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逐漸走出抑鬱的

 

作者:CT Cue

翻譯:秋雨

有聲播讀:Joya

 

 

記不清究竟從何時開始,但我從小就本能地掩飾自己的情緒。即使我情緒很糟,也會跟別人說我很好。我害怕別人瞭解我,害怕讓別人失望,直到後來我變得非常孤獨。

新冠大流行期間,多年累積的情緒波動使得我的身體開始出現症狀 。我總是無原由地想哭,感覺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心跳總是過快,腦袋嗡嗡作響,眼睛不停地抽搐。各種黑暗的想法在腦中不停閃現,恐懼讓我不知所措。

於是,我寫信給學校的輔導中心,要求進行一次心理輔導。我在 Zoom 上見了輔導員,我們一起做呼吸練習,接著我便嚎啕大哭,感覺非常釋放。像是遇見主的感覺。從那時起,我開始更誠心地禱告,告訴主我所有的心思意念,尤其是那些對其他人無法啟齒的想法。

藉著禱告,主教導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相信祂會提供一切所需。我開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外加運動。為使自己不陷入負面糾結,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學習上帝的話語,收聽信仰相關的播客,同時也開始培養新的愛好。

進入大學後,情況有所好轉。我有了更好的生活習慣,恐慌症發作的次數也在減少,因為還未被正式診斷為抑鬱症,所以我想我的身心折磨最終會不藥而愈。

但到了二年級,我開始感到處於崩耗狀態。 我總覺得和同學相比,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我加倍努力來彌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變得越來越健忘,注意力也越來越不集中;在課堂裡,腦子一片空白。以前那些能給我帶來快樂的事情,例如閱讀、寫作、玩遊戲我也做不好了,這讓我感到非常抓狂。

恐慌症再次發作。每次失眠時,我就拼命滑手機,瀏覽垃圾網頁來分散注意力。我以前慣用的戒咖啡、早睡、努力運動、避免過度思考等對策不再奏效。我不停地禱告,但一切都於事無補。

當我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動力時,終於想到了尋求專業幫助。但昂貴的醫療費用及一些患者對相關治療的詬病讓我猶豫不決 。

同時,我內心深處認為醫療介入就意味著承認自己出了問題。覺得如果真的確診為抑鬱症,就會永遠無法正常生活了。

這一切讓我踟躕不前,直到意識到自己無法再這樣下去了。

我詢問父母我是否應該去看醫生,但被母親斷然拒絕,這使我非常難過。我想過自己付錢找心理醫生,也徵詢過其他人的意見。

但最終,我覺得上帝還是希望我等待父母的許可,因為我覺得自己去做這件事的想法不太合適。於是,我向上帝禱告軟化他們的心,開他們的眼,讓他們看到我所經歷的折磨。

見證上帝的作為

一天我幾乎崩潰,極其渴望有個人能陪在身邊。心裡一直猶豫要不要向父母傾訴這些情況,但在掙扎的過程中,覺得上帝希望我給他們機會,向他們敞開心扉,讓祂做工。於是我照著做了。

那以後,父母終於同意我去尋求專業幫助。第一次看心理醫生,我就被診斷為抑鬱症。

我本以為瞭解自己的病情就足以自救。但診斷結果並沒有減輕我的痛苦,也沒有讓我如釋重負。

就像保羅求上帝拔掉他肉體上的刺(哥林多後書 12章7-8節)一般,我也懇求主挪去我的痛苦。但正像祂對保羅所說的,祂對我也如此說: 我的能力在你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 12章9節)。

上帝並沒有立即解決我的問題,而是開了我的眼,讓我看到祂是如何在我生命中做工的。

祂派一些朋友來到我身邊,她們或多或少理解我所經歷的痛苦;一位姊妹有著和我相同的經歷;另一位姊妹在我需要的時候總是鼓勵我,讓我看到希望;她們傾聽我的苦惱,卻沒有試圖給我解決方案,她們帶領我回到主的身邊,提醒我繼續降服於祂。

確診後過了一段時間,我才敢於承認自己需要藥物治療,於是找醫生開了處方。開始服藥後,我感到它並不是我所期待的那種所謂的“救命稻草”。最初幾周,我感到非常虛弱,除了睡覺就是睡覺。我的體溫比平常高,也變得易怒。

即便如此,藥物還是讓我安靜下來,給了我喘息的空間。因為放鬆,我的睡眠有所改善。我不必再用音樂來壓制腦中的雜音。

終於,我又能集中精力,饒有興趣地上課了。治療有助於減緩頭腦中的思緒,讓我能夠將謊言與真理區分開來。

謊言說我需要自給自足,依靠自己,上帝告訴我要信靠祂——放下自己能解決這一切的想法,依靠祂,依靠父母和朋友。

藥物逐漸改善了我的病情,但我相信這也是上帝在做工,是祂治癒過程的一部分。

上帝如何繼續引領我

當我瞭解信靠上帝的計劃是為了我的益處和祂的榮耀後(羅馬書 8章28節),長期壓在我身上那種要證明自己,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負擔蕩然無存。看不到未來時,上帝放置在我心中的渴望促使我漸漸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確診為抑鬱症之前,我一直在準備擔任一個學生組織的主席。由於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我決定報名參加大學為殘疾學生提供的支持項目——組織會將學生的情況(如健康狀況)通知相關教授,這樣教授就會更加理解他們,在必要時延長作業的截止日期。

起初我很擔心他們不會再讓我參與這個組織中的工作,但教授和學校輔導員消除了我的擔心,並且為我安排了人員幫助我 。這一切大大激勵了我,我為主的信實由衷地感恩。

儘管我的身體狀況還未恢復到最佳狀態,但上帝還是給了我這個成長的機會,讓我擔任學生領袖。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祂都會派人來向我提出問題,讓我能幫助他們,由此提醒我參與這個組織的初衷——幫助他人, 創造安全空間,讓有需要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經歷,互相傾聽。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目前我所做的,如舉辦活動或公開我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以前從未曾想過的事情 。

當我逐漸學會關愛自己,平衡學習、課外工作、個人生活和屬靈生活之間的關係後,我開始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與父母的關係改善了,也能經常與朋友聚會,每當與他們在一起時,我都能展現真實的自己。

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說我最終戰勝了抑鬱。有的時候我還是會情緒低落、悲傷、易怒,甚至說話刻薄。我也仍在服藥。

為了不讓自己思緒混亂,我會做一些鎮靜的動作(比如輕輕拍打鼻子或揉搓手臂),並不斷重複“上帝會保護我,上帝不會拋棄我,上帝會一直在我身邊”等話語來平復我的思緒。

這是一場持續的征戰,但我並不孤獨。

上帝總有辦法帶給我喜樂,提醒我還有許多良善的人,祂將豐盛的愛放在我的裡面,等著我去澆灌其他人。

“我必不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詩篇 118篇17節),這節經文給了我安慰和力量 。我不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我想真正得著上帝賜給我的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0節),與祂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詩:一棵空心的樹

 

作者:Lynn

有聲播讀:子悅

 

 

一、

 

他們都看我如一棵開花的樹

他們都說,你的生命真好

躁鬱症得醫治的見證真棒

 

我笑了,卻又哭了

誰又明白並接納真實的我呢?

 

敞開我的傷口,我的心

依舊是傷痕累累,並未癒合

若我未來還是會繼續生病

若我依舊只顧自己、看似冷酷無情

誰還會理解我呢?

若我始終都不能從破碎中站立

無法在黑暗中一直散發金色光芒

誰還會欣賞我呢?

 

親愛的主

若我根本不像外在那般堅毅勇敢

若我承受不了禰留在我身上的刺

禰還會呼召我麼?


若我用盡了半生終不成大器

付出了心血,所做的還不如AI

若我對禰終究無用

禰還會視我為寶貴嗎?

 

若我再一次離開禰

像小兒子那樣在外肆意放蕩

當產業耗盡時,再回來求一份工

禰還會收留我嗎?

 

是啊,主啊!

其實我根本無法滿足你的期待

我無法償還向禰許過的願

我不配得到禰白白的恩典

 

我只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空心樹”

禰還會繼續澆灌我嗎?

二、

 

他們都說你是一棵開花的樹

而我始終視你為樹下的花

你得醫治的願望我已滿足

你早已回來歸榮耀於我

女兒啊,就平平安安地去吧!

 

別忘了,你的肺腑是我所造

你坐下,你起來,我都知道

你比路邊的百合花珍貴

又比天上的飛鳥貴重

你本是塵土,但絕非僅是塵土

我深知你仍在痛苦中

別害怕,那是我的手在做工

我留下一根刺在你身上

還留了寶貝在你瓦器裡

破碎它,讓金色光芒綻放吧!

 

我始終用慈愛吸引你

雖你離開時也任憑你

而我必不撇下你為孤兒

待你回轉,我就在這裡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也無需用果效、能力來換取

若像小兒子那樣在外敗光家業

就回來吧!我必欣喜快樂

因你是失而復得

看啊,女兒!

你一直視自己為一顆枝繁葉茂的“空心樹”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的靈早已進駐在你裡面

生命的活水已澆灌你,永遠不停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畢業後的抉擇讓我更深地認識了自己和祂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Joya

 

畢業面臨選擇

我們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畢業,又或者是即將要畢業,而我也是其中一個。但可能與別人不同的是,我經歷了很多次的畢業,從大學到碩士,我斷斷續續讀了10年。高中一起畢業的同齡人,要不就是高薪工作,要不就是已經博士畢業,還有的已經結婚生子過著穩定生活。看看別再看看自己,我的焦慮與日俱增,我心裡開始盤算我要如何才能緩解我的焦慮,調整我的情緒,因為我深知道我的壓力來自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關於如何解決這些壓力,我的父母為我提供了幾個“不可參考”的答案,比如,找一個不信主的但是經濟較好的人交往,如果順利就可以進入婚姻,生活就能穩定下來了;又比如說,在家附近找一個穩定的工作,薪資不用很高,重要的是離家近且穩定。我知道父母是希望我能有一個幸福安定的生活,離他們近些,結束這幾年好似“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雖然我知道父母的這些話不可取,但是還是讓我產生了一些想法。

我開始關注招聘資訊。但看著各行各業的招聘廣告,我陷入了混亂。因為我發現自己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雖然其中的很多工作,我覺得自己也能勝任,但是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因為上帝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章30節)。 所以我們的工作應該是既能發揮自己的恩賜,又能榮耀上帝的,而不單單只是為了生存。而且我們的主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

找到更深的問題

於是,我和牧者,還有教會的姊妹分享我的難處,我的焦慮,請他們幫忙代禱。就在我以為我已經知道方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開始重新依靠上帝,可以再次得力量的時候。我卻發現,在我的面前卻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條路,或許這兩路一直存在,只是我一直視而不見,如今到了我真正要做選擇的時候,我不能再逃避了。一條是我按照自己的標準,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判斷去選擇生活;一條是完全地放下自己的權利,完全地信靠上帝,按照祂的帶領認識祂,跟隨祂。起初,當我在禱告中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滑稽,什麼意思,我不是一直在跟隨上帝嘛,為什麼又要我做選擇。

可是當我再次安靜在上帝的面前的時候,我發現對於畢業找工作這件事情,我其實並沒有完全交托,或者說對上帝半信半疑。我心裡想:上帝真的能帶領我,為我預備工作嘛?又或者說,在我心裡,上帝的帶領是不是合我心意的,才是最重要的。說到底,我信上帝能帶領我,為我預備,但是祂會不會按照我的想法預備,是不是讓我滿意,這卻很令我懷疑。如果事情不是按照我的想法成就,那我要怎麼選,是繼續跟隨相信,還是自己做安排,自己為自己打算呢。當我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找工作的問題,而是我的信仰問題。

回顧自己信主的經歷,我發現我的信仰生活是從參加教會各樣的活動開始的,在這期間我接受栽培,學習聖經,參加禮拜、團契,成為基督徒。在這個過程中,跟隨上帝看似是我自己的選擇,但大多數時候更像是事情自然而然的發展,我也沒有做什麼選擇。這倒不是說,我不喜歡教會的活動,或者教會的活動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恰恰相反,我在教會遇見牧者,被栽培;通過教會的活動我和弟兄姊妹建立關係,開始接觸基督信仰,認識主。我思考的是,如果我的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活動,我是不是還會堅定地跟隨上帝呢。而我也漸漸明白上帝的意思是讓我看清真實擺在我面前的路,做出一個選擇並為之付上代價,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不冷不熱”“真假參半”地過生活。

何去何從?

說實話,我很難選擇。作為基督徒,我知道應該選擇跟隨上帝的帶領。但是坦白地說,雖然頭腦上很清楚要選擇上帝,但是我心裡卻十分掙扎。我知道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完全地放手,完全地信靠。隨之而來的是我心裡的羞愧感和失落感,因為我發現原來我對上帝有要求,而且我不能接受上帝不合我心意的安排。然而上帝沒有放棄我,祂給我時間允許我掙扎,也給我開路,讓我看到了這段經文,就是耶穌呼召門徒的經文: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上帝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在哪裡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約翰福音135-51)

在這段經文中,我看到起初門徒被呼召之時,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彌賽亞,是拯救者。所以他們決定跟隨耶穌,做耶穌的門徒。但是後來我們也知道,門徒以為耶穌來,是要重新建立以色列王國,呼召他們成為勇士,成為開國元勳,門徒們想的是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們各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耶穌,跟隨耶穌。當我看到耶穌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翰福音2章25節),但是祂仍舊願意揀選他們,親近他們,接納他們,帶領教導他們的時候,我的心深深地被上帝感動。當我為到自己的軟弱而感到羞愧的時候,祂說祂知道我所懷的意念(申命記31章21節)。

我感到我的重擔一下子變得輕省了很多,我意識到我不是要靠著自己來信靠主,我要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行,不能的時候來信靠祂。上帝祂藉著這段經文告訴我,祂會像幫助門徒那樣幫助我,只要我向祂尋求幫助,因為主也說過,“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1110 。雖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完全地信靠祂,但是我願意每天都來到祂的面前向祂祈求,主啊,求禰賜我謙卑順服的心,你知道我的軟弱,求你幫助我,像我起初未曾認識禰的時候那樣,幫助我重新站立起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比起性格測試的定義和分析,接納更寶貴!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佳音

 

 

這幾年一種新型的交友問候方式盛行於年輕一代當中,對於初次認識的新朋友,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詢問對方的愛好是什麼來瞭解對方,而是通過詢問對方的MBTI來瞭解對方的性格類型、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來建立關係,以為這樣能夠更全面地認識對方。維琪百科是這樣介紹MBTI的,它是人格類型學中一種內省的自我報告問卷,它表明人們天生在感知和決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MBTI的理論框架包括四組相反的先天偏好:內向與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實感與直覺(Sensing-iNtuition);思考與情感(Thinking-Feeling);判斷與感知(Judging-Perceiving),四項偏好可交叉組成 16人格類型(INTJ, INFJ, ISTJ, ISFJ, ENTJ, ENFJ, ESTJ, ESFJ, INTP, INFP, ISTP, ISFP, ENTP, ENFP, ESTP, ESFP)。

去年的耶誕節,教會也為我們預備了MBTI和九型人格測試,只不過不同於網路上博人眼球的解析,而是結合牧者多年對我們的認識和瞭解,去驗證我們所測試的結果和分析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們的性格和實際情況。對我們個人的優點缺點,焦慮來源,還有我們面對焦慮我們所做出的可能的回應方式,以及改進的方向和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這兩個測試幫助我更加全面地瞭解了自己,也讓我陷入了沉思。因為我發現我並不喜歡我的性格,也不喜歡我的恩賜。

我是一個說話快、反應快、行動也快的急性子的人,很多的時候我習慣邊做事情邊思考,總是給人很魯莽、衝動、脾氣也很壞的印象。我也喜歡用享樂來回避問題,喜歡與喜樂的人同喜樂,但是不喜歡與哀哭的人同哀哭。所以當我看見自己原來是這樣的人的時候,說實話我對自己很失望,我也開始參考這個測試結果去定義我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要做什麼,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壓力,也讓我感覺很迷茫,因為我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沒有什麼是我能夠勝任的。

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禱告說:上帝,這和我想得不一樣,我心裡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方式來更認識瞭解自己的,但是為什麼我現在如此焦慮,好像我心裡認定自己是不會改變的了,就如測試結果寫得那般了。當我安靜下來的時候,上帝讓我看到,我其實在用測試的結果定義我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但事實是,當我和我的姊妹在看到自己的測試結果所對應的分析和建議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不過是牧者牧養我們多年的一個總結,其實我們對自己早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也在不斷地被上帝改變。經上說,“因我的肺腑是禰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禰已覆庇我”(詩139篇13節)。其實上帝在我們還不認識祂,不認識自己的時候,祂就知道我並且愛了我們。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光用這個測試結果定義自己,我還定義別人。我會通過詢問教會年輕新朋友的MBTI類型幫助我們打開了溝通的管道,建立初步的關係。但是當我想進一步瞭解這個人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向上帝禱告,祈求祂給我耐心和愛心去接納對方,認識對方,或者可以的話,邀請對方見面聊天來建立關係,增加瞭解;而是上網找到他們對應的MBTI類型的解析來分析他們,定義他們原來是這樣或那樣的人。這樣的我並沒有憑愛心去認識他們(哥林多前書16章14節)。 當我越來越依靠這個測試結果來認識對方的時候,我發現我不太能用上帝的眼光來認識眼前的這個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喜好來定義接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忘記了我起初要關心他們的初衷,也將上帝所賜的愛心丟棄了(啟示錄2章4節)。

其實MBTI也好,九型人格測試,或者其他別的什麼,也許能説明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但是真正能幫助我們,只有上帝,因為主耶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 保羅也說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所以如果我們所做的不是出於愛心,不是出於上帝,那我們所做的就都是無用功。

我感謝上帝賜予一位幫助我,接納我的牧者,她沒有像世界上的人一樣定義我,她也沒有選擇自己的眼光看待我。她是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心接納我。尤其是當我看到我裡面真實的我是那樣的糟糕,就連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時候,想到我的牧者即使知道我是如此的糟糕,她也沒有丟棄我,一直陪伴我走在信靠主耶穌的道路上,生命也被改變,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這鼓勵我學習用從上帝而來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不是因為我夠好,我配得,而是因為上帝先愛了我(約翰一書419節)。因此我也能夠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去接納人、愛人,而不是遵循其他別的什麼標準。因著上帝的應許,我們也不再因著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輕看自己,輕看他人。不再拿我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所作的事情,而是相信祂看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祂的心意。這無關我們的能力和我們所做的事,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