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家族標記

讀經: 約翰一書4章7-16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 —約翰一書4章7節


位於愛爾蘭西岸的亞蘭群島,以出產美麗的毛衣聞名。他們以羊毛編織各樣精巧的花紋圖案,然後才縫製成衣裳。其中有許多圖案與當地文化、民間傳說有關,而有些則是帶有個人風格。在這島上的每個家族,都有自己家族標記的圖案,這猶如家徽的標記都獨樹一幟,甚至有人說,若有捕魚者溺水,可從其毛衣上的圖案輕易地認出身分來。

使徒約翰的第一封書信裡,描述了上帝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特定標記。在約翰一書3章1節中,他首先確定我們是上帝家中的一員:「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接著,他繼續陳述上帝兒女的標記:「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4章7節)

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而愛正是祂的屬性,故此以上帝的愛去愛人,最能反映出天父的心意。願我們成為上帝的管道,把愛傳遞出去,因為愛正是我們的一個家族標記。

— Bill Crowder

天父,請教導我以基督的愛去愛人,
如此人們能在我對他們的關懷裡,看見祢的愛。
願祢的愛推動我、主導我,
讓我能用祢的愛回應生命及他人。

愛是基督徒當向世人展現的標記。



全年讀經:
詩篇51-53篇 羅馬書2章


靈命日糧:坦然無懼

讀經: 希伯來書4章14-16節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希伯來書4章16節


聖米歇爾山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小島,距離法國諾曼第海岸約800多米。島上有一座教堂和修道院,許多世紀以來,這地方都是朝聖者必到之處。然而,在島上的堤道未建成以前,到這座島卻是危險重重,一些朝聖者還因此喪命。小島在退潮時被大片沙岸圍繞,漲潮時則迅速被水淹沒,到訪這座島曾是令人畏懼的事。

對舊約時代的猶太人而言,來到上帝面前也是件令人懼怕的事。當上帝在西乃山上發出雷聲時,人們戰戰兢兢地來到祂面前(出埃及記19章10-16節)。當上帝允許百姓藉著大祭司到祂面前時,他們也要遵守特定的條例(利未記16章1-34節)。如果祭司不小心觸碰到約櫃,就會導致死亡,因為約櫃代表了上帝聖潔的臨在(參看撒母耳記下6章7-8節)。

然而,因著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今我們能毫無懼怕地來親近上帝。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償還上帝對罪的刑罰,如今我們可以進入祂的同在:「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希伯來書4章16節)

因著耶穌,我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藉由禱告來到上帝面前。

— Dennis Fisher

在我們需要的時候,
可憑著信心和勇氣,
到我主大能寶座前;
祂必賜恩典和能力。
Watts

藉由禱告,我們能立即來到天父施恩座前。



全年讀經:
詩篇49-50篇 羅馬書1章


靈命日糧 :勇氣與堅持

讀經: 使徒行傳28章11-16,30-31節


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 —使徒行傳28章 15節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尤金‧帕特森,曾在1960到1968年間擔任《亞特蘭大憲政報》的編輯。當我看到他的訃聞時,文中有兩件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首先,帕特森不畏當時反對種族平等的聲浪,多年堅持為公民權利發聲。此外,他還替一個每日專欄主筆,八年如一日,那可是2,922篇報刊專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勇氣與堅持,正是他生命產生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我們從使徒保羅身上也看到相同的特質。使徒行傳13-28章記載他在一次次磨難中所展現的勇氣。在坐船到凱撒那裡受審的途中,保羅遇上海難,之後他到了羅馬南部,那裡有許多主內弟兄前去與他見面(使徒行傳28章11-15節)。路加寫道:「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15節)。接下來的兩年,保羅雖身為囚犯,卻獲准住在自己所租的屋子裡,在那裡「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30-31節)。

凡跟隨主耶穌的,都可以堅持向人施予和支取勇氣。祂今日可使用我們,好讓我們互相激勵,彼此堅固。

— David C. McCasland

每日提振勇氣,自始至終;
以主所賜力量,堅持前行;
全然信靠耶穌,救主良友,
以祂神聖話語,餵養心靈。
Miles

當人們向你訴說心中的恐懼,請與他們分享你的勇氣。



全年讀經:
詩篇46-48篇 使徒行傳28章


靈命日糧 :至高角度

讀經: 哈巴谷書2章2-14節


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必然臨到。 —哈巴谷書2章3節


傑森在休假時去了一趟紐約。一天下午,他和幾個朋友擠進了一台計程車,往帝國大廈去。傑森坐在車子裡,四周看來極其混亂和危險。然而,他到了這座摩天大樓的瞭望台俯瞰市內街道時,卻讓他感到很驚訝,因為他看到的街道都是規劃完善、井然有序的。只是換個觀點,所看到的景象卻有天淵之別!

哈巴谷也有類似的領悟。當他以有限的眼光來看待生命時,覺得上帝似乎對於罪惡滿盈的社會漠不關心(哈巴谷書1章2-4節)。然而,上帝讓哈巴谷從祂至高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讓哈巴谷明白生命並非只是表面所見的那樣。人的作為不能阻撓上帝的旨意(2章3節)。

那些藐視上帝的人,或許現在看似亨通,但最終上帝必要撥亂反正。上帝在一切事上掌權,好讓萬事都朝向祂美好的旨意而邁進。上帝的計畫必然按照祂預定的時日實現(3節)。

我們處於自己生命中的某一點,並不能夠看清楚人生舞台的全貌,唯有上帝能夠做到。讓我們繼續靠信心而活,而不是靠眼見。從上帝至高的角度來看,萬事皆互相效力,為叫信祂的人得著益處,並榮耀祂的名。

— Poh Fang Chia

諸天至高掌權者,
永遠崇高有智慧。
我終身在祢手中,
萬事皆在祢掌握。
Ryland

我們一生的年日在主手中;我們的生命由祂看顧。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 使徒行傳27章27-4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