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主後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作者:Jensen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Luke

 

 

我的經歷就像一部浪漫愛情劇中的場景——但不是讓人開心的那部分。

想像一下攝影機對著街對面的咖啡館,咖啡館有褐砂石外觀和鑲有玻璃鑲板的木門。 打開門,走出兩個人。 他們面面相覷了一會兒,說了幾句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 然後他們各自轉身,慢慢開始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我一直以這個角度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的場景,這很奇怪,因為我是那兩個人中的一個。 我記得我當時在想這一切是多麼戲劇化,很難從剛剛發生的事緩過神兒來:我們剛剛分手了,永遠分手了。

我的故事情節大家應該會很熟悉,尤其是對基督徒來說。 男孩遇見女孩,他們愛上了彼此。然而一個根本上的信仰問題給他們剛剛萌芽的關係造成了嚴重的裂痕。

在這個故事中,我是非信徒,而她,是那個夾在愛情和信仰之間矛盾的基督徒。

但到我們分手時,我已經成為基督徒一年了。 經過多年的不可知論和尋找答案,我終於開始相信耶穌是我的救主。 上帝在我身上做成了祂的工作。 我得救了。 那哪裡出了問題呢?

在錯誤的時間開始

理性上,我知道答案。 多年來,我們曾多次談論過這個問題。 甚至在我們的友誼剛開始往戀情發展的時候,她就已經因為這個核心衝突而猶豫不決了。

在菲律賓教會社區,你有時會聽到“evangeligaw”這個詞,它是傳福音和“ligaw”的組合,“ligaw”是他加祿語中求偶的意思。 雖然人們通常是開玩笑這麼說的,但這個詞卻指出了當信徒和非信徒開始一段戀愛關係時會發生的嚴重問題。 這可能會發展成一個人試圖讓另一個人信主,這可不是一段關係的堅實基礎,而且往往會導致關係的失敗,並最終帶來兩敗俱傷的後果。

當我們相遇時,我是一個在尋求人生答案的不可知論者。 由於背負著“福音求偶者”的包袱,我盡力將我的屬靈尋求與我們不斷發展的關係撇開關聯,但這很難,當你開始與另一個人分享你的內心時,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在我們的關係更加緊密時,這種對我自己動機的懷疑也從未真正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讓我們的關係變得難以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到了把對方介紹給家人和朋友的地步。 這一切都歸結為一個問題:我的信仰是否是受她了的影響。

事實上,她的確在我的信仰之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上帝確實很早就使用她將我推向我多年來斷斷續續參加的教會——在那裡我聽到上帝對我的呼喚,也最終在那裡回應了祂救贖的呼召。 她是那個我與之進行過認真的屬靈對話的人,也是見證了我重要里程碑的人,比如我第一次在敬拜時真正感受到上帝的同在(當時會眾在唱《召喚所有罪人》,直到今天這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雖然上帝的呼召對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的,但她和她的家人以及教會都不能絕對確定我的信仰真的只是在我和上帝之間。 他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是否應該選擇繼續這段在我信主之前很久就開始了的關係。

排除一切困難堅持信仰

分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抑鬱。 當時我在工作上也做得不好,所以在工作方面我也找不到安慰。 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很模糊。 我唯一記得的是那種讓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沉默的沉重感,感覺一切都被蒙上了灰色的陰影。 在那種沉悶的背景下,有兩段記憶卻讓我記憶尤為深刻。

一個是我的門徒訓練小組的朋友和教會的一位牧師向我伸出援手。 我們在我公司附近共進午餐。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與他人分享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情緒。 我記得當時覺得我的午餐很乏味。 我也記得很感恩他們是如何傾聽我所分享的內容並與我共情的。

之後,我的牧師給了我一本書——我承認,我從未真正讀過。 然而,這本名為《悲傷會變為喜樂》的書直到今天還被我放在身邊。

另一個記憶是我回過頭來反思的時刻,我忽然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以及我的抑鬱讓我錯過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

同年的12月,分手後大概五六個月。 當我和我的門徒訓練小組一起參加週五晚上日常的查經學習時,我突然很驚訝地意識到,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我仍然在定期參加我們的每週查經學習,儘管分手讓我變得更加孤立並且總體上更喜歡獨處了。

當然,大多數時候我都不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我更願意保留自己的想法。 但我的這群生命夥伴們並不介意。 他們尊重我在極度恐懼時建立的距離,也會在我選擇訴說時不加論斷地傾聽我。

那天晚上是一個轉捩點——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但不知何故,我開始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恩典是如何衝破那些烏雲的。 上帝通過我教會的弟兄姐妹讓我與祂親近,儘管我對此視而不見。 儘管當時的我在生活中漫無目地漂流,但祂讓我與我的教會小組保持聯結,即使在我最落魄的時期也在用祂的話語餵養我。祂不允許我迷路。

掌管我生命的主緊緊抓住我

我找到了當時寫的一篇簡短的日記,今天它仍然能引起我的共鳴。 下面是一段摘錄:

今天早上的資訊很讓我共鳴——講的是“恩典的暴力”,恩典是如何以令人不舒服的形式出現的。 它可能與你設想的生活計畫不一致。 這是很刺耳的資訊,尤其是對那些一直習慣靠自己計畫的人來說。

但這是真的。 我當然希望我的計畫進展順利,但它們往往會“出錯”。 我把出錯放在引號中,因為雖然從我的角度來看,我的計畫似乎偏離了軌道——但實際上,一切仍然是在祂的掌控中。

我至今仍然覺得承認這一點很痛苦。 因為想要用自己的意志來掌控自己在世界上的命運卻最終發現你的意志已經被你無法控制的力量吞沒是一種非常人性的痛苦。然而,在這其中卻仍然可以有平安,因為知道有你人生確定計劃的那一位是你可以全然信任的上帝。

多年後,我偶然發現了一首完全概括了我所經歷的恩典的詩篇:

你的瀑布發聲,

深淵就與深淵回應,

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

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詩篇 42篇7-8節)

我經常反思,我是如何在成為基督徒之後才遇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的。這意味著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緊緊依靠上帝,日日夜夜依靠祂做我生命中的主。

從那以後,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從那深深的抑鬱中走了出來。 當然我還在學習更多地信靠祂,但我在最黑暗的山谷中親身體驗了祂對我深深的愛,這愛陪伴我度過了無數日夜。

至於那個浪漫愛情劇? 事實是它確實有了一個美好的轉折和一個大團圓結局,我下次再跟你們分享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你也在打擊自己嗎?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Melody

 

 

「你還不夠好。」

「你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

「你從來都做不對。」

 

這些都是我多年來對自己說過的話。有一半的時間,我甚至都沒有註意到自己在這樣做!

 

盡管我有一個很棒的童年(並非完美,但誰的童年是完美的呢?),從小就被肯定和愛著,但我的完美主義性格和想要取得高成就的心態使我很容易對自己過分挑剔。

 

接受了耶穌為我的救主,讓我不再被定罪並得到了赦免,這讓我註意到自己消極的自我對話。隨著我與上帝的關系越來越親密,我越來越確信這些話語和想法不是來自於祂。

 

下面五點幫助我克服了打擊自己的習慣:

 

1.接納你的人性

當我剛信主時,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得到了白白的赦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發現自己在用自己的努力試圖達到「完美」。每當我感到傷心或沮喪時,我就會責備自己沒有穿上贊美衣(以賽亞書61章3節)。如果我感到太累了而無法在睡覺前禱告時,我就會告訴自己我一點都不自律。

 

這讓我感到沮喪和不安。我為自己普通的人性經歷而自責不已。

 

我們需要記得自己只是人。在詩篇103篇14節中,大衛寫道:「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大衛明白上帝體諒並包容我們的人性。

 

耶穌自己放棄了祂在天上的榮耀,以人的身份住在我們中間。在這樣做的時候,祂經歷了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祂會累,會煩,會餓,甚至會感到沮喪。耶穌也告訴我們,一直處在「屬靈的高處」或一直都擁有「山頂的體驗」是不現實的,連他自己也沒能做到。

 

與其自責,不如深吸一口氣,記得上帝理解我們,祂包容我們的人性。請記得我們並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完全我們的信心,而是要靠那帶領我們入門的聖靈來完成。(加拉太書3章3節)。

 

當我們能記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學會:

 

2.區分罪疚感和聖靈的提醒

你可能會問:「但是當我們犯罪或做錯事的時候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此感到難過嗎?」

 

但「我真笨」和「我做了件蠢事」是有區別的。罪疚感是一種籠統的「糟糕」的感覺,而被聖靈提醒則是聖靈非常清楚和直接地啟示一個具體的錯誤或罪行。

 

 

在哥林多後書7章9-10節中,保羅寫道,他很歡喜哥林多人為他們的罪憂愁,因為這是一種「屬上帝的憂愁」,會生出懊悔來。然後他又描述了另一種會導致死亡的憂愁,即「世俗的憂愁」。

 

如果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厭煩,導致我困惑、恐懼、懷疑和憂慮,那麽這就不是聖靈的提醒,而是「世俗的」罪疚感。

 

例如,我曾經每天都為自己在課堂上多次「責備」學生或發脾氣而感到內疚。我說不出哪件事讓我感覺很糟糕,但就是感覺不對勁。我沒有尋求上帝的恩典,而是不斷地責備自己有多「糟糕」。這種消極情緒根本沒有讓我產生任何改變。

 

然而,如果我的錯誤行為帶給我的憂傷和破碎將我引向了耶穌的饒恕並使我決定做出不同選擇的話,那我就是在經歷一個來自聖靈的提醒了。

 

與上面例子相反的是,聖靈從來不會讓我「感覺糟糕」。

 

 

我知道,當我為自己白天說話或對待某個學生的方式感到憂愁時,這是來自聖靈的提醒。這種清晰和強烈的要把事情改正的願望是鼓舞人的。我可以去找那個學生,向他道歉,並進行一番改善關系的對話。

 

知道罪疚感和聖靈提醒之間的差異幫助我明白哪種憂愁和傷心是健康的,哪種是不健康的。這給了我對來自仇敵定罪聲音的清楚識別並能夠有力量去平息它,而非向它屈服。

 

3.讓你的混亂引導你走向十字架

聖經說,上帝的恩慈使人悔改,恩典的言語使人得醫治(羅馬書2章4節,箴言書16章24節)。相反,仇敵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章44節)。

 

我們有一個真正的敵人,牠想讓我們不斷地感覺糟糕,這樣我們就不會帶著我們的混亂去找上帝,而是會躲起來。事實上,這是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在他們悖逆上帝後的第一個回應(創世記3章10節),從那以後我們就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是耶穌來填補了這一鴻溝,使我們能夠全然來到天父身邊。祂知道我們無法修復自己,所以祂開辟了一條路。

一位有愛的牧師鼓勵我讓我的「不夠好」引我走向耶穌,而不是遠離祂。

我的軟弱是讓上帝的能力覆庇我的機會(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最近,我會再各種混亂的狀態下來到上帝面前——生氣、疲憊、煩躁、興奮、心煩意亂或疑惑——我把這些都帶到上帝面前向祂坦白:「這就是今天的我。我不夠好,但你足夠好,這就是為什麽我需要你。」

上帝在尋找那些以「誠實」敬拜祂的人(約翰福音4章24節)。無需偽裝,就以你真實的狀態來到祂面前吧。

 

4.學習真謙卑

有時候,當我們使勁責備自己、不斷地道歉、承認自己是墮落的罪人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謙卑。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感覺不好,我們就是悔改了的和「聖潔的」。

 

然而這與謙卑的真理相去甚遠,謙卑其實是認同上帝所講的有關我們的真理。

 

為了克服懲罰自己的惡性循環,我回到聖經中尋找那些告訴我在基督裏我是誰的經文(羅馬書8章17節,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向自己重復這些經文。

 

起初,我很難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是祂的孩子,是聖徒並且已經得勝有余。但我越重復這些真理,我就越發現其他那些假謙卑的聲音變得安靜了。

 

我的禱告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從不斷向上帝道歉變成了簡單的懺悔和接受上帝的寬恕,然後繼續前行。在閱讀了聖經中關於信心的更多內容後,我意識到我可以做選擇。我可以繼續帶著罪疚感把同樣的錯誤帶到上帝面前,或者我可以帶著信心相信祂的話語。

 

最近,我的禱告詞變得很簡單:「感謝你的寬恕」,「感謝你的寶血洗凈了我。」

 

這樣的轉變令人驚訝。我發現自己在真實敞開的情況下遇見了耶穌。我感到祂的聖靈在我的心、我的情感和我的靈裏動工,沒過多久我就能輕松地與祂談心和敬拜祂了。

 

 

5.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友好地對自己說話

我們常常會告訴別人上帝的寬恕和仁慈,但我們自己卻沒有活在祂的仁慈和良善中。我們很容易對別人說「沒關系」,但要原諒自己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每當我開始想要否定自己時,我就會問自己:「我會對我的朋友這樣說嗎?」

 

當我們想要打擊自己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習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來對抗這種情況——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並友好地說話。這也是上帝對我們說話的方式。(以賽亞書41章9-10節,約翰福音14章27節)。

 

我一個朋友曾經挑戰我,讓我寫下我喜歡自己的10個方面和自己擅長的10件事。一開始,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每項裏的兩個,並開始責備自己寫不出這個清單。然後我問我的朋友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哪些優點,之後我去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完成這個清單。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一個很棒的老師,長得很漂亮,又友好又好客,也是一個不錯的作者,並且是一個關心朋友的人。

 

上帝想要我們活在自由中而不是罪疚中(加拉太書5章1節) 。任何阻止我們自由地奔向天父的都不是出於祂。祂要我們無論何時都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接受祂的愛和憐憫。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從失敗中學習謙卑,也發現自己的有限和渺小……

 

作者:美好的雅米讀者們

 

從2010年開始,每年的10月13日是芬蘭的「國際失敗日」。這個特別的日子聽起來一點也不喜慶,在這崇尚輝煌和成功的世界裡,「失敗」哪有什麼好紀念的?巴不得快快忘記,最好從沒發生過。

然而這個日子的目的正是要提醒人們:失敗是我們人生中必經過程。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無法顯出它的溫潤美好。

所以失敗一點也不羞恥,只是我們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我們從失敗中學習謙卑,也發現自己的有限和渺小,從而尋找我們生命的至高者。

所以雅米提供大家一個抒發失敗經歷的平台,藉著彼此鼓勵,幫助我們去接納自己生命中的失敗。並且在失敗中看見上帝的手一直都在帶領。

在世人眼中,也許當主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的那刻,祂的國度就徹底失敗了,但事實上,那是祂永遠的得勝!在人或許是失敗了,在在上帝那裡卻有另一種可能哦。

以下是徵集的題目以及部分留言:

 

Q&A

你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是什麼?……………①

你有什麼感受?……………②

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③

 

 

奧義*王:

在青春年少不懂事時被人利用去跟一個陌生異性要電話,因為想要證明自己的勇敢追了他一條街,然後看著他坐上別人的車從我身邊跑掉,這一幕尷尬了我大半生。現在想來,人際關係不應該是出於目的和被利用的,更不是為了冒失證明自己品質的,上帝創造了每一個人,祂把處關係的不同密碼放在每一個人心裡,需要我們耐心仔細地推敲和破解。唯有敬畏祂的人,才懂得如何與其他的人處關係。感謝上帝給我經歷與人相處的失敗,更懂得正視和珍惜與人的關係,從而思想上帝的作為。

 

 

栗子:

✞ 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

就在前幾天,大四的我申請國家獎學金失敗。全院只有一個名額,我是綜測第一,學業第二,要了學業第一。由於對這個目標的渴望太強烈,重要的考研都沒有提前準備,現在只能在自我否定的廢墟中再繼續前行,準備考研,但更加害怕再一次的失敗。

✞ 我有什麼感受:

很痛苦,彷彿我做什麼都是無用的,彷彿我最擅長做無用的事情。患得患失,經常擺爛,害怕面對。清晨,辨別夢境與現實的方式便是:啊,這是現實,因為我是一個失敗者。

✞ 我的收穫:

1.後期鬆懈,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總是熱衷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參加活動,導致時間被擠占;

3.僥倖心理,賭徒心態,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為上帝的旨意;

4.不懂得雙管齊下,留好後路,目光短淺,導致考研也沒有及時複習。

 

 

美*金:

✞ 我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是什麼?

中考的時候數學意外發揮失常,班主任騙我說她自己有關係可以幫我拿到進入我們當地最好高中的資格,費用比正常途徑交擇校費便宜一半。

當我陷在自己發揮失常的無盡懊悔,並猶豫要不要讓父母為了自己再額外承擔這筆不小的擇校費時,我發現了自己所信任的班主任的謊言。原來我的分數並不需要額外費用還是可以被保送進當地最好的高中。

因為我初中三年在校優異表現,學校給我爭取機會。但原本一直相信可以憑自己的成績考上的,結果發揮失常,加上差點被自己最信任的老師騙,這成為我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裡最難以啟齒的失敗。

✞ 我有什麼感受?

羞恥 ,懊悔,憤怒,埋怨,丟臉……….

✞ 我從中領悟到了什麼?

我在某年開始面對這個失敗,分享出來後,我發現我輕鬆了很多。看待這件事情的眼光也轉變了很多。

雖然在當下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考試失敗還要被欺騙,但當我去梳理和面對的時候,也看到了很多恩典。雖然班主任欺騙了我,但是因為其他任課老師的幫助,才讓我沒有被騙,也沒有付出額外的成本就上了當時當地最好的高中。

只不過整個高中三年我都因為這件事很自卑,然後也不信任老師,所以很難在學習上專註。以致後來成績平平,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所以我一直活在自卑 ,懊悔,悔恨和埋怨裡面不得自由。

但那年有機會也鼓起勇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才發現其中也是有很多恩典,也很感恩上帝的恩典,讓我沒有在更晚的時候看到這些。

 

 

Jess:

我經歷過很多不同的失敗,但真正比較在意的是人際關係上的失敗。

從小到大我都很難接受別人對我不滿意,或是失望。我內心渴望得到人的稱讚和認同,所以當別人對我表示不贊同,或是指出我令對方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會很痛苦、很煎熬,想要用盡一切辦法來讓對方認可我。

其實,我是在人的稱讚和認同上獲取價值感,若沒有了認同,我就會感到自卑。後來,主找到了我,在逐漸認識祂的過程中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原來我的價值和尊貴不在人的稱讚里,而在上帝。是因為上帝按著祂的形象創造了我,所以我是有價值的,並且祂看我不像人從外貌看我,祂認識我的靈魂,所以即使祂光照我的黑暗,我也不用感到懼怕。因為在祂面前,我本就是沒有什麼可隱藏的。祂愛我,為我舍己。

 

 

小G:

我很多年都很難面對的失敗是高考失利。本來想要衝刺一本的我竟然最後只上了個專科。一直以成績優異為榮且對自己有很高期望的我很難面對這樣的結果,因此後來的很多年都不敢和別人提我學校的全稱。雖然也在上大學期間通過加倍努力考到了學位,但高考失敗仍然是我一個很大的陰影和恥辱。每次和別人聊天聊到大學時我總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

直到我畢業之後的兩年信主重生,慢慢明白了我的價值在祂那裡,不在於我學歷的高低,自然也不在於我畢業於哪所大學。當然這個過程也還是花了一點時間,期間我被一個做雜活卻非常喜樂和完全看不出自卑的弟兄的生命鼓勵。因我是被祂花了重價贖買的,所以我非常寶貴,我的學歷我的經歷都不能增添或者減少我的價值。

而且我的一生都在祂的保守和帶領裡面,過去的經歷也都是在祂的允許下才發生的,並且都有祂的美意在裡面。如今回過頭來思考,若是我按照我的預期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想必會成為一個很驕傲並且高舉知識的人,未必會遇見主和願意降服於祂。

 

 

waiting :

記憶深刻的一次失敗是沒有考上正式編製,但回到了上D面前,踏上了全職服侍的路途,開啟了全新的人生新篇章!

 

安婧:

記憶最猶新的失敗怕就是現在吧。第三次開始考研,然後順帶把自己搞抑鬱了。或者本來就抑鬱了,這一次次的考試失敗讓我終於意識到小黑狗的存在了吧。這一次是真真的體會到了啥叫自己把自己打敗了又無能為力。以前的負面情緒不過是轉念之間,現在的負面情緒可以把你吞掉。

感覺現在就在懸崖邊上吧,哈哈哈,感恩還沒有掉進懸崖。珍惜這會能寫下點東西的好心情。實話說,這個困境我並沒有度過,所以我沒有什麼領悟可以分享,希望有一天走過去了,能夠有領悟吧。

 

結語:

失敗常常使我們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更不敢相信自己還有未來。失敗也常常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但保羅在歌羅西書中提醒道:「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又譯:「所以你們在祂之中也變得完整了」),並且「上帝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歌羅西書2章10,13節)。願我們在下一個苦苦懊悔沒有出路的時刻,記住,這只是人生的一個瞬間,我們還有美好的路途要奔走,我們的結局也有祂的擁抱,祂已經使我們完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原來,我的道歉只是冷漠的「社交策略」……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以晨

 

「能不能請你下次注意一下這個情況。不要再……」

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信息,我一瞬間不知如何反應。其實說到底,這並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我的錯。

對方並不是我的上司,也不是長輩,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某朋友的朋友。我和對方一點也不熟,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

只因他片面地了解一些事,認定是我的錯,就丟了好幾個「情緒炸彈」給我,打我個措手不及。

回過神的那一刻,我已經對他表示歉意,對方也因此不再繼續「轟炸」。我心裡覺得委屈,同時也在心裡認定對方情商低。

相比之下,我還能道歉,而且其實也沒有多大影響我的心情,這說明我的情商是比較高的呢。

這麼一想,好像就可以比較舒服地面對這件事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這件事之後,又陸續發生了一些類似的事情。

而我的處理方式都是,每當我察覺對方快要生氣、或者對方不舒服,我就會立刻啟動我的「社交策略」。

道歉也好、好哄好勸也罷,總之,我不想面對也不想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或是情緒炸彈。我只要截取對方話語中的「資訊」,對方的情緒我一點也不想接收,那與我無關,我也不想在意。

我一直以為這是情商高的表現。直到最近,我開始感到「社交疲乏」

我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逢場作戲」。我覺得好累,每個人都好像在表演,在A面前是這樣,在B面前是那樣。漸漸地,我開始明白,原來我也是(我才是)那個逢場作戲的人!

原來大多數時候,我的道歉也好、安撫也罷,都不是出自我的真心。這些都是我的社交策略和手段。

我其實是在用一個「對不起」來堵住對方的嘴,用一句「是我不好」來換取我的耳根清凈。所謂的不願意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其實就是不想在乎對方的情緒。

對方心裡怎麼想,我不想管、不想知道、也不想面對。嘴裡說著愛對方,實際卻是極其冷漠。對方開不開心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舒服快樂。

表面上看是禮貌的、理智的、友善的道歉,安撫和安慰,但實際上卻是驕傲(我自認自己情商高對方情商低),冷漠(我不在意對方情緒)和自我中心(我只想耳根清凈讓對方閉嘴)。

我是這樣一個打著愛的旗號,卻絲毫沒有愛的人啊!對此,我感到十分掙扎,即使面對上帝,我仍舊無法放下內心那一小塊僅剩駐守的地方,我覺得我已經犧牲很多了啊,我已經順服很多了啊,他們其實也對我的「戲」感到滿意和舒服不是嗎?

我為什麼還要敞開真實的我自己?即使我表現出我的真實,他們會明白嗎?會諒解嗎?他們如果都無法了解和接納真實的我,那我為什麼還要信任他們,把自己交給他們呢?

然而主的命令是:「要愛人如己」。我的禮貌、友善並不是真正的愛。若是真心愛他們,就會尋求他們益處,最低層面,至少會在乎對方的情緒,希望對方快樂。

我是這麼一個沒有愛,也不想愛的人。但是我若說我是愛上帝的,那麼我就要遵守祂的命令。

在與人分享我的掙扎中,我開始回想主是如何愛人的。約翰福音2章23-25節提到,眾人因為耶穌所行的神跡就信了祂的名,但是「……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主不將自己交給人,那是因為祂知道萬人的心。但是我不是主,我並不知道別人的心如何。所以,憑什麼我就認定對方無法接納真實的我,無法了解和明白我呢?

其實,我也害怕不被了解、不被接納,所以才不願意相信別人。其次,我們的主完全明白人心如何,但是人卻不明白也不了解主。

但即使是這樣,主還是選了十二使徒,與他們親近,自己也常與他們同在。祂也與罪人一起吃飯、交談、教導他們真理。祂到這世上來,並沒有獨自遵守了律法,獨自上十字架完成救贖便罷了,而是愛人、憐憫人,親近人。

末了,其實,主也清楚我是怎樣的人啊!驕傲、自私、冷漠、自我中心。祂看得一清二楚,但祂還是從高天來到地上,來到這墮落的人間,進入這一群罪人當中。只因祂完全順服天父的旨意,並且順服至死。

主在世上的時候,沒有人能了解和明白祂,但祂還是愛人,與人親近。這一點就給了我力量去順服愛人的命令。因為有主為榜樣可以效法。

同時,主完全了解和明白我內心的黑暗和污穢,但祂還是愛我,這給了我勇氣去學習真心愛人,敞開自己,也學習去信任別人。

仰望基督永遠是得勝的關鍵,祂不只是我的榜樣,更是我的救贖主;祂不只要我脫離罪惡,還要活出天國來。
雖然很難,但我想既然主在前方,那也可以一步一腳印地跟上祂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