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強迫症(有聲中文)

作者:Deborah Fox,澳大利亞

翻譯:Verenachi,台灣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我站在那裡,手裡拿着一把剃刀。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認真地思考要了結自己的生命。

我已經在浴室里待了將近一個小時,我聽得到媽媽跟妹妹的聲音,她們一直在懇求我出去。雖然我很清楚她們愛我,但我感覺自己對家人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的想法無時無刻不在侵蝕着我。我總是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有的失敗和不足。我在想如果沒有我,這個世界或許會更美好一些。

感恩的是,上帝阻攔了我的計劃。

但我的爭戰尚未停止。

從我 11 歲那年開始,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 (OCD) 就一直困擾着我。我感到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我身體上的不適;但是當說到強迫症,人們要麼是取笑我要麼是說我的思想幼稚。請容許我澄清一件事:你絕對不應該嘲笑強迫症並認為它只是一種對「潔凈」的渴望。它並不是你的意志可以控制的,而是你個人的監牢,把你困在裡面想你不願想的和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

當我幼年被診斷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後,我就開始慢慢出現強迫症的行為。我開始對細菌和污漬過度恐懼,之後精神科醫生便診斷我患有強迫症。牛津字典對於強迫症的解釋是「為了緩解對某些事物的持續恐懼和無法控制的思想,強迫症患者會迫使自己重複執行某些行為,因此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強迫症的癥狀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而我是最常見一種:害怕細菌和強迫式重複行為。

我認為如果我可以用某種方式控制我身處的環境,也許我就不會那麼容易生病,也不會總是傳染別人了。因此我每天嚴格把控我吃的食物、堅持鍛煉身體並有一套一天實行多次的清潔方式。我會不計任何代價避免去到哪些會弄髒自己的環境。如果我在外面的時候想要上廁所,我會一直忍住直到回家再上。我心裡想,只要我能夠保證超級乾淨、超級整潔、超級健康,我就會沒事的。

然而實際上我永遠都做得不夠好。不管我多麼努力,甚至是當我都已經把手洗到流血了,我的焦慮仍然還在。我知道我的思維模式很有問題,我明白「大部分的人」不會像我這樣專注在這個事情上,但是我的想法卻停不下來。我像一個囚犯一樣被困在了自己的想法裡。出個門我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時間準備,因此常導致家人上課或是參加重要的活動遲到。由持續不斷的強迫行為帶來的內疚和羞恥感以及需要被肯定更是強化OCD的病情。

儘管我很討厭去接受治療,但是我很感謝我的母親一直堅持讓我去。我很感恩我服用了藥物並接受了專業的幫助。然而,直到我在大學期間參加了一個基督教營會,我才開始明白我不是一個人在爭戰 ——耶穌基督早已勝過了這一切。我不需要做得完美——我知道我也而根本做不到。我連人的標準都達不到,更別提上帝的標準了。聽完了簡短的福音證道後,一切都變得清晰明了。儘管我是如此破碎、羞愧、恐懼、膽怯和絕望,我的天父爸爸依然完全地接納我。過去的我一直都專注在自己的失敗上,而沒有在耶穌基督為我贏得的勝利上。這之後,我的情況開始有所改善。但卻只是暫時的。

我真的很希望可以告訴你,我的強迫症和焦慮症已經是過去式了,然而事實是我每天依然要與之鬥爭。其實我很不願意說出我的故事。因為分享這些實在太私密了,很大一部分的我很想要完全銷毀這篇文章。但這也正是強迫症會迫使人做的——它所帶來的內疚和羞恥感會讓人想要隱瞞實情。你會努力戴上「我和其他人一樣 」  的面具去面對這個世界。強迫症就像是我的一個不得見天日的小秘密。但就像罪一樣,唯一能讓光照進來的方式,就是說出來並且承認你正在經歷這樣的掙扎。

我常常在想:「你應該已經痊癒了才對。為什麼還在同樣的地方掙扎呢?」 我試着提醒我自己不要感到焦慮或恐懼,因為腓立比書4章6節告訴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但是憂慮往往會更加兇猛地捲土重來。在我第十次開車回去檢查我是否鎖了門並因此而上班遲到的時候,我知道我又搞砸了;或是當我因為待在淋浴間的時間太長,開始為會讓朋友們等很久而恐慌發作進而不得不取消和他們的早午餐約會時,我知道我又失敗了。

我擔心因着我毫無緣由的恐懼,我將永遠都沒有辦法好好地服侍上帝。然而之後我想起來,上帝並不要求我們完美才能服侍祂。儘管使徒保羅說到他有一根他曾多次懇求上帝挪走的「刺」 (哥林多後書12章7-10節),但上帝仍然大大地使用了他。

雖然主並沒有拿走他的刺,保羅卻提醒我們上帝依然掌管一切。就算是使用破碎的我們,上帝的計劃也依然會成就。縱使我們再好,也不足以讓我們站立在上帝恩典的寶座前。然而好消息是,祂並不需要我們多好!「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

你的內心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小祕密?向上帝傾訴並坦誠一切吧。上帝比我們自己還要了解我們,即使是在我們最絕望無助的時候祂也一直都在你我身邊。請相信上帝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即使在你軟弱不堪時也是。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我對於十一奉獻的誤解(有聲中文)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四年前,我和家裡人大吵了一架,搬出去自己住了。大約在同一時間,我開始參加一個小型家庭教會的聚會。

牧師的妻子花了很多時間輔導我。她每周都和我一起學習聖經,並且經常花時間聽我傾訴。我無比感激,不知道該如何報答她,於是我開始向這間教會十一奉獻;因為我不想讓她白白在我身上投入那麼多精力。

讓我開始奉獻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看到教會很小,因此從教會成員那裡收到的每一分十一奉獻和愛心奉獻都很重要。我記得有一個月,我們的牧師告訴我們教會沒有足夠的錢支付那個月的房租了。雖然我並不富裕,也沒有高薪,但我還是決定把十一奉獻放在我財務花銷的首位。

後來,我和家人和好了,我又開始要供給一部分家用了。然而,這額外的費用使我的手頭非常緊張。但是,我仍然決心繼續做十一奉獻,因為我很感激牧師的妻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我幫助,而且我也不希望小教會的財務因為我而受到影響。

這個時候,我並不是出於一顆要討上帝喜悅的心而十一奉獻的。相反,我是為了取悅我身邊的人(牧師的妻子和教會裡的人)才這麼做。因為出於錯誤的理由並且完全憑着我自己的力量來奉獻,我很快就開始抱怨。雖然我繼續按照教會的教導給予我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我的內心卻很不高興。

我也開始挑剔我們教會的接待員——也是負責收集奉獻的人。她會在收集奉獻之前禱告。她通常會說一些類似下面的話:“我禱告我們都能以一顆樂意的心來奉獻。”然而,她的話對我毫無意義。我會繼續在心裡怨念,心想:“我只要給了,就可以了……我的心裡是否樂意並不重要,只要我不拖教會財務收入的後腿,就沒事。”

 

我對十一奉獻的錯誤理解

然而上帝卻很關心我奉獻的態度。祂沒有讓我怨念多久就敲醒了我。有一天,在我靈修的時候,上帝仁慈地讓我明白了接待員的禱告是有聖經根據的。哥林多后書9章6-7節的最後一部分深深觸動了我,它說 “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悅的。”

當我在學習這一節經文的時候,我感覺上帝好像在溫柔地說:“我希望你樂於給予,而不是出於強迫自己。如果你不高興奉獻,請把你的錢留好。我並不想要你的錢。我寧願要你的心。”

我感到很內疚。我明白了這個真理——上帝只想要我的心。祂要我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上帝不需要我的錢,祂只想要我以一顆堅定的心去愛祂,並愛祂超過愛其他一切。從聖經的話語中我感到有一股溫柔的父愛流溢出來,祂告訴我,我比世上任何東西都更珍貴。

那為什麼從心底里樂於給予對我來說如此的困難呢?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章15節)。我這才意識到我不夠愛上帝。雖然表面上,我宣稱我愛上帝,但在內心深處並非如此。上帝讓我看清了我內心的真實景況。

 

十一奉獻是順服的表現

我明白了十一奉獻不僅僅是勉強的順從。它更反映了我有沒有準備好完全順服。一顆順服的心是一顆樂於給予的心。當我們有一顆完全順服的心時,上帝就可以在我們生命中做更多更大的事。

自從上帝讓我看到祂多麼渴望我的心之後,我就不再因為十一奉獻而怨念了。雖然我的財務狀況仍然很緊張,但哥林多后書9章6節鼓勵我:“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上帝的國不在於世界上的物質,而是在於永恆而不能朽壞的價值。當我們慷慨地十一奉獻時,我們可能看不到銀行賬戶上有什麼回報,但在永恆里我們肯定能獲得不能朽壞的回報。

當我在即便自己經濟拮据時仍然順服,向上帝十一奉獻時,我學到了遠比我富有時多得多的功課。我學到了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哥林多后書5章7節)。我很感恩在我每次順服的時候都能經歷到上帝應許的真理。祂在一點一點地教會我更加信任祂,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祂的愛也越來越多。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當發現自己的朋友有心理疾病時,我該怎麼做?(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多年前在英格蘭讀大學時,我和西蒙娜是同學。她既聰明又可愛,而且還很詼諧幽默,我覺得她簡直是人生贏家:她有堅定的基督信仰,有一大群死黨,成績優異,並且被保送到著名音樂學府去進修。身為我們大學戶外活動俱樂部的聯合主席,她也總能想出許多充滿挑戰性的周末旅行計劃:去登頂某個山峰,森林徒步行,海邊散步,或者夏季划船比賽等等。

一直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最後一個學年,我和西蒙娜以及兩個英國女孩合租學生公寓時,我才注意到她的另外一面。我們一直都知道她有睡眠問題,不過我通常只在餐廳和俱樂部會議上才會碰到她,所以我從來不知道她私底下會如此的疲憊和孤僻。

一天晚上,她把自己鎖在浴室里,失控地的大哭,把我們嚇壞了。但第二天,她看起來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之後這種情況又發生了幾次。因為當時是期末考試周,我以為是因此而來的高壓反應。我經常和她熬夜讀書,當她感到痛苦時,我們就一起禱告,星期天早上,我們也一起去教會。那個夏天畢業后我們去了不同的地方讀研——她去了法國,我去了美國,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

也許你不明白我為什麼談到西蒙娜的故事。也許你和我當年一樣,認為她的情況還沒嚴重到要被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

事實是,心理健康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普遍得多。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加坡,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心理疾病。在美國, 2016年的數據是六分之一,其中18-25歲的年輕人患病率最高(22.1%)。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2017年中,全球有3億多人(佔全球人口的4.4%)患上抑鬱症。

除了抑鬱症和焦慮症這兩個全世界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外,許多人還患有像自閉症(ASD)、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ADHD)以及癲癇症等複雜的精神疾病。

我並非專業醫療人員,不能從醫學角度全面地解析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一個有這樣或那樣缺陷的基督徒,但我對朋友的掙扎有一些了解,我就想從這個角度談一談。並且我自己也經歷過抑鬱和焦慮,我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我們」和「他們」的區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其中一員。

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面對心理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特意寫下西蒙娜的故事,是因為她讓我更多地了解了這些,並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朋友和基督里的姊妹。

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有心理健康問題,不妨嘗試下面幾步:

 

1.同理並鼓勵ta在必要時尋求幫助

心悸,恐慌,噁心,嘔吐,哭鬧失控,極端冒險行為,暴力,自殘,以及其他身體癥狀都可能由壓力過度、焦慮和精神疾病引發。

也許你的朋友剛經歷了創傷事件或者感情失敗,正在做暫時的調整,如果是這樣,ta需要的也許只是你的陪伴和疏導。

但是,如果情況更嚴重或者在逐漸加重和反覆出現,就要建議ta向牧師、心理輔導員或醫生尋求幫助了。他們可能會有很多難於啟齒的癥狀,像是幻聽、幻覺、甚至有偏執、自殺或謀殺的想法。

你的陪伴至關重要,因為提到心理疾病大家都會避而遠之,在基督徒中間也不例外。人們往往對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心生恐懼。因此心理疾病患者們通常被人們排斥在外,無法擁有「正常」的家庭、工作和教會關係。他們往往被大家在談笑間忽視和無視,被人們在尷尬的沉默中「包容」,被周圍的人邊緣化甚至被轉交給「專家」照顧….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告訴你ta有心理問題,請明白這是ta對你信任的表現。他們很可能曾經或當下正覺得很孤單或不被人理解。

我的朋友西蒙娜默默忍受病情十多年,直到她的病情不斷惡化,這導致她最終因多次試圖自殺而住進醫院。她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於是帶她去尋求幫助。她在2015年被診斷為躁鬱症,這讓她的家人和朋友能更好地理解她的狀況了,原來她從青春期以來就受躁鬱症的折磨。

2.知道ta的具體情況,但避免用聖經抨擊和妄加論斷

雖然西蒙娜被如此診斷,甚至可能被某些人貼上精神病病患的標籤,但對於我來說,她依然是我的朋友西蒙娜。我沒有以她的疾病來定義她,這對她至關重要。

儘管一個人的疾病不能定義這個人,但我們仍應盡量去了解ta所面對的疾病,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傾聽他們描述自己的狀況,也可參閱心理健康機構出版的相關小冊子。

以下是一些關於心理疾病最可怕的迷思:「只有軟弱的人才會有心理問題」;「只需振作起來就能渡過難關」;「這是一些人自作自受」;「這是他們信心軟弱的表現」 或「真正屬靈的基督徒永遠不會患上心理疾病或總能得到醫治」。

心理疾病通常是遺傳、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複雜結果。對於許多慢性發作的病例,誘發因素尚未可知。對他們來說,生理上的癥狀也可能隨時發生,就好像身體無視大腦的指示忽然失控一樣。因此,當和朋友分享經文時要很小心,避免暗示他們是因為不順服或沒信心才得了心理疾病,無形中對他們造成傷害!

西蒙娜患有因大腦化學物質不平衡引起的情緒紊亂。當情緒高昂時,她的思緒飄渺且不切實際——用她的話說就是「雜亂無章,飄得到處都是」。但對她來說更為頻繁的狀況是身陷絕望。在這期間,她嘗試思考以耶和華為樂、以耶和華為避難所的聖經段落,但卻感到一切都空洞無力。她感受不到任何積極的想法,也無力禱告,只能乞求上帝結束自己的生命,感覺自己和周邊一切斷絕了聯繫。恐慌也會毫無緣由地突然襲來,甚至是在她和朋友們開心地聚會期間,也會突然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甚至失控地大哭。

 

3.給他們陪伴和基督里的盼望

如果你和我一樣,那你可能不太敢介入到朋友的痛苦裡——並非是你不在乎,而是因為你擔心把事情搞砸。然而,西蒙娜的話讓我看到並非如此。她告訴我:「真誠地關懷永遠都不會錯」。

加拉太書6章2節告訴我們:「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基督的律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這裡所說的愛是行動的愛。當然,最終背負我們重擔是耶穌,祂承擔了我們的罪,並為了我們能得着生命而舍了祂自己(加拉太書2章20節)。

西蒙娜已在通過服用鋰鹽來平衡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並在接受輔導,不再讓心中的負面聲音蒙蔽了她被上帝所愛和拯救的真理。不過,在沮喪時,她仍覺得難於交際,擔心她無法滿足別人的需求,或不能分享我們的快樂。

不過當她願意接受我們的陪伴時,她就會從我們的關愛和互動中大獲鼓勵。用聖經來抨擊人是論斷性的,根本就不是出於愛,而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里一起學習上帝的話語則成了西蒙娜的救命稻草,這教導並提醒她要放眼永恆,到時候她不僅會被醫治並將變得完全。

事實上,西蒙娜的精神破碎與我們所有罪人靈魂的破碎沒有多少區別。當她陷入絕望的深淵時,那支撐我的盼望同樣可以幫助她——那就是耶穌為我們所贏得的那不能朽壞、不能玷污、 不能衰殘、 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得前書1章4節)。明白有基業在天堂為我們存留,並知道即便現在所歷艱難,但會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這是何等的彌足珍貴!當耶穌再來時,經過苦難錘鍊后更堅強的信心將會榮耀上帝!

 

4.照顧好自己

如果只有你自己和你的朋友一起走這段旅程,那麼你可以試着請其他值得信賴的朋友也來陪伴ta。你需要身體上的休息,也需要時間來穩固你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請記住,你朋友最終的盼望來自於上帝,你要做的是向ta展示上帝的愛並帶領你的朋友走近祂。試圖給出所有問題的答案或讓朋友過度地依賴你從長遠來看是有弊而無利的。

 

5.為你的朋友禱告,也和ta一起禱告

有時候西蒙娜會難過到無法禱告,但即使在這個時候聖靈也會為她代禱。我們有禱告祈求上帝醫治她的躁鬱症嗎?當然有!但是,祂還沒有選擇這樣做,或許我們在今世不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原因,但是我們知道即使西蒙娜深受心理問題的困擾,基督仍然賦予了她生命的價值、也給了她使命和希望。在藥物的幫助和朋友的支持下,她已經回到了自己教授音樂的工作崗位上了。

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生命雖充滿坎坷,但最終,我們是被祝福的。我們可以用彼得前書1章3-7節的話共勉:

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你們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着稱讚、榮耀、尊貴。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姓名有做更改。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新的一年,怎麼過?(有聲中文)

作者:Jes Nuylan,菲律賓

翻譯:Nancy Li,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展望未來,銘記過去。」

這是我去年在菲律賓本格特省的一個旅遊城鎮——碧瑤市度假時,偶然看到的一句話。本格特是一個樹木茂盛、群山青翠的地方,在那裡你能聽到鳥兒的鳴叫聲和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那裡絕對是進行認真思考、回憶和反思人生的完美地點。所以,在那個遠離繁忙工作和應接不暇的挑戰的地方,我終於有時間能夠放鬆下來,反思我的人生,並提醒自己為那些有時被自己忽視的生命中的祝福感恩。

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在思考一個問題:時間都去哪兒了?似乎時間已經跑到了我的前面,並且直到它已經走遠了我才注意到。我都用我的時間做了什麼呢?我把它們花費在有價值的事物上了嗎?思考這些問題時,我有些後悔。

過去一年,我收入不錯,卻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精心陪伴家人。我有去旅行和探索這個世界,卻沒有為上帝的國度做多少事。尤其讓我難過的是我沒有抓住機會在工作領域傳福音。雖然整體上我算是個好員工,也給同事和朋友們做了個好榜樣,但我並沒有利用工作的機會來與他們分享上帝的話語。

在那個假期里,我還參觀了菲律賓軍事學院——培訓菲律賓武裝部隊軍官的學校。在那裡,我不僅看到了學員們訓練的情形,還有機會去探索內院場地,看到了老式坦克、直升機、其他歷史上的軍事武器,以及美國和朝鮮戰爭的紀念物。這些遺留下來的物件會讓我想起歷史上的那些犧牲,然而卻不能真的把我帶回到那個時代。

我的過去也是一樣。我隨時可以回顧走過的路:那些塑造我的事件,那些在我生命中停留過又離開的,我曾珍視的人,我為之驕傲的成就,令我後悔的過錯…我可能會為某個不好的記憶感到難堪,也會因為想到某個細小的高尚行為而微笑,但無論如何,我再也不能回到那些時光了。相反地,我需要問一問自己我當下能做些什麼。

當下並不總是輕鬆的。災難可能會發生,關係可能會破裂,寵物可能會死去。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聽從上帝的聲音並在生活中遵行上帝的話和旨意,我們就能一直握住羅馬書8章28節所講的真理:「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當我看向我不得不面對的財務問題和家庭矛盾時,我會覺得連一天都熬不過去。但這節經文提醒我要跟隨基督並事奉我的主,最終祂會讓一切都恢復秩序。

 

展望未來

然而我在假期結束回到城市和工作中時,現實世界就向我潑了冷水。我用假期的時間回憶了過去,我以為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以及明白了如何避免重複過去的錯誤會使未來好起來。但是當我回到生活的戰場上時,一大堆工作任務等待着我去做,成堆的賬單等着我去付,家人需要我繼續供給。

我意識到思考過去是好的,但是當我們沉溺在其中時就會讓我們忘記未來。我目前的生活目標是給家人供房,並為我未來的家庭做準備。是該做一個能夠幫我實現目標的新年計劃了。

然而,讓我感到害怕的是恐怕無論我自己如何計劃,最終還是會無法掌控未來。這樣的想法總是能將我帶回到我在地上生活的真正目的,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分享上帝的愛,並為祂贏得更多靈魂。這應該始終是我的第一個優先事項,並高於我的任何個人計劃。正如在馬太福音6章33節中所說的,「但你們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

在新的一年,我要把目光定睛在耶穌身上,而不再專註於我的錯誤、苦難、甚至是周圍的人,我只要定睛耶穌。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一年,我並沒有充分活出我生命應有的價值或為天國做出足夠的貢獻。新的一年裡,我不要再為我經受的苦難抱怨或希望有不同的生活,相反我會感激上帝無條件的愛、豐盛的恩典和祂賦予我的一切祝福。我會更努力地活出上帝在經文中要我活出的樣子,並在服侍中學習和成長。

更重要的是,我要更多地傳福音,把靈魂帶給主。今年,上帝帶領我去了一家新公司,並且幫助我認識了更多的新朋友,我會和他們分享祂的好消息。

過去的一年發生了這麼多的事,不管是好是壞都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又帶來了新的機會。因着從過去的錯誤和遺憾中汲取的教訓,我能夠奔向我前頭的路程——上帝為我準備的在永生中的生命。

正如希伯來書12章1-2節所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着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