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賜自由的上帝

讀經: 出埃及記3章1-10節


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埃及記3章10節


在美國總統林肯解放黑奴,南軍已經投降的兩年半之後,德州仍不承認奴隸擁有人身自由。直到1865年6月19日,聯邦將軍戈登.格蘭傑(Gordon Granger)率軍進抵德州的加爾維斯頓島,並要求釋放所有被奴役的人。想像一下,當奴隸們身上的鎖銬斷開,這些被奴役的人們聽到獲得自由的宣告,是何等震驚和喜悦。

上帝看見受欺壓的人,祂最終會宣告受到不公義壓迫的人獲得自由,現在是這樣,摩西的時代也是如此。上帝在焚燒的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帶給他一個急迫的訊息:「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出埃及記3章7節)。上帝不僅看見埃及對以色列人的暴行,還制定相應的計劃,祂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領他們……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8節)。上帝要宣告以色列民得自由,而摩西就是祂的代言人。上帝對祂的僕人摩西說:「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10節)

雖然上帝安排的時間可能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麼快,但有一日祂將使我們得自由,脫離一切捆鎖與不公不義。上帝將盼望和自由帶給所有受壓迫的人!

— 郭惟恩

你曾看到上帝如何幫助受壓迫的人?
上帝要你如何參與祂的這項事工?

親愛的上帝,世上有許多欺壓人的事,使人心灰意冷,求祢幫助我學習像祢,使受壓迫的人得自由。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27節


靈命日糧 : 孤寂者之友

讀經: 詩篇68篇3-6、19節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荷莉.庫克(Holly Cooke)因工作而移居倫敦,在那裡她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每到週末就覺得淒涼冷清。根據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倫敦是最容易感到孤獨的城市,有55%的倫敦居民說他們感到孤獨,相形之下,鄰近的葡萄牙里斯本只有10%的居民有孤寂感。

為了與人建立關係,荷莉克服了恐懼,在網路上創立名為「倫敦孤獨女孩俱樂部」的社團,至今約有3萬5千人加入。她們每隔幾週就會舉辦小型聚會,例如公園野餐、藝術課程、珠寶工作坊、餐會,甚至還有帶愛犬一起參加的戶外運動課程。

從古至今人們都會感到孤獨,我們的上帝也自亙古便撫平人們的孤寂感。大衛寫道,我們永恆的上帝「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詩篇68篇6節)。我們有一項屬天的特權,就是可以求上帝帶領我們找到像基督一樣的朋友,因此我們可以放膽地向祂祈求。大衛說:「上帝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5節);「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19節)。

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祂會賜給我們知己好友,而祂本身也會每時每刻與我們同在,正如荷莉說:「與朋友相聚能滋養心靈。」

— 雷翠霞

與耶穌為友,什麼最讓你樂在其中?
祂如何教導你成為別人的知己好友?

親愛的耶穌,當我感到孤寂時,請幫助我能找到摯友,也讓我記得祢就是我的知己好友。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慷慨與信心

讀經: 申命記24章17-22節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申命記24章19節


幾年前,我們教會受邀接待一些難民。他們的國家因政權轉移而動盪不安,使他們不得不逃離祖國。這些難民家庭來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小包能裝得下的物品。我們教會有好幾個家庭都樂意接待他們,而有些家庭即使沒有多餘的空間,也願意收留一些人。

這些人對難民的熱心款待,反映了以色列民在進入應許之地時,上帝對他們的再三囑咐(申命記24章19-21節)。在農業社會裡,人們深知農作物的收成非常重要,因這關係到能否安然過冬,撐到明年開春。因此,上帝指示以色列民在收割莊稼時,那些剩下的,「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19節),這也是要他們學習信靠上帝。以色列百姓以實際行動慷慨待人,並不是知道自己夠用才給別人,而是相信上帝的供應。

這種慷慨待人也提醒以色列民,從前「在埃及作過奴僕」(18、22節)。他們曾經遭受逼迫,貧苦窮困。當他們慷慨待人,就是記念上帝向他們施恩,拯救他們脫離奴役。

基督徒也同樣被敦促要慷慨待人,如同保羅提醒我們:「[基督]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章9節)。我們能夠給人,是因為祂已經先給了我們。

— 陸明德

你曾在何時遇到困難,有人向你伸出援手?
你如何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相信上帝會供應你?

親愛的天父,請打開我的眼睛,讓我看到社區中弱勢群體的需要。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


靈命日糧 : 得到醫治!

讀經: 約翰福音5章1-9節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約翰福音5章9節


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人有了新的希望。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刺激神經生長的方法,可以重新連接肌肉和大腦之間的神經通路。這種神經的再生使癱瘓的實驗鼠再度行走,研究人員將繼續進行測試,以判斷這種治療方法對人體是否安全有效。

科學致力為癱瘓者達成得痊癒的心願,而耶穌透過神蹟實現了。當耶穌來到畢士大池,那裡有許多病人躺著,在病痛中等候多時,希望得到醫治。耶穌看見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約翰福音5章5節)。在確認這個人真的希望得到醫治之後,耶穌吩咐他起來行走,「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9節)。

上帝並沒有應許我們一切的疾病都將可以治癒。如同那天在水池邊,還有其他人沒有得到耶穌的醫治。然而,信靠耶穌的人必能經歷祂帶來的醫治:絕望轉為盼望;怨懟轉為恩慈;以愛取代仇恨;以寬容取代責難。沒有任何科學新發現(或池水)能帶給我們這樣的醫治,唯有憑著信心才能得到痊愈。

— 洪可婷

除了上帝,你還會嘗試從何處尋求心靈的醫治?
知道有一天基督徒的身體也會完全治癒,
如何使你得激勵?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醫治我最大的疾病──罪的折磨,並藉著耶穌使我的心靈恢復健康!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4-6章;使徒行傳2章22-47節