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如何看待女強人?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RuiQi

有聲播讀:Joya

 

可能你會對我問這個問題感到震驚,也許還會覺得有點被冒犯到,因為你的第一反應是,上帝當然珍視剛強的女性了。

我需要坦白:有時我自己對女性的看法會蒙蔽我。

例如,我會覺得,作為一名已婚女性,上帝對我的主要“呼召”首先是呆在家裡。 我會認為上帝會根據性別分配屬靈的恩賜,或者順服只是女性的必要品質對男性並不是那麼必要(以弗所書 5章21節)。 也許我錯誤地認為,做一個順服的人就意味着少說話或者保持沉默。 還有我有時會認為當女性作領袖時,事情就會變得危險。

我也可能認為上帝喜歡那些看起來“溫柔而安靜”的女性(基於彼得前書 3章4節等經文),這在我的腦海中翻譯為上帝可能會不太喜歡像我這樣活潑、剛毅的女性,這樣的恩賜只有在“喧鬧”的環境中才有用。 我忘記了耶穌也有一顆溫柔謙卑的心(馬太福音 11章29節),或者說溫柔是祂的靈在我們所有人身上結出的果子。 而不僅僅是女性被呼召要“溫柔”。

有時,教會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對聖經的誤解會讓我認為上帝希望女性要堅韌,但又不能太強勢。

女性氣質的多面性

我記得有一天給我的女兒和兒子們讀《士師記》第 4 章中底波拉、巴拉和雅億的故事。給女兒讀這個故事是因為我想讓她看到聖經中一些剛強女性的例子。 讀給我兒子聽,因為這個故事講述的和男孩喜歡的那種暴力血腥的故事不同(另見士師記 3章12-30節 中伊磯倫的故事)。 我特別喜歡給我兒子讀聖經中這些女強人的故事,我希望他們喜歡這些聖經中上帝追隨者的冒險旅程。

底波拉的故事讓我着迷,因為底波拉是如此堅強和果斷。 她命令將軍巴拉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做,召集一萬名戰士去對抗敵人的將軍西西拉。

但巴拉太害怕了,無法在沒有底波拉的情況下做這件事,所以底波拉說自己會和他一起去——但上帝會把榮耀歸給一個女人,而非給巴拉(士師記 4章8-9節)。她說對了。 敵軍潰敗, 西西拉逃跑並試圖躲進雅億的帳篷裡。 雅億給他水喝並給他一床被子,並在他睡着時在他太陽穴上插了一個帳篷橛子。

如果你讀到士師記 5 章中的底波拉和巴拉之歌,下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直到我底波拉興起, 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士師記 5章7節)

以下是我根據士師記 4-5 章對這位“母親”的描述,潦草記下的一些詞:

  1. 勇敢
  2. 勇氣
  3. 威力
  4. “衝鋒陷陣”
  5. 信心
  6. 毅力
  7. 魅力
  8. 堅定不移的信心
  9. 果斷
  10. 領導力

當我挑選出這些特徵時,我不禁問自己:這些詞是否描述了我的母性? 我女性的特質?

說到洗衣服,我絕對會“衝鋒陷陣”。 當我的孩子在咖啡桌上留下一個桃核時,我當然會很勇敢地去收拾。 當我想讓孩子們做家務時,我會很果斷。

但作為母親和女性,我的戰場絕不僅僅是在廚房和家務中。

上帝為我鋪就的道路要求我在很多方面 “衝鋒陷陣”,勇敢前行——比如社會正義,我孩子的學習障礙,通過文章、書籍和國家廣播做教育,同我的家人搬到非洲宣教和扶貧,以及與自己的抑鬱和焦慮作鬥爭。

老實說,有時恐懼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我會忘記《箴言》第 31 章中那位用手做工、置買田地、膀臂有力的婦人。 我會忽視像百基拉這樣的女性,她們教導和糾正亞波羅,並與保羅一起事奉,以及在保羅留下的教會中擔任領袖職位的其他女性(羅馬書16章)。 我會不承認有像亞比該這樣,儘管她的丈夫很愚蠢,但因她的前瞻性和精明的思維避免了數百人的喪生的女性(撒母耳記上 25章32-33節)。

當看到這些女性時,我意識到上帝創造了各種類型的女性,讓她們在獨特的時代和角色中擁有不同的優勢。 我們不能讓福音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淡化上帝對女性豐富的定義。

歸根結底,成為上帝喜悅的女性就是對祂順服和忠誠。 當一個女人對耶穌說:“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 祂卻回答說:“是,卻還不如聽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路加福音 11章27-28節)。

在那個以關係角色來定義女性的文化中,耶穌對此提出了挑戰,他說,比成為母親——無論你養育誰,或者無論你扮演什麼角色——更有價值的是聆聽上帝並順服祂,無論是大膽、果斷地做決定、還是做帶領或者是支持的角色。 也就是盡力去做一切能榮耀上帝的事。

我仍然選擇按照上帝的命令來安排我的生活,將自己置於我丈夫的權威之下(以弗所書5章22-24節,歌羅西書3章18節,彼得前書3章1節)。 事實上,我更願意讓他承擔家庭的主要責任。 但我經常在養育子女、家庭管理、房間整理、租客管理或我在教會的服侍,和我們作為夫妻的事工以及我和丈夫贊同我應該處理的其他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我還記得希伯來語中的“幫助者”一詞——也就是夏娃在伊甸園中的名字——ezer,在舊約的其餘部分也被用來描述上帝、上帝的靈和軍事盟友。 這個“幫手”是軍事盟友。所以她並不是特別嬌小柔弱,不是被創造來消極待命,也不是為了避免衝突的。

剛強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我想有時候我對剛強的理解是錯誤的。 女性常常會錯誤理解剛強的意義。

我喜歡底波拉和雅億為了上帝和祂的旨意而變得剛強。

剛強並不是為了讓她們能夠達到自私的野心或自負的目的(腓立比書2章3-4節)。 也不是因為她們需要證明什麼,或證明她們比其他人強。 所以她們才不至於不認主。

我還被提醒,我作為一名女性的角色——無論是在職業、事工還是人際關係中(為我的生活增添正當的、不可估量的價值)——但這些並不是讓我滿足和感到有價值的唯一來源。 只有上帝才能讓我滿足。

我告訴我15 歲的大兒子,他肩膀已經長寬了不少,上帝賦予他力量來保護和照顧他人。 這並不是為了讓他能夠利用自己的權力更好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神國的精神是——你們中最厲害的要做僕人。

同樣,女性也不是為了統治他人而去追求領導力和力量。 從聖女貞德到特蕾莎修女,我們看到勇氣是為了有機會給他人洗腳(約翰福音 13章14節),是為了去做一些又髒又累卻又充滿愛和美好的事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公開征稿:雅米感恩征稿——感謝你!因為……

每年11月就是回顧一年的時候,11月的感恩節也是最適合數算上帝這一年對我們的恩典和帶領的時候。

雅米今年再次邀請你與我們分享你的感恩故事,藉著表達對上帝、某人、某事的感謝,一起被溫暖和感恩充滿,讓感恩的點點星光匯成銀河!

***首10位優秀作品的作者將獲得雅米自制的專屬手機屏保哦。

還等什麼,查看徵稿要求,趕緊投稿吧!

 

我們該如何看待娛樂圈醜聞?

 

作者:Jessie

 

最近網路上充斥著演藝圈的各種醜聞:黃子佼拍視頻承認性騷擾17歲女生;大S小S被曝吸毒嗑藥;炎亞綸被扒出和未成年發生性關係;宥勝和搞笑主持人NONO被指控性侵……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料”被曝出來。有些被曝醜聞的藝人選擇逃避回應;有的寫長文甚至到受害者的新聞發佈會道歉;有的則是妻子回應本人卻不回應。“吃瓜群眾”看得雲裡霧裡,想到連道歉和懊悔的眼淚都可以是演出來的,大家就都什麼也不願意相信了,但同時又抵不住好奇心想要進一步瞭解事情的全貌。但其實人們究竟是希望那些事是假的還是真的?假的是希望自己喜歡的藝人其實並沒有做那樣的事;真的或許就是滿足了窺探娛樂圈骯髒事蹟的八卦心。是的,我們一邊不想承認那樣的事確實發生,一邊又不得不承認墮落的人性完全有可能敗壞骯髒到那種程度。明星,也不例外。

這些事曝出來之後,也有的認為這一切其實都有人在幕後操控,其目的就是為了轉移大眾的視線,讓前不久的幼稚園喂毒案被壓下去。其實,類似駭人聽聞的新聞在各地各處都有,娛樂圈、影視業、藝術界甚至早就被默認為是有錢人藏汙納垢之處(此處細節可以借鑒韓劇《黑暗榮耀》)。我們的社會一邊是人工智慧的不斷升級,人類加大力度探索在地球之外的生活;另一邊則是堆積著更多的敗壞,更多的跌破道德底線、了絕人性的事情。這個世界在加速毀滅,人們對這個世界更加絕望。於是,我們也開始聽見越來越多跳樓自殺的事蹟,而且往往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章10-12節)。當主耶穌論到末世的時候,祂清楚地告訴我們末世就是一個不斷加速敗壞同時也加速上帝審判的時期。《啟示錄》讓我們看見末世一方面被敵對上帝的政權統治,一方面又被世俗的文化和思潮捆綁,讓人不去順從真理尋求上帝。而基督徒在其中也會有軟弱跌倒的時候,因此主耶穌才特別告誡門徒要“忍耐到底,必然得救”。面對這些令人失望和難過的事,我們該怎麼面對?

謹慎分辨接收到的消息

身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得知消息的來源一般都是網路上的新聞或當事人的發言。但無論來源如何“權威”,我們都要抱著謹慎的態度分辨接收到的消息,因為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事情的全貌。有時候,當人和人相處時常常會根據對方的言辭和行為基本斷定對方的為人。這個過程並沒有錯,但無論我們的信任到何種程度(多或少),總要記得自己不是上帝,只是一個有限的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肯定對方的內心如何,因此不要輕易對人蓋棺定論。反之,我們的內心我們自己知道,因為有良心會攪動我們,信主的人還有聖靈在內心光照。因此我們明白人心的複雜,是因為自己也常常容易犯罪。

 

不隨意評論泄私憤,而是祈求公義彰顯

當我們看見不公義的事,天性中的“公平的法則”就會使我們憤怒。我們會憤怒於加害者的行為,也會同情受害者。這種憤怒是自然而然的,因為不公義的行為違背了道德的良善,違背了上帝最初造人時賜予人的是非對錯標準。這樣的公平之心使我們恨不得看見惡人遭報應、自食惡果、被狠狠懲罰,也讓我們渴望看見受屈的人能得到安慰和補償。然而我們也要小心這樣憤怒的情緒,不能因此成為我們發洩私憤和傷害別人的理由。謹慎自己的口舌,不隨意評論和在網路上謾駡,是我們身為旁觀者該守好的界限。同時,我們也要積極祈求公義得以彰顯,就像詩篇中常出現的,祈求惡人被懲罰,義人得安慰。

保守己心,作為警醒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章2節)“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12章14節)。近期發生的許多醜聞切實地印證了這兩句經文。其實,這些話也是對我們自己說的。他們犯下的惡曾經被掩蓋,但最後還是曝光了;我們若是曾經犯過什麼罪,總有一天也要被攤開來接受上帝的審判。不承認罪惡的直接後果就是面對良心積年累月的折磨。娛樂圈醜聞事件從黃子佼開始,他在視頻中坦誠自己這些年來也一直面對良心的譴責,甚至結束視頻後企圖自殺,被發現後送院。作為警醒,我們也該謹慎自己,因為經上也說“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書10章12節)我們都有可能犯這樣的罪,也都有可能跌倒,因此更要時時刻刻在基督裡,保守自己的心。

正確地看待偶像、明星和名人

我們可以合理地喜歡、欣賞、認同某個人、某種精神或思想,但也要明白他們不是上帝,所有人都犯了罪,所有思想和精神也都被罪玷污了,因此任何人事物都不該成為我們的偶像。而我們常常會陷入到偶像迷戀和崇拜當中,有時候是我們不自覺的,甚至信主多年都可能因為心中的偶像填補了內心不被滿足的渴望而開始崇拜他們。因此即使是在娛樂自己上,我們都要求上帝讓我們帶著正確合宜的眼光看待。

其實無論什麼新聞,都不是“新聞”,因為主早就說過“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1章9節)自人墮落以來,人就像身處在斜坡上加速往下滑,滑入罪惡和死亡的深淵。是上帝截停了下滑的罪人,拯救他、賜他新生命,使他從此要沿著斜坡逆向攀爬。因此朝向上帝的路確實是艱難辛苦的。然而就如主早已告訴我們的,末世雖然充滿困苦敗壞,我們卻不要灰心喪膽,而是要將目光定睛在已經得勝的主耶穌基督身上。祂必要再來審判全地,永永遠遠作王掌權,將天地煥然一新。我們也在祂的同在中歡然取水,就是那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世俗文化?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RuiQi

有聲播讀:枝子

 

作為一個 成長在教會強烈抵制和譴責搖滾樂時代的人,我很小就被捲入了這場“文化戰爭”。 我不敢回想曾經自己是多麼強烈地提倡“純潔”文化(不僅僅是性純潔)。 我只聽基督信仰音樂的CD。 即使是現在,當有人提到某首世俗歌曲時,我也會聳聳肩。 “我有點像在保護傘下長大的,”我咧嘴笑著說。

與我不同,我丈夫小時候在教會外長大,他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文化戰爭”。 因此,他沒有刻意地在文化問題上去劃清界限,並不像我一樣那麼死板地看待事物:他能更好地理解善與惡、真理與非真理,這些矛盾又複雜的問題。

在電影中,我丈夫能透過表像看到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俗音樂中,他能聽到歌曲表達出的靈魂層面的問題,其歌詞中傳達的內容可能比基督徒聽的歌曲更為真實。

幾周前,我女兒發給我 Taylor Swift唱 的《This is Me Trying》——因為這首歌能表達出她在心理問題上的掙扎。 她一聽就覺得歌詞表達了她的心聲。 你可能不太會在 “基督教”歌曲的歌詞中聽到“當我生氣時我的話有殺傷力”或“不是我倒的威士卡”,然而基督教歌曲卻沒法精准捕捉到我女兒內心的衝突和渴望。

丈夫還讓我明白有時當我將文化問題黑白對立——試圖消除所有的灰色地帶時——我可能會錯失發現一些人類文化中存在的深刻闡明上帝真理的部分。 特別是表明罪惡帶來的破碎以及我們非常需要拯救者的部分。

我是在建議你去把《權力的遊戲》全部看一遍嗎?當然不是。我並不是在講一些天花亂墜的藉口來否定聖經中所說的,應該思考那些真實、高尚、正確和可愛的事(腓立比書4章8節),讓大家去愛世界上的事(約翰一書2章15節)。

 

我是想要分享關於如何辨別和抵制對文化問題和人的簡單分類的衝動(特別是因為文化對立往往會讓我心中產生一種法利賽人的優越感)。

學習辨別上帝的真理

正如奥古斯丁的名言:“一切真理都是屬上帝的。”這意味著無論我們的文化如何揭示上帝的真理,它仍然屬於上帝,我們可以安心接受。

我們可以找出文化中所揭示的美和真理,並明白它們源於上帝。

當保羅為了揭開雅典人渴望得到的真相而公開引用雅典的世俗詩歌和神話時,我就看到了這一點(使徒行傳 17章16-34節)。

從各樣的途徑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上帝真理的存在,這改變了一切。 我們在諸如“純潔的人看,萬物都是純潔的”(提多書 1章15節)和“你的眼睛就是你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健康,全身就光明。”這樣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馬太福音6章22節)。 上帝的真理説明我認識和辨別萬物中的真理,能夠隨時從各種不同的來源中學習,因為這一切都會通過祂的話語和聖靈過濾。

我和丈夫沒有插手管我們的孩子,而是選擇使用文化互動和媒體作為我們與他們進行一些重要話題討論的墊腳石。

例如,當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允許他們看《Bill Nye The Science Guy》。 現在, Bill Nye的想法與我的想法截然不同。 他非常直言不諱地認為不是上帝創造的世界。 雖然他是一位很棒的科學老師。 但我相信我的孩子們知道誰是科學的真正源頭,不過他們仍然可以通過Bill Nye去瞭解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所以,我會去聽Bill Nye的視頻在說什麼,並將其看作為孩子一生中都可以為護教學的對話做準備的跳板——不管是在他們與自己還是與他人的對話中。 若是上帝的旨意,他們將掌握這些真理,並用它來榮耀上帝。

舉最近的一個例子:我17歲的孩子喜歡我國的一位著名播客的節目,但這位播客最近開始公開吸食大麻。 我們沒有禁止孩子繼續聽他的播客,而將這作為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詢問他的想法——教他辨別力。 這個播客有什麼優點? 這位播客是否錯做了什麼? 你如何看待他利用他的平臺來宣導大麻?

我不再將世俗文化視為對我信仰的侮辱,而是開始更多的將這些視為能提出有關上帝對話的機會。

這樣做讓丈夫和我很感恩地意識到上帝無處不在。 祂把很多 “世俗的”變成了神聖的。

這也提醒我,我並不比其他人好,我也同樣迫切地需要耶穌。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敗壞的總是行為嗎? 難道不是也源於我們裡面罪惡的欲望,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欲望? 記住耶穌的話:“因為從心裡發出惡念、兇殺、姦淫、姦淫、偷盜、假見證、譭謗人。 這些都是污穢人的東西。”(馬太福音 15章19-20節)。

通過文化吸引需要耶穌的人

所以我們繼續用文化來吸引人走向救贖,因為把自己困在一個沒有世俗文化的地堡裡,不僅會讓我們錯過成長、學習和看到上帝救贖的方法,也錯過了接觸真正需要耶穌之人的機會。

當我住在烏干達的時候,我不得不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這意味著要以學習者的姿態,選擇謙卑和理解。傳達的資訊是:“我非常關心你,明白你的心在說什麼。”

回到美國後,我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我開始認識 LGBT+ 社群並邀請他們到我家吃飯。 要成為一個可以參與心靈層面對話的傳教士,我需要瞭解他們的歷史、文化和語言——以及他們靈魂深處在問些什麼問題。 這意味著我可能需要看一些包含這些觀點的電影。

提摩太凱勒在他的著作《講道:在懷疑時代傳達信仰》中談到,在涉及文化問題時,我們可以以“是,但又不是,但其實是…..”來回應。 他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學會深入理解(共鳴)文化,即使我們不贊同它回答問題的方式,但要肯定它提出的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學會這樣回答:“是的,你感覺到的這個‘空洞’,你問的這個問題,是合理的。但是,你找錯詢問的地方了。在這一點上,上帝是你最終的答案,祂那裡有你所想要尋找到的東西。”

以電影《神奇女俠》為例。 她是一個完美的角色嗎? 並不。 但據我的朋友Marilette說,“神奇女俠是第一個完全具備戰鬥技能卻全然出於愛而非復仇而戰鬥(或其他一些複雜、痛苦的背景故事)的超級英雄。” 她認為神奇女俠可能是銀幕上對聖經中合上帝心意的女性形象最準確的描述。

我們可能不能在這一點上達成一致,或者我們不想過分高舉一個虛構人物或文化偶像。 但是,討論媒體中類似這樣的想法和主題可以引發更深的討論,並為與我們尚未分享過信仰的朋友進行心靈對話創造機會。

所以,無論你是在思考Taylor Swift的歌詞和描述,還是只是無意中聽到Bill Nye的節目,都要學會尋找上帝散佈在整個文化中的真理碎片,以幫助人們“摸索著走向祂並找到祂”(使徒行傳 17章27節).

當然,要留意你的靈魂,小心罪借著娛樂偷偷地控制我們。 但你也要做好準備,在文化中發現上帝的光芒,祂一刻也沒有忘記。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