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OP明星性醜聞揭露你我真貌

作者:Constance Goh,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封面圖片取自Facebook和維基百科

 

「我曾經那麼崇拜你,還認為你是世界上最酷的明星。真噁心….我們真的不能按照他們在熒幕上的樣子來相信他們。我無比失望,也感到非常噁心。」一位網友在評論最近的韓國歌星性醜聞事件時寫道。

勝利,鄭俊英,崔鍾訓,龍俊亨,李宗泫。這些都是受全世界很多年輕女孩們仰慕的韓國偶像。他們長得帥,穿著時尚,既能唱又能跳。粉絲們滿房間都貼著他們的海報,炫耀著他們的周邊,並樂意花費數百新幣觀看他們的現場演出。

沒有人能預料到聲名大噪的他們竟然就這樣突然從「天」而落。隨著近日整個事件真相逐漸大白,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韓國偶像捲入此醜聞中——粉絲們對他們的態度也從崇拜轉為幻滅。

K-pop團體Big Bang的前成員勝利是第一個受到重創的人。他的夜店「Burning Sun」正面臨多項指控,包括對客戶的暴力行為,給VIP客戶提供招妓服務,強姦,吸毒和販毒。隨後令人更震驚的消息傳來,韓國創作型歌手和綜藝節目《兩天一夜》常駐成員鄭俊英被指控傳播他與女性的性錄影。

捲入這場醜聞的其他K-pop偶像有FT Island樂隊的崔鍾訓,曾經團名為Beast,現團名為Highlight的龍俊亨,CN BLUE樂隊的李宗泫——他們都曾在鄭俊英傳播性視頻的聊天群組裡。在新聞曝光之後,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宣布退出娛樂圈,另外的也因著怕影響團隊名聲,已經離開他們所在的K-pop團體。

這次醜聞聽起來似乎特別諷刺,因為眾所周知,K-pop經紀公司都在很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公司的藝人們。在他們努力為這些藝人們維護形象的過程中,也經常過分掌控他們的生活:他們不允許藝人們公開約會(就算真的允許他們約會的話),甚至藝人們吃什麼和穿什麼也受到經紀公司的嚴格控制。這麼做是為了給他們建立完美的公眾形象,好吸引粉絲。

這些明星們的形象是從頭到腳被精心包裝出來的。人們看到他們穿著最時髦的衣服,擁有完美的身材和毫無瑕疵的皮膚,甚至在做慈善。然而,這次醜聞事件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縱使我們可以精心包裝讓自己在外人面前看起來很棒,但卻無法掩蓋我們內心的真實景況。

一個K-pop明星可能被限制一天只能吃一個蘋果,一個甘薯和喝一盒蛋白飲料。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她不想吃炸雞。雖然我們可以強制自己改變外在行為,但這並不會改變我們的內心。

聽起來耳熟嗎?很多時候,我們沉迷於通過改變自己的外在行為來克制自己不犯罪。我們想要「潔凈」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在教會中極力掩飾,把好行為表現在眾人面前。在教會裡,我們不會像和朋友們在一起時那樣說髒話,也不會穿去夜店時穿的短裙。我們喜歡裝成「好基督徒」。

我們每個星期天都會去教會聚會,喊著:「主啊,主!」。我們甚至參與不同的服事,並定期參加小組聚會和查經班。然而,祂的話語卻絲毫沒有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聽完講道就走了,內心一點都沒被改變。我們只是在盲目履行自己認為「好基督徒」列表上的事項罷了。

當然,做這些事情本身並沒什麼不好。但不幸的是,這些並不是我們的天父看重的。

雖然世界會根據我們的外在表現來評價我們,但我們的天父更關心的是我們的內心。祂看重我們的心勝於一切。如果我們真的認為上帝對我們的看法才最重要,那麼潔凈自己的內心才是首要任務。

雖然這聽起來似乎很難,但第一步卻很簡單,即承認「我得罪耶和華了!」——這也是大衛王在先知拿單指出他的罪時所說的話(撒母耳記下12章13節)。就像大衛王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我們犯罪時首先得罪了我們的主。祂是宇宙之主,是我們的創造者和主人,也是我們的天父。

在大衛王承認他的罪之後,先知拿單宣稱主已經除去了他的罪,因此他不會死。大衛隨即真切地為自己所犯之罪悔恨和哀痛,因而悔改乃至最終得救(哥林多後書7章10節)。

我們中間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犯下的罪太羞恥,不敢來到上帝面前認罪。一起來看看這個事實吧:當一個失而復得的兒子回到天父身邊時,祂是最歡喜快樂的(路加福音15章32節)。

祂看我們實在太寶貴了,以至於祂為我們歡喜比為那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15章7節)。我們的好父親不輕看我們憂傷痛悔的心(詩篇51章17節)。祂喜悅看到一顆回歸祂的心。當我們在祂面前承認自己的罪時,我們信實的父會赦免我們的罪並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而且,唯有祂有能力從內到外改變我們全人。

當我們讀到像最近的K-pop明星醜聞這類的新聞時,很容易會去指責這些墮落的明星,無比厭惡他們的所作所為。但與此同時,也讓我們也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清理其中的污穢吧。

我們應該害怕的不是自己的罪像這些K-pop明星一樣被曝光出來,而是我們從未承認的罪在審判日那天暴露在上帝面前。讓我們不要等到審判日才回到基督面前悔改。現在就悔改歸向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基督城槍擊案:苦難中的盼望

作者:Michele Ong,紐西蘭

翻譯:奇奇,中國

*照片取自衛報新聞的官方視頻

*基督城是紐西蘭城市

 

想到發生在基督城的可怕槍擊案,我幾乎整個周末都陷在了陰鬱的情緒中。

星期五下午,28歲的Brenton Tarrant在基督城的兩座清真寺開火,造成50人死亡,另有40人受傷。年紀最小的受害者Mucad Ibrahim只有三歲。Brenton此後被指控謀殺,並會持續被拘留至4月。

雖然住在奧克蘭的我沒有直接受到槍擊事件的影響,但看到我美麗的祖國紐西蘭成為了此種仇恨犯罪的目標時,我無比震驚。

我是在查看Facebook信息更新時得知這一新聞的,當時紐西蘭基督教廣播電台Life FM帖子的開頭引起了我的注意。

帖子寫到:「基督城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實在令人痛心」。我的思想停在「大規模槍擊」和「基督城」這兩個詞上。我隨即刷新了兩次網頁,以確保我看到的是真的。我一半感覺自己是在做噩夢,另一半卻很清楚自己所讀到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總理Jacinda Arden稱此襲擊事件是「紐西蘭最黑暗的一天」。在這場悲劇發生之後,整個國家一同為此哀悼。廣播電台也沉浸在悲傷中,DJ們紛紛表示他們對此事件的憤怒之情。電台的來電者們向受害者及其家屬們表示了同情,許多受害者家屬說在這樣的悲劇發生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全國上下都在舉行守夜活動,很多公共演出和音樂會都被取消了。Give A Little上為受害者設立的募捐頁面迄今已收到了550萬的捐款。奧克蘭的聖馬太教堂為清真寺襲擊的受害者們點燃了50根蠟燭,並敲了50次鍾。

縱然是在黑暗中,過去48小時內卻仍湧現出了很多充滿盼望和勇氣的故事。為紐西蘭哀悼和支持紐西蘭的消息從全球四面八方湧來,全世界各地的教會都在為受害者及其家人禱告,這讓我感到很暖心。

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是來自曼徹斯特的Andrew Graystone,為了向基督城的受難者致敬,他在星期五當地一個清真寺舉行祈禱會時站在寺外守候。他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們是我的朋友,你們祈禱時我會一直為你們守候。」

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我們生活的世界上不光有可怕的事情發生,還有人們心中仍然存在的善良。

他們提醒我們,我們需要這一點盼望去點亮我們四周的黑暗。

即使一直聽到消息稱死亡人數在不斷上升,我的朋友們卻在那些犧牲自己,盡其所能拯救他人的人那裡看到了希望。《紐西蘭先驅報》報道了48歲的Abdul Aziz的故事。當時,他拿著一台信用卡機(這是他當時能找到的第一樣物品)追趕開槍者,並大聲喊著「到我這兒來!」。

襲擊倖存者Ali Adeeba告訴BBC他的父親是如何為他擋子彈的:「一顆子彈從我的臉上掠過,它燙到了我的臉。雖然它沒有碰到我,但是我感到了它的溫度,所以我不敢想像那些被射中之人的感受。」他的父親目前處於昏迷狀態。

令人傷心的是,一些人在試圖拯救他人時遇難。據BBC報道,71歲的Daoud Nabi是第一個被確認的受害者,當槍手衝進清真寺時,他跑到其他人前面保護他們。

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並帶給我們盼望。因為在面對這樣的恐怖襲擊時我們都感到手無寸鐵,但知道我們不是獨自面對帶給我們安慰。作為基督徒,我們認識為了我們犧牲自己生命的耶穌基督,因著祂所做的我們不再害怕死亡。因著祂的死和復活,我們現在滿懷希望。無論我們周圍的世界裡發生了什麼,祂都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詩篇46篇1節)。

有一天,祂將「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並且「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章4節)。

那麼,在這樣悲傷、痛苦和不確定的時刻,我們要如何來安慰別人呢?詩篇34篇18節最好地表達了我心中所想,它說「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同樣作為移民,我真的無法想像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搬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切卻被一次毫無意義的殘酷襲擊摧毀了是怎樣的感受。但我知道對這些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來說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時刻。

我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冷血的行為。雖然我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面或在經濟上的幫助他們,但我們可以與哀痛的人同哭,並求上帝賜平安和力量給這些受害者的家屬。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用愛打破隔閡——電影《幸福綠皮書》觀後感

作者:Maggie,中國

前幾天,91屆美國電影學院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幸福綠皮書》脫穎而出,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

「綠皮書」是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東西。因為當時施行種族隔離政策,所以黑人外出旅遊,都會拿著一本綠色的小冊子,上面列出了哪些旅店和餐廳會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這就叫「綠皮書」。

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唐·雪利是一位鋼琴家,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要穿越美國到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於是他拿著一本「綠皮書」。這就是《幸福綠皮書》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

唐找了一個白人做司機,司機的名字叫托尼·利普,有過劣跡,痞性很重,在路上發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越往南,唐就越被排斥,因為越往南,種族歧視越嚴重。一開始,唐只是不能進入高級酒店,後面是不能用白人的廁所,再往後都不能用白人的更衣間。在這裡,不歧視黑人的白人也不敢多管閑事,社會對於黑人都是冷漠的。托尼雖然滿口髒話,言語粗俗,但是對待唐,他有熱情。

《幸福綠皮書》比以往的「政治正確」電影探討得更深一些,並不是單純地塑造種族對立形象,或者平鋪直敘美國白人對於黑人的壓迫。作為接受白人所把持的高等音樂教育的唐,他的思想並不為自己所屬的黑人群體接受,但是由於他的膚色,他也受到白人的排斥。

而托尼的身份設定也很有意思。他是一個白人,卻充滿了粗鄙之語。在那個年代,白人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多,托尼卻沒有什麼文化。

一個在重重阻力之下取得行業矚目成就,一個在各種社會製造的便利之下自暴自棄。這是雙重的反差。

托尼不喜歡黑人維修工,維修工用過的水杯他都要扔掉,但是托尼對唐有一份敬意,雖然他根本看不上唐所說的藝術品,也不理解他的藝術。

《幸福綠皮書》這部電影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愛是如何遮掩矛盾和衝突的。

唐在托尼的勸說之下,吃了人生中的第一塊炸雞。那個年代,都說黑人喜歡吃炸雞,白人不喜歡,然而其實有黑人不願意吃炸雞,有白人對炸雞很是痴迷。這也是《幸福綠皮書》電影設置的獨特之處,矛盾中還有矛盾,但是不僅僅是渲染矛盾,而是指引大家認識愛與和平。所以吃炸雞這一幕,不單單是電影一個有趣的情節,更是代表著矛盾中的矛盾消彌。

上帝造人本來就是平等沒有歧視,是人類在種族之間製造了歧視和對立,能化解這些的只有理解與愛。

電影最後,唐和托尼一起去了一家黑人酒吧演奏,而不是為那些自認為是「上等人」的白人演出。他們衝破了內心的堡壘。唐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和自己的同胞打成一片,托尼也拆開了心中的圍牆,和黑人坐在一個地方傾聽音樂——這在當時是很出格的,白人並不喜歡和黑人坐在一起。

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勇敢走出去,不要懼怕,不要把自己的靈魂封鎖,要把冷漠變成愛。

電影沒有突兀地要求平等,聚焦傷痛,而是給人們指引了一條道路。聖經上說:「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章12節)。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不敢去愛,不敢說愛?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了種族隔離。但是人心之間有隔膜。願我們可以用基督的愛打穿與人之間的隔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基因編輯,真的是你我的解藥嗎?

作者:匿名,中國

201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網上發布短視頻,宣布世界上第一例經過人工基因編輯的嬰兒誕生。在科學家對此舉風險性的質疑以及倫理道德層面的指責之外,大家開始擔心,未來是否會有人因此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與醫療不相干的層面,比如說通過基因編輯讓孩子更健康、智商更高,或更漂亮。一時間,科幻片的場景似乎離我們的生活不再遙遠。但人工基因編輯真的是人類的解藥,會將人類的生活質量推上更高的層次嗎?

 

更「高」,更快,更強=更美好?

不知何時,人們似乎開始相信,更「完美」就等於更好。然而聖經中所記錄的人類史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上帝創造的第一對人類亞當與他的妻子夏娃生長在伊甸園,可以吃生命樹上的果實。所以理論上,他們可以永葆青春,長命百歲。並且,上帝把祂所創造的這個世界交給了這對夫妻打理,連動物的名字都是亞當隨便叫。這難道不是許多人的夢想嗎?與愛人廝守,共享豐富的資源,且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相信所謂的超級人類也無法達到這樣的美好狀態。但是,問題出現了。亞當夏娃打破上帝給他們的唯一禁令——不要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不得不面對現實——死亡。從此,人類的世界一發不可收拾。亞當夏娃關係破裂,開始彼此指責,亞當本來什麼活都不用干,直接吃現成的果實就可以活得很好,而這之後卻要開始在地里勞作才能活命。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生命開始凋零,最終要歸回塵土。人類的第一起謀殺案也在他們的兩個兒子間發生。老大因嫉妒老二,把老二殺了(創世記2-4章)。後來人類史變得有多醜惡,相信不用贅述,大家都知道。勾心鬥角,不公不義泛濫等,不計其數。

即便在亞當夏娃之後,挪亞(創世記 9章29節)、亞伯拉罕(創世記25章7節)、摩西(申命記34章7節)等都活到挺大歲數。亞伯拉罕的妻子歲數很高時仍很漂亮,漂亮到被國王綁架到皇宮(創世記 12章4節、10-18節),可見當時大家的身體素質要比我們現在好很多。不用修改基因,他們面臨的疾病也比我們少。然而大家幸福嗎?問問那些不愛讀聖經舊約的人就知道,畫面真是沒法看。所以,你說更高、更帥、更聰明就生活等於更美好?從歷史上來看,好像不是。就好像希特勒所推崇的優選人種計劃,也只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與痛苦,而不是滿足和拯救。

 

那麼,解藥在哪裡?

要找解藥,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找到病根。艾滋病大面積的爆發是因為人類的基因太弱了嗎?男女關係混亂、家庭責任缺失,修改基因能改善嗎?有才能,有機遇卻要吸毒,是因為基因不夠優良嗎?道德缺失,人性扭曲這些通過基因可以改變嗎?人類真正的問題,真的在基因里嗎?

 

大約2000多年前,同樣發生了一個巨大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路加福音1-2章)。只是這次實施手術的不是人類,而是上帝自己,修改的也不是其他人,而是祂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時也是祂自己。令人費解的是上帝主動把自己完美的「基因」降級,改成一個不勞作就沒飯吃,不吃飯就餓,不能飛檐走壁,被打會受傷,被傷害會傷心的普通人類……祂甚至讓自己的兒子生在馬槽里,與社會邊緣人士為友。說實話,對任何一位愛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可能不是理想的育兒環境。但正是這個被普通化的嬰兒,給人類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軟弱的變剛強(哥林多後書12章9節),瘸腿的走路,瞎眼的看見(馬太福音11章5節),讓跟隨祂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3章6節),且在地上活出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0節)。這位嬰兒的名字叫耶穌,如果祂帶來的改變,你還不熟悉,讓我給你講幾個故事。

 

故事一:在缺乏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豐盛

 

尼克·胡哲一出生就沒有手跟腳。按照世界的標準,他可能無法生存下來,更不要說生活幸福。可是他的父母沒有放棄,用上帝的愛來愛他,幫助他克服困難,盡量像普通孩子一樣成長。雖然,他曾經因為嘲諷和欺凌試圖自殺,可如今的尼克·胡哲,完成了大學學業,成為了享譽全球的演講家、國際公益組織的CEO、成為一位漂亮太太的丈夫和四個可愛孩子的父親,四處與人分享耶穌基督給他帶來的改變。尼克·胡哲說:「盼望就在上帝的名字里,就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里。當你拿自己的患難與上帝無限的愛與無法測度的恩慈做比較時,你就看到了盼望(Hope is in the name of God,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Hopeis when you compare your suffering to the infinite, immeasurable love and graceof God)。」在人眼中看為殘缺的,在上帝眼中卻看為寶貴,擁有無限潛能。在缺乏中,尼克·胡哲靠耶穌活出了豐盛。

*圖為尼克·胡哲喜迎雙胞胎時發推文,說雙胞胎女兒是慈愛全能上帝的祝福(網路截圖)

 

故事二: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我曾在大學一處教學樓里遇見一位教授,正拉著行李箱往辦公室走。雖然我不是他的學生,也從未見過他,但他卻非常喜樂地跟我打了一個招呼,讓我感覺一整天都有了高興的理由,因為喜樂與友善是感染人的。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好像是我曾在視頻中看過的袁幼軒教授。在視頻中,他分享自己曾是同性戀者,毒販,因販賣毒品被抓入獄,並被檢查出艾滋病呈陽性。可我眼前的他,充滿生命力,彷彿那些足以毀掉一個生命和家庭的遭遇都與他無關。在他的生命跌到谷底時,他認識了耶穌,並決定一生跟隨祂。出獄後他入讀神學院,完成本科學業,又繼續完成研究生和博士階段的學習,最終成為一名神學教授,將自己的經歷出版成書,在全世界演講,給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帶來盼望。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圖為分享中的袁幼軒教授(圖片來源於Facebook)

 

故事三:在絕望中,他們靠著耶穌,活出了盼望

 

我的兩個朋友,前陣子太太被診斷為乳腺癌。在太太接受化療期間,先生也接受了頸部手術。據我所知,他們並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他們。這樣的狀況可以用充滿陰霾來形容。可我的這兩位朋友,不但沒有抱怨,反倒不停地跟我們分享他們為生活中遇到的點滴感恩。比如「下雪了,可以堆雪人」甚至在今年的感恩節,他們夫妻倆宴請了一屋的留學生,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有在家的溫暖。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兩個在康復中的病人,是如果烤好了火雞,又招待了大家。但從他們發來的照片上,我看到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他們自己,都充滿喜樂。我的朋友們,因為知道在耶穌基督里有盼望,就選擇以喜樂去面對,在絕望中,活出了盼望。

*圖為雪後初晴,友人發來的圖片

 

解藥究竟是什麼?

那麼,耶穌基督究竟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解藥呢?原來,我們的不幸,並不是因為我們先天缺乏,或外界限制,而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罪。因著罪的工價是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奔走在死亡的道路上,連整個世界也隨著人的墮落在朽壞。高科技似乎只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並沒有實質上改變我們生活的質量。人類社會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不公不義的事情變得更頻繁、更沒有尺度;人也越來越感到空虛,找不到人生的目標與意義,甚至很多優秀的人,無論是富有的,聰明的,都相繼自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物種相繼滅絕。而這種狀態和問題的答案聖經一開始就給了出來——上帝說不可吃的果子,亞當夏娃偏偏要吃,因為他們以為吃了之後自己就跟上帝一樣(創世記 3章4節),然而最終的後果他們卻要自己承擔……讓人困惑的是,這個悲劇如今仍然在不斷上演,後人還是在不斷地朝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有上帝最清楚,我們需要的,不是變得和祂一樣,而是回到祂身邊,恢復與祂的關係——愛祂也被祂愛。上帝要我們重新成為祂的孩子,按祂的心意與方式去管理這個世界。而耶穌基督,所做的就是來到我們當中,幫我們在無盡的死亡當中打通一條通道,將我們從背離上帝的道路上拉回來,走進一條通向永生與光明的道路。

聖誕節

這個聖誕節,何不找幾個基督徒,聽他們分享上帝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目標和盼望的?又或是找一間教會,聽一聽2000多年前那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故事和意義?因為祂帶來的解藥,是給我的,也是給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