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集思廣益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


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 —箴言11章14節


網上如此介紹《群眾的智慧》一書:「《紐約客》雜誌的專欄作家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在他所著的這本令人讚嘆的書中,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哲理: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分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分子有多聰慧,多會解決問題,更懂得創新,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也無法跟群眾的智慧相比。」

作者用了一連串的事物,從流行文化到政治,來說明這個基本的想法:群眾通常能做出正確選擇。這是個有趣的理論,但當大選的時候,或你偏愛的參賽者在新秀大賽落榜時,這個理論可能就備受爭議。

聖經中雖清楚寫明群眾智慧未必可靠,甚至可能有危險(馬太福音7章13-14節),但群體的智慧仍可能有幫助。在箴言11章14節,我們讀到:「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成為基督肢體的其中一個益處,就是我們能藉助彼此的力量和幫助,一同追尋上帝的智慧。當我們同心尋求上帝的旨意時,我們就能從祂所預備的弟兄姊妹得到扶持,心享平安,領受祂的智慧,面對生活挑戰。

— Bill Crowder

永生神就是靈,智慧廣無邊,
深居在光明中,肉眼不能見,
極豐富,極榮美,亙古至永遠,
至權能,永勝利,我眾樂頌讚。
Smith

一起尋求上帝的智慧,這種方式何其佳美!



全年讀經:
詩篇46-48篇 使徒行傳28章


靈命日糧:丟棄法則

讀經: 創世記50章15-21節 約翰福音8章31-36節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約翰福音8章36節


在蓋兒‧布蘭克(Gail Blanke)所寫的《丟掉五十樣東西》一書中,她擬出了四條「丟棄法則」,幫助人們清除生活中充塞的雜物。第一條法則說到:「只要會讓你心情沉重、妨礙你,或讓你自我感覺不好的東西,就丟掉、給掉、賣掉、放掉,繼續前進。」

我覺得這個「丟棄法則」也可以運用在屬靈的事上:我們無須為已被寬恕的過往而耿耿於懷。約瑟的哥哥們就嚐到如此苦頭;在他們把約瑟賣為奴隸的多年後,他們想起自己殘酷的行為,也害怕遭到報復(創世記50章15節),所以他們打發人去見約瑟,懇求他的饒恕(16-17節),即便約瑟早已向他們保證過,也以仁慈的行動對待他們(45章4-15節),他們仍然這樣做。

我們許多人仍因過去的錯誤行為感到愧疚,即便那些我們可能傷害過的人已仁慈地寬恕了我們。然而,當我們向上帝承認錯誤,就會得到真自由。祂赦免我們的過犯(約翰一書1章9節),且使我們遠離那些過犯(詩篇103篇12節)。一如彌迦書描述的,祂把我們的罪惡投入深海(彌迦書7章19節),因此,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人子已使我們得自由,我們也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章36節)。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多開心因耶穌尋見我,
當祂強壯臂膀圍繞我;
當祂將我罪惡埋深海,
我靈就充滿喜樂勝利。
Reitz

世人罪孽得赦免,全因耶穌流寶血。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 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靈命日糧:向下扎根

讀經: 馬太福音13章1-9節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馬太福音13章5節


我的庭院有一小塊土地,無論我如何努力,卻似乎毫無進展。儘管我細心澆灌,那裡的草總是稀疏可憐。

於是,有一天,我拿了一個鏟子,往那塊讓我苦惱的土地一鏟,才發現到問題所在。原來土壤下方是一層石頭,大約有三寸深。為了讓種子能扎根生長,我將那層石頭剷除,然後覆蓋一層富含養分的土壤。

耶穌也曾談論種子和土壤的關係。在馬太福音13章,祂用福音種子落在不同類型的土地為比喻,說到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種子,因「土既不深」而很快發芽,但也很快在太陽照射下乾枯(5-6節)。這是說那些聽了福音也接受的人,因為信息沒有在生命扎根,當困難一來,這些不是真正相信的人就離開了信仰。

耶穌為這比喻下結論,祂說:「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23節)。我們該為此感恩,這提醒我們所得到的救恩是一份殊榮,也伴隨著責任!

當為上帝所賜的福音種子和培育靈命成長的土壤讚美祂!

— Dave Branon

我願為主,成為沃土;
栽種福音,結成碩果;
我願為主,敞開心田,
祢的話語,扎根心間。
Hess

向上帝敞開的心,能讓祂的話語扎根生長。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 使徒行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智慧何處尋?


讀經: 雅各書3章13-17節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上帝。 —雅各書1章5節


智慧是聖潔之美。雅各說,智慧是通情達理、靈活、寬容、和平、有愛心;是友好的拜訪,是微小的禮貌舉止,以及仁慈的話語。智慧也是謙卑、坦蕩、單純、溫柔,以及滿有憐憫(雅各書3章17節)。

何處能尋得智慧呢?智慧是從上頭來的(1章5節)。司布真曾這麼寫道:「智慧乃是一種生命的美,惟有藉著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工才能彰顯出來。」

我們最好經常審查自己:「我有沒有變得更有智慧?」畢竟,生命是一段持續的變動過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不是變得更和藹、更有智慧,就是變得愚昧、甚或成了擺著臭臉的倔老頭。我們想往哪個方向改變呢?

想增長智慧,永不嫌遲。上帝對我們的愛既熱切又強烈,只要我們降服於祂,就能將我們從愚昧中釋放出來。祂的愛能將最困難的天性變為美得驚人的奇蹟。雖然這轉變的過程可能會有一點痛苦,也會需要一點時間,但上帝不斷地要我們轉變。只要我們向祂祈求,上帝的智慧就會從我們裡面湧流出來,澆灌在周遭的人身上。

上帝應許:「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你)。」(雅各書1章5節)

— David H. Roper

求主除去我愚昧,
賜我心中有智慧;
求祢讓我的生命,
活出基督的光輝。



全年讀經:
詩篇37-39篇 使徒行傳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