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社交媒體的一條動態,讓我原本的感恩喜樂碎了一地

 

作者:奇奇

有聲播讀:佳音

 

 

年底了,回望這一年的時間,我本覺得收穫蠻多,也有很多值得感恩的地方。這一年自己開始了新領域的學習有了不少收穫,也裝修好了房子,終於可以結束租房生活住進了屬￿自己的家….. 而且還參加了輔導的小組學習,過去情緒方面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多的緩解。這麼看,真的滿心感恩。然而這一切,卻在一秒鐘內崩塌了。

在睡前我隨手刷了一刷社交媒體。看到一個曾經有一段時間交集的朋友竟然已經因著創業成功而實現了財富自由。她應該比我年齡還小。哦,不!我瞬間就覺得自己今年所取得的一切都一文不值。轉而對自己的現狀大為不滿,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也不夠努力。一時間陷入到極其不適的狀態中,無法自處。

面對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前一秒,我在複盤本年度的付出和成長時感受到的喜悅和感恩是真實的,後一秒我感受到的嫉妒和自我厭棄也是那麼真實。我,究竟是怎麼了?

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言書274

探究自己的內心,我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情緒反差?因為我嫉妒——我希望那個年紀輕輕就實現財務自由的是我,希望創業成功的是我。與他人的成功相比,我那一點點的成長簡直不值一提。再要深究,我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優秀,繼續深究,就是埋怨上帝。為什麼沒有給我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沒有讓我成功,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度日?一瞬間,這些想法讓我本來的感恩和喜悅蕩然無存。

嫉妒讓我原形畢露,在它面前,我毫無抵抗力。這看似截然不同的情緒的狀態其實並不應該令我驚訝,因為我裡面的嫉妒和貪婪一直都在,只不過藉著這個環境被暴露了出來而已。

我想,我其實要謝謝這個社交媒體上的一瞥,讓我有機會面對我裡面的罪,也才能真實地面對自己。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17

不可嫉妒是十誡中最後一條誡命。

如果大家都能誠實面對自己,就必須承認這是一條沒有人可以守得住的誡命。回想當初我信主的經歷。就是當我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嫉妒不知該如何自處時,我才深刻地認識到了“罪”的問題。(當時我沒有工作,當得知好朋友有著不錯的工作時,本應為她高興的我卻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對了,就是現在大家說的“不想兄弟過得苦,但也不想兄弟開路虎”。

如今依然是這樣。我無法不嫉妒。雖然我自己很不想這樣,但是我脫離不了嫉妒的捆鎖。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說的兩難處境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深刻的體會。

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章18,21,24

哦,這真是兩難的處境,雖然我知道要怎麼做,可是我靠自己完全做不到!真的不如死了算了!我還有救嗎?

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825

寫到這裡,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們的主總是給我們指明出路——那就是祂自己。靠著祂我們就可以得勝有餘了。這也是我們所信的和世人所信的的區別。雖然同是面對痛苦,但我們擁有答案——主耶穌自己成為了我們的道路。通過祂,我們可以勝過一切捆綁我們的罪。

以下是我在主面前的禱告:

親愛的主,求禰赦免我裡面隱藏的嫉妒和貪婪的罪。求禰更新我的生命,讓我能夠明白禰對我的人生有怎樣特別的旨意。求禰改變我的心,讓我能夠因著禰的帶領而滿足和感恩。求禰幫助我能夠為朋友的成功和優秀而慶祝,除去我裡面一切的污穢。求禰常常與我同在,常常在我裡面提醒我,讓我能夠時常能因禰的救恩而喜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或許未來我依然要同嫉妒做鬥爭,但我知道,因著我所信的那位,我裡面的生命不斷被更新,我會越來越有力量勝過。我也相信,靠著祂,我能夠越來越喜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感謝上帝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可以服事祂的機會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佳音

 

 

“看到你的朋友圈,得知你畢業了,恭喜啊,那你接下來什麼打算,找到工作了嗎?”這句話是我最近這段時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就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問候,但是這句話卻給了我巨大的壓力,因為我好像失去了計劃,我也沒有找到什麼工作。我知道在這個“內卷”的社會,我的狀態與這個世界截然不符。

 

上個學期我一直在準備我的碩士研究生論文,其實我當時心裡是有計劃的,我的計劃是找一份工作,而我確實也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當我收到錄取通知的時候,我的心裡卻沒有一丁點的歡喜,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極大的心裡負擔,對這份工作很是抗拒。起初我告訴我自己,我有負擔和抗拒的心理是因為我沒有正式上過班,所以會緊張焦慮,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我等待入職的兩個星期裡,我只要一想到我即將要去那個公司上班我的心裡就有個聲音說:我不想去,我真的不想去。我好幾次崩潰到大哭,抗拒的心到了極致。沒有辦法,在我入職的前一個星期我給公司打了電話,找了一個理由推脫了這份工作。

 

然而我的心情卻並沒有跟著好起來,我開始詢問自己想做什麼工作。之前去面試這個工作,其實也並沒有考慮到自己喜歡不喜歡,只是覺得條件還不錯,好像還可以,剛好自己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然後也想要多一點的面試機會,只不過沒有想過自己會被錄取。感謝上帝,這次的這個經歷讓我自己對找工作這個事情有了新的思考和發現,那就是我可能沒有辦法隨便開始一份工作。以前的我以為自己什麼工作都可以做,即使是和自己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我都是可以嘗試的,而這次的經歷也讓我看到,其實我心裡很看重工作對我的意義,以及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是不是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和優勢,以及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

 

 

雖然理論上,每個工作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且工作於每個人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只是現實中,能夠找到自己心儀並且能夠讓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的工作並不多見,大部分人還是為了生計而“被迫‘工作。我前面所說的,我被錄取的是一間貿易公司,希望找一個會韓語的能夠負責中國市場交流溝通的人,而我的專業是青少年文化諮商。我當時倒也是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著儘快找一份工作,來安撫我心裡對畢業之後的擔憂,以及對前路感到迷茫的焦躁不安的情緒。雖然現在我再去回看自己當時去面試貿易公司的這個事情,覺得幾分滑稽,但是我相信這應該是大多數面臨畢業的人的真實經歷。而我相信公司能夠錄取我,應該也下了很大的決心,願意給我機會,我也實在是感恩。

 

 

當然說實話我能夠有底氣地拒絕,遵從心裡的意願,是因為上帝在我等待公司錄取結果的過程中,給了我一份兼職,讓我有一點的積蓄和餘力來做選擇,也讓我有信心來等待祂的再次帶領。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也不確定我能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但是我的心裡相信上帝的恩典夠我用,祂的能力會顯在我這個軟弱的罪人身上。當我暑假兼職結束的時候,上帝通過我的朋友為我預備了一個給中國留學生翻譯課程的兼職,雖然每週只有一天,但是我的心裡十分歡喜。另外我所在的教會牧者也希望我和教會另一位姊妹能夠在大學校園負責一個福音預工的事工。我很感謝上帝通過這兩件事帶領我回憶從不信到信靠祂的這一路,讓我想到起我剛開始信主的時候,那時的我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然後被一個學姐邀請參加教會活動,在教會裡我感到被弟兄姊妹接納,之後開始學習聖經,明白祂的話語,認識祂,在祂的裡面成長,感受到上帝的愛。如今祂給我機會讓我可以接觸新朋友,通過服事新朋友來回應祂的愛。

我感謝上帝在我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祂的雙手引導我,帶領我,讓我有可以服事祂的機會。雖然我現在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在我的計劃中,但是我知道一切在上帝的手中比我自己的手中更穩妥,因為祂知道瞭解我所需要的一切。我所做的就是順服祂的帶領,做好祂所交托我的事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心理健康快問快答(下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見的肉身,更有看不見的精神與靈魂。身體會生病,我們的心靈也會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醫生,是那終極的醫治者,祂不但不會拒絕心理生病的人,反而親近他們,醫治他們。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詩篇68篇19節),又「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主耶穌基督不但能明白我們心裡的痛苦,更體會過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對心靈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因此說「我不好」也沒關係!我們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屬靈」的外表來遮蓋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實的傷疤,才能迎來醫治和痊癒的機會。你不需要自己一點點地拾起破碎的心,因為主耶穌基督已經破碎自己的身體,用寶血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著關注心理健康課題,陪伴和關懷需要心理醫治的人。我們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穌基督的愛里得到精神和心靈的醫治。

下列問題由「葛琳卡博士」回答

問題4: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有哪些該做do’s/不該做don’ts?

心理疾病基本上是一種情緒導致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去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的時候,原則上我們的注重點不是在行為、思想:你可能會發現他們很多時候該做的不做,不應該去做,或者他思想是比較負面的。這時通常我們就很想去更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比如對他們說“你不要這樣做”,或者“你不該有憤怒”。這種我們以為幫助他們的方法,往往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去糾正、或教導他們,而是更多去探尋他們的這些思想和行為的根源是什麼,去明白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當他們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同理、被接納的時候,他們裡面就會感覺到:「好像我不孤單,有人明白我,我不是被拒絕的;有人接納我,我不是被誤解的。」對他們來說,這會是非常好的一個治療的效果。

問題5:我是基督徒,但我有自殺的念頭,怎麼辦?

沒有人會平白無故地去自殺,想要去自殺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極度痛苦,並且這個痛苦停不了,還覺得沒有盼望。你也許已經嘗試做很多事情去去改變,然而痛苦還是無法消解,所以才有自殺的念頭。

所以當你作為基督徒有了自殺的念頭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與他聊聊自己自殺念頭是如何產生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已經嘗試做過什麼去擺脫痛苦,這些嘗試為什麼會不行,以至於你認為沒有辦法了,只有選擇自殺。對方若能同理並明白你,就會對你有幫助,因為至少你的困難有人聽到了。

對於幫助想要自殺的人,當你完全理解到他想要自殺的原因之後,就可以發現這種想法背後應該是有點破綻:他可能是有一些盲點,就可以慢慢引導他去看到:可能問題沒有這麼嚴重,也許解決方案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身上。因為很多時候,想要自殺的人的問題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他的恐慌、他的防衛導致他自己沒有路走。但如果他能夠改變一下,把這個問題交托給上帝,不再自我掙扎了,可能問題就能解決了。

問題6:適合和抑鬱症患者談戀愛嗎?

每個人都可能有問題,只是程度不一樣。有些人在戀愛中可能是挺好的,但也許幾年之後就患上憂鬱症。所以問題的重點不是他有憂鬱症,我該不該與他談戀愛,而是需要瞭解到他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又是如何面對憂鬱症的?真正核心的困難在哪兒?如果他很清楚這些問題,也積極面對,那他可能也是一個挺好的戀愛對象。

因為一般來說憂鬱症患者普遍對他人是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的,在情感上與人溝通、相處可能是會更好。要看他在關係上、互動中是不是能讓你感覺到:他是可以給你需要的,他對自己問題是有能力去面對的,他是可以一步步走出憂鬱症的。如果他有能力走出,這也許是他的優勢,那代表著他是能面對自己問題的人,並不是不好的選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朋友遇到心理問題,如何陪伴?

 

作者: Adiemus Seah,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

 

作為一名私人執業的註冊基督教心理諮詢師,我看到和聽到過很多對正與焦慮作鬥爭的人毫無幫助的言行。

我記得在一間教會裡遇見了Gary——一位25歲的年輕領袖。他當時有睡眠混亂、煩躁不安、心悸和顫抖的狀況。而且他過度擔憂,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記住事情,很容易被激怒。結果,他開始不想去教會。他說,教會裡喧鬧而歡快的音樂加劇了他的焦慮,使他感到頭暈。每當他需要帶領青少年和年輕人的聚會時,他就會開始感到口乾、噁心和顫抖。

他也與他的帶領牧師分享了自己的掙扎歷程,並要求暫時離開所參與的服侍工作。雖然他的牧師對Gary的狀況表示同情並承認他面臨著挑戰,但他堅信Gary 的焦慮會通過禱告和代求而消失。牧師告訴他「不要為任何事憂慮」,他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帶領青少年和青年事工,因為如果他信靠上帝,上帝將尊榮他的信心,並將Gary從焦慮中解救出來。

事實上,Gary非常努力地嘗試了。他勇敢地站在台前,參加各樣服侍,比以前更努力地禱告,更大聲地唱詩,不斷地關心他的年輕會友,並熱切地相信上帝的醫治和拯救。

但這些只是暫時緩解Gary 焦慮的方法。

當Gary向我講述他的經歷時,他大聲哭訴,責備自己軟弱,是個偽君子,不能「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章5節)。他感到孤獨、羞愧和失敗。

我與Gary、他的家人、醫生和青年牧師一起幫助他解決焦慮症。我們會看聖經中關於焦慮、心理健康、信仰、醫治、痛苦、上帝的主權和旨意的教導。還討論了焦慮心理層面的問題。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家人得到了如何可以最好地支持Gary 的建議,我們與他的醫生一起為他制定了一個心理健康護理計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Gary學會了控制自己焦慮的起起落落,這讓他能夠繼續做對他來說重要的事情:愛上帝,關心他服事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並且,最重要的是,以財務顧問的身份繼續在社會服務。

我遇到過不少和Gary有類似經歷的人。

在許多基督徒圈子裡,焦慮基本上(可以說是絕大部分情況下)被視為是不屬靈的。

教會領袖們由衷地相信,如果一個人對上帝有足夠的信心和信任,他就不會也不應該經歷焦慮症。斷章取義的聖經經文經常被引用來批判和譴責人,導致他們有罪惡感和羞恥感。與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挑戰作鬥爭的基督徒有時被視為缺乏信心,被視為不夠屬靈,甚至還有更糟的,會被稱為不合格的基督徒。

但聖經中365次提到「恐懼」一詞的事實表明,焦慮是一種常見而正常的人類體驗。在最近的全國(澳大利亞)心理健康調查中,發現在過去12個月,澳大利亞16-85歲的人中有五分之一(20%)在某個時候患有常見的心理疾病(焦慮是最高的)。然而,其中只有35%的人會尋求專業幫助。最常見的阻礙人們尋求幫助的障礙就是恥辱感、被歧視和偏見對待,這些障礙普遍存在於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圈子中。

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我們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因此,我們將在這個世界上經歷痛苦、考驗和磨難。換言之,基督徒並非是可以免於身體和心理疾病的。

為了鼓勵大家尋求幫助,我們需要制定一種對於心理疾病可靠的、富有同理心且能夠讓人接受的方法,特別是在心理疾病被視為是犯罪、軟弱和失敗的基督徒圈子裡。

在幫助心理疾病患者時,我們需要擁有基本知識、技能和信心,能夠以客觀的方式傾聽他們,並與他們溝通,提供支持和相關信息,鼓勵他們獲得適當的專業幫助和其他支持。

這些實際步驟構成了心理健康急救行動計劃的框架,我將在下面進一步闡述。

如果你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經歷焦慮或心理疾病,並與之鬥爭的基督徒,大聲說出來並尋求幫助吧。告訴上帝你的焦慮,因為「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節),什麼「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1-39節)。

但是上帝也給了我們團體,所以告訴別人你的焦慮。可以是你的醫生、牧師、家人或朋友。是的,我知道這有點冒險,需要勇氣。我以前經歷過。如果你很難告訴別人,特別是如果你第一次經歷心理健康的掙扎,那麼把你的掙扎想像成身體健康的問題。如果你喉嚨痛、偏頭痛、胸痛或四肢骨折,難道你不會告訴別人並尋求幫助嗎?你想好起來,繼續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如學習、工作、照顧孩子。

同樣,心理疾病就像身體疾病一樣。它需要你的關注。一旦你與你信任的人分享了你的掙扎和真實的情況,上帝就會帶來合適的人幫助和支持你。如果有人論斷你,幫助他們理解你正在經歷什麼,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做什麼,然後繼續尋找合適的人來幫助和支持你。

如果你有某個朋友正在與心理健康挑戰作鬥爭……

如果你想陪伴朋友、家人、同事或所愛的人一起走過他們的心理健康挑戰之路,我鼓勵你多多學習和建立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技能和信心。

你可以通過參加澳大利亞MHFA(Mental Health First Aid心理健康急救組織)認證的心理健康急救(MHFA)培訓課程來實現這一目標。MHFA課程不給人們提供診斷或治療,而是教授人識別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癥狀和體征的知識和技能,使得學習者能夠提供初始幫助,並引導人們找到適當的治療方案和尋求其他支持性幫助。

作為MHFA講師,我教組織、社區和教會如何應用MHFA推行的行動計劃,用縮寫ALGEE來幫助大家記憶。

行動1(Approach)——靠近患者,評估並協助其處理所經歷的危機

當你注意到一個朋友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時,第一個任務是接近Ta,留意一切可能的危機,並幫助Ta處理這些危機。你可以讓你的朋友知道你關心Ta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個讓雙方都感到舒適的時間和空間,並確保尊重朋友的隱私並保密。

行動2(Listen)——以不論斷的方式傾聽和溝通

在傾聽和交流時,重要的是不要對你的朋友或其情況做出任何判斷,並避免表達你的判斷。你需要採取接納、真誠和同理的態度,並使用有助於理解和建立信任的語言以及非語言溝通技巧。

行動3(Give)——提供支持和相關信息

一旦你的朋友感到被傾聽了,你就更容易提供支持和信息。這包括情感上的支持,比如同理他們的感受並給他們恢復的希望,以及在目前看來似乎難以承受的任務中給予實際的幫助。你也可以問你的朋友是否想要一些關於心理健康的相關信息。

行動4(Encourage professional help)——鼓勵Ta去尋求適當的專業幫助

告訴你的朋友他們可以選擇哪些幫助和支持。例如,藥物治療、諮詢或心理治療、家庭成員的支持、職業和教育目標方面的援助以及收入和住宿方面的援助。

行動5(Encourage other help)——鼓勵尋找其他支持方式

你也可以鼓勵你的朋友使用自助策略,尋求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例如,來自Beyond Blue、Black Dog Institute、MoodGYM和Lifeline這些機構的資源。

但別忘了……自我關愛

關心和支持一個正在與心理疾病鬥爭的人會讓人感到痛苦、沮喪和疲憊。因此,花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例如,你可能想向別人說一說(而不是閑聊)你聽到的內容,同時記住尊重對方的隱私權。

在幫助一個痛苦的人之後,做一些能改善你自己情緒或心理健康的事情也會有幫助。包括吃頓好的,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積極鍛煉身體,與支持你的人交談,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安排讓自己愉快的活動,以及做其他你知道在過去有幫助的事情。

ALGEE的五個行動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經歷心理健康鬥爭的有用方式,無論他們是不是基督徒。基督徒如果想幫助其他基督徒克服心理健康挑戰,除了應用ALGEE,還可以通過關注RIPE——現實(Reality)、身份(Identity)、力量(Power)和永恆(Eternity)來支持他們。

現實

承認他們的痛苦、挫折和正在經歷的心理疾病。正如耶穌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上所說的,我們將經歷試煉、煩惱和悲傷。但耶穌也說,我們可以放心,祂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身份

提醒他們,心理疾病不代表他們的身份,他們的身份根植於基督,沒有什麼能把他們與上帝的愛分開(羅馬書8章31-39節;詩篇139章17-18節)。

力量

鼓勵他們參與屬靈操練(例如,默想經文、禱告、禁食、敬拜、服侍、獨處),以尋求和宣告上帝的醫治能力。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以順服的姿態而不是要求的姿態來尋求(路加福音22章42節;哥林多後書12章7-9節;撒母耳後書12章15-25節;但以理書3章16-18節)

永恆

關注永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仍然是一個創造神跡的上帝,祂治癒和恢復生命。但聖經也教導我們,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在祂的無限智慧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此時此地得到醫治和康復。但祂應許,作為祂的兒女,我們將與基督一同經歷永生,「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章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