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感覺或事實?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5-41節


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 —馬可福音4章38節


我們常聽到人說:「感覺即是事實。」對美國人來說,這概念大概是來自1960年的9月26日,兩位總統候選人首次在電視上進行辯論的時候。在鏡頭前,約翰‧甘迺迪泰然自若,而理查‧尼克森則顯得很緊張,所以讓大家感覺甘迺迪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這場辯論不只扭轉了選舉結果,也改變了美國政治的運作方式,感覺主導了政治。

有時候感覺確實與事實相符合,但並非總是如此,特別是我們對上帝的感覺。當耶穌和門徒在小漁船上,正要渡過加利利海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差點使船傾覆。耶穌當時睡著了,門徒便陷入慌亂,他們叫醒耶穌,問祂:「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馬可福音4章38節)

他們的問題就像我曾問過的一樣。有時候,我覺得上帝似乎不聞不問,就認為祂不在乎我。但祂對我的眷顧其實超越我眼所能見、也非我所能測度。我們的上帝深切在乎我們的事,祂要我們把所有憂慮都交託給祂,因為祂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章7節)。這才是事實。

— Bill Crowder

主必看顧,主必看顧,
主必體恤我痛苦,
當白晝心難過,夜裡又淒楚,
我知救主看顧。
Graeff

即使我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祂的關愛仍完全圍繞我們。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2-33章 希伯來書1章


靈命日糧:上帝在乎嗎?

讀經: 詩篇30篇


耶和華啊,求祢應允我,憐恤我!耶和華啊,求祢幫助我! —詩篇30篇10節


米妮和喬治•雷西這對夫婦曾面對一些問題:「有耶穌就夠了嗎?我們跟基督的關係足夠支撐我們嗎?祂足以幫助我們堅持下去嗎?祂在乎嗎?」

1904年,雷西夫婦在宣教工場事奉,首先他們家的小女兒病了,接著,在短短的一年內,五個孩子全都相繼死於猩紅熱。喬治.雷西在寫給宣教委員會的信裡面,提到了他們內心的孤單和哀慟:「有時,這似乎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但他補充說:「主與我們同在,而且以奇妙的方式幫助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發現耶穌在身旁,而且有祂就足夠了。

我們當中很多人也會面對這樣的時刻,讓我們質疑是否能堅持下去。如果我們的健康出現問題、丟了工作,或者失去身邊親密之人,我們是否與主有真實的關係,足以讓我們繼續向前?

詩人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和信實(詩篇30篇)。當他極度沮喪時,他呼求:「耶和華啊,求祢應允我,憐恤我!耶和華啊,求祢幫助我!」(10節)上帝就賜給他醫治和安慰(2-3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堅持不懈地繼續向前,因為主永遠在身邊,我們將永不欠缺。

— Randy Kilgore

雖受試探且喪志,
我靈藏身避難所,
安歇在主應許中,
因主恩典夠我用。
Anon.

信靠全能的基督,可使我們繼續向前。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0-31章 腓利門書


靈命日糧:別動手!

讀經: 詩篇46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詩篇46篇10節


記得小時候,我曾玩過咬蘋果的遊戲,蘋果被懸掛在空中,我把雙手放在背後,不能動手、只能用牙齒去咬那在空中晃動的蘋果。那種經驗實在是令人沮喪,但也提醒我雙手的重要性。我們用手來吃飯、打招呼,幾乎任何攸關我們生活的事,都需要用到手。

讀到詩篇46篇10節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上帝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在這裡「休息」一詞,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停止奮鬥」,或者字面上解作「把手放下」。乍看之下,這樣的建議好像有點冒險,因為我們遇到麻煩時的本能反應,就是試著掌控局勢,確保情況對自己有利。而上帝其實在說:「別動手!讓我來處理你的問題,你只要放心地相信結果在我掌控之中。」

但是真的要別動手,完全讓上帝來工作,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除非我們深信上帝確實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而且確信「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7節)。若是如此,在危難當中,我們就可以在上帝的看顧中得享平安。

— Joe Stowell

主啊,求祢赦免我,
因為我總是想自己解決問題。
求祢教我信靠祢的智慧與時機,
放手讓祢在我身上做工。

當我們把困難交在上帝手中時,祂便把祂的平安放在我們心中。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 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鑲嵌藝術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0-22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以弗所書2章10節


每年秋季,有三週的時間,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一座美術館;近2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會在畫廊、博物館、旅館、公園、城市街道、停車場、餐廳、教堂,甚至河畔,展出他們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參賽作品,是那些由小片彩色玻璃組成的鑲嵌畫。2011年的獲獎作品是藝術家蜜雅•泰芬納提(Mia Tavonatti)的「耶穌受難」,這是一幅9×13英尺彩色玻璃鑲嵌畫。當我在欣賞這幅藝術作品時,聽到藝術家談及製作鑲嵌畫的過程中,曾多次因切割玻璃而割傷自己。

我凝視這幅描繪著那殘酷事件的壯麗作品,看到的不僅是一幅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畫像,我看到基督的身體,也就是祂的教會。每片玻璃都像是一個個的信徒,被基督精心塑造,配搭成為一個整體(以弗所書2章16,21節)。從這名藝術家的談話中,我看見耶穌流的寶血,成就了這樣的合一。在這件已完成的藝術品裡,我領悟到因著愛,就能不計疼痛和犧牲,完成計畫。

我們這些基督徒,正是上帝創造的藝術品,為要展現救主的偉大。祂使用我們生命中殘缺的碎片,成就了美事。

— Julie Ackerman Link

教會惟一的根基,
是主耶穌基督,
聖水聖言所造成,
是主的新創作。
Stone

基督犧牲一切,為要使教會展現祂的榮美。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 提多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