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日曆第6天】親愛的,我也曾「容貌焦慮」

有聲播讀:木木

 

在我上大二那年,發生了一件讓我難過了很久的事情,這件事情像一個小小的傷口,隱藏在我的內心深處,大多數時候我會選擇性地去忘記它,但是它卻始終在那個角落,提醒我:我的外貌不夠好看,甚至有點丑。如果認識我的朋友看到這樣的自我評價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在生活中我的外貌還是常常能受到他人稱讚的,也從事著對顏值有一定要求的工作,雖不能說絕對的高顏值人士,但也絕不會用「丑」來形容,但事實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真的被「外貌焦慮」深深牽制。

其實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對自己的外貌很有自信,可是上了大學之後就不一樣了,在藝術系美女如雲,尤其是我所在的專業,各個是身材高挑膚白貌美的女神,在一眾白天鵝的集合里,我只能算是醜小鴨里的醜小鴨,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了那件讓我難過了那多年的事情。大二的那個歲末,我被系裡選拔為一次晚會的主持人,那天傍晚,我和另一位男主持人一起去校門外的化妝店化主持妝,正巧有一群女生路過化妝店外,她們嘻嘻笑笑地看著我們,走過大概十幾米遠的地方開始大笑,並尖銳地討論著:「這麼難看都能當主持人,那我們也行哈哈哈哈」。

她們的話就像一把把尖銳的刀刺進我的內心,男主持尷尬地看了我一眼,我也只能尷尬地笑笑說:「我聽到了。」表面的雲淡風輕是在極力掩飾我羞愧又受傷的內心。從那以後我甚至常常會懷疑,那些誇讚我「美麗」的人,是不是都是在騙我,如果他們不是我的親人朋友,只是像那群嘲諷我的女生一樣是陌生人,他們會不會也覺得我很醜?於是在這樣的不自信下我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後來,在離開了那個滿是天鵝女神的校園後,在不斷地又接受了許多人對自己外貌的讚美後,我以為我重新恢復自信了,然而,那同樣只是表象。

我發現,我對他人對於自己外貌的評價十分敏感,腦子裡就像被設置了一個篩選辭彙的程序,聽到那些誇讚我美麗的話會立刻標註星號,開心很久,而那些比較罕見的對我顏值存疑的詞卻重點加深標註,在腦子裡不斷回想好幾天,鬱鬱寡歡,並試圖用更好的化妝品和服飾打扮自己。可是,好看的外貌是上帝揀選人的標準嗎?「顏值至上「的狀態對嗎?怎樣才是祂覺得美麗的樣子呢?事實是,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發出這些疑問並靠聖靈引導作出回答時,我們的心理狀態才能發生真正的變化。

祂也喜歡長得好看的人嗎?

其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外貌」也漸漸成為了一種職業競爭力,或者說在某些時候也可以是人才選拔中的一項大加分項,那上帝揀選人會不會看外貌呢?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時,撒母耳先膏立的是掃羅,在撒母耳記上中記載,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甚至身體比民眾高過一頭。如果我是當時的以色列民,恐怕也覺得這樣魁梧的高顏值型男是作王的不二人選,可是我們知道掃羅最終並沒有成為那個被上帝喜悅的君王。更重要的是,當聖子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祂也無「佳形美容」,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並且,耶穌來到世上也沒有挑選那些顏值高的人去拯救,反而,揀選的多是那些窮乏人,困苦人。所以,「長得好看」並非上帝揀選人的標準,當我們不斷放大「顏值」在我們內心的重量時,我們要留意祂的心意。

「顏值至上」的狀態對嗎?

不得不說,我們外貌焦慮的狀態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密不可分的,當一個個護膚品廣告襲來,當網紅們一張張姣美的面孔出現,當一幕幕狗血的倫理劇劇情展開,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訴說,我們生活的不幸都是源於我們不夠好看,婚姻不幸福是因為第三者比我更美,事業的不順利是因為我沒有優秀的顏值助我開掛,如果我也很美就可以和那些網紅明星一樣,輕輕鬆鬆收入過億,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的不幸根源是什麼?並非我們的外貌不夠好看,而在於我們裡面的罪,想解決這個問題,依靠不斷地讓自己變美是做不到的,唯有基督是我們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的唯一道路。聖經中也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馬太福音6章24節)。同樣的,諸神的面具下,美貌同樣牽引著我們的心懷意念,而我們不能把美貌當作我們的上帝,「顏值至上」的狀態實際上也是我們對「上帝的位置」產生混亂的一種表現,除了上帝以外,我們不可有別的上帝。

祂眼中的「美麗」

祂不以外貌揀選人,我們也不應顏值至上,那麼上帝眼中的美麗又是如何的呢?箴言書中說:「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戴在豬鼻上」(箴言11章22節)。可見,美貌並非不好的東西,它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加分項,但我們不能放大它的功用,或者滿眼只有美貌,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品質:一顆愛主的心,溫柔謙卑的樣式,足夠的見識與智慧,這些都要放在美貌之前。提摩太前書中又說:「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价的衣裳為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上帝的女人相宜」(提摩太前書2章9-10節)。我們看重那些好像能讓自己變得更美的奢侈品,但那同樣不符合聖經的真理。真正在聖經中如「珍珠」般美麗、有價值的婦人,卻是敬畏耶和華且有智慧的才德婦人。

這幾天,當我打開社交平台的時候,發現不僅僅是外貌條件不夠優秀的女孩有容貌焦慮,許多看起來非常漂亮的網紅明星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焦慮,所以產生容貌焦慮真的是因為我們不夠好看嗎?美是多種多樣的,上帝所造之物本身就是美麗的,親愛的,我也曾容貌焦慮,可是,愛我們的主從不以我們的外貌來評價我們。

  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唯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章30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找工作心裡很苦惱,但祂聽我訴說

作者:Wendy

有聲播讀:木木

 

最近這一個月以來,我心裡時常壓抑和痛苦,為了找工作的事心裡很苦惱!

原先,我在培訓機構上班!可是疫情使得我所在地區的學校和培訓機構推遲開學。雖然對於我來說,就像是放了一個長假,但是整個行業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危機讓培訓機構大受損傷!

從那時起,我就擔心自己的工作也會不保。雖然我有問過老闆,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模稜兩可:因為沒有復工,具體情況都不知道!為了讓自己不盲目等待,我決定先找其他工作,如果假期後被裁員,也不會浪費時間。

只是之後我陸陸續續在各個招聘網站投簡歷,都是石沉大海,內心受到打擊:究竟是我自己能力差還是年中不是找工作的好時期?我腦海中各種各樣的想法層出不窮。不僅工作事煩心,這一個月以來我和姐姐的關係也緊張起來,兩顆心的距離好像沒有那麼近了,聊天也是矛盾重重。不知道是她心情不好還是我的心情不好,只要兩個人一說話准能讓彼此都生氣。

我常常因為這些事內心很軟弱,有時心裡的壓抑和痛苦讓我在祂面前開口禱告時禁不住哭泣,感覺自己好委屈!

這一個月來,我在祂面前時常流淚:一方面與姐姐關係緊張因而感到氣氛壓抑,內心壓抑;

另一方面,越是著急工作的事越沒有任何消息。

今天早上靈修時,我跟祂禱告說:親愛的天父,我知道你顧戀我,預備安靜環境和住處給孩子,藉著我的姐姐、姐姐夫供應我的生活需求,感恩你的安排和保守!主啊,雖然我現在想要一份工作,想自己獨立養活自己,但是靠著我自己做不到。我能力有限,我的工作經驗缺乏!唯有靠著你在工作上給我預備適合我的工作!

主啊,離我自己定下的目標時間還有一天,但是現在看希望很渺茫。無論怎樣,請你讓我在這樣的環境中站立得住,因為我知道你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遇到紅海雖無路可走,但你使紅海的水分開,帶領以色列百姓走旱地過去!所以,主啊。雖然我自己感覺看不到未來怎麼樣,好像無路可走!但我願意相信你會開一路給我,預備工作給我!感謝你,阿們。」

當天下午,我已經不抱希望,所以內心也逐漸平靜下來,隨著姐姐一起出去逛街了。但是晚上吃過晚飯時,竟然收到面試邀約簡訊。後來的電話面試中,對方公司人員的態度也非常好。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祂給我預備的工作,但我相信祂聽了我的禱告!這讓我知道祂是信實的,可信的。雖然暫時看不見前路,我可以不再擔憂,跟著祂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雖然結了婚,但我仍然孤獨

作者:Jane Lim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洋瀾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讀到了這一、句經文。在我擦拭餐桌時,好幾天都吞沒著我的孤獨感再次浮現。

儘管我丈夫實際上就在離我幾英尺外的沙發上坐著(清楚地證明我並不孤單),但那一刻我確實感到孤獨。我渴望女性友誼帶來的那種滋養靈魂的親密關係——願意傾聽和詳細交談、溫柔的語氣、安慰的擁抱或拍著肩膀,最重要的是聽到她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或「對,我也是這樣!」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覺得我已經竭盡全力在控制自己想要逃避結識新朋友的本能反應,這會使我焦慮。從一年前嫁到這個新的國家到現在,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報名參加了一些課程,並試圖通過一些尷尬的交流與新朋友建立聯繫(聊幾句之後就聊不下去了,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沉默…..)。

偶爾會有一些小有收穫的時刻,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坐在一群人中間,感覺要麼說不出什麼話,要麼自己與談話內容格格不入。我發現自己非常想念以前朋友,因為無法見到他們而感到沮喪,擔心當我們再次見面時會彼此疏遠。

所以,我無數次轉​​向上帝。

「上帝啊,我好孤單。我需要我的朋友們。我需要一個朋友。只要一個就好。一個我可以交談並敞開心扉的朋友。一個能夠理解我內心的朋友。」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和我談談。我了解你的內心。」

「但你不在這裡」,我內心的孩子抱怨道。「至少不是有形地在我身邊。我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是人,上帝。我需要一個真實的人。」

就在這時我停了一下。然後我想起了那節經文。

上帝啊,你叫孤獨的有家是什麼意思?我明明有家人,但是……我孤獨的解藥是家要怎麼理解?

我能感覺到我又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從過去的經驗我知道,越想越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停下來,繼續過我的一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尋找友誼

那天晚上,我被安排與我們教會音樂部的幾個人見面進行試音。在疫情封鎖期間決定唱歌聽起來並不是最明智的決定,我內心裏面焦慮的小人兒在最後一刻想要臨陣出逃,但由於我害怕成為一個不守承諾的人,加上我丈夫的鼓勵,我還是去了。

在他們讓我唱了幾首歌之後,我們坐下來聊了一下。我以為會是很表面很快速的聊天。後來,當他們開始詢問我所在的聖經學習小組、我的屬靈恩賜以及我可能探索的不同事工時,談話進入了深層次。我很驚訝也很欣慰這些女士們問了我這麼多關於我的問題,即使這些問題與音樂事工無關。

經過一個小時的交談和聆聽彼此的故事後,她們主動提出為我禱告。當中一位禱告了類似下面的話 「上帝,我們來到你面前,因為在你裡面沒有缺乏——我們什麼都不缺。你是我們的避難所和盼望……你知道我這個姐妹的內心……」

我不記得她用過的確切詞語,但信息非常清楚——在上帝裡面,我們一無所缺。祂知道並供給我們所需的一切。就在那一刻,我哭了。這是上帝派人說出了祂從一開始就想對我說,我需要聽到,但卻堅持要聽一個有形的人對我說的話。我感覺自己的需要被看見,也被聆聽了,心裡很得安慰,知道孤獨的終極答案不是出去和人見面,而是住在上帝的裡面,上帝是唯一一無所缺,完全可以滿足我的。

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我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在安慰和鼓勵下回家了。在我們最後一次在 WhatsApp 上的交流中,其中一位女士讓我跟她們保持聯繫,告訴她們我的查經學習情況和我的代禱需求,這讓我在信仰上有問責。

上帝讓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為祂家庭的一份子的。祂對孤獨的回應是將我們指向祂的身體——教會,並提醒我們通過接觸教會,我們可以彼此連接;因著看到可能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可以走出獨處並學會給予,在給予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

所有這一切都因著我們擁有同一位供應我們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書 4章19節)。我再次被提醒,這不是祂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回應我的禱告,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祂是看得見我們的需要也聽得見我們痛苦的上帝,所以我可以繼續懇切並為具體的事項禱告。

儘管我還沒有再次見到我的新朋友們,但那次與她們的會面鼓勵我與已經認識的人開始更多的對話和見面,無論是我的同事,還是我查經小組中的人,或者是很久沒見的老熟人。當我再次感到孤獨的時候,就是提醒我要給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的人發信息的時候,我會詢問她們的情況,以及我可以如何為她們代禱。

親愛的,如果你也處於孤獨的季節,求上帝將你安置在祂的家中——給你機會與其他信徒聯結,除去你心中對被拒絕或與大家隔絕的恐懼和焦慮,並相信祂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不要放棄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和困難的時刻與上帝摔跤。祂可以的,也會照顧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身為心理輔導員的我,自己卻深陷焦慮

作者:Adiemus Seah

翻譯:Anna

有聲播讀:洋瀾

 

 

 

「抱歉,你的狀況沒有治癒方法。」這是我最不想從醫生口中聽到的話。那年的我28歲。

「但是好在你可以通過吃藥控制住癥狀。因為你得的是慢性病,只要你能感受到癥狀存在就要每天服藥。」他說。

接著醫生列出我要忌口的食物——避免油炸和酸性食物。我能吃的食物都是些清淡無味的;要麼是清蒸蔬菜,要麼是清蒸魚。他還告訴我要避免壓力過大(好像壓力是一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一樣)

這個診斷令我吃驚、困惑和憤怒。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健康

我一直以為我身體健康。我定期運動、飲食平衡、不抽煙不喝酒。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開始嚴重噁心嘔吐。剛開始我沒放心上,以為只是胃裡細菌感染或者工作壓力大所致。

那時,我是我們大學輔導諮詢部的主任。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面對精神方面有問題的學生,訓練員工如何幫助有行為障礙的學生,並帶領著一支諮詢師團隊,制定政策和程序,參加會議,寫報告,組織活動,處理一些異常事件。

但是我喜歡我的工作。所以我回憶不出是哪一個具體的事件導致了我開始嚴重嘔吐。

然而,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因著嚴重噁心、嘔吐、心悸、大喘氣、劇烈胸痛、頭疼、失眠等問題不斷進進出出同一家醫院。我吐得太嚴重了,導致我無法進食,不得不住院靜脈輸液來避免營養不良和脫水。醫生給我做了很多檢查、掃描和X光。

最終我被確診為慢性消化系統紊亂,我的生活很快就被我的吃藥時間表打亂了。

每天早晨我需要五點就起床吃藥,之後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上班。藥物和嚴格的飲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的癥狀得到緩解,但是我仍舊會心悸、大喘氣和失眠。因著有氣短和心臟病發作的徵兆,我8周內住院了五次。

這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狀況。作為一個精神問題方面的臨床醫師,我深知自己不僅僅是身體出了問題。我還有抑鬱的癥狀。我開始離群索居,早晨起床困難,腦子裡充滿對於現在和未來的消極想法。我一貫喜歡做的事現在對我來說索然無味。我甚至一度想到自殺。

但是我不願意承認和接受這個事實。我無法想像我居然會遭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我是輔導諮詢部的主任,幫助那些經歷巨大壓力、抑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和面臨其他生活挑戰的人們。並且我在我們大學、醫院和社區還負責開展精神健康知識的培訓。我當然能夠處理和搞定自己的焦慮呀!

此外,作為基督徒,我相信上帝復活和醫治的大能。當然,上帝的大能遠大過慢性病和焦慮的威力,我堅信如果多次禁食、迫切禱告,背下更多的經文,有更大的信心(這些我都嘗試了),上帝就會醫治拯救我。但是內心深處,我努力尋求上帝的各種方式卻源於我的自義、自救和想要操控上帝給我我想要的結果。我沒能完全依賴上帝的主權和大能(但以理書3章16-20節;雅各書1章2-4節)。

諷刺的是,我雖然可以向我的諮詢者們給出同情、理解和接納,但我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對自己非常嚴苛,無法接受我的精神狀況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在與焦慮、慢性疾病和乏力鬥爭的過程中,我的自尊和自信開始崩塌,恐懼和自我懷疑慢慢襲來。

我很猶豫要不要跟人分享自己的狀態(包括我的妻子),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

我很容易接納自己身體狀態的診斷,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方面有問題,原因是大家普遍覺得有精神障礙是一種恥辱。但是在我評估過精神問題對我和我周圍的人產生的影響並考慮了我可以為健康做出的選擇時,我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我的確被焦慮所困。

在焦慮中生活,外加慢性病,挑戰著我對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的態度和看法。

例如,我發現自己原來下意識里有很多誤解,比如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假冒偽善的人,因為身為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我卻不能幫助自己,而且我認為如果我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我的未來就會暗淡無望。

我當時並不知道,事後才醒悟過來,我成年後的焦慮症與我童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並不美好。在我小學階段大部分時間我的家裡沒有電和自來水。我的父母努力工作才夠勉強養家。雖然我們家境並不寬裕,但父母愛我們、關心我們,所以我非常幸福滿足。

但是後來一次意外打破了這一切,我的家庭破碎了。作為一個孩子,我親眼經歷了這些創傷性事件,並試圖通過努力成為一名傑出的成功者來掩蓋內心的創傷和焦慮。我不得不讓自己出類拔萃以化解自己的情感傷痛和焦慮。

我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學習優異、擅於與人交往。我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內心卻深藏著兒時的傷痛。回憶過往,我意識不到自己有過焦慮和抑鬱的明顯徵兆和癥狀。所以我滿不在乎,生活仍舊繼續,雖然傷痛仍在。高中畢業後,我去了澳大利亞繼續學習,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工作,後來走進婚姻。

我認為我已經忘掉了那段經歷。卻不曾想它會在後來的生活中又浮出水面。

轉折點

「我感覺很糟糕,我需要幫助,」趴在馬桶旁吐了1000次之後我終於對妻子開口求助。那是2004年,我們新婚不久。這之前她已經看我吐了無數次了(很難堪的場面),好幾次把我緊急送到醫院,照顧我,和我一起徹夜禱告。

最終我向她承認除了身體的問題,我還在經歷焦慮。這真是一個轉折點,把我引向基督里的新生命(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我意識到我有兩種選擇:獨自戰鬥,或者與上帝和愛我的人並肩作戰。我知道上帝的愛超乎我所想(約翰福音3章16節),而且上帝造我有一個特別的計劃和目的(耶利米書29章11節),儘管這個世界充滿無盡的痛苦和苦難(約翰福音16章33節;彼得前書1章6-7節;雅各書1章2-4節;羅馬書5章3節;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我清楚我的角色是使用上帝所賜的才能、訓練、資源和個人經歷,透過輔導去幫助別人。

求助他人

所以我跪下禱告。我鼓起勇氣向他人求助。我跟牧師、大學裡的老闆(也是基督徒),還有幾個親密的朋友分享了我內心的掙扎。

我分享的時候仍會害怕惶恐,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會怎麼看我,尤其是我在大學還在進行著心理方面專業的培訓,在教會裡也領導服侍。

我掙扎的重心還是害怕自我形象和名聲會受影響。但是聖靈用《彼得前書》5章6-7節溫柔地譴責我,我要謙卑下來,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上帝顧念我。

因此,我丟掉自尊,放棄一切自己的努力,讓耶穌和屬祂的人來照顧我。

我擔心的事沒有發生,我發現自己被理解支持我的人環繞著。我的父母歡迎我到他們的家,為我做飯,我的老闆給我假期讓我休息,我的單位還報銷了我的住院費,我親近的朋友來看我(住院時和出院後),安慰鼓勵我。他們沒有因著疾病而論斷我,也沒有因著我無法控制自己而譴責我。

雖然他們不能真正感同身受我內心的掙扎,但是他們對我表示了同理和接納。我真心感激他們。雖然他們還是屬於少數的那一部分。有一些家人認為我瘋了,也有朋友認為我是個假冒偽善的人——我能幫助別人解決精神方面的問題,但自己卻走不出來——還有一些人認為我犯罪了被上帝懲罰才會這樣。

這是一個上帝帶我謙卑下來的旅程,一個讓我不斷降服於祂的旅程,幾個月里我刻意專門做出行為上的改變,來允許上帝和祂的子民幫我得醫治。

我目前的狀況

距離我第一次確診消化系統紊亂和焦慮症已經過去18年了。

我現在身體狀況如何呢?我被醫治了嗎?

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消化系統紊亂不用服藥了。我喜歡喝咖啡、吃辣椒和重口味的亞洲菜(當然得適量)。透過上帝的大能和祂的憐憫,我感恩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再經歷消化紊亂的癥狀了!我的醫生很驚訝,也為我高興。

至於恐懼症和焦慮症的癥狀,我已經學習去了解它們,接納它們,並與它們共存,讓它們成為我更深認識上帝的機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