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觀大反轉:《聖經》教會我如何看待錢

 

作者:奇奇

 

面對現代社會中「賺錢第一」的追求,我曾和大家一樣感到迷茫。尤其是當在我們的生活中,財富似乎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時。但聖經教導我們,財富的真正意義遠比數字上的多寡更加深遠。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分享真理是如何塑造我的財富觀,以及如何讓我在這個物質主導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平衡的。

如何賺錢:勤勞與踏實是根基

我也曾陷入過那種「忙碌就是成功」的陷阱。剛大學畢業時,我覺得只要不斷工作、不斷追求晉升、不斷進深專業知識和學習理財,財富就會源源不斷地來。直到有一次,在我對這一切感到異常疲憊和空虛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根源。聖經的教導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

《箴言》10章4節說:「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這句話讓我想到,成功並不是靠急功近利和投機取巧,也不是一味焦慮索取就能有結果,而是通過踏實的努力和上帝的祝福。記得那時我決定重新調整自己的態度,不再一味追求「更多」,而是專注於做好每一件事手上的事,靠著上帝的引導去走我自己的路。自此,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力量。

 

如何用錢:慷慨與智慧同行

賺到錢後,怎麼用也很關鍵。過去,我可能會覺得自己工作了這麼久,應該犒勞自己一番。於是,常常會去消費那些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感到一時的滿足。然而,隨著我對聖經的理解加深,我開始明白,財富並不僅僅是用來消費的工具,而一時的消費帶來的快樂也是稍縱即逝,毫無永恆意義的。我們需要學會智慧地用錢。
《箴言》19章17節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朋友因為突發的醫療費用陷入困境,而我自己剛好有一些儲蓄。雖然那時我也在考慮自己的財務規劃,但我決定伸出援手。結果,除了幫助朋友走出困境,我也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安。分享財富,原來不只是對他人的幫助,更是對自己心靈的滋養。
之後,我漸漸學會理智地管理財富,避免盲目消費。我用定期儲蓄和預算控制,確保自己不會過度消費,也能用所擁有的財富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讓我更能把焦點放在永恆的事物上,而不是眼前的短暫欲望。

如何看待財富:心態決定一切

財富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過去,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當我看到身邊的人通過努力賺錢,並且生活得越來越好時,我也曾幻想過,如果自己能賺得更多,生活也許會更輕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財富並不能滿足我內心深處的真正需求。
《提摩太前書》6章10節警告我們:「貪財是萬惡之根。」。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曾經自己很窮時,我深信有了某個標準的存款我的人生便會幸福。但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也積累到了我曾經渴望的那個數字的存款時,我卻依然感到空虛和不滿足,因為身邊的人有很多比我更富有,總有人比我更有錢,而錢也並不如它承諾的那樣可以給我幸福。它或許能給我帶來一些短期的享受,但這種快樂很快就化為泡影,無法填補我內心真正的缺失。這時,我明白了,真正的財富是心靈的滿足,而非物質上的積累。
上帝告訴我們:「倚靠錢財的,必跌倒;義人卻要像葉子發旺。」(《箴言》11章28節)我決定轉向上帝,而不是倚靠財富。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依賴上帝的供應,我們才能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平安。

 

財富的真正意義:追求永恆的財富

回首過去,我發現,無論我們怎樣努力積累財富,地上的財富總是有限的。《馬太福音》6章19-20節教導我們:「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這段經文大大地提醒了我。財富不是永恆的,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不會朽壞的東西。
我開始慢慢調整,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永恆的事上,通過教會和公益活動幫助他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傳遞上帝的愛。在奉獻中我感受到了曾經沒有過的幸福,遠遠超越了金錢的價值。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在金錢上有掙扎和困惑,我鼓勵你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調整:

勤勞與誠信: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盡心盡力,做事有始有終,榮耀上帝。
慷慨待人:當你看到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不妨伸出援手,哪怕是一點點微薄的幫助,也能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智慧理財:學會精打細算,合理規劃自己的收入與支出,不讓金錢成為你生命的束縛。
心態調整:在每天的禱告中,求上帝幫助我們保持正確的財富觀,避免被物慾所捆綁。

 

財富本身並不邪惡,它只是一個工具,如何使用它,才決定了我們的生命質量。讓我們一起活出智慧與敬虔的財富觀,用上帝喜悅的方式,成為世界和身邊人的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基督徒可以追求「財富自由」嗎?(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Yibin,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嗎?快來報名免費課程,教你如何自己當老闆!」

「錢總是不夠用嗎?快來私訊我,教你如何賺更多外快!」

「還沒投資股票?那你就out了!快來加入我們的團隊,包你馬上學會!」

「知道什麼是財務自由嗎?那就是無需工作就有錢入囊,且能夠滿足生活所需的狀態。想知道如何辦到?馬上聯繫我!」……

打開我的社交網路,以上的廣告比比皆是。喝多了類似「有錢,不只是為了擁有更多的選擇,而是能夠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拼搏吧,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的自己」這樣的「雞湯」,我的心也開始對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蠢蠢欲動。再看看身邊做生意和做投資的朋友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也慢慢感到自己不該滿足於眼下的生活。我想要賺更多的錢,以便早點還清債務,也可以帶家人到世界各地旅行。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尋求商機。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2016年,還在求學的我就已經寫過關於錢的文章:《我要賺錢!》鏈接:我要賺錢!

這篇文章是仍在求學的我對待「賺錢」的態度。當時的我,因為沒有收入,所以想賺些錢;而此時的我,已經開始工作並且有了穩定的收入,卻又想賺更多錢。這是因為我不滿足嗎?仔細思考我的動機,我發現自己想要實現財富自由,並不是為了買奢侈品、過多麼奢華的生活。而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經濟能力,讓家人過得舒適一些。另外,我若有感動去某地短宣,也能立即奉上報名費而無後顧之憂地出發。這些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不是嗎?然而,身為一名基督徒,我真的可以追求財物自由嗎?抱著這樣的疑惑,我開始查考聖經,想要知道上帝對財富有怎樣的觀點。畢竟「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章16節)。以下是我的一些得著。希望我所得到的啟發,也能為你解惑。

根據一份報紙的概述,聖經當中有關金錢的經文,大概有2000多句,而關於禱告和信心的,各有500多句。因此,金錢觀是不容忽視的。本質上,金錢是中性的,它的好壞,因使用它的人而異。「錢不是萬惡之源,貪錢才是萬惡之根」。因此,聖經論到錢時,都是針對人怎麼看待和使用它。

 

1.認清金錢是上帝所賜

首先,我們必須認定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金錢,都是上帝賜予的。擁有極多財富且充滿智慧的所羅門王曾如此說:「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傳道書5章19節)。然而我們不要只在富足時如此認為,在貧窮時也當如此。約伯在失去兒女、家產和健康的情況下,仍然能說出:「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這說明了他對上帝的敬畏,遠勝過對富足和平安的追求。約伯的信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後來,上帝也恩待他,賜予他財富與兒女,比從前更甚。

因此,我們應當相信上帝會供應我們的所需,並且為著我們所擁有的心存感恩。

 

2.我們只是金錢的管家

認清了金錢是上帝所賜之後,我們就當把自己放在合宜的位置上——上帝的管家。祂把金錢賜給我們,我們就當好好管理。而這一部分,就涉及到如何理財。我們的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主動的和被動的。

 

a)主動的是我們做工後的收入:

提摩太前書 5章18提到「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自然,我們從所服務的公司得到應得的薪金是理所當然的。它也提醒身為基督徒的老闆們,必須照著員工們所做的付出,給予他們配得的薪金。聖經並沒有明示兼職開源是件惡事。可是,卻道明了上帝不容許的賺錢方法,比如:賄賂(彌迦書3章11節)、靠碰運氣(以賽亞書65章11-12節)、速得的產業(箴言20章21節)、偷盜、欺騙、說謊(利未記19章11節)等。

 

b)被動的是讓錢生錢:

馬太福音25章14-30節提及主人給管家各五千、兩千和一千銀子並讓他們管理的故事。由於那管理一千銀子的管家沒有讓銀子增值,主人便把他的一千銀子給了那把五千銀子翻值一倍的管家。不僅如此,他還不用那無用的僕人了。這個比喻常常被解釋為警醒我們善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但我認為對於金錢也同樣是好的提醒:我們應當認真對待上帝所賜予我們的金錢。上帝喜悅我們用智慧的方法使金錢增值,無論是儲蓄在銀行里,還是投資在基金上。愛我們的上帝並非是把錢看得比我們還重要,而是讓我們學會善用祂給的恩賜與資源。所以,在為著所擁有的感謝祂的同時,也要學習關於理財方面的知識,以便能善用祂的美意。

 

3.理財但不貪財

一旦踏進了理財的道路,我們就會越走越遠。我們可能管理得當,賺的錢越來越多,因此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投資理財而忘記上帝;抑或是因著管理不當損失錢而埋怨上帝。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出自於我們的「貪婪之心」。潛意識裡,我們對金錢的愛超過了對上帝的愛,金錢儼然成為我們的主人,而我們不自覺地把上帝當作「管家」,認為祂有義務讓我們的財富升值。在貪財上,清教徒神學家巴克斯特如此說:「倘若誰企圖依靠財產貪圖安逸,那麼上帝在今生今世就要懲罰他,自鳴得意地安享已經到手的財富,這幾乎無例外地標誌著道德上的墮落。」

要想釐清我們有沒有貪財以及是不是不小心讓金錢成為了我們的主人,從奉獻的態度上就可以知道。奉獻是測試我們心中金錢所屬者的好方法。若我們覺得錢是自己賺來的,而奉獻不能讓金錢升值,那麼哪怕是拿出1%的奉獻,我們也會特別難受。若我們能樂意奉獻,必然成為上帝所喜愛的人,因為「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總結以上三點,我為「財物自由」設下了自己的新定義:

1.自由地讚美上帝,因為我所擁有的一切財產都來自祂。

2.自由地為上帝賺錢,自由地對上帝不喜歡的賺錢方式說「不」。

3.自由地為上帝理財,計算開支、不以上帝不喜悅的方式(比如:購買速得的投資組合、彩票等)增加收入。

4.自由地為上帝奉獻:樂意地為上帝的國度奉獻金錢。

 

約翰福音8章32節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因此,不論我此生有沒有可能達到屬世的財務自由,我知道我若追求真理,便擁有了從上帝而來的真自由:自由地活在上帝的愛和恩典中,不被罪捆綁。能夠拒絕金錢方面的誘惑,不做上帝所不喜悅的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系列:從大衛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

有聲播讀:楊瀾

 

 

我常常想,我想要當個有錢人是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提摩太前書6章10節說道:「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我能做到不貪財,有錢又能奉獻許多錢在事工上來榮耀上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聖經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大衛王或許就是其中一個。

 

1.因耶和華的同在而滿足

大衛本是一個牧童。而且他在家裡的地位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撒母耳記上16章11-12節就記載,當撒母耳奉上帝的命令到耶西的家中要膏他的一個兒子作王時,耶西竟然忘記了叫大衛。甚至當撒母耳問耶西:「你的兒子都在這裡嗎?」,耶西這才回答說:「還有個小的,現在放羊。羊」。若撒母耳沒說:「你打發人去叫他來。他若不來,我們必不坐席」,他可能都不會叫大衛來。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他確是極為寶貴。我們後來也看到他勇敢地戰勝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忠誠地服侍後來追殺他的掃羅王、忠心地對待他的朋友約拿單,更是一名心中時刻把耶和華擺在首位的僕人(撒母耳記上7章18節)。因此耶和華稱大衛王為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

無論大衛在放羊,在服侍掃羅,在逃避掃羅的追殺,還是在做國王,耶和華都一直與他同在。他的平安不在他的處境中,而是在於耶和華的同在。我們也是一樣。若我們常常在主裡面,無論是貧窮或富足,我們都會因為與上帝同在而感到滿足。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於無薪狀態。我是一名研究生,之前每一個月都有足夠的政府津貼來度日。然而因為某些原因,從這個五月開始,政府停發了給我的津貼。雖然我之前拿到的獎學金還是能夠供應我現在的日常生活,我還是禁不住和同齡朋友比較。我常常想「如果我不讀研究所,現在起碼還有工作賺錢,能夠減輕自己和父母的負擔」;或者「我真沒用,當獎學金用完了,我又要依賴父母了」…… 當這些負面想法開始湧入我的腦袋時,保羅的話及時地浮現:「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2-13節)。我相信這是上帝要對我說的話。我現在應該要做的,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上帝,把祂所交付我的任務——論文寫好,而不是焦慮著獎學金用完之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我相信我所缺乏的上帝必定會供應。

 

2.積極奉獻

大衛成為一國之君後,並沒有因為擁有了財富和權勢而蒙蔽了雙眼,放縱地生活,夜夜笙歌。相反,他為自己住在豪華的宮殿里,上帝的約櫃卻在簡陋的幔子里而感到很過意不去。他對上帝所賜予的一切恩典充滿了感激,所以大衛王想要為耶和華建造聖殿。雖然最後,上帝拒絕了大衛建聖殿的計劃,而是讓他的兒子所羅門完成了大衛王的心愿,但他並沒有因為被拒絕而感到沮喪或者生氣。他反而積極且努力地為建聖殿的事做籌備。大衛王在未死之先,預備的材料甚多,歷代志上29章就記載了大衛的奉獻:「我為我上帝的殿已經儘力預備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銅做銅器,鐵做鐵器,木做木器,還有紅瑪瑙、可鑲嵌的寶石、彩石和一切的寶石,並許多漢白玉。且因我心中愛慕我上帝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上帝的殿,就是俄斐金三千他連得,精鍊的銀子七千他連得,以貼殿牆,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並借匠人的手製造一切。」光是想像那個畫面就覺得好富麗堂皇!

我反思了自己的態度:當我拿到獎學金時,我對上帝的供應充滿了感激,但是,我並沒有立刻把我答應的十分之一奉獻出來。這並不是一筆多大的數目,但我的態度已經說明了問題。很難想像若以後我賺了大錢,是否還能夠像大衛那樣甘心樂意地奉獻。求主憐憫我,教導我如何以討祂喜悅的方式理財。感恩的是,這個月,我終於把該奉獻的金額奉獻出去了。說來奇妙,在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奉獻,我的心中沒有憂慮,反而是感到輕鬆和滿有平安。

 

3.警醒犯罪

越有錢的人,受到的誘惑就越大,而人的私慾會因著金錢和權勢而被誘發出來,或許這就不難解釋為何賺大錢的藝人會去吸毒嗑藥、政治家會貪污腐敗等了。從撒母耳記下的第11章我們看到後來的大衛王,也因為眼目的情慾,先犯了姦淫罪——與自己下屬的太太拔示巴同床,繼而犯了殺人罪——設計陷害了下屬赫人烏利亞。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不明真相的世人眼中,大衛的這個舉動或許讓他看上去是一名好國王,因為他娶了為國家戰死的軍官之妻子,以便讓其家人得到妥善的照顧。但是,沒有一件事是能夠瞞得過上帝的。當他的錯誤被先知拿單指認後(撒母耳記下12章),他頓時醒悟,並且當下就悔改了。

從大衛身上,我了解到:當一個人在擁有財富和權利的情況下,似乎會更容易被誘惑,犯了罪而不自知,即便是非常愛上帝的人也不例外。若大衛沒有被拿單指認,他會悔改嗎?我不知道。人一旦被情慾蒙蔽了心,就很難看見自己的罪。

因此,從大衛的一生中,我學到了兩條寶貴的功課:

1.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能夠因為心中有上帝而幸福、自足、快樂。

2.以大衛王的「拔示巴個案」提醒自己:不可因所享受的榮華富貴而不再對罪敏感。

 

最後,我也明白了,我要思考的不是「可以不可以」當一個有錢人,而是,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以上帝為滿足,並在我有了財富之後,要保持對上帝的敬畏之心,成為合祂心意的人。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關於財富的掙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身為基督徒的我,會對自己「想要變有錢」的想法感到不安,甚至有罪惡感。

聖經上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19-21節)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所以,基督徒怎麼可以一直想著錢呢?

可是,不變得有錢一點,我的父母就要一直工作到退休。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所欠下的讀書貸款何時才能還完?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該如何在宣教和神學的事工上奉獻多一點?

然而這所謂的「一點」是多少?我心中也沒有一個答案。

提摩太前書6章8-11節如此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是不知足嗎?我是貪戀錢財了嗎?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陷入死胡同,我常常禱告,求主告訴我想要變富有的想法是不是錯的。我一直在花費時間,甚至不惜花錢去學習理財,是不是不討祂的喜悅?

就在這個時候,我不確定是不是出於主的亮光,我開始想到從聖經中有錢的人物去認識財富觀,並且寫下我的心得。但願我的心得,也能夠幫助同樣有此困惑的你們。

 

聖經中著名的有錢人——亞伯拉罕

我想到的第一個有錢人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被稱為上帝的朋友。因為他對上帝的信心,人們甚至給了他「信心之父」的稱號。據創世記11章31節記載,亞伯拉罕和家人住在幼發拉底河東岸一座繁榮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據考古資料記載,吾珥出產許多黃金和珠寶,其雕刻藝術、人造運河、建築等,都曾經聞名於世。但是,此地卻充斥著偶像的膜拜與迷信。吾珥最醒目的建築物是一座高聳的金字塔,供奉著月神南那。而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也是侍奉別神的(約書亞記 24章2節)。雖然如此,當上帝向亞伯蘭顯現,要他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上帝指定的地方去時,他立即選擇聽從(創世記12章1-3節)。後來他拉帶著亞伯蘭、撒萊和羅得來到了哈蘭。

 

看重上帝的話勝於財富

我猜想亞伯拉罕的家庭背景應該很不錯,並且在哈蘭的時候小有積蓄(創世記12章5節)。啟程之前,他需要變賣產業,而在匆忙之下變賣,他可能會損失不小一筆金錢,但他還是樂於順從耶和華。這讓我看到他真的是看重上帝的話勝於金錢的。

其實,當你有錢了,你不一定會甘心樂意地奉獻。拿曾經的我自己為例,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得到了額外的獎學金。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當初還沒拿到錢的時候,我向上帝禱告說:「若是你給了我這筆錢,我會把十分之一奉獻給你。」可拿到了錢後,我卻拖了幾個月都不願奉獻。很誠實地說,我不捨得了。拿到錢後我就很自然地以為這是我自己的財產,因此奉獻變得很掙扎。很感恩祂的耐心提醒,也求祂饒恕我這個貪財的僕人。現在,我已經在分批將這筆錢奉獻。我還在禱告,希望能把剩下的一半奉獻在有需要的地方。

 

順服上帝而蒙福

亞伯拉罕對上帝的完全順服,也可以在創世記14章中看出。那時,他為了救侄子羅得與四王征戰,凱旋而歸。所多瑪王為了感謝他的幫助,想要把財富賞給他,可是他拒絕了,還如此說道:「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世記14章22-23節)想想看,能得到一國之君的賞賜,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亞伯拉罕卻毫不動心,因為他只在乎上帝如何看待他。這絕對是一場信心的考驗,而人的信心是在操練中不斷成長的。我們可以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到,與他的財富相比,更突出的是他對上帝的順服。

依據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從來沒有向上帝求過財富和孩子。他只是兢兢業業地做著上帝要他做的工。在我們為著如何才能達到財富自由操心時,不妨學習亞伯拉罕,常常聆聽上帝的聲音,並以順服來回應,一步一步,在祂的國度里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再為任何事憂慮。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