面的用心交流仍然是無法取代的。

交談如果能以禱告開始,並且其中有一些食物分享就更好了——看看特金會面時共進午餐帶來的美好果效吧。結束時,彼此再禮貌地道聲再見,按慣例加上一句:「願主的平安與你同在。」

 

2.找一個合適的中立地點解決衝突

和許多人理解的不一樣,新加坡不在中國。事實上,谷歌一下就會知道,新加坡離中國有3500公里,它是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新加坡分別與朝鮮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也就使得它成為了此次會面的完美中立地點。

對於我們也是一樣:找到一個中立的地點對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找一個你的朋友和你都覺得舒適的地方。最好是能找你們教會的司琴幫你們彈一個舒緩的背景音樂。當他的演奏讓你們的靈魂安靜下來的時候,再堅硬的心也會變柔軟。

 

3.第三方的介入可能會有幫助

因着韓國跟朝鮮的外交關係有了不小的突破,金正恩委託韓國來做牽線邀請特朗普參與這次會晤。在3月8號那天,當特朗普接受了韓國的邀請時,全世界都為著最終有可能看到特金友誼的發展而歡欣。

然而,就在上個月,當特朗普為反擊朝鮮的「巨大憤怒和公開敵對態度」而宣布取消此次會面時,很多人開始擔心我們可能再也無法看到特朗普和金正恩面對面了。

此時,韓國介入了。韓國總統文在寅幫忙平息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矛盾,並保證了此次會面的順利進行。

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也可以從特朗普和金正恩的關係處理中學到很多。讓我們來看馬太福音18章15-16節中講到關於另外帶一個人去促進和解的部分。一個建議就是可以邀請你們的青年團契牧師來做這個第三方。如果他沒有在忙着刷最前沿的美食資訊,那他大概就可以幫忙了。

但如果這些都失敗了,你和朋友還是很難和解,這時候可能就該遵行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17節中所說的,讓整個教會介入了。希望到時候衝突可以和平解決,大家仍然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因此,我們看到這次的特金會議收穫頗豐。我們不僅看到了一份和平的聯合聲明,還學到了不少關於處理人際關係矛盾的技巧。用特朗普的話說,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