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正義與最大的誡命的界限

作者:葉玲君,台灣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他們就聚集。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章34-40節)

前一陣子在台灣有個很有名的電視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是一部2019年發表的社會寫實電視劇。劇情的時間點設定在一場無差別殺人案發之後兩年,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在正義、愧疚與社會輿論壓力之間、內心與現實世界中的拉扯。這場無差別殺人案發之後,受害者家屬因為喪失親人而無法走出來。主角是一位原本幽默、充滿愛的媽媽。在案發當時,這位媽媽從電影院跑出去接了一通工作的電話,而自己的兒子則在戲院被槍殺。因為埋怨自己沒有及時發現殺手的出現,她靠著酒精、工作等藉口躲在自己所建築的堡壘裡舔舐傷口。兩年之後,女兒和老公因為主角帶刺、一點就著火的狀態無法與她正常溝通。一個在兩年前原本看似幸福的家庭,因為失去兒子的事件,在兩年后幾乎面臨崩潰。

而加害者淳樸善良的父母和妹妹,因為長子自製手槍在戲院裡無差別殺害毫無防備的一般民眾之後,被全台灣所唾棄。加害者的爸爸因為自責,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酗酒直到睡著,著實地爛醉了兩年。媽媽成天戴著口罩躲在老家港口附近賣粽子來維持全家的開銷。她臉上的皮膚因為長期戴口罩而導致過敏紅腫潰爛,但因為太過害怕別人會認出她來,而始終無法將口罩摘掉。加害者的妹妹因此次事故的輿論壓力無法從大學畢業,與爸媽逃回南部的奶奶家。因為自責沒有發現案發前一天哥哥說要去幹一件大事原來是殺人,妹妹無法振作地把自己關在了奶奶家兩年。她的媽媽因為無法繼續看著唯一的女兒變成米蟲,於是便強迫妹妹改名,重新找工作,更要求她不再承認原來的自己,要她謊稱爸爸媽媽在車禍中去世,媽媽也發狠不再和女兒聯繫。妹妹這才開始重新出發,經由之前大學很器重她的老師介紹進入電視台工作,卻發現她的上司就是那位因哥哥開槍的緣故而喪失孩子的媽媽……

「我們與惡的距離」很成功地將幾位重要角色在此次無差別殺人案之後的內心層面表達了出來——每一個人對活著的無奈和無所適從。每個角色對於內心所定義的正義與惡的距離,很多時候只有一線之隔,一個沒注意,自己就從被害者變成加害者。劇中當加害者的妹妹被人發現自己是殺人犯的妹妹之後有個很扎心的台詞:『你們每個人都殺了人,而且殺的人不比我哥少。』

在看這部電視劇之時,我的內心是糾結的,因為太過寫實,很多時候我不得不按暫停鍵,停下來哭一會,去院子走走,再回來接著看下去。的確,我過去帶著法利賽人的正義也『殺了人』,而且殺的人也不少。回想過去我其實對待非基督徒都算有愛心的,也不會輕易批評他們,但對於過去和我在教會的肢體同工,我却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很多時候我会用犀利的眼光看待教會事宜,一旦發現和我同工的某人有點自己的小心思,個性較衝的我通常會忍不住直接在公開場合下大力批評此人,有好幾次搞得人家都不想再和我說話。因為過去的我認為在教會所有一切都應該一絲不苟,同工们应该努力为主摆上,若是任何人有自己私心,應該都要當下公開的戳破。我過去所認定的正義,其實是自認為的用聖經的標準來看待一切的人事物,我自以為拆穿人家的小心思的行為是愛上帝,但当我在指出對方的不恰當之處時,其實是没有出于任何爱心的。因著此劇,我對於自己過去所堅持的正義有著很大的改觀。這使我想到馬太福音 22章34-40 節,耶穌在這裡所說的誡命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過去如法利賽人一般的正義,真的沒有做到像耶穌那樣的愛與同情。而我過去亦有好幾次,利用了“私心”判別人“死”罪,這使我感到後悔與羞愧,也求上帝和他人的赦免。

老實說雖然我這輩子不太可能像耶穌一樣因為愛而為他人犧牲生命,但是起碼我對於正義的看法開始慢慢改變,現在的我不再是非黑即白地看待所有人,而是更具有包容性。我更加能意識到,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他们壓在心頭的重擔。而上帝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雖然有些時候来教会服侍的人的確会帶著私心,但祂卻容許我们这些罪人一起來為神的國度效命。來自屬天的奧秘的是我自己沒有辦法用我平凡的腦袋完全理解的。我真的需要求上帝給我來自屬天的智慧,用祂的眼光和愛來判斷每個發生在我周遭的事件,而不是以我的私心來評斷對錯。希望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學習用耶穌那愛人如己的心來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一定會變的更美,畢竟,審判的權利不在我們手中,而在上帝那裡。

最後用一句我在Facebook上看到的英文來勉勵大家: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e kind. Always! (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你所不知道的戰役。请善待他们。)阿們!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最讓你感動的地方

*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以下簡稱「復聯4」)已經上映一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電影院觀看呢。「復聯4」的結局或許與我們預測的都有所不同,少了一些硬碰硬,多了一些柔軟而又讓人感動的地方。如果你還沒有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請小心前方有劇透,如果你已經刷過一遍,兩遍或三遍,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那些讓你最感動的地方吧。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留言。

 

「犧牲精神」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2019年4月24號是對全球漫威迷來說非常特別的一天。這一天,陪伴我們走過10年的漫威宇宙終於迎來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去年開始,我一直都非常期待「復聯4」的到來,預告出來後更是興奮不已。我不止一次想過,滅霸那麼厲害,到底能夠有什麼方法打敗他呢?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死去的人,再活過來呢?

當我去看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時,每一個情節都如此震撼,劇中人物也都深深牽引著我的心……當然,美國隊長仍然是帥到爆。只不過我想了很多可能,卻沒有想過,英雄們在終局之戰的勝利竟是由黑寡婦和鋼鐵俠的犧牲所成就。以至於我看完後,走齣電影院都久久不能回神。我不敢相信,英雄漫畫電影,竟允許有主角英雄的犧牲。很難過,但仔細想想,這可能也是最好的結局了。

如果說這部電影最終帶給我最深刻的一個思考是什麼,那便是「犧牲精神」。當黑寡婦和鷹眼面對「唯有犧牲其中一人方能得到靈魂寶石」的挑戰時,他們表現出願意犧牲自己的精神讓我動容。按照英雄電影的慣例,我本以為他們一定會有妙計在不犧牲任何人的情況下順利得到寶石。結果,黑寡婦在最後一刻仍儘力挽救鷹眼,讓自己犧牲,只因她認為這是她該做,也是她甘心樂意去做的——為著她所想要守護的人們以及她所愛的「家人們」。

而鋼鐵俠,我想他在奇異博士對他舉起千萬分之一的取勝機會手勢時,他就知道了當下他戴上手套就有消滅敵人的機會,只是我相信他也知道,作為凡人的他,根本不能承受無限寶石的巨大力量,進而有犧牲的可能性。只是他為什麼仍可以義無反顧地去做?他甚至曾和美國隊長說過,他在這場征戰中,可能不太會全力以赴。那麼是為什麼?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他是英雄,是責任,卻也是愛——他的家人,他所愛的人,他想要保護的人。因著他的犧牲,大家成功了。

我們是不是也有經歷過這樣的「犧牲」呢?曾經也有這麼一個人,為你我,為全世界的人犧牲了生命。祂本是貴為君王,卻甘願道成肉身(約翰福音1章14節),來到卑賤之人的身邊,為著他們的罪,把自己的生命獻上,用祂的寶血洗凈了我們的罪,好讓我們再一次有機會回到父上帝面前,得到「生命」。這個人就是耶穌基督。我們憑什麼讓祂為我們這麼做?的確,祂掙扎過,也呼求過,但祂知道這是祂要做的,也是祂甘心去做的,原因很簡單,只單單因為祂愛我們。這是羅馬書5章8節告訴我們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我們是互為肢體的,缺了任何一個,都沒有辦法打贏末世的戰爭

作者:奇奇,中國

「復聯4」史詩般的場景,超級豐富和感人的劇情不禁讓我認為這是近些年來最棒的超級英雄電影。說實話,這部電影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有太多的地方讓我動容。如果只讓我選一個最感動我的地方,可能是這一點。

早在去年看復聯3的時候,我就在影院中哭慘了。也許和大多數人不同,最感動我的是英雄們和壞人拚死決鬥的那一幕。當我看到曾經被美隊追殺的巴基現在和他一同作戰,一直不和甚至曾經大打出手的Tony和隊長共同迎敵時,當時正在經歷一些屬靈掙扎的我忽然明白了一些事。這才是他們最真實的戰場,滅霸一黨才是他們終極的敵人,而之前看似是敵人的竟然是戰友啊。這提醒了我,我們真實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家人和同工,而是罪,是撒旦一黨。願我們都能保持清醒,放下個人的恩怨和毫無意義的紛爭,認清真正的敵人。

而「復聯4」里最後爭戰的場面就更加宏大了。當最後只剩下美隊和雷神在面對滅霸,而雷神受傷,美隊也快要站不起來時,消失了的英雄們忽然都回來了。我相信影院里不只我一個人想要站起來歡呼。我們所想念的昔日戰友們終於回歸了!在最後的對戰中,大家可以說是各司其職地配合,終於成功地阻止了滅霸。這場征戰中缺少了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可能贏的。這也是復聯的成功之處,再也不是高舉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一個團隊,一個家庭。因為這就是我們啊。身為有限的人,我們就是無法靠著自己的力量戰勝黑暗和邪惡。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更是這樣。我們是互為肢體的,缺少任何一個都不行。最後的戰爭來臨時,我們需要和各位戰友並肩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用害怕,因為知道終局如何。就如同電影的最後,當一切恢復平靜的時候,鷹眼說他好希望當時可以告訴黑寡婦「我們會贏」,猩紅女巫回答說:「他們都知道的。」我們也必然會贏,因為基督已經為我們贏得勝利,我們要做的只是一起打好這場仗。

 

他成了真正的英雄

作者:上帝的小鳥,中國

身為一個小女兒的母親,對我來說,「復聯4」最感動的情節可能莫過於Iron Man和女兒之間的片段了。說實話,如果Iron Man在電影一開始就犧牲在茫茫宇宙中,我不會有太大不舍,或者我的心不會痛。那個時候的他還是那個瀟洒、了無牽掛、有點英雄主義,有點幽默的男人。英雄犧牲,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可是,5年後,當他從房子里走出來擊掌喊一個名字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料到,取下頭盔的竟是一個絕對會讓爸爸心軟的小女兒。鋼鐵俠竟然有女兒了!在與整個宇宙一起經歷巨大喪失的時間裡,Iron Man經歷了這樣一個寶貴的所得。你看那個外殼堅硬,身經百戰,無所畏懼的鋼鐵俠,此時在自己的女兒面前多麼地溫柔……因而,當這時美隊、黑寡婦來找他投身新的計劃時,我的心頭一緊。對於身為父親的Tony Stark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殘忍的請求。我想如果是我,我恐怕無法參與到這樣的計劃中。儘管我知道自己身負責任,但回到過去如果意味著失去眼前這麼寶貴的女兒,我會十分不舍。尤其是在他的女兒睡前跟他說出:「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的時候,哪個爸爸會捨得?但Iron Man 還是Iron Man,他還是忍不住算出了回到過去的方法,也還是忍不住又加入到原來的隊伍,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使命。當他跟大家說改變過去,但不要對現在進行任何改變的時候,我似乎看到盼望,也開始相信,或許回到過去並不一定會失去他的女兒。而他一定也會小心保護自己,因為他要回來與「愛你三千」的女兒團聚。可是,沒想到,在最後的時刻,他可能沒有太多時間思索,他不能錯過那唯一的機會,只能戴上所有寶石,打響響指,因為他是「Iron Man」。此時的他不再是批著高科技盔甲,渾身充滿英雄熱血的鋼鐵俠,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柔軟之處,有愛,也願意真正去犧牲的「Iron Man」——一個真正的英雄。

 

雖然我們沒有鋼鐵俠的盔甲,希望我們也可以像他那樣,即便柔軟,也真實、果敢、付出行動地去愛。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

 

不一樣的結局

作者:Maggie,中國

斯嘉麗·約翰遜所扮演的黑寡婦是在復仇者聯盟當中,我認為最複雜的角色之一。她曾經是九頭蛇特工,並和主角團是敵對狀態。但是她後來卻幡然醒悟,決定成為一位超級英雄。在這條路上,她遇到很多爭議——大部分人並不信任她,因為她像掃羅曾經迫害過基督徒一樣傷害過復仇者聯盟和神盾局的相關人員,也曾經給這個世界帶來毀滅和災難。

如今,在復仇者聯盟的終結片,黑寡婦堅持將自己選擇的道路走到了終點——為了拯救讓她找到人生意義的世界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我們的選擇又是什麼呢?我們是否也找到了那賦予我們意義的人生目標與軌跡,我們能堅持到底嗎?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 4章7節)。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斯里蘭卡恐怖襲擊:心痛!恐慌!盼望?

作者:奇奇,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昨晚一則令我驚訝無比的新聞進入我的視線,就在復活節主日當天,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連續發生8起爆炸事故。其中至少有2起被初步判定為自殺式恐怖襲擊。遇襲地點包括三座酒店和三座教堂,截止到目前,已有超過207人死亡,450人受傷,目前死傷人數還在不斷上升……

我實在難以消化這則新聞和新聞中的數字。在為這些死者和傷者感到痛心的同時,我也有太多的疑問。斯里蘭卡一直都是我一直很嚮往的旅行目的地。為什麼成了恐怖襲擊的對象?這個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也並未在政治上跟誰有衝突的美麗印度洋島國,何至招來如此可怕的爆炸襲擊?我實在想不明白襲擊者的動機。但對於這些襲擊者,似乎不一定要有什麼明確的理由,興許他們只是聽從背後組織者的安排,又或許這是他們報復社會和煽動恐慌的一種方式。這一點上,他們似乎真的成功了,每一次的恐怖襲擊都在世界各地散布著恐慌。想一想之前倫敦和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就知道了。

 

誰能保證我們的平安?

這樣的想法牽動著我進步一思考,如果恐怖襲擊可以毫無理由地發生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誰可以保證我們的平安呢?想想那些去斯里蘭卡度假的人們,興許正悠閑地待在酒店的房間,享受著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假期,然而下一秒,爆炸突如其來,他們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輕則受傷,重則連命都沒有了。而這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一個人的身上。誰能保證我們在下一刻不會遇見某種襲擊或者意外呢?作為一個焦慮體質的人,我需要迅速打斷自己,不要繼續往下想。若是寄希望於環境來帶給我們平安,註定是一條絕望的路吧。聖經雅各書4章14節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事實上,脆弱的生命又何須恐怖襲擊擊垮呢?

我家最近的經歷就讓我對此有了親身的了解。我在最近一個月跑醫院的次數比過去一年還要多。上個月末我媽媽在去上班的路上被一輛汽車撞到,事故現場很是恐怖。然而,媽媽卻奇蹟般地沒有受什麼重傷,在醫院觀察了幾天就回家了。我們一家除了感謝主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我很清楚,若非上帝的保守,這次車禍可以很輕易地就讓人重傷甚至喪命。然而,上帝卻完全保守了我的媽媽,並借著這次事故的發生讓我們一家人更加經歷祂,為祂做美好的見證。我想,我們就算是一千萬個小心,也無法保證車禍這樣的事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真正的平安不在於不發生任何的意外,而是在意外裡面我們的心仍有平安,知道天父祂掌管萬有,祂愛我們,也相信祂所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益處。

 

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

當我反思自己為何會因著恐怖襲擊一事而陷入焦慮時,我意識到這大概跟我會對去醫院檢查身體感到焦慮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太看重此生的生命,而輕看了上帝的主權。太看重眼見的平安,而忽略了上帝的計劃。若確信愛我的天父掌管著我的生命,我有什麼好怕的呢?況且如果離開了這個世界,我還有更美的家鄉可期待!那才是我真正應該嚮往的,不是嗎?實在沒有什麼比保羅說得更好了:「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 1章21節)。我們的生命主權完全在祂那裡,若是讓我們活著,我們就要效法基督,並為祂結果子。若是死了,就與祂永遠同在了,那豈不是更美的事嗎?

爆炸發生時,我猜想在那三座教堂里的弟兄姊妹們一定是在參加復活節的禮拜。他們是在高唱著慶祝主復活的歌曲呢?還是在思考主復活的美好信息呢?雖然在人看來是個慘劇,但是在主里,我們卻有盼望。到了末日,那些在地上失去了生命的弟兄姐妹必要復活。

或許,令人心痛有如此次恐怖襲擊的事件可能還會發生,那麼,從現在起,求主帶領我們將祂復活的盼望分享出去吧!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她選擇去愛那個出過軌的男人

作者:主的小花,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鄭秀文的丈夫許志安出軌了。「安心偷食」事件震驚全香港,甚至牽動世界各地無數粉絲的心。

這幾天,我無論走在香港哪個角落,都能聽見男女老少談論這件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各地網民都替鄭秀文感到難過,異口同聲地控訴許志安這個負心漢。

蒙上陰影的童話故事

鄭秀文與許志安的愛情故事被譽為「香港最後一個童話」,承載著兩三代人的共同回憶以及眾人對愛情的美好願望。他們相識三十年,歷經分合,好不容易才步入婚姻的殿堂。大家都希望這對金童玉女能像童話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我從小聽鄭秀文的歌長大,但真正開始喜歡和欣賞她,卻是透過她信主之後所寫的文字。所謂見字如見人,她對自我的深入反思、對人生的細膩體會、對信仰的由衷追求,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給我帶來許多啟發。雖然我與她素未謀面,但是對我來說,她不只是超級天后、公眾人物,還是心靈的朋友,更是我在基督裡的姐妹。

因此,當我在媒體上看到許志安與黃心穎偷情的畫面時,我真的很生氣、很失望。特別讓我唏噓的是,許志安也是我在基督裡的弟兄。我還清楚記得2017年年底,喜樂無比的鄭秀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邊哭邊拍的許志安受浸過程的短片,還提到許志安的信仰歷程:「受浸是一個對主終生並公開的承諾,這個決定由始至終都是出於他自己。在信仰路途上,他自己跟天父一點一滴建立深厚關係。」可是,言猶在耳,他卻出軌了。

連他這樣的人也出軌

出軌事件曝光之後,許志安立刻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認錯和道歉。當時,他一臉憔悴,痛哭流涕。他哀傷地說自己做了一件「不可彌補、不被原諒的事」,感到非常後悔,又形容自己是一個「醜惡的人」,「沒了靈魂」。他說自己深刻反思,為何無法控制自己,為何起色心,為何犯下這樣的錯。

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情相當複雜。我想,蒙在鼓裡的鄭秀文大概做夢都沒想過自己信任的枕邊人會與當紅女明星在出租車裡公然偷情,還被人拍下來公之於眾吧?我也為人妻子,光是想像一下被丈夫背叛的滋味就心如刀割了,真的無法估量鄭秀文該有多麼難過。

假如許志安平日裡就是一個喜歡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那麼無論他做出什麼離譜的事情,也不那麼令人意外。可是,他並不是那樣的人。2017年,鄭秀文接受媒體訪問時曾這樣形容許志安:「他很善良,內心浪漫、表面害羞,不是那種很開放的人,比較傳統」。試想,連他這樣的人都出軌,怎能不叫人心寒?

不過,看著他落魄的身影,我又感到悲從中來,打從心底裡同情他。種種證據表明,出軌事件的女主角黃心穎非常主動,花了兩年時間,想方設法接近許志安,甚至投懷送抱。對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年男人來說,要抵擋這樣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帶來的強大誘惑,談何容易?假如我是男人,身陷同樣的處境,我能保證自己一定能勝過試探嗎?

在童話世界裡,「王子和公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故事就完美地結束了。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婚姻有高低起伏,四周的誘惑卻無處不在。試問有哪位已婚者能夠百分百確定自己在有生之年都絕對不會出軌呢?誰能確保自己每時每刻都不會軟弱,一生一世都不會跌倒呢?

我想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的話:「自以為站得穩的人必須謹慎,免得跌倒」(10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我竊以為,這句肺腑之言,值得每一位已婚者銘記於心。

愛,本就是一次冒險

在整個事件中,最讓我動容的是鄭秀文對出軌事件的回應。她說,事件發生後,她和許志安談了很久,也談得很深入。她形容這次事件是他們婚姻中「重要的一課」,帶領他們走進婚姻更深之處。她感慨地說道:「人誰無過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是如此啊。」她表示願意與許志安「一起正視各自的軟弱」,「不放棄自己,不放棄對方,互相糾正,互相提點」。她也承認這段時間非常難熬,但他們會「握著手一起祈禱」。

我想,一個人到底要擁有多大的安全感和多寬廣的胸襟,才能說出這樣一番話。要知道,帶著滿身傷口,張開雙臂去接納那個哭著回家的浪子,一點兒也不容易。更何況,這個浪子將來會變成怎樣,誰都不知道。

事實上,很多關心鄭秀文的網友都以「過來人」的身分,力勸她果斷離開「渣男」,擔心她今日心軟接納浪子回頭,他日浪子可能傷她更深。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出軌後再犯的例子可謂多不勝數。

不過,正如梁文道所言:「愛情是一種迎向他者的冒險,是對未知領域的挺進。」鄭秀文的確無法肯定許志安日後不會再辜負愛情,但這種不確定性本身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無論我們的配偶曾否出軌,只要我們選擇去愛,就必須承擔受傷的風險。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上帝對我們的愛永不更改。唯有在祂的愛中,我們才能找到愛配偶的力量。

我想,鄭秀文回應出軌事件時選取的經文最能詮釋這份帶著冒險精神的愛:Love never gives up, never loses faith, is always hopeful, and endures through every circumstance (1 Corinthians 13:7, NLT). 翻譯成中文就是:「愛永不放棄,永不失去信心,而是常存盼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忍到底。」(哥林多前書13章7節,新普及譯本)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