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系列:從大衛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

有聲播讀:楊瀾

 

 

我常常想,我想要當個有錢人是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提摩太前書6章10節說道:「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我能做到不貪財,有錢又能奉獻許多錢在事工上來榮耀上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聖經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大衛王或許就是其中一個。

 

1.因耶和華的同在而滿足

大衛本是一個牧童。而且他在家裡的地位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撒母耳記上16章11-12節就記載,當撒母耳奉上帝的命令到耶西的家中要膏他的一個兒子作王時,耶西竟然忘記了叫大衛。甚至當撒母耳問耶西:「你的兒子都在這裡嗎?」,耶西這才回答說:「還有個小的,現在放羊。羊」。若撒母耳沒說:「你打發人去叫他來。他若不來,我們必不坐席」,他可能都不會叫大衛來。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他確是極為寶貴。我們後來也看到他勇敢地戰勝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忠誠地服侍後來追殺他的掃羅王、忠心地對待他的朋友約拿單,更是一名心中時刻把耶和華擺在首位的僕人(撒母耳記上7章18節)。因此耶和華稱大衛王為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

無論大衛在放羊,在服侍掃羅,在逃避掃羅的追殺,還是在做國王,耶和華都一直與他同在。他的平安不在他的處境中,而是在於耶和華的同在。我們也是一樣。若我們常常在主裡面,無論是貧窮或富足,我們都會因為與上帝同在而感到滿足。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於無薪狀態。我是一名研究生,之前每一個月都有足夠的政府津貼來度日。然而因為某些原因,從這個五月開始,政府停發了給我的津貼。雖然我之前拿到的獎學金還是能夠供應我現在的日常生活,我還是禁不住和同齡朋友比較。我常常想「如果我不讀研究所,現在起碼還有工作賺錢,能夠減輕自己和父母的負擔」;或者「我真沒用,當獎學金用完了,我又要依賴父母了」…… 當這些負面想法開始湧入我的腦袋時,保羅的話及時地浮現:「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2-13節)。我相信這是上帝要對我說的話。我現在應該要做的,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上帝,把祂所交付我的任務——論文寫好,而不是焦慮著獎學金用完之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我相信我所缺乏的上帝必定會供應。

 

2.積極奉獻

大衛成為一國之君後,並沒有因為擁有了財富和權勢而蒙蔽了雙眼,放縱地生活,夜夜笙歌。相反,他為自己住在豪華的宮殿里,上帝的約櫃卻在簡陋的幔子里而感到很過意不去。他對上帝所賜予的一切恩典充滿了感激,所以大衛王想要為耶和華建造聖殿。雖然最後,上帝拒絕了大衛建聖殿的計劃,而是讓他的兒子所羅門完成了大衛王的心愿,但他並沒有因為被拒絕而感到沮喪或者生氣。他反而積極且努力地為建聖殿的事做籌備。大衛王在未死之先,預備的材料甚多,歷代志上29章就記載了大衛的奉獻:「我為我上帝的殿已經儘力預備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銅做銅器,鐵做鐵器,木做木器,還有紅瑪瑙、可鑲嵌的寶石、彩石和一切的寶石,並許多漢白玉。且因我心中愛慕我上帝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上帝的殿,就是俄斐金三千他連得,精鍊的銀子七千他連得,以貼殿牆,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並借匠人的手製造一切。」光是想像那個畫面就覺得好富麗堂皇!

我反思了自己的態度:當我拿到獎學金時,我對上帝的供應充滿了感激,但是,我並沒有立刻把我答應的十分之一奉獻出來。這並不是一筆多大的數目,但我的態度已經說明了問題。很難想像若以後我賺了大錢,是否還能夠像大衛那樣甘心樂意地奉獻。求主憐憫我,教導我如何以討祂喜悅的方式理財。感恩的是,這個月,我終於把該奉獻的金額奉獻出去了。說來奇妙,在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奉獻,我的心中沒有憂慮,反而是感到輕鬆和滿有平安。

 

3.警醒犯罪

越有錢的人,受到的誘惑就越大,而人的私慾會因著金錢和權勢而被誘發出來,或許這就不難解釋為何賺大錢的藝人會去吸毒嗑藥、政治家會貪污腐敗等了。從撒母耳記下的第11章我們看到後來的大衛王,也因為眼目的情慾,先犯了姦淫罪——與自己下屬的太太拔示巴同床,繼而犯了殺人罪——設計陷害了下屬赫人烏利亞。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不明真相的世人眼中,大衛的這個舉動或許讓他看上去是一名好國王,因為他娶了為國家戰死的軍官之妻子,以便讓其家人得到妥善的照顧。但是,沒有一件事是能夠瞞得過上帝的。當他的錯誤被先知拿單指認後(撒母耳記下12章),他頓時醒悟,並且當下就悔改了。

從大衛身上,我了解到:當一個人在擁有財富和權利的情況下,似乎會更容易被誘惑,犯了罪而不自知,即便是非常愛上帝的人也不例外。若大衛沒有被拿單指認,他會悔改嗎?我不知道。人一旦被情慾蒙蔽了心,就很難看見自己的罪。

因此,從大衛的一生中,我學到了兩條寶貴的功課:

1.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能夠因為心中有上帝而幸福、自足、快樂。

2.以大衛王的「拔示巴個案」提醒自己:不可因所享受的榮華富貴而不再對罪敏感。

 

最後,我也明白了,我要思考的不是「可以不可以」當一個有錢人,而是,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以上帝為滿足,並在我有了財富之後,要保持對上帝的敬畏之心,成為合祂心意的人。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關於財富的掙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身為基督徒的我,會對自己「想要變有錢」的想法感到不安,甚至有罪惡感。

聖經上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19-21節)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所以,基督徒怎麼可以一直想著錢呢?

可是,不變得有錢一點,我的父母就要一直工作到退休。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所欠下的讀書貸款何時才能還完?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該如何在宣教和神學的事工上奉獻多一點?

然而這所謂的「一點」是多少?我心中也沒有一個答案。

提摩太前書6章8-11節如此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是不知足嗎?我是貪戀錢財了嗎?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陷入死胡同,我常常禱告,求主告訴我想要變富有的想法是不是錯的。我一直在花費時間,甚至不惜花錢去學習理財,是不是不討祂的喜悅?

就在這個時候,我不確定是不是出於主的亮光,我開始想到從聖經中有錢的人物去認識財富觀,並且寫下我的心得。但願我的心得,也能夠幫助同樣有此困惑的你們。

 

聖經中著名的有錢人——亞伯拉罕

我想到的第一個有錢人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被稱為上帝的朋友。因為他對上帝的信心,人們甚至給了他「信心之父」的稱號。據創世記11章31節記載,亞伯拉罕和家人住在幼發拉底河東岸一座繁榮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據考古資料記載,吾珥出產許多黃金和珠寶,其雕刻藝術、人造運河、建築等,都曾經聞名於世。但是,此地卻充斥著偶像的膜拜與迷信。吾珥最醒目的建築物是一座高聳的金字塔,供奉著月神南那。而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也是侍奉別神的(約書亞記 24章2節)。雖然如此,當上帝向亞伯蘭顯現,要他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上帝指定的地方去時,他立即選擇聽從(創世記12章1-3節)。後來他拉帶著亞伯蘭、撒萊和羅得來到了哈蘭。

 

看重上帝的話勝於財富

我猜想亞伯拉罕的家庭背景應該很不錯,並且在哈蘭的時候小有積蓄(創世記12章5節)。啟程之前,他需要變賣產業,而在匆忙之下變賣,他可能會損失不小一筆金錢,但他還是樂於順從耶和華。這讓我看到他真的是看重上帝的話勝於金錢的。

其實,當你有錢了,你不一定會甘心樂意地奉獻。拿曾經的我自己為例,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得到了額外的獎學金。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當初還沒拿到錢的時候,我向上帝禱告說:「若是你給了我這筆錢,我會把十分之一奉獻給你。」可拿到了錢後,我卻拖了幾個月都不願奉獻。很誠實地說,我不捨得了。拿到錢後我就很自然地以為這是我自己的財產,因此奉獻變得很掙扎。很感恩祂的耐心提醒,也求祂饒恕我這個貪財的僕人。現在,我已經在分批將這筆錢奉獻。我還在禱告,希望能把剩下的一半奉獻在有需要的地方。

 

順服上帝而蒙福

亞伯拉罕對上帝的完全順服,也可以在創世記14章中看出。那時,他為了救侄子羅得與四王征戰,凱旋而歸。所多瑪王為了感謝他的幫助,想要把財富賞給他,可是他拒絕了,還如此說道:「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世記14章22-23節)想想看,能得到一國之君的賞賜,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亞伯拉罕卻毫不動心,因為他只在乎上帝如何看待他。這絕對是一場信心的考驗,而人的信心是在操練中不斷成長的。我們可以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到,與他的財富相比,更突出的是他對上帝的順服。

依據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從來沒有向上帝求過財富和孩子。他只是兢兢業業地做著上帝要他做的工。在我們為著如何才能達到財富自由操心時,不妨學習亞伯拉罕,常常聆聽上帝的聲音,並以順服來回應,一步一步,在祂的國度里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再為任何事憂慮。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8月主題:生活發發發

 

如果你突然中了五百萬,你的生活會變好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秒回:“當然啊,我立刻辭職、買房、旅行、供養父母,然後投資理財,讓錢滾錢,讓生活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聽起來很棒,對吧?但我們想邀請你,慢一點,深一點,想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你以為你缺的是錢,但你真的確定那是你最深的缺口嗎?”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真的很煩?

我們理解你。
想吃頓好飯,得看銀行卡;
想有安全感,得有穩定收入;
想有尊嚴,不想總在買一杯奶茶前都猶豫;
連談戀愛都有人說:沒錢就別談了。

在這個“發達才算成功”的世界觀裡,錢成了衡量一切的底線。於是我們在焦慮和內疚之間擺蕩:“我是不是太愛錢了?”又或者“我是不是信得不夠好,才這麼缺錢?”

但其實,問題不只是錢,而是我們到底把什麼當成根基在活。

《聖經》裡,耶穌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風一吹、雨一沖就塌了;另一個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暴風雨來了,也不動搖。(馬太福音7章24–27節)
這不是建築學,這是人生觀。

很多時候,我們拚命賺錢,是因為我們以為那能替我們穩住一切:
自由、身份、安全感、自我價值、人生方向……但錢撐不起那麼多重量。

真正的穩固,不是賬戶有多少,而是你站在什麼上面。

 這份根基和穩固來自耶穌!因為他已經替你還了最沉重的

聖經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章9節)

替我們還了我們還不起的罪債,然後賜下一個永恆、自由、有價值的身份。
不是靠你賺來的,而是靠祂白白給的。

原來耶穌才是那個讓你“一夜暴富”的人!祂所賜的,乃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當我們在福音中“脫貧”,才真的自由。
當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為何而活,錢才不會變成偶像。
我們才可以開始,好好生活,才能真正 “發發發”!

8月份,雅米藉著主題【生活發發發】,想和你談談 金錢與信仰之間的張力、掙扎、突破。思考角度如下:

  1. 關於財富與信仰的反思,基督徒不能有錢嗎?聖經為什麼說有錢的人那麼難進天國?
  2. 當我錢不夠用,如何還能“靠主恩典生活”?
  3. 基督徒需要理財嗎?應該如何理財?如何成為忠心好管家?
  4. 關於理財、金錢方面的掙扎和見證。
  5. 關於奉獻,我為什麼要十一奉獻?奉獻是和上帝做交換嗎?
  6. 如何才能知足?上帝為什麼不給我更好的生活?

 

我們相信,真正的人,不是賺最多的,而是知道自己已經被償清、被接納、有盼望。
這篇文章,可能不能改變你當下的財務狀況,但願它讓你看見:在耶穌裡,你的生活已經從負債豐盛

約稿信息

  • 字數:1000–1500字
  • 風格:年輕、真實、有信仰根基也有生活感
  • 交稿時間:2025年8月20日
  • 投稿郵箱:jessie.ng@odb.or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原來我不用證明自己,因為祂早已呼召我!

 

 

作者:聖夏

 

 

在約翰福音20章24-29節記載主耶穌死後,第三天向門徒們顯現,門徒們向不在場的多馬講述主耶穌已經復活的事實。多馬給的反應先是不信,並說:

 

“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當我在復活節的主日,聽到牧師念出這段經文的時候,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心裡感動,眼淚也止不住一直流。我似乎透過多馬看到了自己,主耶穌對多馬說的話,此時此刻,也成為對我說的話。多馬不信,我也不信,多馬想用自己的方式來驗證主耶穌復活,而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上帝對我的呼召。

 

 

2024年8月畢業之後,我和教會姊妹一起服事留學生的事工。在服事過程中,我萌生了想要全職服事上帝的想法。但是當時的自己心裡有很大的掙扎,因為覺得自己在國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好像都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說實話有些許的不甘心,自己很想要靠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人,影響人。其次是在服事留學生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想要接觸留學生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他們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也越來越不願意社交,對於信仰更是顯得很漠視。看到這些我心裡也在想那我能在這個方面做些什麼呢?這些現象也讓我設想,如果我有一份在學校的工作是不是更容易接觸學生,是不是更容易給他們傳福音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也開始禱告,也開始往國內大學投簡歷,希望能有一份高校老師的offer,有一份能接觸學生的工作。

 

 

2025年春節回家,我看到了家附近的一所大學在招聘,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從收到面試通知到入職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真的是“神”速。事情發展的速度快到我來不及和牧者還有教會弟兄姊妹做充分告別,我僅用了兩天的時間,離開了生活了9年的地方,然後回家工作。我似乎“如願以償”地進入了高校,當了一名高校心理老師。入職第一天,我想我是面臨了所有留學歸來的高校老師要面對的問題——信仰問題(編者按:作者所處的國家對教職人員持基督信仰一事比較警惕和抱有負面態度)。我聽過也看過一些關於國內對信仰問題的見證。但是當這一幕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會是這樣的場景。

 

 

只是簡單地入職面談,卻好像是在審訊我。當得知我是基督徒時,她們面面相覷,領導又是一字一句地說:“聽到了嘛?她說她是基督徒。”在之後的日子裡,我時常被領導提醒說,上課的時候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很緊張,活在被懷疑和不被信任之中,似乎我對學校來說是一顆“定時炸彈”,好像隨時會給領導惹“麻煩”。後來我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不能說什麼。與此同時當我走在教室裡,看著低頭看手機,玩遊戲,刷視頻的學生比比皆是,我看不到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看不到一個學生應該有的人生追求。相反我似乎感受到了絕望,我覺得我的這堂課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對他們的人生幫助益處不大。時間長了就連我自己也這麼想,就是我改變不了人,我也影響不了人,我感到不自由,我想他們同樣也感到不自由。

 

 

我感到無助,感到無力,因為這與我當初的想法背道而馳,原來我沒有辦法通過一個老師的工作傳福音給學生,在這個環境中就連我自己是個基督徒的身份都很難被人接納。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我迷茫著,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好像除了禱告我什麼都做不了。直到我聽到了約翰福音20章24-27節的經文,我才發現上帝對我的心意。透過多馬的不信,我看到了我自己裡面的驕傲,發現自己其實在回應呼召的過程中,一直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那位呼召自己的主身上。我一直在看的是: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為主做些什麼,我是不是能夠配得上上帝的呼召?

 

 

進高校做老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崗位做些什麼事情來向上帝證明自己好像可以,值得被祂呼召。當我看到多馬的不信,而主耶穌並沒有因為多馬的不信就不把自己向多馬顯現,反而主耶穌祂用多馬尋求的方式向他顯明自己的復活和大能。那一刻我再次經歷上帝的信實,原來祂聽每個人的禱告,祂按照個人的方式來顯明自己的心意,我也明白了上帝現在也在借著這份高校老師的經歷回應我的禱告,解答我心裡的疑惑。我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機會和經歷,讓我看到祂是看顧我的上帝,祂沒有因為我拒絕祂的呼召就放棄呼召我,反而祂願意給我這樣的神跡,就是在這個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環境中,祂為我安排了一個合適我專業和想法的工作來讓我看到祂對我的心意。就是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上帝呼召我就呼召了我,不是因為我能做什麼,而是祂說,你來,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約翰福音2027節)

所以這一次我要去,我也願意去。這一次我想用上帝的方式來回應祂對我的呼召。這次的經歷也再次讓我明白是主耶穌用復活的愛將我呼召,不是靠著我自己做了什麼,不是我能做什麼,不是因為我配得這呼召,而是因為上帝愛我,願意讓我與祂一起同行,讓我可以見證祂的作為。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有從上帝來的感動和呼召,就大膽和祂求,不要逃避,我相信祂必會為你成就,也必會讓你看到祂對你的心意和旨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