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你可曾懷疑與抗拒父親的心?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received_10207027102475775

作者:奇奇,中國
圖片:豆瓣電影

作為阿米爾汗的粉絲,聽到他令人期盼已久的新作在大陸上映了,我當然是第一時間跑去看了。

電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將近兩個半小時的片子一氣呵成,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倦怠。好幾處都讓我落淚。其實在去電影院之前我還略有擔憂,但好在這部電影既不是在講父親的男權也沒有過分雞湯女權至上,反而講的是女兒如何在經歷和成長中明白了父親的心。

received_10207027101995763

影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改編。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於是他與妻子約定,用一年的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之後,她們竟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成為了印度的榜樣,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

received_10207027102235769

影片中父親是個非常嚴格近乎苛刻的人。在女兒小時候,他的魔鬼式訓練在姐妹倆看來簡直是慘絕人寰。每天早晨5點鐘起來訓練,不能吃任何油炸和不健康的食物;別人看電視的時候她們在訓練,別人出去玩的時候她們還在訓練……她們簡直恨死父親了!在姐妹倆眼中,父親就是個壞透了的獨裁者!電影中唱了一首很長的歌來表示對父親這種強權的反抗。剛剛十幾歲的她們只想著可以輕鬆一些和同齡人一樣玩耍。她們哪裡知道將來要面對的是什麼?然而她們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被朋友的一番話驚醒了,忽然明白了她們以為的父親的“獨裁”實際上是在幫她們抗爭,是為了給她們不被生活奴役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675755

這讓我想到了天父對我們的約束和管教。我們常常也覺得好累。要遵行祂的話,在別人可以任意生活的時候我們不行。別人抽煙喝酒逛夜店的時候我們要讀經禱告,分別為聖;別人可以隨己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時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口舌……好苦啊!就像姐妹倆一樣,我們心裡喊著,真的好難!我們只是個普通人,也好想放任自己活一次。可是我們不知道,天父的目的不是要約束我們,而是要給我們自由,不被罪挾制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875760

影片中大女兒吉塔在明白了父親的心之後努力訓練,終於成為了全國冠軍,之後順利去到國家體育學院進修訓練和學習,為世界級比賽做準備。然而第一次離開家到大城市去的吉塔迅速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了。沒有父親在身邊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自由。她開始留長發,塗指甲,吃垃圾食品,去參加舞會……身邊的朋友勸她說:「沒關係的!就出來玩一次嘛!不要緊的,就吃這一次嘛!」……久而久之,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懈怠了。同時,她接受著所謂國家級“專業”摔跤教練的指導和訓練,完全摒棄了父親的教導。教練告訴她,要忘記之前學的一切,因為那些都是老舊過時的招數。吉塔也認為自己在接受最新最棒的訓練,感到信心滿滿。她有種站在人生的巔峰的感覺,回家的時候還不忘把自己學的新招式教給家鄉的孩子。她的種種變化讓父親十分傷心,然而吉塔覺得父親對摔跤的那一套理論太不入流,認為父親是個固守成規的頑固派。為此,她與父親發生爭執,並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再理會父親。

received_10207027101315746

然而在驕傲中的吉塔接二連三地輸掉了幾場世界大賽。在電視機前看比賽的父親無比心痛。吉塔也覺得自己再無顏面對家人了。此時,妹妹芭比塔也來到體育學院學習。在妹妹的鼓勵下,吉塔終於鼓起勇氣給父親打了電話。父親接過電話,只聽吉塔在另一頭痛哭,她只說了一句話:「爸爸,對不起!」之後,父親就決定要隻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親自指導和訓練吉塔。看到這裡,我哭了。

其實我們都是吉塔。太容易就被世界上的事物吸引。愛世界的心分分鐘就讓我們忘記了天父的教導。世界上的朋友也會影響我們,對我們說:「就一次沒有關係的!」真的是沒有關係嗎? 《聖經》是怎麼說的呢?約翰一書2章15節:「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雅各書4章4節:「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可見,所謂的「沒關係」,都是世界的謊言。可是,這個世界可能又會藉著一些新潮的理論和觀點跟我們說:「《聖經》已經太老土了!你還真的相信裡面的話呢?你也太不酷了吧!那個已經過時了!來聽聽我的新理論吧。」然而我們知道這些新的理論會帶領我們去哪裡嗎?是走向勝利和自由嗎?當然不是,這些謊言只會領我們走向驕傲和毀滅。好在我們有一個好父親,跌倒了我們還可以爬起來。縱使我們曾經因為愛世界拋棄了天父,祂依然以慈悲和恩典對待我們,等待我們回頭。我們只要一個電話打過去,告訴祂:「對不起!爸爸」,祂就會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奔過來擁抱我們,像吉塔的爸爸一樣!

received_10207027101435749

我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吉塔在悔改之後剪掉了長發,開始偷偷接受父親的訓練,按照父親的教導打每一場比賽,再也沒有動搖過。經歷了幾場激戰後,她終於奪得了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金牌。成為印度歷史上首個拿到國際大賽金牌的運動員!拿到金牌後的吉塔跑過去擁抱父親。看到金牌的父親說:你真是我的驕傲!不知怎的,這個時候我腦補了另一幅畫面,在我們打贏了那美好的仗以後得見天父的榮面時,祂會對我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馬太福音25章21,23節)這實在是一副好的無比的畫面。

received_10207027100915736

整個影片定格在最後,吉塔和父親擁抱在一起,留下了淚水。我想,這淚水中有喜悅,有感恩,也有對父親的理解。吉塔徹底地理解了父親的心——他的嚴苛和管教從來都是出於對自己的愛和保護。沒有父親當時的嚴格不可能有今天的勝利。父親的堅持也是因為他知道這一天會來到。天父的心亦然。太多時候我們都只能看到當下,我們討厭管教也受不了痛苦。而我們的天父是知道一切的,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received_10207027101155742

讓我們體會上帝的美好用心,順服祂的旨意,活在祂的引領中,去打贏那美好的仗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閲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金剛狼3》: 殺戮所無法帶來的生機,唯有在盼望與饒恕中找到

IMG_20170421_154617

作者:Simon Moetara,新西蘭  

翻譯:覃函涵,中國

封面圖片:電影官方預告片

前陣子上映的《金剛狼3—殊死一戰》 跟其它X戰警系列影片很不一樣。 2000年那部最早的《X戰警》中血腥和暴力場面並不多,因此在美國它的觀影級別被評定為PG-13(建議家長謹慎對待,因可能含有不適合13歲以下兒童觀看的內容)。而《金剛狼3》作為整個系列的大結局,觀影級別則達到了R-16(16歲以下兒童必須有家長或監護人陪同方可觀看),這部電影更黑暗,更血腥。強烈而充滿細節的血腥屠戮對視覺和心靈的衝擊極大。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慎入!)故事發生在2029年,突變基因已經被徹底清除。金剛狼過著酗酒成性的潦倒生活,同時打一份工來照料生病的Charles Xavier(X教授)。這時一個女人找到Logan求他出手幫助。原來一家名叫Transigen的大公司貪利忘義,竟然用變異基因克隆人類好讓他們成為超級戰士,但這些被克隆的孩子們逃了出來。簡單概括,就是Logan儘管並不情願也只得再次出山,保護一個用他自己的基因克隆的女孩Laura。他和Laura以及X教授從此踏上了躲避邪惡力量追殺的流亡之路。 《金剛狼3》跟Clint Eastwood 1994年導演的電影《不可饒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以暴制暴來反對暴力的電影。不存在沒有後果的暴行:無辜的人們遭難,而施行暴力的人要承擔後果。

《金剛狼3》還借用了1953年的經典西部電影《肖恩》。 (影片中設置了X教授和Laura在酒店裡觀看這部片子的場景,Laura最後在Logan 的墳墓前也引用了這部片子裡的台詞)。電影《肖恩》講述了一個殺手想要金盆洗手過上平靜的生活,卻發現自己最後只能再次扛起槍去保護那些普通人免遭惡人欺凌。在影片的結尾,肖恩對那個把他當做英雄來崇拜的農民的兒子說:「殺戮無解,生無可遁。人手一旦沾上了鮮血就再也無法回頭。不論對錯,殺戮的經歷都會像一個印記一樣烙在你的身上,無法磨滅。」《金剛狼3》的導演James Mangold正是用影片體現了肖恩最終的告誡—肖恩和金剛狼Logan都無法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殺過人。

在影片的一個場景裡,Laura告訴Logan她老是做噩夢,夢見別人傷害自己。 Logan回答說:「我也做噩夢,但我夢見的卻是我傷害別人。」Laura承認她自己也傷害過人,但那些人都是壞人。 「都一樣…」Logan說了一半停住了,可他未完的話語發人深省。人們常常為自己的殺戮找到正義的理由—「那些壞人活該」。然而對於Logan來說這理由太牽強。殺人就是殺人,它會在你的靈魂上留下印記,無法抹去。

在影片結尾,Logan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保護Laura和她的朋友們。臨終前他告訴Laura:「不要讓他們決定你的命運。」Laura有能力做出選擇,她可以選擇不做一個野蠻的殺人機器。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 5章39節)。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也是浸信會的牧師馬丁路德金說:「暴力催生暴力,剛硬只會撞上更大的剛硬。我們必須用愛的力量來打敗恨的權勢。」美國牧師Barbara Brown Taylor在她的書裡寫道:「把左臉也轉過來的目的是為了清除我們心中暴力的罪性」。基督已為我們做了榜樣,我們不但不要奪取別人的生命還要把自己的生命獻上用愛來服侍別人。

《金剛狼3》也強調了盼望和原諒的重要性。影片暗示,罹患了老年癡呆症的X教授在一次癲狂發作中殺死了幾個基因突變人。後來有一天,他們三人在逃亡路上和另一家人共度了一個晚上。那晚,他躺在床上說:「這是我很久以來度過的最美好的夜晚。」之後他想起自己曾造成的悲劇,幽幽地說:「可我不配擁有這樣的夜晚…」

X教授的話語裡包含著深深的悔恨和罪疚感以及他所渴望、這個世界卻無法給他的東西。 X教授的悔恨和Logan的內疚、掙扎都體現出即使是這些超級英雄,他們的內在仍然是有缺陷和脆弱的人類。

這正是基督的福音講到的:我們原是不配的。上帝的愛和原諒並不是靠著我們自身努力和做好事獲得的,而是靠著上帝的恩典。 「你們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章8-9節)。楊腓力這樣描述上帝的恩典:

恩典就是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讓上帝愛我們更多,也不會更少。祂的恩典是完滿的,祂已經給了我們作為無限的上帝能夠給我們的全部的愛。

每一個人都有對原諒和平安的渴望。有人曾寫道:《金剛狼3》其實是個寓言故事,它表現了「我們雖然不配,卻仍有希望。」確實,我們是被愛,被接納的。無論我們之前做過什麼,無論我們曾經行走在多麼黑暗的幽谷,上帝仍然藉著耶穌基督的犧牲給我們帶來了恩典,愛,原諒和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人生不能重來,為上帝而活吧!——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

article-57f35ab8e4e84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說到近期讓人最印象深刻的電影,絕非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莫屬。作為動畫電影愛好者的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部電影。

簡單來說,故事描述了男主角瀧和女主角三葉,在某天開始兩人只要在睡覺或半夢半醒時就會靈魂互換,但當回到自己的身體醒來后卻什麼也不記得,像做了一場夢一樣。然而很快的他們就意識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們開始在彼此的手機留言,記錄自己做了什麼等,漸漸地也變得習慣於這種身體切換的情形。後來,瀧想要尋找三葉,卻發現三葉所住的小鎮早在3年前就被每逢千年就會造訪地球一次的彗星給摧毀了,而三葉也在那場災難中罹難。原來互換靈魂的是現在的瀧和3年前的三葉。得知這一事實的瀧決定要幫助三葉和小鎮的居民躲過那次的災難。過程中三葉也知道了這事實,最後也成功使鎮民躲過那場災難。

過了5年,恢復真身,且不再互換靈魂的瀧和三葉早已不記得這件事,也忘了對方。然而心裡卻依稀記得要找尋某人,只是不知道這某人是誰。直到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瀧與三葉遇見了彼此,心裡滿是熟悉,最終在此刻,雙方向對方問到:「你的名字是?」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除了因為它每一個場景都很漂亮,故事富有青春感,男女主角間感人的羈絆之外,這部電影其實也探討到了有關生命的問題。裡面有段情節我覺得還蠻特別的,某天三葉和奶奶一起到神社時,奶奶提到了「結」。根據奶奶的描述,「結」代表着時間的流動,在電影中以結繩來表現,而當「結」斷裂時,亦代表着時間的流逝。另外,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新海誠導演曾說這部電影其實也跟日本311地震有關,那顆逐漸靠近地球的彗星,彷彿在暗示着:災難隨時都可能會到來。然而電影是美好的,現實中的我們不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當時間流逝之後,當生命逝去之後,還可以再重來。我們都無法預計我們的生命什麼時候會結束,就像電影所表現的一樣,災難隨時都可能會到來。如果沒有好好把握時間,一旦錯過了就無法再重來了。同樣的,總有一天我們的時間都會過去,然後走向死亡,我們基督徒應該將自己的時間與生命投資在哪裡呢?歌羅西書3章1-4節教導我們不要去思念地上的事,而是上面的事,因為最後我們的生命將會與基督一同在上帝那裡。

「結」在電影中除了代表時間之外,其實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神社所供奉之神之間的連結。這讓我想到,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跟祂之間的連接堅固嗎?在生命結束之時,我們可以很坦然來到祂的面前嗎?地上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然而上帝卻賜給我們在祂那裡有永恆的生命。我們選擇在世上度過怎樣的生活,跟上帝之間的關係如何,也決定了我們最後是走向永恆還是毀滅,而機會只有一次。

所以,人生不能重來,讓我們盡情地為上帝而活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

Finding-Dory-A-Fishy-Tale-of-Getting-Lost-and-Found-768x460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孔曉慧,中國

大家似乎都沒忘記那隻招人喜愛的黃尾副刺尾魚——多莉。儘管這隻小魚在皮克斯的動畫海洋里首次閃亮登場 已是13年前,還是有很多人成群結隊地去電影院觀看《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海底總動員》的續集。結果怎麼樣?這部新片首周末的票房就高達1.362億美元,超越了2007年《怪物史萊克3》所創下的1.216億美元的紀錄,創造了美國動畫片開片新高。

考慮到這個海底冒險故事其實並無多少新意,這樣的票房成績真是巨大的成功。畢竟,我們已經在《海底總動員1》中探尋過深海,和馬林、尼莫還有多莉一起笑過哭過,也學過了家庭和友誼的重要性,為什麼這部主題相同的續集仍能刷爆動畫票房呢?

或許是因為我們太喜歡那個患有失憶症的多莉了吧。她可是皮克斯動畫史上最佳配角之一。這次的影片終於以這條可愛、容易激動的藍色小魚命名,並且此次的冒險發生在找到尼莫的一年以後。被一次黃貂魚的大型遷徙席捲之後,多莉的部分記憶突然得到恢復,於是便踏上了尋找父母的旅程。但問題是,除了知道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一個叫「寶石莫羅灣」的地方之外,多莉對其他信息一無所知。她和好友馬林、尼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開啟了一次溫暖人心的海洋之旅。

尋親途中,我們會愛上大眼睛的幼兒版多莉(出現在多莉斷斷續續的回憶中)。同時,也會認識一些新角色,像是漢克——一隻足智多謀而又脾氣暴躁的「七爪魚」(因為他只有七隻觸角);運兒——一條友愛的近視鯨鯊;還有貝利——一條不自信的白鯨。這三位傾力幫助多莉這條有記憶缺陷的刺尾魚尋找父母,由此不時出現的尷尬場景令人捧腹大笑。

像皮克斯所有其他優秀影片一樣,《多莉去哪兒》不僅僅充滿幽默和妙趣橫生的對話,更是能引發我們內心的思考。無條件的愛、友誼以及對缺陷的接納(最明顯的是多莉的短時記憶缺陷)這些主題貫穿了這部105分鐘的電影,一如既往地給我們留下溫情和暖意。

影片還有一點可能會格外打動基督徒。《多莉去哪兒》所要表達的信息簡單卻又重要——回家。作為信徒,我們深刻體會失喪時因分離帶來的痛苦和無助感,以及被上帝找到、與上帝和好后獲得的巨大喜樂。所以當多莉踏上尋親之路時,我們會禁不住為其鼓氣,並在最終她與父母團聚時,和她一起慶祝。這是對無條件的愛的美好詮釋——不管是在海洋世界里,還是在海洋之外,都是如此。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