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羞恥感,我隱藏了自己的焦慮症

作者:Grace Lim

翻譯:Cindy Wang  

有聲播讀:佳音

 

每天生活在焦慮中就像被一個叫「恐懼」的怪獸跟著,無論我在哪裡,都活在它的陰影下。 我對嘗試新事物或結交新朋友都沒有信心,而且常活在自己的思想鬥爭中,總被消極、混亂的想法搞得筋疲力盡。

晚上睡覺都成了問題。我發現自己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在半夜醒來,腦子裡亂鬨哄的, 如果第二天需要早起去上班,或者工作中發生了讓我心情難以平復的事情的時候,更是這樣。

作為一名零售藥劑師,我的工作要求很高,壓力也很大,還需要和難相處的客戶打交道。

如果碰到棘手的事情,我就會感到心悸,噁心,呼吸困難,想逃跑,逃離眼下的困境。 有一次,一位顧客沖我大吼,導致我的恐慌症發作了,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感到視線模糊,心悸,陣陣刺痛穿過後背,連呼吸都困難。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我22歲在藥房實習的時候,焦慮症第一次發作。 當時我通過了考試,自我覺得一切良好。

但因為公司的藥劑師短缺,就在我等待藥劑師註冊通過時,我的老闆一直向我施壓,即使我對加快註冊進程完全無能為力。

當時的壓力大到我無法應對,我心裡一直非常焦慮,根本沒有精力去做任何事情,並且總是很害怕去上班,只是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焦慮和抑鬱的警告信號。

老闆在我註冊藥劑師這件事上(一段時間後終於通過了)給我的壓力太大,讓我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記得我坐在自己的房間里胡思亂想:「 如果我能了結這一切,豈不是很好么?」

於是我開始喝酒,正準備要吃安眠藥時,我聽到一個聲音說:「 你在幹什麼?」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聖靈觸動了我,祂擁抱我,安慰我,就在那時蒙蔽我眼睛的帕子才被揭開了。

我意識到自殺不是解決辦法,但之後又陷入羞愧、內疚和自我譴責中,腦子裡充滿了問題,「我一個基督徒怎麼會如此沮喪和憂慮? 難道我的禱告還不夠?我是怎麼了?」 。

我想辭去帶領敬拜的服事,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也因為自殺的想法而不停譴責自己。

然而,我把這一切都藏在心裡,因為覺得太羞愧,我難以啟齒,不願意和教會裡的任何人談,我總覺得基督徒不應該有心理健康問題。 我也不能聯繫那些非信徒朋友,認為這會給自己的信仰抹黑。

由於求助無門,我試著自己應付。 我嘗試散步,大吃零食,或者和朋友天南地北地聊,只要能讓我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就行。但我還是會崩潰,躲在房間里哭。我也聽讚美詩歌和禱告,儘管我大部分時間只能說「耶穌,我需要你」,「上帝請幫助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是沉默的,我不確定祂是否在聽我的禱告。 其它時候,祂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例如,看見一道彩虹,收到一個久違的朋友的信息,或突然被祂的同在擁抱。 經過這一切,我仍然相信只要我們尋求,祂就會出現,只是有可能不是以我們想要的時間和方式。

我是如何決定尋求幫助的  

我一個人掙扎了好幾年,一直在聽關於焦慮和抑鬱的播客和講道,最後終於決定和幾個朋友談談。 我也考慮過尋求心裡諮詢,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而且,向陌生人敞開心扉的想法讓我感到害怕。

剛開始的時候,尋求幫助並不容易,因為我的朋友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了解不多。 有人說我太敏感,太跟隨自己的感覺,建議我應該擺脫消極的想法。

還有人說,我需要更多地向上帝交託,更多地禱告和信靠——這樣我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然而,他們的建議只是讓我徒增了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為這些我都嘗試過了。

醫治之旅  

焦慮和抑鬱的想法,讓我身心疲憊,我也相信了太多的謊言:沒有人愛我,我是個失敗者,我的生活中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終於有一次,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對它們說「夠了」!我承認我抑鬱和焦慮,我祈求上帝照亮我內心的黑暗,來幫助我。當我承認自己軟弱和需要他人幫助的那一刻,是整個狀況的轉機。

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醫治之旅,決心做一切上帝讓我做的事。其中就包括尋求成熟基督徒的幫助,來監督我走完整個療愈過程。我也聯繫了輔導、團契小組成員和心理諮詢師。

在這個過程中,我必須戰勝恐懼和錯誤的想法,比如:「尋求幫助表明我缺乏信心嗎?」,「人們會不會因為我是基督徒還有心理健康問題而論斷我?」

另外,尋找合適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個非常不容易又嚇人的過程。有人曾經說過,「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醫治的過程可能是混亂的,它並不是線性的,就像身體的醫治需要時間一樣,心理的醫治也需要時間,並且有時會痛苦,但卻是值得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好的幫助來自一個主修心理學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上帝的話語,並一起完成了一個名為Empower的課程,這個課程由Robi Sonderogger博士基於基督教價值觀開創。

這些課程讓我學會留意自己的想法,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抓住上帝的話語。我握住哥林多後書10章5節的經文,將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我的房間里到處都是寫著聖經章節的便利貼,便於我隨時閱讀。 每當我有消極的想法時,我就大聲宣告上帝的話語,當罪惡感來襲時,我提醒自己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節)。

尋求醫治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完全的醫治。

現在我可以看到上帝是如何使用過去所有的經歷將我磨練塑造成現在的自己的。所有的經歷讓我更多地認識了上帝的品性,祂的主權和良善是我戰勝當前掙扎的根基。

如果沒有這些啟示,在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信仰中站穩。現在我知道在人生的各樣境遇里祂都是良善的,即使情況超出我的掌控和計劃。

我相信所有的挑戰都是在壓榨和修剪我,就像葡萄被榨成酒一樣,上帝在其中除去我生命里的雜質(那些不安全感和自憐),直到我變得純潔乾淨。同時,我也變得更有同理心,更能同情他人了,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心理問題的基督徒。當我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他們也能夠向我敞開心扉。

我能走上醫治之旅全是因為上帝的恩典。 能夠寫下我的心路歷程和大家分享也是一種醫治的途徑。 現在我的恐慌症發作次數減少了,與一年前相比,我可以更好地控制焦慮的情緒了, 不過,我依然在學習中。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鼓勵其他基督徒不再隱藏自己心理健康上的挑戰,勇敢尋求幫助,並繼續在基督里尋求醫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觸礁時,祂讓看清我的驕傲、害怕與焦慮

作者:Faith Lau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悅悅

 

距離我上次職業倦怠已經一年半了。我記得當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胸口發緊,不停流淚。我離開了那份工作,去了一家我認為機會更好的公司,結果卻發現原本滿懷期望的新開始很快就幻滅了。

在 10 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工作內容經歷了四次劇變。甚至在我加入團隊之前,他們就挪去了我這個位置的一部分工作。在我加入之後的一個月後又給我減掉了一大部分。緊接著,一個可以給我更多具體工作項目的提案也被拒絕了。最近,公司的一個大項目也沒有讓我參與,因為團隊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

對於願意擔當更多工作職責的我來說,這樣的現實就像是當頭一棒。儘管我不太喜歡我的工作內容,當初我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我答應跟大家一起拼過下面這個大項目。結果他們卻不讓我參與,這簡直讓我太失望了。

當我在處理當下的情緒以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時,我在禱告中等候上帝,因為知道只有祂才能給我平安。當我在靈修的時候,箴言 16章2節的經文讓我印象深刻:「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因此,我請求上帝審查我的內心,當我這麼做時,祂讓我意識到了三點:

1. 我在工作上的驕傲
我下意識地將我工作中項目的規模與我的價值等同起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手中的項目不斷被奪走時我會感到那麼沮喪。同時我也對自己不得不在做的工作感到失望。雖然我嘴上說一切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但上帝提醒我,我最終是為祂而不是為我的老闆工作(歌羅西書 3章23節)。我對待每項工作任務的態度比任務本身更重要。在祂看來,我的品格和勤勉更重要。


2.我對未來的焦慮
我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機會擔憂,因為我覺得我無法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多少成就給未來的僱主看。但上帝提醒我,在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我都可以信靠祂。就如同上帝在坑裡和監獄裡看顧了約瑟一樣(創世記 39 章),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季節祂都看顧。

在我們等待祂熬煉我們,並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時,我們就展現出了我們對祂的信靠。因此,在我當下這個艱難的時期,我會選擇等待上帝——儘力做好我的工作,當事情沒有按照我預期的方式進行時,我也不去說我老闆和同事的壞話,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走過這一路。

3. 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錯過

我也考慮過另找新的工作來提升自身技能,但我害怕錯過現在這份工作可能出現的更好機遇。我想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我渴望從上帝那裡得到答案。

但是上帝讓我看到,有時我們迫切需要答案是因為我們希望環境能給我們平安。我們想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並不是想著它會蒙上帝喜悅,而是因為它能讓我們過上自己認為最好的生活。

所以上帝有時是出於恩典而不回應我,否則我的生活就會成為自己的偶像。

我的天父現在帶領我,讓我學會自己在公園玩,而祂則坐在長凳上看著我,隨時準備在我有需要的時候跑過來。但正如地上的父親明白有些跌倒是玩耍和成長的一部分一樣,我的天父也知道有些跌倒是為了我能夠成長以及彰顯祂的恩典。所以無論我做出什麼選擇,是留下還是離開,我知道祂都在看顧我。

目前我仍然沒有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但我知道我的心態比我做出的決定更重要。每當我開始對工作感到恐懼時,我就會提醒自己上帝在這時期對我有祂的計劃,人生的意義是祂而不是工作。

儘管我還不能完全從上帝的視角看待工作,我在等待讓祂更新我的想法。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祈求上帝幫助我以榮耀祂的方式工作,不要出於無聊或恐懼而做決定,而是在禱告中行走每一步路。

箴言 16章3節 敦促我們將我們的工作交託給主,我們的計劃就會成就。交託意味著信靠。在所有事情上都無條件地信靠上帝的人就會在試煉中擁有從祂而來的平安並得到從祂而來的智慧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世界不是旋轉木馬,是過山車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佳音

 

還記得多年前的一部韓劇《天國的階梯》,號稱集合了韓劇所有的劇情元素:車禍、失憶、絕症、悲慘身世等等。因為劇情實在是太悲慘,看到結局的時候已經數不清用了多少包紙巾。女主角的身世和經歷都非常可憐,母親過世,繼母和繼姐都不喜歡她,後來又經歷許多的離別、失去、錯過、遺憾。身世悲慘又生活不順的女主角,只有坐上遊樂園的旋轉木馬的時候,才會笑顏展開。坐上漂亮精緻的木馬,在歡快的樂曲下,隨著一遍又一遍的旋轉……她的臉上有了輕鬆愜意的神情。彷彿這世界與她無關,所有的悲慘和不快樂都可以拋諸腦後——在這裡,她只有重複、不停歇的快樂。

喜歡坐旋轉木馬的人一定也能明白那種感受。它是那麼精緻、快樂,在旋轉木馬上面只有歡快的笑聲和不停止的旋轉,坐上去就想一直旋轉下去。當然,長大後我們也許也不想坐旋轉木馬了,但是有一件事是不改變的——我們都想要快樂,而且是一直持續的、永不停止的快樂。打動我們的不再是旋轉木馬,而是其他東西,娛樂、購物、美食美酒美人、遊戲、榮譽感……這一切是那麼地迷人,不斷吸引我們去追逐,努力得到它們。其實真正推動我們汲汲營營去追求它們的,不只是它們本身,更是我們內心深處那找回永遠快樂的渴望。


鍾馬田牧師說:「我們都有一種念頭,認為自己應該生而快樂、生而平安,喜樂地生活;但這些東西卻不知何故離開了我們」。我們似乎曾經擁有過,現在卻失去了,要不我們怎會有這樣的渴望?渴望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永遠快樂。於是在這世界上,我們不斷努力想再次奪回這份原屬於我們的東西,只要某個事物能帶給我們那麼一丁點快樂的火花,我們就迫切地抓住,想要不斷從中汲取快樂,填滿我們的失落。

耶利米書2章13節說: 「……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那些快樂的火花縱使能使滿足我們當下渴望,卻因為不是真正的「快樂泉源」,所以無法永遠供應我們。難怪遊戲總是需要不斷地升級,加重刺激,否則玩家就會麻木;各類型的片或者劇也會不斷地擴大尺度;購物也會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美感和品質……所有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是那真正永遠的快樂的替代物。它們本身沒有罪,有罪的是我們,愚蠢地把這世界的東西當成泉源,結果是越喝越渴,不斷追求又不斷失望。到最後只能承認,這世界沒有永遠的快樂。


然而那永遠的渴望既是父安置在我們心裡的(傳道書3章11節),就必有相應的泉源永不枯竭。那曾經擁有又失去的樂園,是我們終其一生都想要回去的故土。樂園失落後,我們開始不願意相信歷史是直線的,有始有終,因為記得起始等於回顧最初的恥辱和自己製造的麻煩,同時我們亦不想面對悲慘的終局。所以最好時間和世界是循環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環,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失去和死亡是平常。只要快樂地旋轉又旋轉,我們悲慘的現狀就能自己消失。對絕望而驕傲的人來說,地上的遊樂園不是製造快樂的天堂,而是掩蓋悲傷的防空洞。一個極力煽動快樂的地方,恰恰說明那裡沒有真正的快樂。

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中,有一座永不關門的城,叫虛華市。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遊戲和供人快樂的設施,就像是個永不休業的遊樂園。這座城竭盡全力地售賣快樂,正是用繁華掩蓋它其實根本就沒有快樂。所以基督徒和盡忠(故事中的兩位主角)在這座城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玩,因為那裡根本就沒有他們要的——永遠的喜樂、平安、恩惠和永不朽壞的冠冕。最後,因為他們拒絕那些浮華的誘惑,就被拘捕審判。


所以真相是:世界不是旋轉木馬,不是坐上就有不停歇的快樂。它沒有真正永不枯竭的快樂和安全感,快樂和安全感用聖經上的話說,就是喜樂和平安。並且,歷史也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循環,生老病死並不是正常的。對我來說,世界更像過山車,有起始也有終點,高潮迭起又時而重重落下。儘管過程有許多刺激的生死體驗,但因為我們坐著的車仍保證了我們的安全。說穿了,一旦坐上,你只能把自己交出去,相信這車能保護你不摔出去。最終,它只是一小段的經歷,遊戲總會結束,到站了,總要下車。

我們為何能忍受那旅程的刺激?難道不就是因為知道遊戲再刺激總還是會結束么?你總會從車上下來,腳踏在真實的平穩不動搖的土地上,迎接那笑著等待你的人。正因為盼望那結束的一天,那真正的喜樂和平安來到,所以我們能忍受那過程,並且享受那過程帶給我們的小小歡樂。正因為在今世我們的生命有父的保護,我們才能有信心經過高山低谷;也因為有在前方等待我們的長兄,我們才可以盼望回到擁有永遠喜樂和平安的樂園。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當前路似乎一片黑暗,我該怎麼辦?

作者:Weng Shu-wen,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當我們牧師在描述有些人可能好像正經過黑暗的洞穴而不知道出口在哪裡時,我發現自己在內心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的工作快要走到頭了,而我又沒有從上帝那裡得到未來方向的明確答案,我覺得自己確實在牧師所描述的 「黑暗」中行走。

這不是罪惡或邪惡的那種黑暗,而是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的黑暗——上帝似乎在沉默,我的情緒很沮喪。這就是我在經歷長期生活的不確定性,身體的精疲力竭和抑鬱以及不明所以的屬靈枯竭時所經歷到的黑暗。

多年來,在我經歷過不同形式的「黑暗中行走」之後,上帝用下面這三個畫面鼓勵了我,我希望這也能對有類似經歷的你有所幫助。

祂是我們水下視線模糊時的泳池燈

在我經歷的一個特別絕望的時期,上帝給我上了很具體的一課——使用游泳池裡的燈條!

幾年前在朋友家夜泳時,我發現我的舊泳鏡防霧塗層不管用了,這讓我在游泳時視野非常模糊。通常情況下,我會放棄游泳。但在那一刻,我覺得上帝在提醒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池底的指示燈上。這些短而均勻分布在一條線上的泳池燈在水裡為我指明了道路。我每游過一個泳池燈就看向另一個,就這樣我能夠直線游好幾個來回而不游偏。

這些光讓我想起了耶穌,祂在聖經中被描述為我們的真光(約翰福音1章9節)。也許我們現在的視線是模糊的,我們可能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或自己該做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放心,如果我們專註於基督而不是我們的環境,我們就不會偏離軌道。

即使我看不到祂給我預備的大計劃,當我與祂同行時,我便能看到耶穌如何帶領我走過每一天——有時祂會引導我與朋友分享祂的愛,或促使我接受一項能夠磨練我性格的艱巨任務或挑戰。

祂是我們黑暗房間里的電燈開關

然而,有時我們眼前無比黑暗,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看到基督。我們聽不到祂的聲音,感受不到祂的同在,聖經的話語似乎只是在頁面上的,對我們來說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在這種時候,我會記起我黑暗卧室里的電燈開關。

我使用遮光窗帘來幫助我入睡,但缺點是,每當我在半夜醒來時,我都必須穿過黑暗才能打開房間遠端的電燈開關。有時,我會在途中遇到「障礙物」。

然而,隨著開燈的次數越來越多,我確切地知道了該往哪裡走和轉向哪裡能避開這些障礙。更重要的是,我從不懷疑自己始終會找到開關,因為我知道我的「光源」會一直在那裡。

同樣的,當我們面對「靈魂的暗夜時」,我從祂的應許和我過去的經歷中知道,即使我感覺不到或聽不到耶穌,我的光之源也始終在那裡。

我繼續鼓勵自己做一直在做的事情——讀經、禱告、讚美、與弟兄姐妹團契——我知道這些都會讓我更親近祂。通過不斷地讓自己接觸祂的話語,並與祂的子民同行,漸漸地,祂的聲音最終再次變得熟悉和親密起來。

上帝已應許祂永遠不會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我們是有盼望的。借著祂的恩典,在祂的時間,黑暗終會在我們面前變成光亮(以賽亞書 42章16節)。

祂在黑暗中賜予我們寶藏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大家都過分專註於尋找光亮,以至於當我讀到 A.W. Tozer 在他的書《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中提到在黑暗中也有寶貴的功課和成長時,感到大吃一驚。

Tozer 引用了以賽亞書45章3節,在那裡,上帝告訴受膏的國王居魯士,「我要將暗中的寶物和隱密的財寶賜給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

Tozer補充說,從創造世界到基督復活,上帝的許多作為都是「遠離人類或天使的窺探而在隱秘中完成的」。這是在呼召我們學會信靠祂,而不必知道祂要怎麼做。

雖然以賽亞書 45 章中提到的寶藏可能與我們經歷的黑暗中的寶藏不同,但事實仍然是,給予寶藏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祂準確知道「寶藏」和「隱藏的財富」藏在哪裡。

事後看來,我的那些黑暗時期給我帶來了尋求基督的更大渴望,和對祂屬性的更深信任,並且使我更加成熟和有耐心。這些寶藏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立即可以看到的,但重要的是無限智慧和良善的上帝將這些寶藏賜給了祂所揀選和心愛的孩子們。

感恩的是,我過去的幾年並不一直都是黑暗的。有時,是暗淡的灰色,有時,我看到微弱的光亮,有時,我會遇到幾束燦爛的陽光。我仍然在尋求,想要明白上帝對我生命下一季的呼召是什麼;有時我仍然在與抑鬱的情緒作鬥爭(雖然少了很多),但我很感激祂仍然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對我講話。

你隧道盡頭的曙光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亦或許你需要再等一會兒。無論這個等待時間有多長,讓我們堅持下去,要知道,正如羅馬書 8章38-39節 所說,無論是死,是生,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