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反映基督樣式

讀經:

羅馬書12章9-18節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章18節


一群老朋友相聚,有兩張面孔特別引人注目,一張因憤怒而面目猙獰,另一張則因受傷害而眉頭深鎖。這兩位老朋友的重逢已轉變為怒吼,其中一位女士因為另一位女士的信仰而斥責她。爭吵持續,直到那位先發聲怒斥對方的女士氣呼呼地離開餐廳,留下的另一位倍感震驚和羞辱。

現今的時代,真的是一個無法包容不同意見的時代嗎?兩個人的意見不一致,並不代表任何一方不懷好意。嚴厲或寸步不讓的言論,絕對無法說服別人,堅守觀點也不該失去尊重或同理心。

在羅馬書12章,對於如何互相尊重與彼此和睦有美好的教導(10、16節)。耶穌也指出,凡相信祂的人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5節)。驕傲和憤怒不但能輕易使我們偏離正軌,更是與上帝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吩咐背道而馳。

當我們情緒失控時,很難不去責怪別人,但聖經告訴我們:「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章18節)。這表示你我有責任活出反映基督樣式的生活,並且責無旁貸!我們每一個屬於基督的人,都有這份責任。

— 凱辛蒂

別人說的哪些話會激起你的憤怒或憎恨?
你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

慈愛的上帝,求祢讓我的言行都能展現祢的愛,
幫助我時時竭力與人和睦相處。



全年讀經:
詩篇68-69篇;羅馬書8章1-21節


靈命日糧 : 我只是司機

讀經:

馬太福音8章5-13節


因為我在人的權下。—馬太福音8章9節


我到學校接女兒回家。女兒一見到我便鑽進車子裡,問我說:「爸,我可以去朋友家過夜嗎?」我對她說:「乖女兒,妳知道答案是什麼。我只是司機,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跟媽媽商量商量吧!」

「我只是司機」早已經成為我們家的一個笑話。每一天,我都請問我那做事有條不紊的妻子,我需要接送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去什麼地點。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兼職司機」,負責接送三個十幾歲的孩子。我經常弄不清楚要做什麼,所以必須請示那位制定時間表的大師。

馬太福音8章記載,耶穌遇見一個人,而這人也知道何謂發布命令和接受指令。這人是羅馬的百夫長,他瞭解耶穌有醫治的權柄,就如同百夫長有權柄對他底下的人發號施令。因此,他對耶穌說:「只要祢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8-9節)。基督稱讚他的信心(10、13節),也稀奇這位百夫長竟能理解祂是如何行使權柄。

那麼我們呢?如果我們將耶穌指派的日常事務交託給祂會怎麼樣呢?或許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司機」,但在上帝的國度裡,每個任務都有其意義與目的。

— 何安德

有什麼可以幫助你清楚上帝每天的帶領?
有時候,哪些障礙會阻擋你聽見與順服祂?

天父,謝謝祢照著祢的計劃與心意,
帶領與引導我的腳步,請幫助我天天倚靠祢。



全年讀經:
詩篇66-67篇;羅馬書7章


靈命日糧 : 接續完成

讀經:

列王紀上19章14-21節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要叫你們宣揚⋯⋯[祂]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


蓓如為她的曾孫編織了一件毛衣,但還沒織完就過世了。後來,這件毛衣被交給另一位熱愛編織的人來完成,這要感謝一個組織幫忙聯繫編織志工──「完成者」,讓他們協助完成那些離世的親人尚未完工的工藝品。「完成者」以愛心投注他們的時間與技能,接續完成那些離世親人留下的半成品,為那些哀傷的人帶來安慰。

上帝也為先知以利亞指定一位「完成者」。那時,以色列人違背了與上帝所立的約,並殺害事奉上帝的眾先知,使以利亞深感孤單與挫敗。上帝便對他說:「膏⋯⋯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列王紀上19章16節)。這確保了傳講上帝真理的工作,會在以利亞過世後仍長久地延續下去。

為了要讓以利沙明白,上帝已選召他接續以利亞作上帝的先知,以利亞就「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19節)。由於先知的外袍代表蒙上帝揀選為代言人的權威(見列王紀下2章8節),所以此舉清楚表明了以利沙已蒙召成為先知。

身為基督徒,我們的任務是要與人分享上帝的愛,並且宣揚上帝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或許我們在有生之年無法完成這項任務,但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將持續這項事工,繼續呼召其他「完成者」承擔起向人宣揚上帝的神聖使命。

— 洪可婷

誰曾向你宣講上帝的真理?
你要如何參與向人宣揚福音的工作?

天父,請讓我能接續去完成祢在這世上的工作。



全年讀經:
詩篇63-65篇;羅馬書6章


靈命日糧 : 小孩的願望

讀經:

路加福音18章15-17節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路加福音18章16節


我的孫女伊蓮7歲時,在學校看到一部講述中美洲瓜地馬拉一所孤兒院的影片。過後,她跟媽媽說:「我們必須去那裡幫助他們。」她的媽媽告訴她,等她再長大一點,爸爸和媽媽會考慮這件事。

伊蓮從未忘記這事,在她10歲那年,她與家人去那間孤兒院幫忙。兩年後他們又回去,這次還有伊蓮學校裡的幾個家庭一同前往。當伊蓮15歲時,她與她父親再次去瓜地馬拉服事。

我們有時候會認為,小孩的願望與夢想並不像成年人的那麼重要。但聖經的記載卻並非如此,上帝會呼召孩童,如對孩提時期的撒母耳說話(撒母耳記上3章4節);耶穌看重小孩的信心(路加福音18章16-17節);保羅勸勉年輕的基督徒,「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由此可見,上帝要我們去引導孩子們(申命記6章6-7節;箴言22章6節),認識到孩子的信心是我們的榜樣(馬太福音18章3節),也要明白基督的警誡:不可阻止孩子們來親近祂(路加福音18章15節)。

當我們在孩子身上看見希望的火花,你我這些成年人的責任是去點燃它。讓我們在上帝的帶領下,鼓勵孩子們過一種信靠耶穌並服事祂的生活。

— 白德夫

你如何鼓勵孩子信靠耶穌?
你如何幫助他們信心增長?

親愛的天父,這世上的小孩需要基督,
請祢幫助我鼓勵他們來信靠祢。



全年讀經:
詩篇60-62篇;羅馬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