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球頭獎君,保重!

A-Letter-of-Condolence-to-the-US1.6-billion-Lottery-Winner-2-1024x613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翻譯:鍾林君,中國

親愛的強力球頭獎君:

剛剛聽說你中了史上最高金額 ——16億美金的強力球彩票頭獎,特此致哀。我聽說有另外兩名中獎者可以跟你一起分享這筆獎金,也就是說最後你只會拿到五億兩千八百八十萬美金,但我知道這並不會讓你的情況好多少。

我真的很心痛,因為知道,很有可能,在不到7年的時間裡,你就會破產、抑鬱或遭綁架,更可能喪命,要麼自殺,要麼他殺。顯而易見,這樣大獎的得主裡邊10個有7個是這樣的結局。希望你永遠都不要像他們這樣。

你可能已經想好,要把大部分獎金藏起來或用於投資,再捐掉一些,也用一部分獎金來幫助家人朋友,最後再好好犒勞犒勞自己。

其實,大獎得主們一開始都是這麼打算的。不幸的是,大部分人最後還是逃不過會肆意揮霍(買豪宅、購豪車,要麼再來一架私人飛機)、進行高風險投資,並外借給朋友(你會突然發現,朋友怎麼這麼多)和幫助“有需要”的親戚。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這些大獎得主們突然就改變生活方式了,開始吸毒、賭博、詐騙。很多都熬不過7年——要麼在長年抑鬱后自殺身亡,要麼被貪婪的親戚謀財害命了。這些大獎得主最常說的話就是“為什麼中樂透的人是我?!”

每天想起你的時候,我都萬分難過,心如刀割。

因為很快你就會發現大獎贏了,生活中的問題倒一個都沒少;並且有了錢,卻沒買來幸福。其實很多人大體上都知道錢買不到幸福,也常提醒自己這一點,但有幾個真的能有機會去驗證這個理論呢。但是,你,我親愛的朋友,很快就要獨自走上這個艱難的旅程了。

你會發現,雖然那幾億美金可以幫你買到幾周或幾個月的開心與幸福(如果你花錢謹慎,幾年的開心與幸福也是有可能的),最終你還是得不到內心真正的渴慕——那麼點成就感和歸屬感,那麼些家人朋友的愛,還有人生的目的。

實際上,你很有可能失去這一切。要麼會不斷地有貪婪的家人騷擾你,要麼一堆你之前永遠也不會結交的朋友開始天天攔截你。我猜你很有可能會把工作辭了(有錢誰還工作呀),然後才發現提早退休后,整個人都覺得沒意思,人生也沒目的了。接着你就漸漸失去真實感了,因為好像所有的事情用錢就能解決,於是也就沒有努力的必要與方向了。你不會再有什麼目標和夢想,也沒有什麼是你可以信任的了。哦,想想真可憐!

更糟糕的是,你可能會開始遠離上帝。說實話,可以靠幾億美金擺平一切的時候,誰還需要上帝?

剛開始,當你發現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用再有點事就去找上帝的時候,你會覺得實在是太棒了。但過一段時間,你就會越發憂傷,越發孤單,因為沒有什麼比得上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以及與其他信徒的團契。這時你才會意識到,耶穌所賜的生命活水講的並不是幸福或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是真正的喜樂、滿足和平安。就好像一個孩子最終的快樂是知道父母愛自己,而不是得到一個新玩具,你也會發現,歸屬上帝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而不是那五億兩千八百八十萬美金。

我可以怎麼幫你呢?我可不可以跟你建議,把這筆獎金全額或多數捐掉?那些把獎金全部捐掉或放入信託基金以資助慈善或投資後代的大贏家們是唯一現在還幸福着的。我知道他們把贏的錢全部捐走才保持幸福這一點是有點滑稽,但似乎真的有效哦。

同時,我想再鼓勵你專註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把錢看為人生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錢只是在你需要用來解決基本生活問題的時候管用,最終,你還是沒法用錢買幸福。定睛於上帝永恆的事情吧,這些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喜樂、滿足。

千萬不要覺得我是因為嫉妒才跟你說這些的啊。我承認曾幾何時,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有錢一點。但我知道有錢並不能讓我更快樂,至少長遠說來不會。我會試着知足常樂,上帝賜給我什麼,我就好好管理。我希望你也能這樣……我真的很擔心你會像那些10個裡邊會出7個的彩票大贏家一樣變得痛苦、破產或身亡。

最重要的是,千萬別再買彩票了,別萬一你又贏了……

圖片來源:tsand via Foter.com / CC BY-NC-SA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就這樣,性傾向不再決定我是誰

Why-My-Sexuality-No-Longer-Defines-Me-1024x613作者:Risky Samuel,印度尼西亞 (原文以印度尼西亞語寫作);翻譯:覃函涵

我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從小生活的城市裡,大部分人也都是基督徒,但我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輕省。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也問題重重,特別是在自我認知這方面。我的家庭狀況很複雜。很小的時候,我就失去了父母的愛,尤其是父親的愛。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對愛如饑似渴,也輕易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常常到錯誤的地方尋找愛的供給 。我對父愛的渴望就讓我陷入了一段同性戀情。

一開始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誰不想找一個能接納自己、愛自己、滿足自己需求的群體呢?”我就這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着。我尋找的其實是家人未能給予我的愛和關懷。我當時也很感激我的同性伴侶。因為當時我的信仰狀況岌岌可危,是我的伴侶邀請我再次尋求上帝。我跟着他去教會,甚至還接受了耶穌作我的救主。我倆還積極在教會服侍,我也和他的家人一起慶祝聖誕節。沒有人過問我們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我們其實是一對同性戀伴侶。

但是上帝的話語卻一直責備我,讓我不安。聖經清楚寫明,同性戀情是違背上帝心意的罪,在上帝眼中為可憎之事(利未記20章13節, 哥林多前書6章9-10節)。但對於我來說,讓我離開那個我熟悉和依賴了那麼多年的生活圈子實在太難了。我試圖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我之所以這樣,不都是上帝創造的嗎”、“何況我並沒有傷害任何人”、“活在‘愛’里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這時,箴言16章2節給了我嚴厲的訓誨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上帝非常了解我內心深處的想法。上帝知道,我其實相信自己的心,勝於相信祂的話。上帝也知道,我愛我的戀情,勝於愛祂。我害怕自己已經陷得太深,無法回頭,更絕望自己是否還能恢復與上帝的關係。

我很感恩,上帝從未放棄我。當我最終決定全心全意順服上帝時,祂給了我力量,讓我從以前的生活中掙脫出來。整整有3年的時間,我都苦苦掙扎、對抗誘惑,努力不再陷入同性戀情。但讓我的狀況更加艱難的是,周圍讓我感到溫暖關懷的人,都是我從前同性戀圈裡的朋友們,而我的家人和某些知道我過去的人卻時常出口傷人。老實說,我現在仍會有掙扎,受到誘惑想回到同性戀,但是上帝的話語已經成為了我的避難所。

我也意識到,上帝對我的接納比世人對我的接納更重要。當我在絕望的邊緣掙扎,並開始指責都是周遭人事讓我變成這個樣子的時候,上帝的話語提醒我,即便我這樣的個人困境,也是可以被轉化的,這樣才“在他(我)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章3節)。於是,我受到鼓舞,繼續單單信靠上帝。我也認識到,生命的目的不是去滿足我自己的渴望,而是榮耀我的造物主——上帝。

當今的文化倡導即刻滿足。在這樣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期待所有事情都迅速開花結果,包括屬靈生命。我們指望藉著信靠耶穌,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所有人都會支持我們,而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也可以馬到功成。然而,我們生活的世界卻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上帝的話語也告訴我們,我們在世上的旅途不會一帆風順。

上帝改變我們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我的經歷跟你的可能不盡相同。但我們要記住一個共通的真理,那就是“我們要對這個過程有耐心”。一件美麗的珠寶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淬鍊、打磨才能最終光彩熠熠。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毫無進展,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缺乏耐心,要麼過早放棄,要麼永久地向上帝關閉了自己的心門。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又回到了從前的生活狀態。箴言16章32節鼓勵我們忍耐到底:“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制伏己心的強如取城”。

無論你過去經歷了什麼,讓我們重新堅定自己的決心,按上帝的心意而活。也不管我們目前狀態怎樣,花些時間,熟悉和牢記上帝話語中的真理,這樣我們才不會輕易被屬世的思想動搖。在這過程當中,我們肯定會泄氣、會跌倒,但是上帝會一直陪伴着我們,用祂大能的手幫助我們重新站起來。上帝知道、也理解我們所有的掙扎,並且祂會一直都在,對我們不離不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用美食傳遞愛——今天,你Hygge了嗎?

Hygge-Picnic_04作者:Wendy W,新加坡;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試想一下,寧靜的湖邊,夕陽在天空中投射出橙色和粉色的溫暖色調;你盤腿而坐,面前野餐布上擺滿各色私家美食——新鮮出爐的麵包配自製黃油、真正來自自家田園的田園沙拉,以及入口即化的紅酒燉牛肉;深入的談話和笑聲在席間流動;而隨着天色漸暗,搖曳的燭光也照亮身旁的面孔與笑容。

對了,和你共進晚餐的都是你之前素不相識的人哦。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Hygge野餐,歡迎入席!

Hygge-Picnic_04-1

Hygge-Picnic_05

Hygge是什麼?

Hygge(發音為hue-ga)一詞源於丹麥,大概意思是“愜意”。但是,Hygge這個概念也包涵任何可以喚起舒適感和熟悉感的東西——從與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時光到手捧熱巧賴在床上。Hygge野餐活動的三名策劃人之一Pamelia(以下簡稱Pam)解釋道:“Hygge就是你在家中與朋友共享美食時的那種感覺。這也是我們想讓大家在Hygge野餐感受到的。”

Pam,Rachal和Wex三人第一次對Hygge精神有所了解是一次在澳大利亞的旅行期間。那時他們剛從同一所大學畢業。三人偶然發現一個印度奶茶小攤,在那裡,人們可以坐在地毯上休憩,一邊啜飲着熱茶,一邊與旁邊的人閑聊。

這家印度奶茶小攤的創意讓Pam和Wex有了舉辦野餐晚宴,並用Hygge來命名的想法。他們想在新加坡重現Hygge精神。“我們最早創辦Hygge野餐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意識到,現在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遠,而每個人其實又都渴望熟識感。”Pam說:“現在,想要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很難。Hygge野餐想要做的就是為大家提供這樣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在這裡找到熟識感,可以彼此傾訴。”

Hygge-Picnic_03

第一次Hygge野餐成形於2014年7月。起初,這只是一個為美食愛好者或喜愛交友的人開辦的社交活動,參與者中有一部分是三位策劃人自己的朋友。從那以後,野餐活動逐漸演變成一個宣傳社會公益事業,並可以讓來賓有所獲益的平台。 “我們很努力地嘗試把Hygge做得與其他一般的社交活動不一樣。我們不想讓它只是成為一個供大家玩樂的地方,也不想大家來了這裡只是覺得感覺不錯,然後什麼也帶不走。”Pam說。

一個典型的Hygge晚餐通常有12到16人參加。主持人介紹完當天的主題后是一輪自我介紹與閑聊,然後大家就會像在家用餐一樣傳遞食物——所有的食物都分別裝在共用的大碗里,大碗傳遞到誰手裡,誰就夾一些到自己盤子里。 “因為來的人見到新朋友都會有的點尷尬,所以我們發現,請大家彼此傳遞食物真的有助於打破僵局。”Pam說。

這些晚餐大多都是事先準備好的。身為餐廳主廚的Pam和園藝師兼植物學家的Wex親自準備這些食物。偶爾,Wex在自己的菜園裡栽種的青菜,如九層塔和芝麻菜(火箭菜),也會出現在菜肴中。後來,他們拉攏了環境教育工作者Rachel,請她幫忙為每一位來賓設計、撰寫專門的卡片。

Hygge-Picnic_01

Hygge-Pincic_06

到目前為止,Hygge野餐已經為許多社會公益事業贏得了關注與支持,比如為有需要的獨居老人提供幫助、為尼泊爾4月份發生的7.8級地震災民提供支援等等。

最近一次在9月舉行的Hygge野餐上,三位組織者為大家分享了他們所關注的“食品可持續性”話題。他們精心策劃每道菜,讓整個晚餐本身就能體現主題。在三小時的晚餐時間裡,大家討論了與有道德地進行食品採購和有道德地進行食品消費相關的話題。臨近晚飯結束時,主持人給每一位嘉賓發放了一份九層塔種子讓他們種植,並給每人頒發了一份“變革宣言”,讓大家可以在上面簽字承諾,從此過可持續發展的生活。

先建立社群,再分享信仰

在每次野餐前,Pam都會給來賓發送電子郵件,向他們介紹Hygge。Pam說:“我們會解釋說,我們舉辦這個野餐,是想分享上帝對我們的恩典。我們不會積極地去‘推銷’我們的信仰。我們只會說我們是基督徒,別無其他”。

然而,去年聖誕節的時候,三位策劃人想更加公開自己的信仰。他們為每一位來賓準備了一個大禮包,其中就放有由Rachel親自設計加手繪的卡片,上面談到了聖誕節的方方面面。Pam說:“那是我們第一次願意公開說,‘如果你對基督信仰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和我們聯繫’”。

雖然三位活動策劃人後來並沒有跟進這些來賓,也沒有聽說其中任何人信主,但他們表示,通過這些野餐,他們已與很多人進行了真誠的溝通。“如果不能再次見到他們併當面詢問,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當中是否有人信主。”Rachel說: “但我們希望自己有鼓勵到他們,讓他們在與身邊的人互動時,可以更加真誠,更加有愛。”

Hygge-Picnic_02

為什麼做“Hygge”野餐

對Rachel來說,激勵她這樣做的原因是想要“讓自己能夠祝福他人”,並被上帝使用來感動他人的生命。 “我們真的不知道大家為什麼會來參加Hygge,也不知道他們當時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她說:“我們在基督里有盼望,那他們的盼望是什麼呢?我們所有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在尋找某種相似的盼望,這一點挺震撼人心的。尚未認識基督的人也正在尋找着什麼。我們可以做得最多的就是禱告上帝可以使用我們來為他們的生命帶來祝福。如果這樣改變了他們對人生的看法,或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他們的思維或心扉,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期望了。”

對於Wex來說,讓他堅持做Hygge野餐的動力來自於他發現不僅僅只有基督徒在“行善”,非基督徒亦如此,並且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有時候,身為基督徒,我們可能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也常與信仰之外的人分彼此。”Wex說: “但Hygge已經屢次向我們證明,作為共同的受造生命,我們對人類社會都懷有最美好的期盼。 ”

他說:“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跟人大談特談基督信仰的單向獨白,而是需要大家走到一起,一同想辦法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由此帶來雙方的轉變。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的認識也都得到拓展。”

但對於Pam,之所以做Hygge,是出於一個更加個人的原因。她講述了有一次,她看到一位女士在街頭表演,人們卻視而不見地走過。儘管Pam有停下來給那位女士一些錢,但那一刻,她覺得那位女士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有人和她說說話”。

“錢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東西,但關係卻是買不到,也乞求不了的,所以社群才彌足珍貴。我當初想做Hygge就是出於這樣一個個人的想法——為大家提供這樣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在其中建立個人的、熟識的關係。這可能是他們在其他地方無法找到的。”

作為基督徒,三位策劃人也很注重聆聽他人,並通過一次次的談話或一次次的接觸來建立社群感。 “每一次的Hygge都強調多聆聽他人,而不是只顧自己訴說。這是大家覺得比較罕見的——很多人很驚訝居然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想法。”Pam說。

“接觸到各色各樣的人之後,我們變得更加謙卑。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那些通常不是很能適應教會文化的人。但他們人都很好,與我們也有完全一樣的人生目標——推進公眾利益,用自己的才能和天賦去祝福他人。對於我們這些基督徒來說,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這激勵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所擁有的資源,並思考如何好好利用它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為什麼我的朋友不信主?

Why-Doesn’t-My-Friend-Believe-in-God-作者:Joel Li,新加坡;翻譯:Iris Ding,中國

我有一位好朋友。一直以來,他都在尋求真理,想明白人生的意義。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嘗試與他分享耶穌,因為我相信,耶穌可以回答他對生命的所有疑問。同時,我也相信,他會在基督里找到他一直尋找的幸福和意義。

但我仍未能說服他,讓他相信自己需要一位救主。

朋友的狀態不禁讓我思考,大家都是怎樣看待基督信仰的呢? 為什麼有人會無法認同我的信仰,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接受上帝。

有些人或許認為基督徒都很傻、很盲目或容易受到迷惑。他們甚或覺得聖經教導人愚昧無知。因為聖經上說這世上的智慧在上帝看來是“愚拙”(哥林多前書3章18-20節),並且告訴我們應當去相信我們所沒有看見的事情(希伯來書11章1節)。

那我們怎麼辦呢?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只有通過相信主耶穌才能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我們想將這份真理分享給他人,好讓大家也能夠獲得這份美好的救恩。

是堅決抵制上述類似的批判還是據理力爭,說服我們的朋友接受真理?在我們做出回應前,我們或許可以從哥林多后書4章3-4節中獲得一些智慧: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着他們;基督本是上帝的像。

非基督徒要相信基督,遇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障礙,更多的應該是屬靈的障礙——“屬世的神”蒙蔽了不信者的雙眼。所以我們可以勸說,也可以告訴別人我們的信仰有多好,但我們卻無法迫使任何人接受信仰。

這並不代表我們應當停止傳揚福音。聖經很明確地教導我們要為耶穌做見證。同時,我們還應當堅持按照上帝的話語去生活。因為我們的生命才是對真理最鮮明醒目的聲明,我們的行為方式會吸引別人向我們打聽更多關於上帝的事情。那時,我們就可以用溫柔、敬畏的心與他們分享我們的信仰了。(彼得前書3章15節)

但是我們大可放心,也要明白最終只有上帝能夠改變人心,並將如你我這般的罪人吸引到祂面前。我們可以傳揚福音,可以與人談論我們的信仰,但是剩下的就交給上帝吧。歸根結底,我們自己跟隨耶穌,也並非出於自己的主動。我們走向上帝,也是因為祂奇異的恩典,並一路的幫助。

是啊,從頭到尾——從初信到最終進入基督的永生,我們整個基督徒的歷程本身就是一個恩典。靠着恩典我們才睜開了雙眼,得以看見,這並非靠我們自己,而是靠那全能的造物主。我們因恩典而獲拯救,也只有恩典能讓我們獲救。

所以我要繼續為我的好友和他的家人禱告。禱告他們可以認識基督。正如我因上帝的恩典而蒙救贖,終有一天,他們也需要靠上帝的恩典得拯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