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卑的想法交給主(有聲中文)

作者:Marissa Cathey,墨西哥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我在生活中很自然養成的一個習慣就是輕看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來貶低我,我自己就已經很擅長這樣做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人斥責過我。只不過我自己總是想在凡事上都做到最好,所以我給自己施加了不必要的壓力。

在學校里,如果我沒有考到滿分而是考了96分,我就會怪自己「不夠聰明」,而不會看到自己明明以高分通過了考試。

這樣的自我貶低從來沒有真正幫助我實現過什麼。它只帶給我無盡的痛苦,並且讓我很累。這自我貶低的思想不停折磨著我,讓我不堪重負。

然而,我最大的錯誤是從來沒有因著自己的不堪重負而停下來。我反而讓自己的思想陷入了更深一層的自我鄙視。

我覺得自己的身份很卑微。因此輕看自己成了件很自然的事。這並非是我「謙虛」。我是真的很看不起自己,以至於我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我堅持拿著自製的鏡子看自己,而不是看耶穌要給我的鏡子。

這些年來,我頭腦里知道真相是什麼——我的價值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因為耶穌為罪惡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我死在十字架上。祂給了我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但是,這些頭腦里的知識長時間都無法觸及我的內心,因為我還在堅持自我的想法,認定自己非常微不足道。

直到有一天晚上在教會,我的牧師過來為我禱告。在他的禱告中,他提醒我,上帝不僅愛我,而且祂還很高興稱我為祂的女兒。這就是我的身份,我是上帝的女兒。

當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的大腦里好像有個開關被打開了。在內心裡,我突然明白了關於自己身份的真相。

這讓我很崩潰,但也伴隨著一種新的喜悅,因為我學會了向主交託我的想法。

對自卑的我,上帝說:祂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章7節)

對害怕失敗的我,上帝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以賽亞書41章10節)

對於對現實生活感到不安的我,上帝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對喜歡討好他人的我,上帝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

對於我的絕望感受,上帝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

對於我貶低自己的思想,上帝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我的禱告從「主啊,當我今天努力要為祢做事時,請幫助我。」轉變成了「主啊,幫助我今天單單為祢而活」。

有時候,我還是很容易落入貶低自己的老習慣,但我再也不會陷在裡面出不來了。上帝以祂極大的信實,在我的痛苦之地找到我,祂引領我,讓我與祂同行。

大約三年前,當我從墨西哥搬去香港時,我發現自己很容易會將自己與其他女性在學業成就和地位上進行比較。我經常想像如果我有她們那樣的條件,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我也經常責備自己不夠聰明或沒有成就。這既耗精力又沒有必要,而且坦白說,這些比較都是很膚淺的。

漸漸地我認識到,儘管這些外在的品質看起來很棒,但最終,上帝更在意我的內心。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慢慢地不再在學術成就和地位上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當我讓聖經的真理真正地進入我的內心時,我對自己的斥責和自我貶低的想法也越來越少了。

上面我提到的經文對我的生命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讓我學會了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我越來越明白,為主而活就是單單地聽從祂說的話,享受祂的良善,安息在祂給我的自由里。

關於我身份的真相只有一個:我是上帝的孩子。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要如何做到在愛中指出他人的錯誤?(有聲中文)

作者:Christine E,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這個星期天教會唱的讚美詩還不錯。我認為只有一點神學上的小錯誤。今天在台上讀經的人努力把所有的單詞都讀對了音……

從牧師開始講道的那一刻起,我的大腦就悄悄地在核查他口中說出的一切,從這段經文的歷史背景,到他所做的「原始希臘文」解釋,再到我是否認為他所講的信息足夠以福音為中心……

這並不是一個謙卑的上帝敬拜者該有的樣子,不是嗎?

我在一個信主的家庭里長大,讀的是聖經學院,現在又在福音機構工作。我熱愛歷史、文化和語言,所以我的興趣讓我樂於學習更多的聖經知識。然而問題就在這兒,正如保羅所言:「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哥林多前書8章1節)。

請不要誤解我——熟悉聖經是件好事。擁有分析性思維也是好的。能夠分辨一場以福音為中心的講道和一場鼓舞人心的演講也很重要。即使是最有經驗的牧師也會犯錯誤,對我們來說,用聖經來反覆核查我們所聽到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

畢竟,就連庇哩亞人也考察了使徒保羅所傳講的與聖經是否一致(使徒行傳17章10-11節)。

但是,這並不是要我們雙臂交叉坐在那裡、默默地給牧師的講道打分。那天早上的講道進行到一半時,我意識到我對牧師的批評已經達到了敵意的態度。我任由自己的驕傲膨脹、默默地指出我注意到的講道中的每一個細微的不足,以此來肯定我在智力、學識上的良好自我感覺。

當我意識到自己態度上的嚴重問題時,我立刻告訴大腦停止挑剔和論斷。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那天剩下的時間裡,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調和批判性思維和基督徒的愛。最終,我想到了一些能夠幫助自己思考這個問題,並提醒自己的方法。

這件事真的那麼重要嗎?

有時候,我發現自己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吹毛求疵。如果某個人讀錯了一個單詞,也許根本不會引起任何誤解。比如牧師描述上帝驚奇的創造時,提到了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應該是八顆,因為冥王星已經不被算為行星了),但這毫不影響他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對我來說為禮拜中這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擔憂真是很傻。

然而有時候,一些錯誤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例如,我最近參加了一次查經小組,一個新來的人錯誤地解讀了聖經經文,認為聖靈不是上帝。這顯然與聖經的教導相矛盾,並有可能誤導這個小組裡的某些新信徒,使他們失去上帝永遠與他們同在的祝福(約翰福音14章16-17節)。這個問題就與算錯行星個數不同了,是需要被指出和糾正的。

值得慶幸的是,查經小組的帶領者們禮貌而堅定地叫停了這個新來者的理論,同時提出可以在私下裡進行更多的討論。

雖然有些錯誤微不足道,對我們的生活或與同他人的關係都沒有什麼影響,但另一些錯誤可能是根本上的,也更成問題。我需要學會不糾結於小錯誤以及在對待嚴重的問題時更有愛心。

如果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如何用愛來回應?

有時,當我們面對基本教義上的錯誤或可能損害新信徒與上帝關係的錯誤時,我們需要採取行動。但與此同時,我需要注意自己是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的。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假想的爭論,或者以說閑話的態度指出身邊人的錯誤,卻沒有在實際上採取任何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如果我認為某個錯誤很嚴重,而且需要我採取行動,那麼我需要問自己,我是帶著愛心去處理的嗎?我應該每一次都以禱告開始,祈求上帝潔凈我的動機。

如果我要在查經小組中反駁別人的觀點,或者在講道後去指出牧師的錯誤,我需要帶著愛和服事的心去做。我發現,以提問的方式開始、首先澄清對方的觀點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畢竟,也許他們有我不知道的見解,或者也許是我誤解了呢!

如果我是向朋友或家人指出問題,我應該以一種尋求真相和更深理解問題的方式來開始對話——絕不應該是為了指出對方的錯誤而批判對方。以提問「你認為講員對這節經文的講解如何?」開始,很大程度上能帶來富有建設性的討論,讓我們彼此都對聖經的真理有更深的理解和相信。

最後,無論以什麼方式,我都不能帶著驕傲的態度去做。我要「一切事情都憑愛心而做。」(哥林多前書16章14節)。

很多時候,我都對自己的觀點和理解過於自信。當某些事在上帝的大計劃中根本不重要的時候,我需要學會放手。我也需要提醒自己並請求上帝幫助我——在我所做和所想的一切中都帶著愛心。我祈禱祂能繼續幫助我戰勝我的驕傲,向我顯明我很多錯誤和錯位的觀點。當我在這一周中不斷地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請求上帝幫助我在與周圍人的互動中能更謙卑並充滿愛心。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4種方法讓你真正享受休息 (有聲播讀)

作者:Karen Kwek,美國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身為一名不甚出名的作家,Karen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喝一杯好茶,見證福音如何改變著人們的生命。她一直是一名圖書編輯,後來她和丈夫決定結束這段寧靜的日子,打算要孩子。在當時,決定做父母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我再次陷入這種生活狀態:雖然漫長的周末給了我足夠的休息時間,但是第二天我卻難以從床上爬起來,無法精神煥發地開始新一周的工作。

我有休息嗎?當然了!整個周末我都在放鬆:在花園散步、享受自己的寧靜時光、拜訪我的姑媽、去購物、和朋友吃晚餐,還有深夜在Netflix上追劇!但是如此放鬆後為什麼還會有疲累感呢?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在你花時間放鬆和休息過後反而覺得更累了?為什麼現代的生活方式經常令我們無法真正休息呢?聖經中是如何看待休息的呢?我在自己的困境中尋找答案,找到了以下幾個提醒分享給大家:

 

1.認識到休閑活動並不等同於休息

我們會錯誤地認為只要不工作就是休息——比如什麼都不做,或沉浸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休閑活動可以使我們暫時遠離日常工作,但卻也可能耗費我們的體力,或因著我們太投入其中而在之後身、心、靈俱疲,而不是神清氣爽。

比如,出國旅遊可以讓我們暫時脫離工作得到休息,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壓力,比如倒時差、應對文化衝突、或突如其來的小意外、吵鬧的孩子和忙亂的行程。

同樣的,現代的各種娛樂方式能使我們的身體稍事休息,但卻讓我們的頭腦超負荷。互聯網上的信息、新聞、社交網路、電商服務等等…….都觸手可得,我們會不自主地滾動著頁面、敲擊著滑鼠並點擊著「播放」。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超負荷的信息在一點一點地耗盡我們的精力。我們的時間被吞噬了,我們的大腦被過量的信息充斥著,以至我們很容易受到世界變幻莫測的價值觀、流行趨向和觀點的影響。

難怪我們的休閑活動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放鬆。那麼真正的休息是怎樣的呢?

2.明白上帝想讓我們得到的休息是什麼樣的

在舊約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那是休息不做工的一天,但這一天遠非是什麼都不做,也是向耶和華上帝守的安息日(出埃及記20章10節)。在安息之中,以色列人記念和慶祝上帝當初如何拯救他們出了埃及為奴之地,並提醒他們是屬於上帝的子民。的確,休息提醒著我們上帝已經將他的子民分別出來歸於祂(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以色列人明白他們正朝上帝應許他們的地方走去,那是一個「安息之處」,在那裡,他們與上帝同住,不被四圍一切仇敵擾亂(申命記12章10節)。每到安息日,他們就歇了一切的工——包括衣食——單單期待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安息,信靠上帝每時每刻的供應。

然而在新約時代,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們卻誤解了安息的真意。他們不再信靠上帝,而是倚靠自己對義的標準把安息日變成了遵守無數個條規的日子。但是,耶穌卻說自己是安息日的主,並宣告說「有一個人比殿更大」(馬太福音12章6節)。上帝現在道成肉身居住在我們當中。

耶穌是帶來安息的主,祂呼召我們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尋找虛假的滿足和安全感。耶穌給了我們靈魂真正的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30節)。真安息需要我們每天都來信靠祂。

最後,真正的安息是救恩帶來的永遠的安息。

希伯來書4章3節說的很清楚:「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這安息就是上帝曾經向以色列人應許過的。今天對於我們而言,通向永遠安息的路就是相信耶穌為擔當我們罪的刑罰而釘在十字架上;因著祂擔當了一切,我們不再需要擔當什麼重擔,而且這救恩是我們白白得來的。

 

3.去做那些從內到外滋養我們生命的事情

作為基督徒,我們可能知道要這樣做,但是我們或許沒能夠把它和休息這件事聯繫起來。想一想,在我們休息時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記念和依靠上帝的拯救和供應的大能,並以上帝為樂呢?若我們有意識地拿出時間與上帝相處,這樣的休息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反思自己是如何休息時,我並非一定要把旅行、鍛煉、約見朋友或在Netflix上追劇這些活動排除在外——而是懷著感恩的心可以來享受這些活動。但也許我會通過一些措施來預防身心的疲憊,比如提前計劃好為一次探險假期留出一段體力恢復期,或者在睡前聽聽輕音樂放鬆而不是看YouTube上我最愛的那些頻道。

不僅如此,我會做以下這些事來充電,滋養我的靈魂,讓它安歇在屬天的平安里:

閱讀並記憶上帝的話語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詩篇19篇7節)。

和上帝說話 ——「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5-7節)。

承認自己的罪,尋求上帝的寬恕——「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使徒行傳3章19節)

讚美感謝上帝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詩篇13篇5節)。

和弟兄姊妹在一起交通,堅固我們的信仰 ——「故此,我們得了安慰。並且在安慰之中,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哥林多後書7章13節)。

教會就是做這些事的,這絕非巧合。也許,我們可以把每周的聚會放在首位,這樣我們和弟兄姊妹都會感到活力滿滿。

 

4.去睡覺,獲得充足的睡眠

最後,儘管休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但它肯定離不開身體的放鬆。我們的靈魂是住在肉體里的,所以身體的疲憊或不適會損害我們精神和靈里的健康。雖然有時候我們是因著撒旦的攻擊或者我們自身的罪而沒能活出體貼和有愛的生命,但是身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確實會導致我們持有上帝不喜悅的態度或做出祂不喜歡的行為。我們會變得易怒、缺乏耐心、輕率地做決定、自私等等。

下面的這些情況提醒我,我需要更多睡覺了:當我在早晨喝咖啡之前感覺不在狀態(或感覺很糟糕時);當我因焦慮而無法入睡時;當我瘋狂地渴望一天能有48小時,只因為我想要做更多事情時;當壓力使我變得易怒或急於做出判斷時;當聽到有人要佔用我的個人時間我立刻感到很氣憤時……

事實上,當我們在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後仍然不願停下手頭的事情去睡覺,說明了在內心深處,我們並不真正相信上帝掌管著一切。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在我們的計劃清單、工作目標、娛樂休閑活動、咖啡因飲料中尋求安全感。

從長遠來看,這些事物沒有一樣能給我們帶來身體和大腦所需要的休息。創造了一天,並規定其只有24小時的上帝知道祂在做什麼,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休息,並在第二天醒來時煥然一新。

朋友們,你決定在休息的時候做出哪些改變呢?願你時常能從美夢中醒來,精神煥發。用詩人大衛的話來說,「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篇4篇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感覺自己不夠好?3個真理幫助你(有聲播讀)

作者:Jiaming Zeng,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雖然在我的生活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危及生命的危險發生,但我仍舊會害怕很多東西。比如,我怕大狗。怕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怕自己畢業後找不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甚至怕自己會做錯決定……我的害怕事項單長得很。雖然我把這些稱之為「不必要的焦慮或非理性的恐懼」,但我感到的恐懼卻是非常真實的。

也許對我而言,心底最深也是最令我擔心的恐懼是害怕自己不足。心底里總是有個微小的聲音告訴我,我不夠好。我一直在學著不去理會這個聲音,直到我的導師問了我一個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或當我第三次收到特等獎學金的拒絕信,亦或者在INS上看到那些我一直夢想要去的地方和心目中成功人士的照片時,我再也不能假裝聽不見這個聲音了。對自我不足的恐懼往往來自沒有實現的期望,無論是社會灌輸給我的還是我自己的。我未能實現的那些期望(通常是潛意識的)可能導致強烈的焦慮和恐懼。

讀博的第一年,當我所申請的全部研究項目獎學金都失敗了時,我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並非是因為我多麼需要這些經濟上的幫助,我完全可以通過當助教來完成我的學習。但是我在申請獎學金的事上花了很多功夫,並且深切地希望至少有一份申請能通過。因此,當我的朋友和同學們慶祝他們得到獎金資助時,我那未被滿足的期望被粉碎了,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使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沮喪之中。

這不是我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掙扎在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中。但我學會了直面這種恐懼並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上帝和祂的應許上。其中,有三句經文幫我樹立了信心。我發現無論何時,當我因恐懼而絕望時,這三句經文成為了我隨時的幫助。

 

1.我們不是唯一受恐懼困擾的人

每當我陷入恐懼的深淵時,我往往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是唯一一個掙扎在其中的人。但我學會了提醒自己,雖然我的處境很獨特,但許多其他人也面臨著類似的恐懼或掙扎。

成千上萬的人和我一樣,被獎學金拒之門外。此外,可能每個人也都遇到過即使他們非常努力地爭取,最後還是被拒絕的情況。

記住這一點,不僅將我從自我聚焦所引起的孤獨中帶出來,而且使我能夠看到更大的圖景。我必須提醒自己,我的焦慮(這些試煉或者試探)是人類的共有的,並且上帝應許我們,只要我們信任祂,祂將帶著我們度過難關。

 

2.試煉可以幫助我們根除謊言和心中的偶像

當我相信上帝所說會幫助我的應許時,我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我的處境。我不再沉浸在悲傷中,而是能夠把每一次恐懼焦慮都當作上帝讓我變成熟的機會,並因此而喜樂。

當我因為獎學金申請被拒而沮喪時,我發現讓我難過的並不是資金的缺乏或由此帶來的研究上的不便。我會難過是因為我不敢相信自己沒有被選入這些優秀的獎學金獲得者之列。我對自己的學業成績深信不疑,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我理應通過其中至少一個申請。我想要這些獎學金不是因為我真的需要這筆錢,而是因為如果申請通過,這將會成為我簡歷上的另一個亮點。所以被拒絕時,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上帝用這些失敗告訴我,我變得非常驕傲,缺乏謙卑。所以,我開始放下對學業成功的追求,而去信靠祂對我學業的計劃。

我們的掙扎常常讓我們看到自己相信的謊言或心中的偶像。在試煉中堅定信心、恆心忍耐能幫助我們與祂更親近。因為最終,「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章4節)。當自我懷疑和恐懼席捲我們而來時,「盼望」能使我們堅定立穩。

 

3.直面恐懼提醒我們什麼才是我們生命真正的錨

「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章19節)

當我開始學著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時,我也開始相信基督是我靈魂的錨。如今,人們對成功的看法和模式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很容易被它們拉扯,開始追求世界價值觀中的成功。然而,對上帝存有真正的盼望並非易事。這就像是一塊肌肉,必須通過鍛煉才能保持。而在我們與恐懼、失敗和焦慮的鬥爭中,它會變得越來越有力。

對我來說,對上帝的盼望給了我勇氣去面對我的恐懼,並讓我能夠去斥責那個告訴我我不配或我不夠好的聲音。

出人意料的是,上帝告訴我勇氣只能來自於謙卑。要想克服我的恐懼,我必須首先找到力量去面對自己的缺點和心中的偶像。

因著獎學金事件,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找回力量面對自我。事後看來,這一切似乎有點可笑。這些都是全國最具競爭力的獎學金,而我卻自負地認為我會得到其中一項。實際上是我自己把拿到其中一項獎學金當做了完美的標準。事實上,這個標準完全錯了——它只不過是來自世俗成功模式又被我的自我所強化的幻影而已。

事實上,我並不完美,也永遠不會達到完美。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完美」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為我們達到了完美。

因為,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儘管我們有缺點,會犯錯,但上帝拯救了我們並給了我們無限的恩典。當我缺乏時,祂會供應。我跌倒時,祂會把我舉起來。

因著祂的愛,我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自己感到「不夠好」的恐懼:「你說得對。我並不完美。但我也不需要變得完美。我唯一需要的就是祂完美的愛。」

「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翰一書4章1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