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在對抗抑鬱的同時侍奉上帝?

 

作者:Shawn Quah

翻譯:Nancy

 

查爾斯司布真嗎?抑鬱症嗎?

我第一次從我的牧師那裡聽說查爾斯·司布真,是在他分享了司布真許多佈道中的一些有見地的引文之後。當時,我記得我對這位“巨人”般的傳道人無比敬畏——我從來沒有想到像司布真這樣的人會也與抑鬱症作鬥爭。

直到一個朋友和我分享了這個故事,我才開始看到這個信仰“巨人”的另一面。為了瞭解更多,我找到了一本紮克·埃斯溫寫的《司布真的哀愁》,書中詳細記錄了司布真的經歷。

司布真與抑鬱症的鬥爭始於他22歲擔任一家大型教會的牧師時。有一次,當他在舍裡園音樂廳向數千人佈道時,一個惡作劇者大喊“著火了!”這引起了信徒們的恐慌,他們爭先恐後地離開了教堂,導致7人死亡,28人嚴重受傷。

這件事之後,司布真的精神狀態再也不一樣了。

他的妻子蘇珊娜寫道:“我心愛的人的痛苦是如此深刻和強烈,以至於理性似乎在其寶座上搖搖欲墜,我們有時會擔心他再也不會講道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司布真遭受了他所謂的“無緣無故的抑鬱”。他曾經說過:“我的情緒如此低落,以至於我像個孩子一樣常常在哭泣,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而哭。”

雖然我無法想像查爾斯·司布真可能經歷了什麼,但我自己對抑鬱症並不陌生。我最近經歷了一段極度孤獨的時期,我質問上帝“我為什麼還單身”和“什麼時候才輪到我?”

所以,我越讀這本書,就越想知道司布真是如何度過抑鬱症的,以及是否有什麼實用的建議可以應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然而,我發現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儘管司布真沒有找到治療抑鬱症的方法,但他仍然將自己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超過38年)奉獻給了在英國各地傳道和侍奉上帝上。

我認為自己在教會裡很活躍,既擔任小組組長,也是委員會的一名會友,我們的委員會致力於吸引年輕人與上帝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有時,我覺得我與抑鬱症的鬥爭使我不配擔任這些職務,因為我曾認為,對於我所帶領的年輕人來說,我更多像是一個負擔,而不是幫助。有一次,我甚至向同工們提出辭呈。他們鼓勵我繼續服侍,但尊重我的決定,如果我真的想要辭職的話。

司布真的一生告訴我,也許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我的抑鬱——不是把它看作是一種殘缺,而是一種讓我更深入地體驗上帝之愛和信實的方式。

我並不孤單

“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2章18節

在悲傷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會使一切都恢復正常。雖然這是真的,也是我們都可以期待的事實,但司布真邀請抑鬱症患者在一個我們通常不會想到的地方——客西馬尼園——找到我們救主的幫助。

對於司布真,那是憂愁的花園——耶穌曾在那裡對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馬太福音26章38節)這樣的場景給了我們一幅“抑鬱”的畫面。正因為如此,抑鬱症患者可以在耶穌的故事線中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知道祂曾經遭受過深深的痛苦和憂傷,甚至到了將要死的地步。

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看待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光,而常常只覺得這是他走向十字架之前的一個階段。但是讀司布真的描述,使我對我的救主有了新的認識。它幫助我看到,耶穌不僅給了我對未來的盼望,也給了我當下的切實盼望。

正如希伯來書2章18節提醒我們的那樣,祂理解我們的痛苦和掙扎,因為祂自己曾經在所有不同的方面都面對過這樣的痛苦。

認識到這一點,使我更多向祂禱告。每當我感到沮喪時,我都會提醒自己要相信基督與我同在——祂知道我的痛苦,我可以把我所有的感受都告訴祂和向祂交托。這幫助我度過了很多個沮喪的日子,特別是在工作或在教會服侍的時候,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力量。

邀請朋友加入你的歷程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拉太書6章2節

在《司布真的哀愁》一書中,紮克·埃斯溫描述了司布真如何用自然的方式來擺脫抑鬱,比如大笑、安靜時光和安排放鬆的假期。我發現這些建議很有幫助,尤其是當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經常想什麼都不做或者在家睡覺。雖然這些可以是很好的放鬆形式,但司布真鼓勵我們積極嘗試不同的方式,這些方式會自然地幫助我們改善情緒。

我發現和朋友一起制定計劃,花時間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享我們的掙扎,在禱告中把這些都帶到上帝面前(加拉太書6章2節),而不是獨自一人面對,對我很有幫助。即使我們沒有時間見面,能夠給朋友發短信,知道有人和我一起同行,幫助我度過了抑鬱症。

倚靠基督

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申命記33章27節

司布真的人生為我樹立了倚靠基督的榜樣,並給了我盼望,讓我知道儘管我與抑鬱症作鬥爭,但這並沒有降低我在服侍上帝子民方面的效率。

事實上,我意識到,讓其他人知道我在掙扎是沒關係的,這樣我就可以更加倚靠基督,祂的話語,以及祂給我的團契。我知道祂是我的避難所,祂永遠的膀臂會帶我度過今生的試煉,就像祂對司布真所做的、看著他度過沮喪、一生事工那樣。

如果你也在與抑鬱做鬥爭,我希望你能從基督與我們同行並給我們盼望的真理中得到安慰,我也禱告你可以不斷經歷上帝的恩典。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失控的人生如何重獲希望

 

作者:米米

有聲播讀:佳音

 

 

我是一個“J”人,在MBTI的測試中,J代表判斷,意思是對生活喜歡做明確規劃,也可以說是一個喜歡掌控一切的人,穩定和秩序在J人的世界裡很重要。可是生活總是在你平靜安穩的時候跳出一隻螞蚱給你一個“驚喜”。

就比如說,終於瘦了幾斤的我在一個刺激下突然暴食了。就比如說,得到了一份工作卻被有背景的人擠走了。還比如說,準備去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突然發現餘額不足以至於無法支付車費。你也許會說哪有這麼倒霉的人啊,但是以上三件事就是這兩個月內發生在我身上的。

如果順利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才算看到希望,那2024年中國大約1179萬失業人口何時才能重獲希望?

作為一個基督徒,如果把你的人生比喻成一列駛往遠方的火車,你開著導航以最快的路線往目的地駛去,這個時候火車來到了第一個交叉路口,導航是左,上帝讓你走右,但是右的路崎嶇難走,也許你會拍拍胸口安慰自己,上帝有祂的美意啦,萬事互相效力嘛;終於艱難度過第一段路,當第二個路口上帝還是沒讓你走導航,你大概會咬咬牙說“我還是順服上帝的旨意”;當第三個路口還是這樣時,你再也忍不住了,對上帝怒吼“上帝啊,你有完沒完啊?”

“嗚嗚嗚…我這麼難過你都不安慰我一下,我遇到了這麼多委屈也不心疼我一下,我差點被車撞也不關心我一下…”我一邊過橋一邊大哭一邊大罵一個無辜的姊妹,而電話那頭是一句又一句溫柔的安撫,將近20分鐘的通話,我的情緒被撫平了。姊妹說你有事給我留言,我有時候忙,但我看到就會回你。我聽到這一句又被安慰了一次。上帝清楚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有時候祂也許會“延遲安慰”,但祂從不誤事,因為祂是大能的,又是慈愛的。

放下電話的時候已經到達了前對岸的公園了。我準備帶上耳機聽道,然後在公園溜達一下,打開YouTube突然看到一個海報,來自The Hope“你所付出的一切,上帝都看見,上帝會給予你力量”,然後就是啓示錄3章8节的經文「我知 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 點力量 ,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 。看哪 ,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上帝啊,這是你給我應許嗎”?

因為身體不舒服,我從香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養病,在這期間,我找了三份工作都因為不同的原因不得不離開了。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問上帝“what”(什麼)和“where”(在哪裡)的問題。“上帝,我的下一份工作是什麼?”,“上帝,我的下一份工作應該在哪一個城市?”直到有一天聽道是講約書亞記,上帝來找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去到那應許地,上帝並沒有和約書亞細說一個完美的路途計畫,但是上帝給了約書亞一個應許,在約書亞記1章5「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決不離開你,也不離棄你。」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上帝也沒有給我一個完美的計畫,但是祂給了我一個值得期盼的應許。

聖經中有好多應許的經文“上帝應許一生與我們同在,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申命記31章6節)。也告訴我們,“我們會遇到苦難,但祂已經勝了世界了”(約翰福音16章33節)。我們總是在慌亂中求問上帝為什麼?怎麼辦?但是祂給過我們的話,給過我們的應許,我們是否有揣在身上呢?

現在的這個世界仿佛越來越失控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失業人口的不斷增加,新型病毒的出現…越來越多人喜歡去占卜和算命,因為面對這樣的世界,他們心裏失去了平安,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的未來,比如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升職?什麼時候能買車買房?作為基督徒的我也會害怕啊,在這個世界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時候也會向上帝哭訴,“我又受傷了,好痛啊!”但是作為基督徒的我也因得到了上帝的應許,即使受傷也不至於失去希望。就像羅馬書15章13說「願那賜盼望的上帝,因著你們的信,把一切喜樂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靠著聖靈的大能滿有盼望。」只因祂是那位賜盼望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短詩三首

作者:一勤

1、
同行

你還在禱告嗎?她問。

那時我忽然有些感動,

在忙碌的世界中,

有誰會關心你的靈魂呢?

多少日常的寒暄,

使人變得冷漠而匆匆,

只這樣一句問候,

讓人可以慢下腳步,

聊一聊生活,

說一說裡面的生命。

2、 《祷告》

人會禱告

像是會哭會笑一樣自然,

這生命之初本有的語言,

在生活的氣息里,

在嘆息與注目之間,

整個生命都是禱告的延續,

直到見主的那一刻,

說一聲阿們。

3、《在主里

在主里,

心是鬆弛的,

像是急流的河水流到了平原,

變幻的雲停在了天邊。

這時的我能聽到細小的聲音,

能感受到天地微小的變動。

在主里這一份美好啊,

這時天地和我的心都是柔軟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成年後容易被忘記的3個兒時幸福


作者: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Eric

 

我是有两个孩子的新手妈妈——在去年十二月,我和丈夫迎来了我们健谈、爱笑的小儿子,我们还有一个五岁的,长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的女儿。

令人惊奇的是,与孩子(无论是你自己的、家人的、还是朋友的孩子)的互动总能提醒你,他们看待世界的奇妙方式——在我们“长大”之前也曾这样看待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毕业、工作、租房或按揭买房、经历复杂的友谊以及伴随长大而经历的令人讨厌的情感(如失望、沮丧和心碎)。

今天,我想要按一下暂停键,来看看我们儿时曾经历过的三件幸福的事情,也许大多数人可能已经忘记,但无论你身在何处,我都希望能激励你。

1.主动接近他人,不怕被拒绝

我女儿喜欢去操场玩。一到操场,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次看到她时她总会带回一两个朋友。有一次,她主动提出参加一个新朋友的家庭午餐。我不得不去找她解释,“他们可能只买了够他们一家人吃的饭,而且你已经吃过了。”

镜头切换到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在参加任何有许多陌生人的活动之前,我都会明显感到焦虑,并试图做好心理建设,害怕会尴尬。

在许多方面,怕遭到拒绝似乎是成年人的标配。我们可能有过被青少年时期的刺耳言语伤害过的经历,那时候同龄人非常乐意告诉我们哪里不合群。

所以我很佩服我女儿如何与人相处而不怕被拒绝。我喜欢她这种态度,在处理各种情况时,不去担心自己是否不够好和是否能应对。

但是,当担心被拒绝成为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尽管我们非常希望有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我想解决被拒绝恐惧的最好方法是有目标地、持续地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

据说,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不会喜欢你。有些人我们似乎永远不会与之有共鸣,因为人是不可能在百分之百的时间里被百分之百的人喜欢的。

有一次我迷上了一个男孩,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希望他能注意到我,然后我告诉了他我的感受。

随后,他告诉我,他并不喜欢我。他喜欢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她更漂亮。

在那个阶段,我很不自信。但我也意识到,继续沿着这种自我厌恶的轨道走下去,对我来说将是危险的结局。

这段令人心碎的经历恰逢学年假期结束,所以我把这段时间用于学习圣经并重新训练我看问题的视角。

当我害怕被拒绝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大卫王。我无法想象他不仅被拒绝,还被亲近的人攻击所感受到的痛苦。他的许多悲伤都记录在诗篇中(诗篇41篇9-10节,55篇12-14节,16-18节)。

就像大卫一样,当我们被别人唾弃时,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我们更在乎的那位,祂对我们的看法胜过其他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感到受伤,而是说上帝与我们一起来面对,并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们记住,上帝爱我们(以弗所书3章18节)所以我们可以让祂的爱,而不是人们的拒绝,成为我们去靠近他人的起点(和安全网)。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放弃被拒绝的预设,我们会经历多么丰盛的生命——记住我们已经完全被上帝接纳了——像我女儿接近操场那样去面对生活,准备好并渴望与任何想与我们接触的人发生连接。

2. 带着惊奇感来面对生活

前几天,琪琪和我花了很多时间观察云。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空中飘着一排排不同的云彩。有些看起来像蓬松滑稽的大家伙,而另一些则是长长的一缕。

“为什么它们都不一样,妈妈?”女儿问道,我隐约知道这与海拔高度和其他因素有关,为了更确切些,我们用谷歌搜索并查看了照片,琪琪看了大为惊叹。

后来,我惊讶于我是多么容易地低着头在生活中蹒跚而行,而错过了每日生活中的奇迹。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生活在拥有高楼大厦、宽阔道路、光和噪音污染的城市。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一些东西吸引着——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上的广告、高速公路边上的广告牌、我们的手机和摆在我们面前的其他东西。

对你来说,退一小步但却意义重大,这样你就可以把目光投向天堂,这一小步会是怎样的呢?看看上帝所创造的美并培养一种惊奇感。

我喜欢耶稣在路加福音 12章22-28节中鼓励祂的门徒思想空中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花——祂实际上是在说,看看大自然中的一切,请不要忧虑。

就像琪琪一样,她经常停下来盯着某样东西(一只虫子、一朵花、一根羽毛),我也一直在努力有意识地思考上帝的创造,培养对造物主的敬畏感。

可能会是在不戴耳机的情况下在街区里散步,听鸟儿的声音,树叶在树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者去趟海边,让海的声音和景色成为你关注的焦点,我就被提醒,虽然我的困难很大,但有更伟大的上帝在照顾我。

3.慢下来做事

“为什么总是匆匆忙忙?”有一天,琪琪问我,当时我们刚走出学校,只跟认识的人快快打了声招呼,就把她的东西扔进后备箱,然后冲出了学校的停车场。

我知道答案。我的宝宝要睡觉或吃饭,或者都有,学校的停车场从下午三点开始会变得拥挤不堪,高速公路也变得更加拥堵,我只想回家,以免孩子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人都因为交通而在车里大喊大叫。

作为成年人,我们喜欢效率。我们知道一天只有固定数量的时间,从起床、上班、做完所有事情到睡觉前拿出一点时间放松。因此,我们计算出所有变量,以确保事情是有效率的,这样我们才能生存。

但有时我们太匆忙了,我们可能会错过慢下来与他人联络的机会和祝福。

就我而言,我其实可以在学校给小儿子喂食,然后让他在婴儿车里睡个午觉,而琪琪则可以在操场上玩耍,我能和那些在放学后留在学校的父母交流。我知道我这样做的时候,事情总体上是积极的,我们进行了美妙的对话并建立了友谊。

前几天我在广播中听到,孩子们只有在16岁左右才能真正理解“未来”的概念。在此之前,未来就是很久之后。就像我女儿一直在问她的生日什么时候才到,却不知道“五个月”究竟有多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认为自己知道未来,并试图通过尽可能消除变量使未来可控。但也许有时我们是否需要对未来少一点“掌控”?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很忙碌,但我的女儿和儿子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并提醒我,生活不是完成那些任务清单,也不是在支付抵押贷款和做家务中不停奔波。

生活是不断经历的过程,是为上帝的荣耀而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