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餅二魚——藝術,是要榮耀上帝!

作者:鹿溪

 

【畫畫——求學路上的跳板】

在我的求學生涯中,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很一般,如果單靠文化課成績想要去比較理想的學校幾乎不可能。因此,為了進入更理想的院校,我從高一開始選擇學畫畫。當時對我來說,畫畫就像一個技術活,只要肯努力,就能在一定時間內速成。然而周圍畫的好的同學太多了,我畫的常常不符合美術老師們的考學標準。雖然如此,我還是上到了一所還不錯的學校。

這所學校設計專業課的老師們,注重的不只是我們的繪畫技能,更是整個設計作品點點滴滴的想法,整個思維過程的變化,而最後呈現的成品是設計過程的自然結果。在這樣的藝術氛圍裡,我發現,原來藝術的表達方式有很多,並不止于有高超的繪畫技能,獨立的思考加創意的表達也是很重要的。在一個個專業老師的指導和陪伴下,讓我從對畫畫的歪曲認知中,跳到了設計的領域,使我在藝術的路上重新出發。

【上帝矯正我對繪畫的觀念】

於是我大學在設計實踐方面,接受世界頂尖的設計老師的指導和陪伴;研究生讀在設計理論方面,接受導師從藝術的根部去思考並深入研究的指導和裝備。回頭看看,這一切雖然都是發生在我未信主之前,但是藝術這條路上都有上帝奇妙的帶領。

後來我信主後,我的專業技能就閒置了。直到我參與一個跨文化宣教的培訓時,帶領人找我畫一些圖。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會找到我?我來這裡不是專門學習培訓要出去做福音工作的嗎?但是,我還是先同意畫了。安靜中,才發現,在學畫畫的生涯中,我一直認為:如果我的畫達不到老師的標準,(比如,造型是否準確等)我就是畫的不好。這個錯誤的思維深深植入我的裡面,讓我寸步難行,不敢畫畫,害怕達不到標準,害怕出錯。原來這是上帝的恩典臨到我,祂矯正我對畫畫錯誤的認知。因為即使我認為自己畫的不好,上帝還給我機會為祂畫畫;連我自己都嫌棄自己,但祂不嫌棄我,這令我非常感動。

於是,我開始把自己的繪畫工具一直帶在身邊,即使去海外服事也帶在身邊。後來,帶領人給我看之前讓我參與繪畫的那個事工項目(是一個全球福音事工拓展相關的項目),我看到我畫那些圖被放在介紹“上帝所造的萬民”那個板塊裡。那一刻,讓我覺得很羞愧,也很感到榮幸。非常感恩繪畫技能這麼不好的我,能在這樣的事工中有份,真的是不配得的。然而,上帝卻仍然願意使用。再後來,又有團隊找我設計退修會的手冊,大的主題牆等,我還是有不願意的成分,不過,還是先接了下來。當時心裡還是會認為:做設計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我更想把時間放在看書上。直到去到現場,看到自己的設計能成為那麼多人的祝福,心裡還是很感恩祂總是能讓人想起我是學設計的,並且藉著人來找我到我,來使用我。

【開始被上帝使用,用藝術服事祂】

在海外服事三年,有很多觸動自己的時刻,不知不覺就拿起畫筆,畫了起來,表達上帝的恩惠;表達心中的盼望;表達在困難中上帝如何帶領我走出來等等。在這段時間中,我能自由地畫畫,身邊再也沒有老師說我畫得不好了,反而是得到主內的家人們的認可和欣賞。後來,因著好姐妹們要參與長期宣教服事,需要籌款,我就禱告尋求上帝: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她們呢?後來,就把我畫的一些畫,打印成明信片,在退修會上賣,並把賣畫的錢,全部奉獻給參與長期宣教服事的肢體。這次事件不同肢體的回應,給我很多安慰和鼓舞。

海外事工結束,我回國結婚生娃,專業又放下了。直到2023年年初,我又再次想到上帝藉著父母花那麼多錢,也用那麼長時間裝備我,我實在很希望所學的專業能被上帝使用。一方面有這樣一個禱告,另一方面,我看到,我一些學藝術的同學,他們有那麼好的繪畫技能,卻在畫假神和偶像的像,我心裡非常難過。那一刻,就想著在專業領域,哪怕作為基督徒的我要發一點點的光呢!我也要起來,為主發光。我還發現,畫的一些所思所想的電子手繪圖,未信的朋友看到時,她們會因此有所提問,我發現這是福音很好的契機和平臺。

之後有一個肢體找我,表達他們要需要設計一張海報,能夠藉著這個海報找到大學裡面的基督徒和對信仰有興趣的人。主題是“五餅二魚”,口號是“Be loved, share love”(編者譯:被愛,分享愛)。我知道上帝再次應允了我的禱告,祂要藉著這次事工再次使用我。於是我開始默想相關經文,也謹慎自己不能只看重創意設計的技法卻不注重表達經文內涵。於是,接下來那一個星期,我每天都靈修五餅二魚的經文,心裡也堅信上帝一定會給我創意。果然有一天,我腦海出現一個數學算式,整個畫面的元素也都一一確定下來。最重要的是,“五餅二魚”這個神跡事件本身,對我生命有很大的更新。五個餅兩條魚雖然很少,但是,只要願意拿出來交給上帝,上帝就讓這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喂飽那不止五千人的生命,甚至還有餘下。經過這次的經歷,我再一次願意回應上帝,把我認為自己很微不足道的繪畫和設計技能交給祂,祂必能使這微不足道變得豐盛有餘。

【藝術是我的五餅二魚,我要獻上!】

後來,我看到自己萌發做文創的念頭,心裡想要專業繼續被主使用。之前找我畫畫的那個帶領人,又找到了我。另一位肢體也和我聊了聊藝術如何成為祝福。還有我的丈夫,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我們一起以上帝的眼光討論藝術。我們聊到藝術對人的影響力、重要性和負面的影響。最後我們得出結論:

  1. 上帝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和最有智慧的設計師。
  2. 藝術品是要傳達出上帝本身,訴說上帝的榮耀,而不是傳達出人的自我崇拜和自我的榮耀!
  3. 藝術不是要符合人的自我,而是要能展現有關上帝自己。即使作品沒有符合人對藝術的期待,但只要能夠啟示上帝自己,和祂的的身份和工作,就是蒙上帝喜悅的藝術。

同時我也意識到,我的設計必然和世界的設計不一樣,我的設計最重要的是傳達出上帝的心意!

我非常感恩上帝藉著不同的人對我的祝福。聽了他們的想法,在禱告和靈修中,上帝的話不斷更新我,其中有以下三點:

  • 主耶穌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這句經文在日語的翻譯裡,更是紮心。わたしの恵みは、あなたに十分である。わたしの力は、弱い人にこそ、最もよく現れれるのだから。“十分”表達程度,是充充足足,足夠的意思。意思是“我的能力正是在軟弱的人身上,最能彰顯出來”。
  • 在按才幹受託的比喻中(馬太福音25章14-30節),讓我看到上帝按著每個人能承擔的能力給人適當的才幹。假如上帝給我的是一千兩,給別人五千兩,或兩千兩,我就不要去羡慕和比較。我一直認為別人藝術技能那麼厲害,自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這裡我看到,即使自己擁有的才幹比別人少,但是,這是上帝按著我所能承受的能力給我的。即使我認為沒有別人那麼多(藝術技能那麼好),只要把這有的用起來,就會被上帝認為是忠心良善的僕人了。最重要的不是多少,而是有沒有按著上帝的心意去使用才幹,“去使用“才是上帝所看重的。不要因為自己才幹少(藝術技能不好)而難過,就把才幹埋藏起來,因為這在上帝看來就是又惡又懶了。
  •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以斯帖記4章14節)這讓我意識到,在主內藝術的領域中,如果我現在不起來做上帝感動我當做的事,我連這個圈子都沒進入,就不更別提可以留下什麼藝術寶藏給後人了。當然我不是說要追求讓自己出名,而是在上帝國度中,能用藝術的方式給千萬人帶去祝福,這是何等榮幸!如今上帝叫我起來成為傳揚祂的器皿,我不去做的話,上帝也一定會興起別人來做。我相信:選擇與上帝同行,一生中一定會有好多次冒險。服事上帝的機會有很多種,但若因為猶豫害怕而拒絕,那就只能與經歷上帝的福分擦肩而過。

我非常感恩,上帝用祂的話語一路引領我,歸正我,給我力量調整自己來跟隨祂。即使自己再怎麼認為自己的專業不夠好,拿不出手來,但上帝不嫌棄,祂要我獻上我的一切。雖然我還不知道未來自己的藝術之路具體會怎樣,(不管是福音文創藝術、給雅米網站投稿,還是成立設計工作室)但是,目前我的回應就是:我願意把我的專業使用起來。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和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也屬￿祂,因此必要歸於上帝!順服上帝比世界上的豐功偉績(成功、成就、金錢)更重要!順服上帝就是祂眼中的“豐功偉績”,並且是能存到永遠的!所以,我願意順服祂!

 

**在雅米網站搜索“鹿溪“就可以看到更多相關藝術作品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什麼上帝不給我一份能發揮我才能的工作?

 

作者: AJ Wo

翻譯:Nancy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歡數字。在學校裡,我的數學和科學經常取得最高分,我的同學每次考試後都會和我對答案。

在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教我們用“試錯法”來解數學題,我發現這種方法效率很低,所以我不自覺地用代數方法(在我還不知道代數是什麼之前)來解題。

但當涉及到任何與文字相關的課程時,我就會因為缺乏“結構”和明確的解答和規範而苦苦掙扎。

我的作文經常不及格,因為老師會說我的文章沒有回答題目。我會茫然地盯著詞匯選擇題,發現所有的單詞都是聞所未聞的。有一次,在花了一個小時解釋“燃料”這個詞的意思之後,我媽媽認定我是學不會英語了。

但是上帝並沒有放棄我,也不認為我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

在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位教會領袖給了我一本C.S.魯益師的《返璞歸真》。這是十多年來我讀的第一本書。

令我驚訝的是,我發現這本書很容易讀,因為作者用平信徒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了聖經的概念,並為基督信仰提供了有用的類比。我還發現這本書很吸引人,因為它闡述並回答了我對信仰的疑問。這是我讀完的第一本書,它讓我意識到書籍可以豐富我的生活。

然而,當我通過了兩門必修的寫作課後,我以為我終於不用再寫作了,以為我可以不用再寫任何東西就能順利完成我的統計學學位的其餘課程了。我幻想著利用我在數學和數字方面的天賦來賺很多錢。

尋找我夢想中的工作,卻失敗了

當我即將畢業時,我申請了好幾個對沖基金和投資公司,我聽說在那裡人們可以利用複雜的數學模型賺很多錢。為了讓這個目標看起來不那麼自私,我想我可以把我賺的一些錢捐給我祖國印度尼西亞的窮人。

然而,當我不斷收到拒絕時,我開始質疑為什麼我有一個“高尚”的目標上帝卻不給我一份能充分發揮我才能的工作呢。我安慰自己說,現在的拒絕可能意味著我要“等待”,我只需要繼續嘗試就好了。

雖然上帝沒有給我一份對沖基金的工作,但祂給了我一個科技公司商業分析師的職位。

我並不介意做這份工作,因為可以用到我的數學技能,但我繼續努力,抓住每一個機會進入對沖基金行業。我甚至聯繫了一位在對沖基金工作的大學同學,告訴他我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很感興趣。我的朋友覺得很好笑,他告訴我,他認識的人實際上都很想進入我所在的領域。儘管如此,我仍然沒有意識到上帝可能在告訴我要待在原地。

一年後,我的經理開始擴大我的職責範圍,讓我為高管們寫明介紹,讓他們瞭解業務的發展情況,並向非技術人員解釋統計概念,讓他們瞭解產品的變化。

我向上帝抱怨我是多麼不想寫東西和與人打交道,並提醒祂我希望快速獲得更多財富。但由於這些任務都是職業發展的必要,而我並沒有從上帝那裡聽到其他指示,我開始花越來越少的時間來處理數字,而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寫電子郵件和文件上,以提出想法和影響他人。

上帝在幕後工作

當我的小組開始一起讀《地獄來鴻》這本書時,出於某些原因,人們開始指望我來幫助解釋文中的意思。在這段時間裡,上帝逐漸培養了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溫柔地引導我走向一個我還沒有準備好的呼召。

幾個月前,在一次教會退修會中,我們正在禱告,一位主講嘉賓走過來對我說話。“我對你有個異象,但首先,我得問你,你是不是碰巧在寫些什麼東西?”

這個問題的措辭暗示了我的工作並不是專門的寫作,但上帝一直在引導我走向這個方向和事工領域。

聽到這句話,我在那一刻感到上帝想讓我知道祂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祂非常關心我的處境。為了確保我不是簡單地憑感覺行事,我花時間閱讀聖經,並考慮我聽到的信息是否與上帝的話語一致。我也祈禱並請求上帝向我展示祂是如何在我生命的不同領域工作的。

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我回想起我之前問過的問題:“為什麼上帝不直接使用我已有的才能和愛好呢?”當我不斷地把我的懇求和掙扎帶到上帝面前,當我在教會導師的指導下通過聖經研究祂的品格時,我開始能更好地理解祂對我的旨意。

理解上帝眼中的好工作

當耶穌開始祂在地上的事工時,祂並沒有招募那些受過高等教育和對聖經非常瞭解的人做祂的門徒。相反,祂選擇了沒有受過教育的漁夫,被人鄙視的稅吏和奮銳党,這些門徒最終成為早期教會的創始人,不知疲倦地傳福音到世界的盡頭,並作為殉道者忠心到底。

我們知道上帝如何召喚“不善言辭”、“言語遲鈍”的摩西去對抗法老,並將以色列人從奴役中解救出來(出埃及記4章10-12節)。祂叫掃羅成為祂所揀選的器皿,因為掃羅“迫害主的門徒”(使徒行傳9章1-31節)。我明白了上帝就是要這樣呼召和使用我們,讓我們體驗祂的愛和恩典帶來的改變大能,讓我們最終成為祂的見證。

上帝希望我們認識到我們要完全依靠祂,而不是以為我們所擁有的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優點或努力而來的。

祂想讓我們感受到祂屬靈恩賜的祝福,體驗祂大能的手引導我們,並讓我們完全安息在祂裡面。

我明白了為什麼上帝沒有立即讓我進入我想要去的領域——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我會驕傲而不是榮耀祂(哥林多前書13章3節)。上帝也讓我看到,每當我參與那些讓我覺得有成就感、需要我才能的事工時,我是多麼容易驕傲。

上帝不是一個老闆,只是尋找熟練的工人為祂工作,而是一位父親,祂供應我們這些祂的孩子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

雖然我仍然在做原來的工作,主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但上帝已經讓我謙卑下來順服祂的計劃,讓祂帶領我去祂想要使用或培養我的地方。祂裝備我,給我機會在小組中分享祂的話語,讓我為我的教會寫靈修材料,甚至給新來的弟兄姊妹和非信徒講授基督信仰的基礎課程。

能夠以這種方式與上帝親密同行,比我能夠做自己渴望做的事更令我滿足,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孩子的死告訴我,我不再需要自殘

 

作者:Marissa Luk

翻譯 Eric

 

 

我依稀記得第一次自殘後的感受——令人驚訝的解脫。身體上陣陣刺痛,伴隨著莫名的興奮和內疚。我那時不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我的自殘行為始於四年前,那一年我被診斷出焦慮症和嚴重的抑鬱,那時的我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掙扎,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確診確實能幫助我更好地瞭解自己,但是開的藥更多的是針對失眠、心悸這樣的身體症狀。隨著我心理的紊亂一年年加劇,我發現自己似溺水一般,瘋狂掙扎,只為得到片刻安寧,在下一波焦慮和抑鬱的海浪將我淹沒之前,我努力浮出水面,只為吸口氣活命。

我記不得最初自殘的想法是怎麼來的,卻記得第一次拿刀傷害自己是如何給我帶來一種奇怪的鎮靜,這一刻是痛苦的,下一刻又是解脫的。解脫的感受轉瞬即逝,但卻是我唯一能獲得的寬慰。

所以每當痛苦難耐,我會自殘以尋求片刻滿足。四年來,我每個月自殘行為都會發生幾次。無論去哪兒,我都會穿著長袖開衫遮住手臂上的傷口。

這是屬靈攻擊嗎?

對於我的病,我找不到任何外在的原因,一度曾認為一定是自己的靈裡出了問題。所以我認為應該向我的教會求助,來尋求指引,但是向我委身的不同教會求助都未果,他們都缺乏對我的理解或共情。

一個教會的領袖說他們希望我不要再為了引起他人注意來傷害自己,有人說我需要除掉這些有罪的想法。還有人說我的行為是自私、“不健康的”,我必須停止這麼做。

當然,這些建議都無濟於事。還有一個教會朋友的回應最令我受傷,他批評我“太不珍惜生命了”,以至於讓身體遭受疼痛還覺得理所當然。那一刻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想再解釋。

這些回應讓我的焦慮和抑鬱雪上加霜。不僅他們的態度令我沮喪,還為著自己無法成為他們期待的那種基督徒而倍感羞愧。

我用小刀傷害自己因為我恨自己——更確切地講,是恨我的大腦,抑鬱和焦慮是如何在我的大腦住下來的,我氣惱自己無法控制它們。越來越多的羞恥感伴隨著得到解脫的渴望,唯有自殘才能令我解脫。

在我經歷的這些遭遇中,我的丈夫盡他所能給我支持和照顧。他經常和我一起禱告,總會告訴我不要傷害自己,儘管最後我還是不聽他的。他還盡最大努力來為我尋找合適的精神科的幫助,也憂心我會做出比自殘更嚴重的行為。

然後有一天發生了我這輩子最痛苦的事。但是,這件事卻奇跡般使我停止了自殘。

傷心欲絕但又充滿盼望的聖誕節

2021年12月25日的聖誕節。我和丈夫去了離家最近的醫院急診室,在那裡他們給我做術前準備,要移除我胎死腹中的孩子。

只在幾周前剛有的Haven的心跳回蕩在我腦中,我對那一天的記憶非常模糊,我只記得淚水和困惑。我的大腦無法接受在醫院裡發生的這個現實。

那天結束後,我帶著空空的子宮和破碎的心,和丈夫把Haven的身體埋在了我們教會花園的一個安靜的角落。

我感覺自己淹沒在了悲傷和痛苦的海洋中。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沒能活下來?我為自己的身體沒能保住孩子而感到內疚。我覺得她的離開是我的錯,儘管醫生說這是我無法控制的,也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

手術後的那天晚上,我又回到了割傷自己的舊習慣中。我躺在地板上,淚流滿面,沉浸在刀刃上灼熱的疼痛和悲傷的感覺中。

但開始後不久,我就停下了,因為“因祂受的鞭傷”這句話在我的腦海中響起,清晰如同白晝。

因祂受的鞭傷。我知道這是從聖經中的一節經文中來的,儘管我不能立即想起是哪一節。極度的疲乏襲來,所以我把自己收拾乾淨,哭著哭著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聖經中尋找“鞭傷”這個詞,以找到這節經文。我最終看到了《以賽亞書》53章5節,然後翻到這一節。這是我多年前就重點標注了的一節經文,在我的聖經中加了下劃線。

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

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時,字裡行間地顯明了基督的十字架。這節經文清楚地表明瞭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生動地描述了我們的罪如何刺穿、壓傷並深深地傷害了我們的救主,以及祂是如何接受這一切的,以便我們可以得到平安和醫治。

在我成為基督徒的這些年裡,沒有什麼比那天晚上的這節經文更能刺痛我的心了。

耶穌承擔了所有本來是我該受到的懲罰和羞辱,這清楚地表明,我必須施加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懲罰都是沒必要的,我所感到的任何羞恥都被耶穌的完全和公義所遮蓋。

當我處於最低谷——悲痛欲絕之時,我看到了耶穌是如何捨棄自己的身體,讓我們擁有生命的,無論是現在還是永遠。祂的犧牲遮蓋了這一切。祂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因此我不需要再付了。

**

我的焦慮症和抑鬱症仍然讓我很難承受,然而,儘管可能難以想像,但我孩子的離世為我對永恆應許的理解帶來了新的曙光。我毫無疑問地知道,現在的生活並不是沒有盼望的。

那年聖誕節,當我安葬孩子的遺體時,我期待著天堂的應許。我在上帝十字架的救贖工作中得到了安慰,我也終於改掉了多年來自殘的習慣。

在醫治、哀傷、渴望抱著自己的孩子、渴望美好未來的日子裡,耶穌與我同在,一同度過了這一切。祂以牧羊人的溫柔帶領著我——祂的羊,祂瞭解每一個人的憂慮和悲傷。祂是我的平安和盼望。

*自殘是一種扭曲,一種精神疾病,因此,不能通過簡單地選擇停止來“修復”。造成自殘的原因可能包括無法控制自己,以及不確定如何應對潛在的創傷。在解決自殘和努力康復時,專業幫助和精神支持必須齊頭並進。

編者按:心理健康狀況的診斷、治療和康復過程因人而異。如果您與焦慮和抑鬱作鬥爭,請尋求專業幫助進行治療和持續支持。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當你想換另一種人生時,其實“不換”才是一種勇敢

 

 

作者:懷子蕙

 

 

思考一個詞,叫做“勇敢”。何為勇敢呢,是對困難的迎頭而上,還是看恐怖片時氣定神閑,還是在槍林彈雨中發起無畏的衝鋒?我想這些都是勇敢的,甚至一些還稱得上英勇。但是似乎這些情景下的主角們,都是因著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才不得已選擇勇敢,好激勵自己向前。

在生活中我們就常常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勇敢。我們在學校時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和老師的催逼,只能勇敢起來去埋頭苦讀。我們當中可能有人遭受了不幸的家庭情況帶來的憂傷的童年,一定也是一顆勇敢面對未來的心在支撐著走下去。工作的肢體們面對這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境遇,也勇敢地撐起了自己的家。我們所委身的教會,所處的城市可能正面臨嚴峻的逼迫,每一次我們離開家門,離開工作崗位來教會聚會,也是一種勇敢。唉,不得不感歎大家都是勇敢的人呀。但這樣的勇敢常常使我們感到無可奈何,如果可以,誰又想承受這樣一份勇敢,或者說無奈呢?為什麼我不能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學霸,考試答案、實驗成果都可以信手拈來?為什麼我不能跟隔壁家的小孩換一換,人家的家庭就很美滿,每個月都能去遊樂園?我也多想像那群中彩票的傢伙一樣,享受著天降之財,再也不用兩點一線地工作了。為什麼我們要躲避逼迫者的眼目,就不能像別的國家的教會那樣公開大方地聚會嗎?

好想跟別人換一換啊。

似乎只要我們變得更有能力,境遇更好,我們就不必再承受這種無奈的勇敢了。如果我可以輕易撤去前進路上的困難;如果恐怖片裡的鬼怪傷害不了我分毫;如果槍林彈雨都打不穿我的皮膚,要是我能說有就有,命立就立,那我又何須勇敢地面對這些,何須面對我那慘淡無光的生活?像這樣的全能者,他還需要勇敢嗎?他會想和我們換一換,感受我們的生活嗎?當他跟我們一樣面對失望,挫折,甚至註定的結局時,他會用他的力量扭轉乾坤嗎?還是他會跟我們一樣,平靜地走屬￿自己的路呢?

讓我們來到兩千年前客西馬尼園的那個晚上,看主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 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馬可福音 14章32-34,36-42節)

面對著早已註定的結局,這一位曾經擺列群星,立定大地的根基,劃分諸水的邊界,興起諸國又打傷列王,使一切生命繁榮又枯萎的上帝,祂說了什麼?祂驚恐起來,極其難過,祂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相比較之下,他的門徒們反而顯得有些無知無畏了,他們倒是能夠安然睡著。面對這一群門徒,內心憂傷甚至要死的主,還在教導他們,總要警醒禱告,祂知道也顧念他們固然願意的心靈,也勉勵他們軟弱的肉體。即使在這關頭,在心裡極度驚恐難過的時候,祂仍教導他的門徒,求父上帝將這杯撤去。

何等真實,百分之百的人性啊!我們看到過多少關於“犧牲”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一個個都目光如炬、無比堅定、大無畏地走向犧牲的結局。可是總讓我感覺他們活在宣傳海報上,但是這一位這樣禱告的主,祂就仿佛在我的身邊禱告。在苦難臨到之前,懇求這苦難能否被更換。他痛苦、他掙扎、他害怕。全能者也會這樣嗎?全能者竟然也會痛苦憂傷,幾乎要死嗎?他難道不早就知道他三日後就會復活嗎?他難道不能大手一揮把接下來來拿他的兵丁擊殺嗎?他為什麼在這裡俯伏在地,懇求他的上帝挪去他的杯呢?沒有一位犧牲者像他,在經歷了這樣的死蔭幽谷之後,憑著信心勇敢地禱告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我們想和別人的人生換一換,無非是想換得我們不曾擁有的,別人看似享受到的好處。因著人性的敗壞,殘破的我們即使換一個人生,也只會在別處增加新的破口。這一位上帝卻主動把我們的人性換到了自己的身上,他經歷了我們人的軟弱,我們人的有限,他明明是君王,卻跟乞丐做了交換;他明明在榮耀之處受生,卻把肉身誕生的地方換成了馬槽;他的冠冕和寶座明明是榮耀和至高,卻換成了荊棘和木頭。弟兄姊妹們啊,我們不是常常被教導說,上帝為我們安排的都是最好的嗎?祂的帶領一定是最適合我們,最能使我們成長和飽足的嗎?我們卻常常軟弱倒退,把勇氣稱為無奈,把應許看做虛妄,把信心當成小信。然而這位上帝給自己預備的是怎樣的結局呢?是那受咒詛的、被棄絕的,承受天父怒火的結局。他在極端的驚恐和要死的憂傷中,走向了那裡。他臨終的目光中,客西馬尼園裡的勇敢化為了祝福,透過這份目光,好讓你我的故事成為了可能,多麼完美的謝幕!

勇敢,亦是來自於上帝的屬性!

這份勇敢,不是憑血氣的勇敢,不是一腔熱血驅使下的闖勁,是在真正的信心中,靠著上帝的話,透過生活和生命的重重迷霧,看到最後屬天榮美的勇敢。弟兄姊妹們,何苦與他人交換人生呢?何苦想要人生重新開局呢?主都不曾想要更換他的軛,我們這承擔得更輕省的又有什麼可要更換的呢?

我最近也在經歷上帝對我的破碎和重建的過程。在許多方面,四月也是我思考最為繁重的一個月。我故鄉的老房子,從四歲開始居住到現在的房子重新開始裝修了。看著父母拍給我的照片,裡面曾經的一切:牆壁、櫥窗、吊燈,兒時的記憶,統統被砸爛拆毀,為著要重建。我的心也在四月經歷了破碎和改變的過程。上帝在明處暗處都安排得如此巧合,提醒我重建的過程已經開始了。我在經歷破碎的時候也不止一次地想要脫離目前的處境,我想跟進入戀愛關係的肢體換一換,好讓我體會這種甜蜜的關係、位格的交流到底是怎樣的;我想跟學業有成的肢體們換一換,因為我對自己現在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教學質量感到失望;我想與能忙碌工作的肢體換一換,因為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虛度光陰,虧缺了上帝給我的年輕的身體和旺盛精力;我想跟事業有成,家庭穩定的肢體換一換,因為我害怕將來畢業要面臨的各種壓力;我甚至想跟未來的自己換一換,因為我把上帝的應許當成一場終要實現的美夢,既然上帝美好的應許終會來臨,那不如讓我跳過這段等待和尋求的時間吧,讓我直接到那所有美好都成就的日子。

然而,當我從美夢中驚醒,我還是在過著自己的生活,我沒有得到我憧憬的姊妹的芳心,導師的任務也沒有完成,今天也是虛度的一天,也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要從事怎樣的工作,更不知道上帝最後會帶領我走向何方。上帝沒有讓我變成另一個人,沒有立馬讓我跳過這段時光進入應許成就的那個瞬間。我努力回想上帝對我的破碎和帶領。我從不信主的家庭中誕生,在小學同學的一句話下被主感動,中學六年沒接觸過教會卻在一進入大學就被上帝領到了他的百姓中間。祂一再地向我顯明祂自己,向我展示祂的同在和大能。祂讓我在經歷情感的漩渦後重新思考自己對愛的理解,祂也並沒有消滅我心中尚存的憧憬和感動,而是讓我重新看到尋求愛的源頭在何方,讓我知道所有的尋求最後都要回到祂本身。祂讓我體會學習的重壓,體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帶來的苦果,告誡我不能期待不勞而獲,成果從天而降。祂讓我知道人生道路的選擇不在於地上的形勢,也不在於人的能力,只要信靠祂與祂同行,就能充滿平安和喜樂。祂讓我不要急著遇見未來的自己,這一路上的尋求,一路上的跌倒和被攙扶,一路上與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同走天路的過程,才是將來更加美好的見證。我的今天也沒有虛度,靈修和禱告、和弟兄的美好的交流、參加教會的服侍……這些都是祂恩典的明證,祂也都會紀念。

是的,弟兄姊妹們,在寫下這些文字之前,我一直在擔心會寫成一篇充滿屬靈高調的雞湯文。但是寫到這裡我的眼眶真的濕潤了。回看自己的生活,回看聖經的話語,我們怎能喪失生活的勇氣?上帝是無與倫比的編劇,我們的舞臺又是何等地榮美,我們應當是充滿信心的屬靈話劇的演員,勇敢地迎接屬￿我們的完美謝幕。

*編者注:此文章並非對「馬可福音 14章32-34,36-42節」的解釋,而是作者對於經文的延伸思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