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上帝等待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6節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彼得後書3章9節


聖誕期間,我們有很多等待的時刻。我們在交通阻塞的車龍中等待、為買禮物排隊等待結帳、等著家人回來團聚、等待享用美味的聖誕佳餚、等著拆開為我們精心挑選的禮物。

這些等待都可以提醒基督徒,我們歡慶聖誕節的原因,正是為了等待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到來,這比聖誕的各種傳統習俗更為重要。正如古以色列人等待彌賽亞,我們也在等待耶穌的再臨。雖然耶穌這位人們期盼已久的彌賽亞已經來過世上,但祂還會以全地掌權者的身分再次降臨,為此我們每天都在等待基督的再來。

聖誕節也提醒我們,上帝同樣在等待⋯⋯祂等待人們得見祂的榮耀、等待人們承認自己因沒有主而迷失方向、等待我們接受祂的愛與赦免、等待我們離開罪惡。正當我們等待基督再臨時,祂也在等待人們悔改。我們似乎覺得上帝遲遲不來,但其實祂是在耐心等候(彼得後書3章9節)。

主正等待與祂所愛的人建立關係。祂已採取了主動,以嬰孩耶穌和犧牲的羔羊之身分來到世上。現在,祂正等待我們敞開心房接受祂,成為我們的救主與生命的主。

— Julie Ackerman Link

世人皆是忙忙碌碌,
上帝卻在默默等待,
期盼有人止步聆聽,
立即回應祂的大愛。
Smith

上帝等待人人悔改,祂不願一人沉淪。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0-41章 彼得後書3章


靈命日糧:側耳傾聽

讀經: 詩篇66篇10-20節


但上帝實在聽見了,祂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 —詩篇66篇19節


魯益師(C. S. Lewis)於1963年安息主懷。一週後,他的朋友和同事在英國牛津莫德林學院教堂,為他舉行追思禮拜,向這位著作甚多的巨擘致敬。他的著作,無論在孩童和學者的心中,都燃起信心的火焰與豐富的想像。 在追思禮拜中,魯益師的好友范瑞亭(Austin Farrer)指出,魯益師總是親筆回覆來自全球的讀者來函。范瑞亭說:「他對待人總是那麼體貼與尊重,他看重別人寫來的信,並加以回覆。」

魯益師的態度正是上帝側耳傾聽我們禱告的寫照。在艱難困苦時,詩篇66篇的作者向上帝呼求(10-14節)。稍後,他感謝上帝的幫助而稱頌:「但上帝實在聽見了,祂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19節)

當我們祈求時,耶和華必聽我們話語,也深知我們的心意。我們確實能與詩人一同頌讚:「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20節)。我們藉著禱告與上帝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無論何時何地,特別是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祂都會側耳垂聽我們的心聲。

— David C. McCasland

不住祈禱,主必聽見,
在主懷中,聆聽主言;
按祂時間,照祂方式,
主必供應,豐盛有餘。
Hewitt

無論何時何地,上帝都必看顧我們。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7-39章 彼得後書2章


靈命日糧:第一印象

讀經: 撒母耳記上16章1-7節


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有一天我去購買生活用品時,被人誤認為小偷,卻又被另一人誤為英雄。

當我正要離開超級市場時,一位雇員攔住我說:「先生,對不起,推車上有許多的物品,沒裝在超市的袋子裡。」顯然,他誤以為我順手牽羊。但是,當他看到那些物品大到無法放進袋子時,立刻向我道歉,讓我離去。

走到停車場時,一名婦人看到我頭戴著繡了金邊的運動帽,誤以為是軍帽,就對我說:「感謝你保家衛國!」然後便走開了。

超市雇員和停車場的婦人都草率地對我下結論,可見我們很容易憑第一印象來判斷人。

當撒母耳從耶西的眾子中揀選下一任以色列國王時,也憑第一印象來判斷。但是,上帝不揀選年長的眾子,聖靈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撒母耳記上16章7節)。上帝揀選了耶西的幼子大衛,雖然他看起來最不像國王。

上帝能幫助我們透過祂的眼光來看人,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7節)。

— Dennis Fisher

我們憑信心的眼光,
透過每天相會的人,
看見上帝施恩的手,
施與每位遇見的人。
D. DeHaan

第一印象往往讓我們做出錯誤判斷。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5-36章 彼得後書1章


靈命日糧:享受資財

讀經: 傳道書5章13-20節


上帝賜人資財⋯⋯,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 —傳道書5章19節


作者韋約翰(John White)在所著的《親眼見袮》(Daring To Draw Near)一書中,敘述幾年前上帝讓他買到一棟設備齊全的豪華家園,為此他是喜憂參半。

當他想到這房子是上帝的美好恩賜,就滿心歡喜與感恩。若與朋友的房子比較,他會因擁有美宅而感到自豪。但一轉念,他的喜樂消失無蹤,因為,這房子其實是個重擔,有許多圍籬與樹木需要照顧,還有無止盡的瑣碎雜事。韋約翰說:「當虛榮蒙蔽雙眼、重壓心頭時,惟有感恩能清澈眼目,減輕重軛。」

傳道書的作者指出,人們之所以能享受資財,都是上帝的恩賜。能夠享用勞碌得來的成果,能取得自己當得的報酬,在勞碌中喜樂,都是上帝的恩典(5章18-19節)。

上帝是那位創始成終者,祂不斷賜下生活一切所需用的。我們本不配得,雖然祂不欠我們什麼,但祂樂意賜給我們一切,所以我們不需要因擁有而愧疚,或覺得自己很自私,只要記得萬物都是從上帝而來的,並以感恩的心來領受。

— Dennis J. DeHaan

珍貴恩賜累千萬,
日獻感恩傾心意;
歡欣鼓舞心悸動,
品嘗主恩樂滿懷。
Addison

主已厚賜我們百物,當求祂再賜感恩的心。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3-34章 彼得前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