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方法讓你真正享受休息 (有聲播讀)

作者:Karen Kwek,美國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身為一名不甚出名的作家,Karen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喝一杯好茶,見證福音如何改變著人們的生命。她一直是一名圖書編輯,後來她和丈夫決定結束這段寧靜的日子,打算要孩子。在當時,決定做父母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我再次陷入這種生活狀態:雖然漫長的周末給了我足夠的休息時間,但是第二天我卻難以從床上爬起來,無法精神煥發地開始新一周的工作。

我有休息嗎?當然了!整個周末我都在放鬆:在花園散步、享受自己的寧靜時光、拜訪我的姑媽、去購物、和朋友吃晚餐,還有深夜在Netflix上追劇!但是如此放鬆後為什麼還會有疲累感呢?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在你花時間放鬆和休息過後反而覺得更累了?為什麼現代的生活方式經常令我們無法真正休息呢?聖經中是如何看待休息的呢?我在自己的困境中尋找答案,找到了以下幾個提醒分享給大家:

 

1.認識到休閑活動並不等同於休息

我們會錯誤地認為只要不工作就是休息——比如什麼都不做,或沉浸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休閑活動可以使我們暫時遠離日常工作,但卻也可能耗費我們的體力,或因著我們太投入其中而在之後身、心、靈俱疲,而不是神清氣爽。

比如,出國旅遊可以讓我們暫時脫離工作得到休息,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壓力,比如倒時差、應對文化衝突、或突如其來的小意外、吵鬧的孩子和忙亂的行程。

同樣的,現代的各種娛樂方式能使我們的身體稍事休息,但卻讓我們的頭腦超負荷。互聯網上的信息、新聞、社交網路、電商服務等等…….都觸手可得,我們會不自主地滾動著頁面、敲擊著滑鼠並點擊著「播放」。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超負荷的信息在一點一點地耗盡我們的精力。我們的時間被吞噬了,我們的大腦被過量的信息充斥著,以至我們很容易受到世界變幻莫測的價值觀、流行趨向和觀點的影響。

難怪我們的休閑活動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放鬆。那麼真正的休息是怎樣的呢?

2.明白上帝想讓我們得到的休息是什麼樣的

在舊約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那是休息不做工的一天,但這一天遠非是什麼都不做,也是向耶和華上帝守的安息日(出埃及記20章10節)。在安息之中,以色列人記念和慶祝上帝當初如何拯救他們出了埃及為奴之地,並提醒他們是屬於上帝的子民。的確,休息提醒著我們上帝已經將他的子民分別出來歸於祂(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以色列人明白他們正朝上帝應許他們的地方走去,那是一個「安息之處」,在那裡,他們與上帝同住,不被四圍一切仇敵擾亂(申命記12章10節)。每到安息日,他們就歇了一切的工——包括衣食——單單期待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安息,信靠上帝每時每刻的供應。

然而在新約時代,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們卻誤解了安息的真意。他們不再信靠上帝,而是倚靠自己對義的標準把安息日變成了遵守無數個條規的日子。但是,耶穌卻說自己是安息日的主,並宣告說「有一個人比殿更大」(馬太福音12章6節)。上帝現在道成肉身居住在我們當中。

耶穌是帶來安息的主,祂呼召我們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尋找虛假的滿足和安全感。耶穌給了我們靈魂真正的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30節)。真安息需要我們每天都來信靠祂。

最後,真正的安息是救恩帶來的永遠的安息。

希伯來書4章3節說的很清楚:「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這安息就是上帝曾經向以色列人應許過的。今天對於我們而言,通向永遠安息的路就是相信耶穌為擔當我們罪的刑罰而釘在十字架上;因著祂擔當了一切,我們不再需要擔當什麼重擔,而且這救恩是我們白白得來的。

 

3.去做那些從內到外滋養我們生命的事情

作為基督徒,我們可能知道要這樣做,但是我們或許沒能夠把它和休息這件事聯繫起來。想一想,在我們休息時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記念和依靠上帝的拯救和供應的大能,並以上帝為樂呢?若我們有意識地拿出時間與上帝相處,這樣的休息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反思自己是如何休息時,我並非一定要把旅行、鍛煉、約見朋友或在Netflix上追劇這些活動排除在外——而是懷著感恩的心可以來享受這些活動。但也許我會通過一些措施來預防身心的疲憊,比如提前計劃好為一次探險假期留出一段體力恢復期,或者在睡前聽聽輕音樂放鬆而不是看YouTube上我最愛的那些頻道。

不僅如此,我會做以下這些事來充電,滋養我的靈魂,讓它安歇在屬天的平安里:

閱讀並記憶上帝的話語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詩篇19篇7節)。

和上帝說話 ——「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5-7節)。

承認自己的罪,尋求上帝的寬恕——「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使徒行傳3章19節)

讚美感謝上帝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詩篇13篇5節)。

和弟兄姊妹在一起交通,堅固我們的信仰 ——「故此,我們得了安慰。並且在安慰之中,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哥林多後書7章13節)。

教會就是做這些事的,這絕非巧合。也許,我們可以把每周的聚會放在首位,這樣我們和弟兄姊妹都會感到活力滿滿。

 

4.去睡覺,獲得充足的睡眠

最後,儘管休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但它肯定離不開身體的放鬆。我們的靈魂是住在肉體里的,所以身體的疲憊或不適會損害我們精神和靈里的健康。雖然有時候我們是因著撒旦的攻擊或者我們自身的罪而沒能活出體貼和有愛的生命,但是身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確實會導致我們持有上帝不喜悅的態度或做出祂不喜歡的行為。我們會變得易怒、缺乏耐心、輕率地做決定、自私等等。

下面的這些情況提醒我,我需要更多睡覺了:當我在早晨喝咖啡之前感覺不在狀態(或感覺很糟糕時);當我因焦慮而無法入睡時;當我瘋狂地渴望一天能有48小時,只因為我想要做更多事情時;當壓力使我變得易怒或急於做出判斷時;當聽到有人要佔用我的個人時間我立刻感到很氣憤時……

事實上,當我們在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後仍然不願停下手頭的事情去睡覺,說明了在內心深處,我們並不真正相信上帝掌管著一切。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在我們的計劃清單、工作目標、娛樂休閑活動、咖啡因飲料中尋求安全感。

從長遠來看,這些事物沒有一樣能給我們帶來身體和大腦所需要的休息。創造了一天,並規定其只有24小時的上帝知道祂在做什麼,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休息,並在第二天醒來時煥然一新。

朋友們,你決定在休息的時候做出哪些改變呢?願你時常能從美夢中醒來,精神煥發。用詩人大衛的話來說,「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篇4篇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感覺自己不夠好?3個真理幫助你(有聲播讀)

作者:Jiaming Zeng,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雖然在我的生活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危及生命的危險發生,但我仍舊會害怕很多東西。比如,我怕大狗。怕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怕自己畢業後找不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甚至怕自己會做錯決定……我的害怕事項單長得很。雖然我把這些稱之為「不必要的焦慮或非理性的恐懼」,但我感到的恐懼卻是非常真實的。

也許對我而言,心底最深也是最令我擔心的恐懼是害怕自己不足。心底里總是有個微小的聲音告訴我,我不夠好。我一直在學著不去理會這個聲音,直到我的導師問了我一個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或當我第三次收到特等獎學金的拒絕信,亦或者在INS上看到那些我一直夢想要去的地方和心目中成功人士的照片時,我再也不能假裝聽不見這個聲音了。對自我不足的恐懼往往來自沒有實現的期望,無論是社會灌輸給我的還是我自己的。我未能實現的那些期望(通常是潛意識的)可能導致強烈的焦慮和恐懼。

讀博的第一年,當我所申請的全部研究項目獎學金都失敗了時,我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並非是因為我多麼需要這些經濟上的幫助,我完全可以通過當助教來完成我的學習。但是我在申請獎學金的事上花了很多功夫,並且深切地希望至少有一份申請能通過。因此,當我的朋友和同學們慶祝他們得到獎金資助時,我那未被滿足的期望被粉碎了,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使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沮喪之中。

這不是我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掙扎在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中。但我學會了直面這種恐懼並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上帝和祂的應許上。其中,有三句經文幫我樹立了信心。我發現無論何時,當我因恐懼而絕望時,這三句經文成為了我隨時的幫助。

 

1.我們不是唯一受恐懼困擾的人

每當我陷入恐懼的深淵時,我往往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是唯一一個掙扎在其中的人。但我學會了提醒自己,雖然我的處境很獨特,但許多其他人也面臨著類似的恐懼或掙扎。

成千上萬的人和我一樣,被獎學金拒之門外。此外,可能每個人也都遇到過即使他們非常努力地爭取,最後還是被拒絕的情況。

記住這一點,不僅將我從自我聚焦所引起的孤獨中帶出來,而且使我能夠看到更大的圖景。我必須提醒自己,我的焦慮(這些試煉或者試探)是人類的共有的,並且上帝應許我們,只要我們信任祂,祂將帶著我們度過難關。

 

2.試煉可以幫助我們根除謊言和心中的偶像

當我相信上帝所說會幫助我的應許時,我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我的處境。我不再沉浸在悲傷中,而是能夠把每一次恐懼焦慮都當作上帝讓我變成熟的機會,並因此而喜樂。

當我因為獎學金申請被拒而沮喪時,我發現讓我難過的並不是資金的缺乏或由此帶來的研究上的不便。我會難過是因為我不敢相信自己沒有被選入這些優秀的獎學金獲得者之列。我對自己的學業成績深信不疑,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我理應通過其中至少一個申請。我想要這些獎學金不是因為我真的需要這筆錢,而是因為如果申請通過,這將會成為我簡歷上的另一個亮點。所以被拒絕時,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上帝用這些失敗告訴我,我變得非常驕傲,缺乏謙卑。所以,我開始放下對學業成功的追求,而去信靠祂對我學業的計劃。

我們的掙扎常常讓我們看到自己相信的謊言或心中的偶像。在試煉中堅定信心、恆心忍耐能幫助我們與祂更親近。因為最終,「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章4節)。當自我懷疑和恐懼席捲我們而來時,「盼望」能使我們堅定立穩。

 

3.直面恐懼提醒我們什麼才是我們生命真正的錨

「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章19節)

當我開始學著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時,我也開始相信基督是我靈魂的錨。如今,人們對成功的看法和模式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很容易被它們拉扯,開始追求世界價值觀中的成功。然而,對上帝存有真正的盼望並非易事。這就像是一塊肌肉,必須通過鍛煉才能保持。而在我們與恐懼、失敗和焦慮的鬥爭中,它會變得越來越有力。

對我來說,對上帝的盼望給了我勇氣去面對我的恐懼,並讓我能夠去斥責那個告訴我我不配或我不夠好的聲音。

出人意料的是,上帝告訴我勇氣只能來自於謙卑。要想克服我的恐懼,我必須首先找到力量去面對自己的缺點和心中的偶像。

因著獎學金事件,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找回力量面對自我。事後看來,這一切似乎有點可笑。這些都是全國最具競爭力的獎學金,而我卻自負地認為我會得到其中一項。實際上是我自己把拿到其中一項獎學金當做了完美的標準。事實上,這個標準完全錯了——它只不過是來自世俗成功模式又被我的自我所強化的幻影而已。

事實上,我並不完美,也永遠不會達到完美。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完美」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為我們達到了完美。

因為,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儘管我們有缺點,會犯錯,但上帝拯救了我們並給了我們無限的恩典。當我缺乏時,祂會供應。我跌倒時,祂會把我舉起來。

因著祂的愛,我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自己感到「不夠好」的恐懼:「你說得對。我並不完美。但我也不需要變得完美。我唯一需要的就是祂完美的愛。」

「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翰一書4章1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上帝借著抑鬱症拯救了我(有聲中文)

作者:Catherine,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美國大學裡一直有一個很熱門,人們卻都迴避談論的話題,那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許你已經聽說過不少留學生患抑鬱而自殺的例子,也許你身邊就有被抑鬱困擾的同學或朋友,也許你自己現在,就在默默承受著抑鬱給你帶來的影響。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美國讀大學的留學生,但同時,我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溺水者」

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抑鬱。我高中就來到美國,環境早該適應了。學習壓力雖然大,但我從來不是一個把學習成績看成全部的人。然而,我卻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對勁。最大的問題就是早上起不來床。我發現我經常無論睡多久,白天總是很累很疲憊,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我彷彿像溺水了一樣,一個人在水下,別人都在岸上。我可以看見岸上大家都在做什麼,也可以聽見他們的說話聲和笑聲,但卻感知不到任何情緒,彷彿所有情緒都被這水面隔絕了。所以當時的我雖然身處人群中,卻是與周圍的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漸漸的,我不僅無法和他人情緒互通,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和別人交談時,我強裝著臉上的笑容,心裡卻感知不到絲毫快樂。當時的我感到整個人都被一種低氣壓籠罩著,壓得我透不過氣來,卻怎麼也逃不出去。我覺得太累了,需要一個人靜靜,好好休息。但當我真的靜下來時,情況卻變得更糟。晚上我會突然莫名其妙地流淚,然後一直哭到睡著。走投無路的我決定去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心理諮詢師給了我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多運動,勞逸結合,冥想等等。我都照做了,但仍毫無效果,我的抑鬱症仍然在惡化。

我開始厭惡自己,想要隱藏自己。每天晚上我都很害怕,因為有個聲音一直在跟我說「你一無是處!你的存在就是個錯誤。你不值得被愛,因為你辜負了所有人,你拖累了所有人,你也沒有未來,因為你什麼事都做不好,你一輩子就這樣了。」一開始,我還會與這個聲音抗爭,但是聲音日復一日的在我腦中迴響,慢慢地我竟然相信了,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無是處,沒有希望。直到有一天,我徹底崩潰了,我在一次心理諮詢整整一小時時間裡用最刺耳的話語把自己批判了一遍。話雖是從我口裡講出來的,但卻不是我情願說的。我越講越痛苦,可卻停不下來,似乎要證明說:聽聽我講出來的這些話,我就是個沒救的人,我瘋了!

 

絕望中的「救命索」

然而就在我最絕望時,上帝找到了我。說來難以置信,我是透過YouTube信主的。我經常會在Youtube上看視頻,直到那天,我看到了一個視頻的Youtuber說是上帝把他從抑鬱和絕望中拯救了出來。我邊看邊哭,因為在他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自己那種窮途末路的絕望。但是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想上帝既然能拯救他,那或許也能拯救我?於是我把視頻右側的一系列相關視頻都看了一遍。我發現了一個新世界,因為有成千上百的抑鬱症患者聲稱被這位上帝拯救,聲稱他們的生命徹底被這位上帝翻轉。我越看越興奮,越看越有盼望!我只有一個想法:這就是我的出路!我看到的這些視頻就是抑鬱症患者的信主見證。

我高中讀的是天主教高中,基督教的理論我都懂。我知道上帝愛世人,派祂的獨生子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了人的罪而死,並且死而復活。但我卻覺得這些和我沒什麼關係。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有罪。我遵紀守法,且從小學到中學都是「三好學生」,怎麼會有罪呢?然而當時的我管不了這麼多,雖然我沒認真讀過聖經,也不懂上帝和我究竟有什麼關係。但當看到這麼多和我有相同境遇的抑鬱症患者,在視頻里聲稱被上帝醫治,我只有一個想法,我也要得醫治!

於是當天的半夜12點,我模仿著視頻里的基督徒所說的樣子做了信主的決志禱告。我站在我卧室的房間里,開始跟上帝說:「上帝啊,我心裡苦。很多人都說禰能救人,那你能不能救救我?如果禰是真的的話,禰不能只救其他人不救我啊!上帝啊,如果之前我有得罪禰的地方,現在我向禰道歉。但是禰大人有大量啊,不要計較這些,我之前是不懂事,都是無心的。」

說到這裡,我心裡突然咯噔了一下,一個念頭出現在我的頭腦里。「我犯下的那些錯,真的都是無心的嗎?」我意識到,我明明知道有些事自己是有心去犯的,為什麼要在上帝面前聲稱自己是無心的呢?為什麼急著給自己推卸責任?當時我想,天哪,這不就是罪嗎?我的口是心非,不就是罪嗎?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罪——驕傲的罪,撒謊的罪。接著我想起了很多事,每當我做錯一件事,我有的不是歉意,而是想著怎麼才能推脫責任。之前那些我覺得無所謂、不在乎的事情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原來我真的是個罪人!

 

奇妙的醫治

我彷彿看到上帝坐在寶座上,正聽著我的悔改,我就跪在祂面前痛哭,說:「上帝啊,我竟犯了這麼多的罪而不自知,我以前真是盲目!我錯了,求禰救救我!」這時我說的拯救已經不只是拯救我的抑鬱了,而是求上帝拯救我的生命。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我似乎看見祂慈愛地看著我,對我伸出手說,「孩子,回到我這裡吧!」然後我把手伸向祂。這時,我突然感到心裡有股光迸發出來,是如此地有力量,好像黎明衝破黑夜的那種光,頓時照亮了我的心!我感到極大的釋放,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長期被關在牢籠里的自己終得釋放。我知道,是上帝把我心裡的重擔拿走了。祂救了我。

作為親歷者,我知道抑鬱很可怕,但上帝的力量是能夠永遠戰勝抑鬱的,我靠著這戰勝一切的力量,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同時,我也學會了去接納自己,面對自己。我就是這麼破碎,這麼軟弱,但就是這樣的人,上帝卻珍惜和愛護,祂派祂的獨生子為我而死讓我能與祂重歸於好!

信主前我的心是破碎的,但是我卻想用透明膠把碎片粘起來,以為這樣就可以掩飾自己很好。信主後的我終於不再逞強,我可以一次次地在祂面前哭泣,把我的恐懼和擔憂,全部交託給祂。因為我知道祂會拾起我的碎片,然後一點點地把它重新拼湊成新的樣式。

我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充滿恩典、醫治人的上帝。祂讓我可以安然信靠。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經文。這段經文時常在我困難時給予我力量,那就是約書亞記1章9節——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當我認識到自己的不冷不熱時……(有聲中文)

作者:Jeff Huxford,美國

翻譯:Eric,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2012年,我經歷了一場車禍,幾乎喪命,並因此遭受了大面積的腦損傷。在那之前,我在印第安納州西北部做了六年的家庭醫生。

事故發生後我依稀記得不斷有人對我說,遭到腦損傷的人必須找到一個生活的「新常態」。他們說我的腦部受傷非常嚴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回到車禍前的狀態了。

然而,在最初的幾個月里,我出乎意料的快速恢復令幾乎所有人驚訝。這讓我相信我的腦部損傷並不像我的醫生說的那麼糟糕,而且我認為自己很快就會恢復到車禍前的狀態了。

但是不久之後,我的恢復就變得異常緩慢。很明顯,我根本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了。腦損傷給我留下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我的腦子已經沒有能力輕易記住事情了。無論我付出多少努力、嘗試多少回,曾經那種專註力都不復存在了。種種跡象使我意識到醫生一開始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我現在的生活已然是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狀態。

我因此陷入了一種被現實壓垮的低潮期,我開始生氣地質問上帝「為什麼會這樣」。

我仍然認為事故發生的那一天是「生命從此再也不一樣」的一天。

然而,在我開始詢問上帝對我生命的計劃時,我的人生又發生了第二次變動。

當時,我正在參加達拉斯的一場基督徒營會,我並沒有主動要去,而是很不情願地答應陪妻子一起去。雖然我對營會沒抱太大期望,但讓我想不到的是,在那裡我聽到了一節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經文。

這節經文來自啟示錄3章15-16節: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我對這節經文並不陌生。之前我也聽過很多遍……但是這次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它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前每當聽到這節經文,我就會想,「呀,我可不想成為不冷不熱、被上帝吐出來的那種人!」但是當我那天再次聽到這節經文時,突然間我意識到自己冷漠的罪,並在心裡想,「事實上我就是那種在信仰里不冷不熱的人」。

你看,我一直儘力使我的信仰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從來沒有離教會或離上帝太遠,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基督徒」。但那天我覺醒了,意識到我其實是相當「不冷不熱」的。

這樣的覺醒讓我開始看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相信一個「倒錯的福音」。我聲稱要跟隨耶穌,但實際上,我只不過是邀請祂來跟從我。我從來沒有完全把一切都交託給上帝,大多數的事情還是由自己掌控。我認為耶穌能夠幫我得到我想要的,並能幫助我活得更舒服,但從未想過祂是多麼配得我的服事。我從來都沒有完全相信上帝會把最好的賜給我,所以我始終要確保自己掌握生活的走向。

這樣的認識點燃了我心中前所未有的熱情。我想要更多地了解耶穌究竟是誰,以及完全降服於祂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覺得自己被給予了一次新的機會,我可以離開我不冷不熱的生活方式,重新過一個完全委身上帝的生活。上帝配得我這麼做,這也是我本該一直有的生命狀態。

完全擺脫「不冷不熱」並不是一次性、一瞬間的事。而是一個過程——我現在每天都在越來越多地了解將生命交給上帝意味著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明白了降服就是放手讓上帝來帶領我,放下自己的想法,相信祂的安排。 與我過去的生活模式不同的是,我不需要在跨出第一步前或做出決定前確切地知道事情將如何進展,而是可以信靠上帝引導我走每一步路。

在擺脫「不冷不熱」狀態的這件事上,我看到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並非是我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我完全沒有料到會這樣。  但我能控制的是我如何回應上帝對我不冷不熱的教導。 我會因上帝要我改變而與祂抗爭,還是會坦然接受呢?我很感謝上帝給了我勇氣接受。

我曾經希望我的腦部損傷從未發生過,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學會了專註於上帝如何使用這段經歷為我帶來祝福……比如拯救我脫離「不冷不熱」。雖然我希望上帝能用另外一種方式點醒我,但我正在學習不去質疑上帝完美的計劃,而是感謝祂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我不確定你現在正處於哪種狀態,也不知道我所說的「不冷不熱」是不是會引起你的共鳴。如果我的故事對你有任何啟發的話,我希望你知道,上帝愛你並希望你也能過一個完全降服於祂的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