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廚師,有一天卻發現手不能動了

作者:Bernice Yap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以晨

 

一切都是從有一天我的肩膀疼開始的。起初我以為只是我脖子僵硬造成的,但很快情況就惡化到我無法轉動脖子了。所以我去看了醫生,醫生給我開了一個月的理療。但治療並沒有效果,以至於我痛苦到無法起床,更不用說去上班了。

我不得不無限期休假,直到解決我肩膀的問題。所以我請了大約兩周的假,休息並等待醫生給出最終的治療方案——也就是手術。然而,這期間工作上的事情發展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以至於我不得不立即辭職。

碰巧當時我丈夫剛辭去牧師的工作去植堂。我們之前並不擔心他會沒有收入,因為我確信我的收入可以養活我們倆。而失去工作意味著我們現在完全沒有收入,而且我的傷病讓我無法重返工作崗位(我連胳膊都不能動,怎麼做廚師呢?)。

手術後,我在家呆了一個月。我在房間里獨自哭了很多天,拒絕與任何人見面或交談。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我們要如何支付賬單。這樣的焦慮導致我做噩夢,以至無法入睡。

我無法獨自完成最簡單的任務,比如穿衣、洗澡,甚至梳頭,這也加重了我的焦慮。我不是感覺到太痛,就是太累,如果我用力過猛,我的左側胳膊就不得不代償,這可能會導致新的問題。對於我這樣一個習慣做很多事情的人來說,這一切讓我感到自己又無用又無助。

我的丈夫試圖敦促我花時間與主同在,但我拒絕了。相反,我選擇在網飛刷劇來麻木我的思想。我對自己說,現在跟主說話會更痛苦。 「我的生活一團糟。我對上帝很生氣,我不想和祂說話。」

儘管我知道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而且上帝是至高無上的,但我拒絕接受祂給我的新計劃。事實上,我不敢問祂為什麼會允許這一切發生。因為在內心深處,我覺得是因為我把我的工作和事業當成了偶像。

拒絕被安慰

因為我不想讓上帝干預,所以滿腦子只有自己的想法。我感到自己十五年的生命付諸東流了。一想到要在同一個行業工作,我就退縮了。那要轉行嗎?恐懼又吞沒了我。想著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令我驚恐不已。

然後謊言開始湧入我的腦海:

你不會做任何其他事。因為你只會做廚師呀。

因為你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所以上帝希望你受苦。

你的家人會對你很失望。

你很失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失敗的。

當我想到導致我辭職的原因時,怨恨也隨之而來。

這公平嗎?這其中的正義在哪裡?我應該反擊嗎?

上帝,你的公義在哪裡?你不打算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不公做點什麼嗎?

即使在我繼續掙扎的時候,我的丈夫仍然盡了最大努力來服侍我。每天早上,在吃過早餐後,他都會打開他的聖經到詩篇,然後選擇一篇帶我一起讀。起初,我只是聽著,因為我還沒準備好回應。

一個周日晚上,當我獨自在家時,我又去讀了詩篇 77 篇:

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上帝,就煩躁不安;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2-3節)

這裡詩人說到他是如何拒絕被安慰的,我太理解這一點了。詩人還問了我想問的問題:上帝,你忘記了你的慈悲嗎?難道你要丟棄我,不再施恩嗎?

哀痛,悲傷,但不要忘記主。

我丈夫一直提醒我,我可以為自己失去的哀痛。所以我哭泣,我傷心,我哀痛。

然而,縱使詩人們再悲痛絕望,他們最終還是在談論主所做的事。他們提醒我,即使在我的沮喪和痛苦中,我也可以回到主身邊並相信祂的作為。

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

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

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

默念你的作為。

你是行奇事的上帝;

你曾在列邦中彰顯你的能力。 (11-15 節)

這些經文提醒了我:我的生命中已經得到了多少主的祝福,以及有多少事情已經讓我看到並證明祂沒有忘記我。

我的父母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去過很多人沒有機會去的地方旅行和工作。主也回應了我對生命伴侶的禱告。

仇敵要我相信的謊言比不上主的作為。

所以當我在向主傾訴我一切的傷痛、痛苦和憤怒時,我也告訴祂,我要拚命抓住祂的應許,我想要相信祂仍然良善,祂仍在掌權,祂仍然是我的上帝。

儘管對我來說未來仍然未知,但我緊緊抓住我被上帝認識和愛著的應許。

恢復和重新經歷上帝的供應

在我焦慮的日子裡,我就想起主。每當我們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時,我丈夫都會鼓勵我為我們的日常所需禱告。而主也回應了我們的需要。祂供應了足夠的金錢來付賬單,買房子,甚至還供應了我們一次宣教旅行的費用。

我經常提醒自己,一切都是主提供的。不是我,不是我的工作,而是主。

在我感到悲傷襲來的日子裡,我記得主給了我喜樂,讓我能夠在祂面前安息。我找到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聖經,閱讀我一直渴望閱讀的書籍,休息和從受傷中恢復。

到目前為止,我有一部分已經恢復了。我現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儘管仍有一些事情做不到(比如無法伸手去抓我的背)。

我的一位醫生建議我繼續烘焙,因為我在擀麵團時可以鍛煉到肩膀。所以我又開始烹飪和烘焙了,並慢慢地在測試看哪些任務是我可以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完成的。另外,我還在教會裡教青少年們如何烹飪和準備食物並出售它們,以使他們能夠自己賺取零用錢。

除了在教會做義工,我偶爾也會做諮詢,上帝也時常供應我某份短期工作。

我意識到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意味著我可以自由地追求新的冒險。我記得每當我的孩子們很難放手時,我都會跟他們說: 「想像上帝接下來為你預備了什麼,為之興奮吧。」

我也有過重新學習或嘗試新職業的想法。各樣的計劃在我腦海中來來去去,很令人激動卻也有點讓人害怕。我還在猶豫要做什麼工作,但我知道主會帶領我到某個地方。

我生命中的一個章節已經結束,新的篇章即將到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從《浪客劍心》思考如何面對及處理人生抉擇

作者:瀨木

一言以蔽之,《浪客劍心》是一個幕府末年影子殺手的回憶錄。然而,這樣簡單的劇情,卻為何讓此漫畫自90年代起歷久不衰,甚至在2012年以真人版電影再次啟動,9年後收官呢?

除了作者和月伸宏以細膩無比的筆調描寫了時代的轉折如何給歷史中的個人帶來責任感,它同時也描寫了一個人在時代使命的推動下,如何肩負使命,以及面對因此所帶來的罪惡感。

長達近三百年(1603~1868)的德川幕府,在十九世紀中的黑船來到日本後吹起了幕府的輓歌,進入了所謂的「幕末」。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推倒幕府」與「擁護幕府」的兩派人士,當然,這是最後的兩大陣營,中間還有許多的情結轉折(像是尊王攘夷),但我們姑且置之暫不談。我們的主人公,緋村劍心,在幕末動亂的時代,在兵荒馬亂的民間,就在將被盜賊殺死之際,被一位武功高強的比古清十郎所救,後來這位也成為了他武藝的師父。

在《追憶篇》中深刻地描寫了心太(劍心兒時的本名)是如何的善良,他甚至為殺他的人造墓。自那之後,他被比古清十郎收為單傳弟子,直到他聽聞世間動亂,他想下山去成就救世的心願。

這個行動有錯嗎?它可能是有爭議的。他的師父並不鼓勵甚至是阻止,理由是劍心的心智與武藝都尚未成熟,但劍心的論點在於救人之事不能等。而這樣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讓他的師父之言一語成讖──他的前妻與他前妻的未婚夫在他的臉上留下了十字傷,而這個十字傷也成為了整個劍心人物設定的重要元素。

十字傷代表著罪疚。雪代巴這位前妻原先是想要欺騙劍心並致他於死地,只因為在幕末的派系動亂中,在無奈的政治立場不同之下,劍心殺了她的未婚夫。但雪代巴同樣陷於兩難之中,因為當她更多地與劍心生活在一起,她發現他的好,並且知道他原來也不過是個孩子,一個自己的心靈都尚未豐足便投身於救世情結之中的孩子。

在幕府末年最後的一場戰爭後,劍心消聲匿跡,直到明治十二年以一個流浪者的形象再度出現在東京街頭,這也是原作與動畫的開始之處。重新開始明治時期的人生,他選擇了佩帶一種本質上更接近棍的逆刃刀(鋒面無開鋒,刀背有開鋒),除了是希望不再徒增流血之事,在精神層面上也更接近《說文解字》裡「止戈為武」之意。劍心在實戰中除了倚靠劍技,更多的是心戰的說理,也無怪乎有人說劍心最強的不是武術而是嘴遁。

劍心一路走來,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嗎?

在心智尚未成熟前冒然投入極端的意識形態中可能使我們容易被操弄──或者說,即使不被他人操弄,我們也將於其後自感迷惑。然而有些事是不可逆的。我給學生們去評斷劍心在16歲那年下山是正確與否,清一色的,在同樣的年紀,他們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件事情本沒有對錯,有誰知道,若明治政府的一方沒有了劍心的幫助清除政敵,明治之世是否會更慢來臨,戰爭之世是否會拖延更久?於是在這樣的兩難中,我們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因為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必須去權衡行事的損益。然而,有許多事情是機關算盡也算不到的,在這樣的時刻,更多地諮詢可信任的人,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非常令人稱道的是,《浪客劍心》提供了許多的結局,讓讀者自行去選擇符合自己三觀的結局,為它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在本傳的最末篇《人誅篇》,劍心始終必須面對他罪惡感的問題:他前妻的弟弟因眼見姊夫誤殺了自己的姊姊而抱著復仇之心長大。劍心面對的不是內弟,而是一個被害者家屬。在岳父的開導下,他的心中看見了前妻的笑容,他的罪惡感被寬恕,也因此不再迷惘。這是一個被饒恕的故事。

浪客劍心》的經典不在主人公做了所有正確的事,動人之處在於,人不可能總是選擇正確,當自己感到做錯事而有罪惡感之時,人如何活著,如何面對,如何得勝。我們看見主人公在其中掙扎,感同身受,我們也能感受到殺了人的罪惡感,因為傷害了人也相彷。如果你選擇了HAPPY ENDING,要留心劍心如何得到救贖;如果你選擇了淒美的結局,要留心我們如何不落入同樣的境地,因為劍心值得被更好的對待——如你,如我。

大學初讀《浪客劍心》之時,我還未信主,如今重新思考,我想,我可以總結到這四點:

  1. 聆聽智慧

劍心的師父阻止劍心下山,其後必有智慧。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雖然沒有高深的師父指點,但我有《聖經》。多選擇聽從智慧,總是沒有錯。我要常常依靠《聖經》引導我的腳步,不落入黑暗;

  1. 結伴同行

一個人行走人生路,總是容易迷失方向。雪代巴的出現與犧牲,幫劍心找回自己的初心,隨後其他朋友的同行,也為他加油鼓勁。我的人生,也需要弟兄姐妹的陪伴與提醒;

  1. 尋求原諒,做正確的事情

我們的一生,如劍心,雖然懷著想祝福人的心出發,很多時候卻難免傷害到他人。這時候的我,應該如劍心,去尋求饒恕,也真心悔改自己的心與行為;

  1. 充滿盼望的犧牲

雪代巴的犧牲,總是讓人有無限的惋惜。但這提醒我,我的生命當中,也有人如此為我犧牲,並且不同的是,這犧牲最後的結局不是死亡,而是復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等候上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奇奇

 

幾年前,我有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共度了三天,這要歸功於致力於為在海外服事的女性提供喘息和退修機會的事工組織 Thrive。

在排隊取餐的時候,我和一位 20 多歲的女士聊天。她在瑞典服侍多年後剛剛離開那裡。當我伸手去拿新鮮的莓果(我想念烏干達的莓果!)時,我問到了她的名字,她服侍的國家,以及她待了多久。

我:「所以你現在回來了?」

她:「是的……過渡期很不好過。」

我:「是的,確實。」

「周六真的很討厭」——等候的不確定性

在我生命中,我自己最討厭的部分就是等候的日子。我想,這大概也說明不了什麼。畢竟,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在等候著什麼。

在我等候一位基督徒朋友回到上帝身邊時,我感覺到了這一點。她離開上帝越遠,我看到她靈魂被腐蝕而受的傷害就越多,讓人悲嘆的行為方式也陷得越深。但即便我努力灌溉,也為上帝預備道路,喚醒人心還是祂自己的工作,不是我的。

上帝通過其他等候的日子堅固了我的信仰。大概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等待通知我們在烏干達的工作許可是否會被取消的 11 個月。

等候中最難的部分是面對心中的疑慮,「如果……會怎樣」的各樣想法纏繞在我的胸口,壓得我無法大口呼吸。這是對於我無法控制的事情的快速縱覽,真實地暴露了我的恐懼,甚至是不信。

有時我只是對不確定性感到厭煩。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自己的恐懼和不適,我已經準備好要自己採取行動了。

但是當我開始逃避等候、掙扎,不去利用上帝高興地賜給我的選擇時,我會時常想起Peter Scazzero的警示:「我和亞伯拉罕一樣,為了更快推進上帝的計劃而生了許多以實瑪利。」

我認為,等候很像那個介於基督受死和復活之間的星期六。如果我活在那個時候,我會確定基督會復活嗎?

我想過,當馬利亞和馬大的弟弟重病要死,而那個唯一可以幫助她們的人卻故意晚來時,她倆是怎樣的感受。

然而,祂完全清楚這一切。祂晚來是因為祂想讓她們看到一些新東西——一些會徹底改變她們對祂認識的事。

等候會練就特有的肌肉

我認為等候就像是鍛煉的時候保持某個動作不動——感受那種酸痛感蔓延到你緊繃的核心肌肉群、二頭肌或四頭肌。教練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覺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與任何一種鍛煉一樣,肌肉首先需要被分解。而要到看得見或者享用等候的結果還需要經歷一陣子。

在一個經歷了失業又要照顧新生兒的沉重夏天,上帝使我的等候肌肉變得強壯起來。我那個時候要應對抑鬱和焦慮,我等待多年的出書合同也以失敗告終,我只有帶著失望的心禱告。

祂甚至通過讓我等候一些說「暫時不行」的穆斯林難民學生認識耶穌來建立我。在與懷疑、害怕和失落的爭戰中,我屬靈的肌肉變得更發達,這讓我現在的信仰更加堅定不移。

上帝在等候中與我們同在

對於我們這些處於等候幽谷中的人,上帝給了各樣的應許。

祂等著向我們施恩(詩篇123篇2節);憐憫我們(以賽亞書 30章18節)。

對那些仰望等候祂的人,祂供應他們(詩篇145篇15節)。

等候祂的必不羞愧(詩篇 25 篇)。

我們必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 40章31節)。

祂是我們的幫助和盾牌(詩篇33篇20節)。

祂施恩給我們(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沒能與之前的出版商合作最終使我有機會與另一家給我做出了很不一樣的編輯和願景的出版商簽約,這讓我經歷了祂的信實。當我聽到我們拿到了前所未有的4年烏干達工作許可時,我和朋友站在非洲一條塵土飛揚的車道上高興得蹦跳起來,我也由此知道了上帝的良善。

很有可能,你現在正在等候著某事成就。就像我所經歷的一樣,這需要你在每次恐懼襲來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選擇信靠祂和從祂得平安。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花時間讀經和禱告,讓我的心一點點品味上帝的良善,以去除我的恐懼。我學會了寫日記,這使我能夠表達內心的恐懼,這樣我才能真正來到上帝面前處理它們。而且我智慧的朋友們在我處在等候的低谷時會提醒我上帝的真理。

也許這就是何西阿說要不斷等候上帝的原因。也許,就像我一樣,當祂出現並帶來更新時,你會驚訝無比。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為何不敢說「不」

作者:Sarah Tso     翻譯:奇奇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雅各書 5章12節)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剛拒絕了聽我母親對某個親密家庭成員的抱怨。我告訴她,最好是和對方當面把事情說出來,而不是向我傾訴和從我那裡得到可能毫不相關的「建議」,因為我並不清楚其中的事實和細節。

有一個重要的詞可以幫助我在家庭矛盾中定義自己的角色——界限。「界限讓我看到我需要在何處收手以及對方何時需要自己來處理,讓我有一種主人翁意識。界限幫助我們留下美好的,去除不好的。」作家Henry Cloud寫道。

當談到說「不」時,重新審視界限的概念對我們很有幫助。就我剛說的例子而言,我不能去解決我母親和那位家人之間的問題。如果我插手,這樣做就意味著我要承擔她的責任,這就超越了我的界限。

如果我這樣做了,他們最終可能會習慣於避免艱難的對話,從而無法解決未來的衝突。

即便如此,說「不」仍然是很艱難的。一方面,我是在對年長,並且在我的生命中擁有權威地位的人說不——畢竟,我們有多少人可以輕易地對自己的母親說「不」呢?

我們無法說「不」,原因有很多,例如:

1、我們不希望別人對我們印象不好;
2、我們不想製造衝突或傷害他人;
3、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但是,如果我們不學會如何說「不」並建立自己的界限,就很容易最終傷害自己和可能涉及的其他人。

今天你有遇到什麼需要說 「不」的事情嗎?也許是因著要在某個事工服侍而拒絕另一個服侍邀請,或者是結束一段沒有任何進展的戀情。

又或者是拒絕某個年長且對你有權威的人提出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的要求。

我們要小心這些棘手的情況以及阻礙我們說不的原因,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幾點來幫助自己更好地說「不」:

1、了解你的極限和優先事項

當耶穌在地上時,祂並沒有治癒每個病人,也沒有親自向每個人傳福音。

祂在祂人性的極限範圍內工作,並專註於祂的使命——通過死在十字架上來拯救我們,並呼召祂的門徒將祂的好消息帶到世界的盡頭。如果連耶穌也有工作的極限,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可以超越祂。

我們只有這麼多的時間、資源和精力可以用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身邊的人。在生活的不同階段,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排列我們的優先事項順序並重新安排自己的日程。

並非所有好的事情都同樣重要,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到什麼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並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這些事。這有助於我們對可能是好的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並且不會感到內疚。

2、表達要清晰並尊重對方

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要「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3節)。我們也被教導「愛人不可虛假」,我們應該恭敬人(羅馬書12章9-10節)。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說「不」時向對方表達尊重:

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例如,如果是敏感請求,將他們叫到一邊或私下給他們發消息)

感謝他們提出請求(例如,「感謝你提出這個想法,但恐怕我無法做出承諾/幫助你」)。

這樣做還可以幫助你澄清你只是拒絕這個請求,而不是拒絕這個人。

給對方機會回應你所說的話,並確認他們的回答,讓他們感到被傾聽。

有時,對方會試圖說服你重新考慮,但如果你已經清楚說「不」是正確的做法,那麼就溫和而堅定地提醒對方你拒絕的原因和想法。

含糊不清(例如,在你明明知道你想要拒絕卻說你不確定的時候)或更糟的「障眼法」可能很容易就讓自己脫離困境,但它們既沒有清晰地表達你的回復,也不尊重對方。

而當你實際上並不打算回復對方,卻提供「開放式」的回答(例如「我有空時再回復你」),是不誠實的,並且會給對方虛假的希望,這不是一種尊重對方和有愛的方式。

3.不要屈服於恐懼

有許多微妙的原因讓我們害怕說「不」。可能僅僅是因為害怕離群——尤其是在一個周圍的人都說「是」的大環境中。

又或者像是拒絕我們生活中的權威人物(例如父母、老闆)這樣困難的事。尤其是當說「不」可能顯得不尊重他們,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他們的好感時。

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優先事項和能力高低。在回應之前,我們可以花一些時間思考如何以尊重對方的方式講述我們的角色、職責和日程安排。

我們也可以練慣用表達清晰但也表示道歉的語氣說「不」,以表明即使我們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但仍然尊重他們。我們往往很容易因為害怕讓對方失望,或者怕給人粗魯和刻薄的印象,就答應對方的要求。

但是,當我們不情願地說「是」時,其實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不誠實的。

我記得當我知道不會和對方走向婚姻時,我不得不拒絕對方另一次約會的邀請。要做到這一點,我必須向對方表明,我想要的婚姻伴侶的特質是什麼,並闡明為什麼我們最好不要繼續見面,以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

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對自己來說什麼最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自己的界限並學會更好地說「不」。同時,我們也需要接受拒絕對方會導致對方疏遠我們的事實。

但是,如果我們出於正確的理由恭敬地說「不」,那麼我們就不必為此感到內疚。相反,我們可以學會大方地給對方空間和時間來接受我們的拒絕。

4、在不確定時尋求他人建議

如果你不確定該怎麼做或擔心你的回應可能會傷害到某個人,那求助於值得信賴的朋友或牧者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這將有助於確保你正確評估此刻的情形,並了解自己的拒絕在對方聽來,是怎樣的感覺。

我記得幫我的好朋友「評估」她一直在約會的對象。在那次約會之後,我們得出了共同的結論,即這個男人不適合她。之後她先向我演練了一遍她的分手辭才去和對方見面,以幫助她確保措辭清楚且尊重對方。

因著祂要我們彼此擔當各人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就讓我們互相幫助做出明智的決定,在必要和適當的情況下拒絕或接受他人的請求。

我們可以提醒彼此在禱告中把一切都帶到上帝面前,因為知道祂會聽我們的禱告並且會以對各方最好的方式做工。

這使我們不再需要凡事都靠自己,並帶領我們體驗「在祂裡面保守我們心懷意念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6-7節)。

說「不」可能很困難,但鼓勵我們的是,我們可以以充滿愛和智慧的方式來說不,從而不破壞對我們很重要的關係並使我們遠離無益的事和期望。

讓我們在對他人的回應中不斷努力做到誠實和有愛,以體現上帝的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